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頓時一靜,蘇若華問道:「杖斃的是誰,所為何事?」
芳年答道:「是……貴妃娘娘身邊的紅珠。奴才聽聞,好似是她誤闖了太後娘娘的小佛堂,驚擾了太後娘娘禮佛,還有些什麽大不敬的言辭。太後娘娘震怒,交由慎刑司發落。慎刑司判了五百板子,這人當然是不在了。」
蘇若華聽著,一時沒有言語。
王婕妤禁不住道:「這個紅珠,還是貴妃娘娘身側的紅人,得臉的大宮女。貴妃娘娘極喜歡她,到哪兒都帶著她,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這怎麽……說杖斃,就杖斃了?」
劉才人冷言冷語道:「得臉又如何?充其量不過是個奴才。趙貴妃驕矜跋扈,自然是家傳的。太後娘娘看那宮女不順眼,打死又怎樣?」
蘇若華聽她言辭冒犯太後,便出聲提點:「劉才人,不可對太後不敬。」
劉才人訕訕一笑,拿了一塊梅餅,遮掩了過去。
蘇若華心中微微有些奇怪,然而當著這些嬪妃的麵也不好仔細盤問,便說道:「好歹也是入宮一場,人死債消。趙貴妃忙著遷宮事宜,未必顧得了周全。待會兒打發個人去內侍省知會一聲,燒埋銀子別忘了給人家裏送去。」
芳年答應下來。
王婕妤又拍馬屁:「賢妃娘娘當真是仁德大度,這趙貴妃身側的侍女,死了也要過問一聲,真不愧賢這個封號。」
蘇若華笑了笑:「本宮曾經也是宮女,知道當宮女的苦楚。這宮裏的日子,誰過誰明白。」
一兩句話,說的眾人都不言語了。
如賢妃所言,宮裏的日子,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進了宮,主子也好,奴才也罷,不過都是一日日苦熬著罷了。
眾人坐了片刻,王婕妤便說不要打攪了賢妃休息,招唿大夥一起離去。
蘇若華並不甚挽留,含笑與她們別過。
待這些嬪妃走了,春桃過來收拾,嘴裏說道:「這些人也總算是開了竅了,跟著那個趙貴妃,隻有被淩虐的份,所以轉過頭來投奔咱們娘娘。」
露珠插嘴:「奴才卻以為,還是娘娘仁德,所以感召的六宮心向娘娘。如趙貴妃那般倒行逆施,隻能把人全都攆跑罷了。」
蘇若華任她們兩個嘰嘰喳喳,問芳年道:「可打聽清楚了?這紅珠到底是為什麽被杖斃的?」
芳年迴道:「打聽卻是打聽了,隻是慎刑司的人也說不清紅珠到底犯了什麽罪,隻說太後娘娘對她擅闖壽康宮小佛堂的事極其惱怒,也沒叫慎刑司怎麽審問,著人拖了過去,就下了懿旨杖斃了。」
蘇若華越發狐疑,說道:「趙太後固然殘暴跋扈,但近些年來為名聲起見,倒多有收斂。這紅珠不過是個宮女罷了,何況又是趙貴妃的愛婢,即便犯些小錯,看在貴妃的麵子上,一般也都寬恕了,如何就打死了?倘或無人準許,她又怎會闖入小佛堂?」自語了兩句,她忽然想起什麽,問道:「那時候的情形,可能問出來?」
芳年點頭道:「這個倒是不難問,趙貴妃午歇起來,去壽康宮盯著遷宮的事情。到了門上,壽康宮人說太後娘娘正在禮佛,請貴妃到正殿歇息。隻有紅珠陪著貴妃娘娘,再之後就聽說出了事。至於到底怎麽迴事,除了朱蕊,倒也沒人瞧見。」
蘇若華纖細的指尖輕輕扣著桌麵,沉吟道:「這怕是紅珠撞破了太後娘娘的什麽秘辛,所以太後容不下她。」
