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若華聽了,不置可否,對著鏡子理了理發髻,又戴了幾樣首飾,方才微微一笑:「本宮以為,這竟是好事。」
春桃愕然,抬首看去。
蘇若華淺笑道:「皇上昨夜並未拂袖而去,倒是留在翊坤宮過了夜,可見他並未動怒。你的話,或許能令他好好想一想。」說著,她取了些麵膏,在手心揉了,勻在臉上,便去上粉,方又問道:「皇上在本宮麵前,的確像個肆意胡為的孩子。可你以為,這就是不好麽?」
春桃噘嘴道:「皇上在旁人那兒就能以禮相待,到了娘娘跟前就是這幅樣子,這不是欺負娘娘麽?」
蘇若華輕輕一笑,垂眸言道:「本宮服侍了皇上這麽多年,如今又跟了他,對他的性子可謂熟稔。皇上在人前那副做派,其實皆是防備之態。在朝堂上遇了什麽難事,受了朝臣的擠兌,心裏有火又不好隨意亂發,唯有到了本宮這裏才能任性一迴。整個後宮,也唯有本宮這兒,能讓皇上舒心自在,這還不夠麽?沒人能夠取代本宮在皇上心裏的位置。」
春桃似懂非懂,又問道:「皇上待娘娘不似待旁人,娘娘竟高興?」
蘇若華麵上卻有些熱了,輕輕籲了口氣:「這是夫妻之道,你沒有遇到心儀的人,自然不懂。本宮也不在意那些虛禮,皇上能在這兒舒心自在,便是最好的了。終究,本宮大了他三歲,總要讓著他些。」
春桃聽不明白,但聽蘇若華的口吻,竟是溫柔綿軟,更帶著絲絲的甜意。她有些糊塗了,這男女之情真能讓人如此忘乎所以麽?
往日的蘇若華,可不是這幅樣子。
她還想再問些什麽,芳年卻忽然從外頭走來,報導:「娘娘,劉金貴從禦前得來的消息,皇上有意要請太後娘娘遷宮至慈寧宮了。此刻,正在朝堂上商議這件事呢。」
蘇若華先是一怔,便不言語了。
芳年低聲道:「娘娘,如今國庫空虛,皇上此刻忽然行此舉,怕是……」她本想說,大約昨日蘇若華所提之事不成了,隻是礙著有春桃在,沒有言明。
蘇若華卻頷首一笑:「本宮以為,這倒是好事。」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大家昨天的花籃~o(n_n)o哈哈~
第九十八章
芳年與露珠甚是疑惑, 齊聲問道:「好事?」
蘇若華頷首微笑道:「不錯,是好事呢。」
芳年禁不住問道:「娘娘,皇上總說近來國庫空虛, 要節儉度日, 卻在這節骨眼上要為太後娘娘遷宮,不是抬舉了太後娘娘, 令所有人以為, 太後地位尊崇,皇上對太後孝順有加?這怎麽還能是好事了。」
蘇若華笑道:「正是國庫空虛,太後娘娘這時候遷宮,足見其奢靡成性, 且不將民間疾苦放在心上。皇上那勤政愛民的名聲早已傳開了,這時候冒出這件事來,大夥隻會以為是太後執意遷宮, 皇上不得不遵從。」說到此處,她冷笑了一聲:「也是趙氏素來強橫跋扈,即便事情並非她提議, 人也要以為是她自己要求的。」
芳年遲疑道:「但, 倘或太後竟不肯呢?那豈不是籌謀落空?」
蘇若華說道:「不會的,皇上深知太後的脾性,最是要強好麵子。這一段她接連受挫,好容易有了這個揚眉吐氣的機會,她怎會放過?何況,這是皇上主動提的, 她必定不會推辭的。」
芳年點了點頭,還想再問些什麽,但看春桃在跟前,便沒有言語。
