美國入侵伊拉克並不能算是科林?鮑威爾的個人勝利。美國的軍事戰略表明,五角大樓已開始背離鮑威爾的作戰方法;伊拉克戰爭強調的不是占有壓倒優勢的軍隊,而是速度和機動性。戰後對伊拉克的占領看起來也與鮑威爾及其上司國防部長卡斯帕?溫伯格在80年代確立的謹慎原則大相逕庭:長期投入美軍部隊,但對何時及如何結束作戰則沒有任何明確的計劃。


    第53節:結束語(4)


    鮑威爾是“火神派”成員之一。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他在美國政府中擔任過的高級外交政策職務比其他任何人都多。然而他運氣不好,在一個經常極度不信任外交的政府裏當了國務卿。鮑威爾在解決問題和管理方麵具有相當高的技能。他從不裝扮成一個幻想家,雖然在“9?11”襲擊後,國務卿這個職務有時似乎需要點想像力。美國正處在重新確定與其他國家關係的過程中。布希政府的其他人明確提出了他們對世界的設想,美國在這個世界裏首先必須依靠自己的軍事力量。鮑威爾沒有提出明確的選擇。


    鮑威爾的作用,以及他與另外幾個人在其他時間和地點發揮的作用非常奇特。他是一個忠實的親信兼有異議嫌疑的人,一個一邊執行領導的政策,同時試圖改造和緩和這些政策以便使公眾更容易接受的高層官員。鮑威爾是美國的周恩來,周是中國總理,是毛澤東的副手。鮑威爾像周恩來一樣,最受他為之工作的政府的反對派所欽佩,最不受這個政府最狂熱的支持者歡迎。這兩派往往認定他私下裏在反對人們看到他在公眾麵前執行的政策。但鮑威爾對這些政策的反對從未激烈到要辭職的地步,而且,他也繼續得到他為之辛勤工作的領袖的支持。


    伊拉克戰爭接近尾聲時,眾院前議長紐特?金裏奇公開發起了一場反對鮑威爾領導的國務院的攻勢,譴責它削弱了總統的政策,未能為美國贏得海外支持。“美國無法用一個破碎的外交工具來領導世界,”與切尼和拉姆斯菲爾德關係久遠的金裏奇宣稱。常務副國務卿阿米蒂奇的粗魯迴應令人難忘:他說,金裏奇是個“無可救藥的傢夥”。10


    白宮與這些尖酸刻薄的譏諷保持著距離,但這顯示出,自布希上台以來主要在暗地裏與鮑威爾作對的鷹派,在伊拉克戰爭後,變得越來越願意公開向他挑戰了。


    鮑威爾在“火神派”的曆史中曾經起過關鍵作用。他在越戰後幾十年恢複美軍實力的過程中一直是領軍人物。但隨著他公職生涯結束的來臨,人們仍然不清楚他的遺產、他關於謹慎和占壓倒優勢的軍隊的觀點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延續下去。


    與以往一樣,康多莉紮?賴斯巧妙地設法置身於這場交火之外。在老布希政府裏,賴斯通常能讓有關蘇聯政策連續不斷的辯論雙方都認為她站在他們一邊。在小布希政府裏,她再次避免被打上任何特定派別或意識形態的標記。


    那些反對入侵伊拉克的人主要把憤怒指向政府裏的其他人,指向切尼、拉姆斯菲爾德、沃爾福威茨和總統本人。他們很少注意賴斯。盡管身為國家安全顧問,她悄悄地起著至少與其他人同樣重要的作用。她是推動起草新國家安全戰略的主要人物,該戰略奠定了先發製人戰爭的框架。在伊拉克戰爭的全過程中,她是白宮的協調人以及總統最親密的顧問。戰後,政府對自己在中東的使命採取了擴張性的認識,而她成為其主要代言人。賴斯開始論述美國及其盟國需要付出“一代人的努力”來實現給該地區的政治改革。


    戰爭結束幾個月後,結果證明賴斯在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上允許總統向美國人民提供了虛假情報信息,於是,賴斯作為國家安全顧問的表現受到了質疑。但是,對她的批評似乎站不住腳。賴斯,這位“火神派”最年輕的成員,看來有可能把他們的遺產帶進未來的政府。


    與康多莉紮?賴斯相反,保羅?沃爾福威茨從不設法主要在幕後運作。長久以來,他太願意在公眾麵前顯示自己的強硬立場了。沃爾福威茨已成為布希政府中與入侵伊拉克聯繫最緊密的官員。在入侵過程中,在戰區內工作的美國人給這位國防部副部長起了個綽號叫“阿拉伯的沃爾福威茨”,這個綽號反映了沃爾福威茨尋求推翻薩達姆?海珊和向中東推行民主的執著、激情,有時甚至是浪漫的熱情。


    盡管有這些關於他的成見,但他心底的動機仍然是個謎。沃爾福威茨支持運用美國軍事實力作為工具來實現推進美國的理想這一更大的目標嗎?或者情況剛好相反?他是否將民主事業當成了提高美國實力這一更大目標的手段?與亨利?基辛格等人的戰略思考相反,沃爾福威茨認為,他關於美國外交政策的前景的設想源於理想主義。這種理想主義是真心實意的,但是,如果我們審視一下沃爾福威茨漫長的職業生涯,也會發現他的理想主義總是跟隨在對美國利益的精明判斷之後。沃爾福威茨是最先警告伊拉克威脅的人。值得記住的是,他在70年代後期對這個國家的興趣,是由於對某些敵視美國的政權可能會支配波斯灣石油儲備的恐懼引起的。相同的戰略考慮在其後的四分之一世紀裏繼續影響著沃爾福威茨的思維;自由和民主的理想是他後來才開始考慮的事情。


    第54節:結束語(5)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布希戰爭內閣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詹姆斯·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詹姆斯·曼並收藏布希戰爭內閣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