身邊的三個宮女都是蘇若華的心腹,聽了這話,知道事情輕重,各自緘默不言。
唯有芳年低聲道:「娘娘所思,奴才倒也想到了,然而那小佛堂能有什麽秘辛?」
蘇若華搖頭淺笑:「你也未免把本宮看成神仙了,本宮又不是能掐會算,如何得知?」話出口,她卻猛然想起了什麽,說道:「本宮若無記錯,太後娘娘的小佛堂是從外麵請了尼姑進來誦經的?」
芳年點頭道:「娘娘記得不錯,那佛堂裏有三個姑子服侍太後娘娘,每日講經說法。」
蘇若華便道:「打發個人去內侍省,把近三個月的帳簿都取來,隻說本宮要查帳。」
芳年不明就裏,還是依言行事。
打發的人跑的飛快,眨眼功夫就把帳本取迴來了。
蘇若華隻挑壽康宮的那幾頁來看,吩咐露珠念白棉布的數量,令春桃在一旁計算。
隻念了三個月的,她便令停下,微笑道:「你們看出名堂了麽?」
三人麵麵相覷,露珠說道:「好娘娘,您就快告訴奴才們吧。奴才們都笨,及不上娘娘聰慧。」
蘇若華說道:「你們瞧,這佛堂的三個姑子用度是額外計算的。她們是三人,三個月所用白棉布的數量不過三兩罷了,少到可以忽略不計。這裏,是你們三人所用的白棉布,三月之間用去了兩斤有餘。」
露珠與春桃尚在懵懂,芳年卻已醒悟過來,登時大驚失色。
作者有話要說: 嘿嘿
第一百一十二章
蘇若華看著芳年麵上神色劇變, 頗有幾分讚賞的一笑,問道:「可明白過來了?」
芳年垂首,半日說道:「這也未免忒大膽了些。」
蘇若華淡淡說道:「也是之前有過的事情。」說著, 她將身子向後仰去, 靠著綢緞軟枕,不經意道:「不過是效仿賈南風故事罷了。」
露珠笑道:「好娘娘, 您細說給奴才們聽吧。奴才沒讀過書, 也不知道這賈南風是什麽人。」
芳年答道:「是……貴妃娘娘身邊的紅珠。奴才聽聞,好似是她誤闖了太後娘娘的小佛堂,驚擾了太後娘娘禮佛,還有些什麽大不敬的言辭。太後娘娘震怒,交由慎刑司發落。慎刑司判了五百板子,這人當然是不在了。」
蘇若華聽著,一時沒有言語。
王婕妤禁不住道:「這個紅珠,還是貴妃娘娘身側的紅人,得臉的大宮女。貴妃娘娘極喜歡她,到哪兒都帶著她,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這怎麽……說杖斃,就杖斃了?」
劉才人冷言冷語道:「得臉又如何?充其量不過是個奴才。趙貴妃驕矜跋扈,自然是家傳的。太後娘娘看那宮女不順眼,打死又怎樣?」
蘇若華聽她言辭冒犯太後,便出聲提點:「劉才人,不可對太後不敬。」
劉才人訕訕一笑,拿了一塊梅餅,遮掩了過去。
蘇若華心中微微有些奇怪,然而當著這些嬪妃的麵也不好仔細盤問,便說道:「好歹也是入宮一場,人死債消。趙貴妃忙著遷宮事宜,未必顧得了周全。待會兒打發個人去內侍省知會一聲,燒埋銀子別忘了給人家裏送去。」
芳年答應下來。
王婕妤又拍馬屁:「賢妃娘娘當真是仁德大度,這趙貴妃身側的侍女,死了也要過問一聲,真不愧賢這個封號。」
蘇若華笑了笑:「本宮曾經也是宮女,知道當宮女的苦楚。這宮裏的日子,誰過誰明白。」
一兩句話,說的眾人都不言語了。
如賢妃所言,宮裏的日子,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進了宮,主子也好,奴才也罷,不過都是一日日苦熬著罷了。