片刻,春桃出去了,芳年方才問道:「娘娘,您昨兒同皇上提了那事,皇上今兒卻要為太後娘娘遷宮,這怎麽卻像南轅北轍?」
蘇若華笑了笑,低聲道:「皇上所謀,可要比本宮深遠許多。你瞧著吧,趙氏的衰落,就要從此開始了。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盛極必衰,便是這個道理。」
芳年似懂非懂,但見蘇若華已不肯再說,便也不問,隻轉了話頭,問道:「娘娘,這件事您為何隻同奴才說,不告訴春桃姐姐?論親屬,娘娘同春桃還該更親厚些。」
蘇若華淺笑道:「本宮用人,不問親疏。這三人之中,你性格最沉穩,辦事最穩重,嘴巴又是最嚴的。所以機密事,本宮能與你說。她們兩個也不是不好,露珠機靈活潑卻未免過於跳脫,一個不慎容易說走了嘴。春桃不必說了,一直是跟著本宮的,心地是好的,但易衝動行事——雖說她都是一心為著本宮,但本宮也實在怕她腦袋一熱,就幹出些什麽事來。如今在皇上跟前說了幾句沒要緊的話倒也罷了,若是將來當真闖出什麽不能收拾的禍端,便是本宮也難救她。所以,這有些事,她不知道也好。」
芳年聽在耳裏,胸口暖烘烘的。她是服侍過前皇貴妃的人,按理說這差事也不算低了,可文淑皇貴妃從來沒將她當作自己人看待過,她隻是個低頭聽命的梳頭婢。
蘇若華與她非親非故,卻並沒有因此將她拒之門外,反而推心置腹。這樣的主子,整個後宮都是難尋的。
芳年低頭說道:「娘娘放心,您告訴奴才的事,都是爛在奴才肚子裏的。」
陸旻在朝上才提出與太後遷宮一事,一眾朝臣便紛紛出言反對。
理由無他,自然是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國庫空虛,不宜興師動眾,耗費民力財力。
這裏麵的人,確有一波是真心為朝廷民生著想的,然而更多的則是看趙氏不順眼、恐其聲望越發膨脹的,其中又以錢氏族人叫的最歡。
春桃愕然,抬首看去。
蘇若華淺笑道:「皇上昨夜並未拂袖而去,倒是留在翊坤宮過了夜,可見他並未動怒。你的話,或許能令他好好想一想。」說著,她取了些麵膏,在手心揉了,勻在臉上,便去上粉,方又問道:「皇上在本宮麵前,的確像個肆意胡為的孩子。可你以為,這就是不好麽?」
春桃噘嘴道:「皇上在旁人那兒就能以禮相待,到了娘娘跟前就是這幅樣子,這不是欺負娘娘麽?」
蘇若華輕輕一笑,垂眸言道:「本宮服侍了皇上這麽多年,如今又跟了他,對他的性子可謂熟稔。皇上在人前那副做派,其實皆是防備之態。在朝堂上遇了什麽難事,受了朝臣的擠兌,心裏有火又不好隨意亂發,唯有到了本宮這裏才能任性一迴。整個後宮,也唯有本宮這兒,能讓皇上舒心自在,這還不夠麽?沒人能夠取代本宮在皇上心裏的位置。」
春桃似懂非懂,又問道:「皇上待娘娘不似待旁人,娘娘竟高興?」
蘇若華麵上卻有些熱了,輕輕籲了口氣:「這是夫妻之道,你沒有遇到心儀的人,自然不懂。本宮也不在意那些虛禮,皇上能在這兒舒心自在,便是最好的了。終究,本宮大了他三歲,總要讓著他些。」
春桃聽不明白,但聽蘇若華的口吻,竟是溫柔綿軟,更帶著絲絲的甜意。她有些糊塗了,這男女之情真能讓人如此忘乎所以麽?