眾人坐了片刻,王婕妤便說不要打攪了賢妃休息,招唿大夥一起離去。
蘇若華並不甚挽留,含笑與她們別過。
待這些嬪妃走了,春桃過來收拾,嘴裏說道:「這些人也總算是開了竅了,跟著那個趙貴妃,隻有被淩虐的份,所以轉過頭來投奔咱們娘娘。」
露珠插嘴:「奴才卻以為,還是娘娘仁德,所以感召的六宮心向娘娘。如趙貴妃那般倒行逆施,隻能把人全都攆跑罷了。」
蘇若華任她們兩個嘰嘰喳喳,問芳年道:「可打聽清楚了?這紅珠到底是為什麽被杖斃的?」
芳年迴道:「打聽卻是打聽了,隻是慎刑司的人也說不清紅珠到底犯了什麽罪,隻說太後娘娘對她擅闖壽康宮小佛堂的事極其惱怒,也沒叫慎刑司怎麽審問,著人拖了過去,就下了懿旨杖斃了。」
蘇若華越發狐疑,說道:「趙太後固然殘暴跋扈,但近些年來為名聲起見,倒多有收斂。這紅珠不過是個宮女罷了,何況又是趙貴妃的愛婢,即便犯些小錯,看在貴妃的麵子上,一般也都寬恕了,如何就打死了?倘或無人準許,她又怎會闖入小佛堂?」自語了兩句,她忽然想起什麽,問道:「那時候的情形,可能問出來?」
芳年點頭道:「這個倒是不難問,趙貴妃午歇起來,去壽康宮盯著遷宮的事情。到了門上,壽康宮人說太後娘娘正在禮佛,請貴妃到正殿歇息。隻有紅珠陪著貴妃娘娘,再之後就聽說出了事。至於到底怎麽迴事,除了朱蕊,倒也沒人瞧見。」
蘇若華纖細的指尖輕輕扣著桌麵,沉吟道:「這怕是紅珠撞破了太後娘娘的什麽秘辛,所以太後容不下她。」
身邊的三個宮女都是蘇若華的心腹,聽了這話,知道事情輕重,各自緘默不言。
唯有芳年低聲道:「娘娘所思,奴才倒也想到了,然而那小佛堂能有什麽秘辛?」
蘇若華搖頭淺笑:「你也未免把本宮看成神仙了,本宮又不是能掐會算,如何得知?」話出口,她卻猛然想起了什麽,說道:「本宮若無記錯,太後娘娘的小佛堂是從外麵請了尼姑進來誦經的?」
芳年點頭道:「娘娘記得不錯,那佛堂裏有三個姑子服侍太後娘娘,每日講經說法。」
蘇若華便道:「打發個人去內侍省,把近三個月的帳簿都取來,隻說本宮要查帳。」
芳年不明就裏,還是依言行事。
打發的人跑的飛快,眨眼功夫就把帳本取迴來了。
蘇若華隻挑壽康宮的那幾頁來看,吩咐露珠念白棉布的數量,令春桃在一旁計算。
隻念了三個月的,她便令停下,微笑道:「你們看出名堂了麽?」
三人麵麵相覷,露珠說道:「好娘娘,您就快告訴奴才們吧。奴才們都笨,及不上娘娘聰慧。」
蘇若華說道:「你們瞧,這佛堂的三個姑子用度是額外計算的。她們是三人,三個月所用白棉布的數量不過三兩罷了,少到可以忽略不計。這裏,是你們三人所用的白棉布,三月之間用去了兩斤有餘。」
露珠與春桃尚在懵懂,芳年卻已醒悟過來,登時大驚失色。
作者有話要說: 嘿嘿
第一百一十二章
蘇若華看著芳年麵上神色劇變, 頗有幾分讚賞的一笑,問道:「可明白過來了?」
芳年垂首,半日說道:「這也未免忒大膽了些。」
蘇若華淡淡說道:「也是之前有過的事情。」說著, 她將身子向後仰去, 靠著綢緞軟枕,不經意道:「不過是效仿賈南風故事罷了。」
露珠笑道:「好娘娘, 您細說給奴才們聽吧。奴才沒讀過書, 也不知道這賈南風是什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