往日的蘇若華,可不是這幅樣子。
她還想再問些什麽,芳年卻忽然從外頭走來,報導:「娘娘,劉金貴從禦前得來的消息,皇上有意要請太後娘娘遷宮至慈寧宮了。此刻,正在朝堂上商議這件事呢。」
蘇若華先是一怔,便不言語了。
芳年低聲道:「娘娘,如今國庫空虛,皇上此刻忽然行此舉,怕是……」她本想說,大約昨日蘇若華所提之事不成了,隻是礙著有春桃在,沒有言明。
蘇若華卻頷首一笑:「本宮以為,這倒是好事。」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大家昨天的花籃~o(n_n)o哈哈~
第九十八章
芳年與露珠甚是疑惑, 齊聲問道:「好事?」
蘇若華頷首微笑道:「不錯,是好事呢。」
芳年禁不住問道:「娘娘,皇上總說近來國庫空虛, 要節儉度日, 卻在這節骨眼上要為太後娘娘遷宮,不是抬舉了太後娘娘, 令所有人以為, 太後地位尊崇,皇上對太後孝順有加?這怎麽還能是好事了。」
蘇若華笑道:「正是國庫空虛,太後娘娘這時候遷宮,足見其奢靡成性, 且不將民間疾苦放在心上。皇上那勤政愛民的名聲早已傳開了,這時候冒出這件事來,大夥隻會以為是太後執意遷宮, 皇上不得不遵從。」說到此處,她冷笑了一聲:「也是趙氏素來強橫跋扈,即便事情並非她提議, 人也要以為是她自己要求的。」
芳年遲疑道:「但, 倘或太後竟不肯呢?那豈不是籌謀落空?」
蘇若華說道:「不會的,皇上深知太後的脾性,最是要強好麵子。這一段她接連受挫,好容易有了這個揚眉吐氣的機會,她怎會放過?何況,這是皇上主動提的, 她必定不會推辭的。」
芳年點了點頭,還想再問些什麽,但看春桃在跟前,便沒有言語。
片刻,春桃出去了,芳年方才問道:「娘娘,您昨兒同皇上提了那事,皇上今兒卻要為太後娘娘遷宮,這怎麽卻像南轅北轍?」
蘇若華笑了笑,低聲道:「皇上所謀,可要比本宮深遠許多。你瞧著吧,趙氏的衰落,就要從此開始了。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盛極必衰,便是這個道理。」
芳年似懂非懂,但見蘇若華已不肯再說,便也不問,隻轉了話頭,問道:「娘娘,這件事您為何隻同奴才說,不告訴春桃姐姐?論親屬,娘娘同春桃還該更親厚些。」
蘇若華淺笑道:「本宮用人,不問親疏。這三人之中,你性格最沉穩,辦事最穩重,嘴巴又是最嚴的。所以機密事,本宮能與你說。她們兩個也不是不好,露珠機靈活潑卻未免過於跳脫,一個不慎容易說走了嘴。春桃不必說了,一直是跟著本宮的,心地是好的,但易衝動行事——雖說她都是一心為著本宮,但本宮也實在怕她腦袋一熱,就幹出些什麽事來。如今在皇上跟前說了幾句沒要緊的話倒也罷了,若是將來當真闖出什麽不能收拾的禍端,便是本宮也難救她。所以,這有些事,她不知道也好。」
芳年聽在耳裏,胸口暖烘烘的。她是服侍過前皇貴妃的人,按理說這差事也不算低了,可文淑皇貴妃從來沒將她當作自己人看待過,她隻是個低頭聽命的梳頭婢。
蘇若華與她非親非故,卻並沒有因此將她拒之門外,反而推心置腹。這樣的主子,整個後宮都是難尋的。
芳年低頭說道:「娘娘放心,您告訴奴才的事,都是爛在奴才肚子裏的。」
陸旻在朝上才提出與太後遷宮一事,一眾朝臣便紛紛出言反對。
理由無他,自然是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國庫空虛,不宜興師動眾,耗費民力財力。
這裏麵的人,確有一波是真心為朝廷民生著想的,然而更多的則是看趙氏不順眼、恐其聲望越發膨脹的,其中又以錢氏族人叫的最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