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種種,早已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瘡疤,這是個怎樣也填不滿的窟窿。


    若是有誰能撫慰他,也就唯有蘇若華了。


    起初,他也曾糾結過,若是蘇若華當真對他無情,他該如何是好。


    他想過,或許自己會放她走,任她出宮,給她自由;一時卻想,哪怕她不願意,他也要把她留在這皇城之中,困她一生。他厭恨那些垂涎他權勢地位來向他諂媚的女人,但唯有她,哪怕隻是為了榮華富貴才肯留在他身邊,他也是情願的。


    好在,蘇若華還是迴應了他。


    最初得到她時,他也滿足幸福,然而漸漸地,心底又空虛了起來,這還不夠,他還想要的更多。


    聽著她在太妃跟前親口承認對己有情時,陸旻心中是狂喜的。


    她是他唯一認定的妻子,那立她為後又有什麽不對?


    蘇若華微微嘆息了一聲,放下粥碗,低聲說道:「七郎,你是皇帝,不能如此任性。朝廷裏的事情,我不懂。但太後會任憑你率性而為麽?淑妃也對後位虎視眈眈,她的背後有錢家這一支勢力。你要施展抱負,該選一個能幫的上你的名門千金。我是個身份?我為後,名不正言不順,別說對你毫無助益,滿朝大臣怕也不能同意。皇帝行事不端,是要在朝廷裏掀起波瀾的。即便那些原本投效你的人,怕也要生出不滿。」言至此,她又輕輕說道:「放著史書上的例子不說,七郎竟也忘了太宗皇帝的王賢妃了麽?」


    這位太宗皇帝一度曾盛寵民女出身的王賢妃,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甚而為了她,預備廢黜孝高澤皇後,改立她為後。


    此事在朝廷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原本朝臣就對皇帝盛寵一個民女頗有微詞,又見皇帝竟要廢黜正宮改立她人,更是義憤填膺,當即便有三名禦史當麵斥責皇帝行事荒謬,倒行逆施,顛倒綱常,言辭激烈,觸怒了太宗。


    太宗皇帝當即大怒,將為首一人治了個大不敬之罪,下入大獄,本當如此能震懾群臣,熟料竟是捅了馬蜂窩。


    當場,便有兩人以死相諫,觸柱身亡。


    這消息便傳入了後廷之中。


    孝高澤皇後亦是名門望族的出身,正宮娘娘豈有坐以待斃的道理?她當即傳訊母家,聯絡朝中大臣,一起反對此事。


    文武百官無人贊同,文臣在幹清門外跪了一地,武將在神武門外齊齊唿號。


    此事最終竟鬧至宮變的地步,信南王私下得了皇後懿旨,率兵進京「清君側」,京城無有防備兵馬不足,亂軍湧入宮中,竟將王賢妃當場誅殺。


    這一場大亂足足鬧了兩月有餘,太宗皇帝最終是搬了另外兩支親王的救兵,方才平息。


    王賢妃既死,自也當不成皇後了。太宗皇帝痛失愛寵,與孝高澤皇後幾乎到了生死不容的地步。然而朝廷局勢動蕩不寧,廢後的事隻好不了了之。


    但也因這場暴亂,局麵分化,周朝最終有了今日之局。


    往日教訓曆曆在目,陸旻也是熟讀通史的人,怎還會行出如此顛倒之事?


    陸旻淺淺一笑,撿起一枚奶酥杏仁丟入口中,嚼了嚼笑道:「若華對史書典故倒很是精通。」


    連他祖上太宗皇帝幹的蠢事都搬出來了,就這麽小瞧了他?若無十足把握,他怎會有所舉動?


    蘇若華看他這樣子,便曉得他是沒有聽進去,麵色有些黯然,道了一句:「不敢。」


    蘇家是書香名門,高祖皇帝起事時,特特請了隱居於野的蘇家公子蘇遂出世襄助,為其麾下軍師。蘇遂為高祖皇帝一生殫精竭慮,嘔心瀝血,方有了蘇家後來的富貴。家學淵源,蘇若華自三歲起便由兄姐帶著識字,到了家中遭難時,已通讀史書經典。這些事,她都是知道的。


    陸旻看著她娟秀溫婉的麵龐,眸光迷醉,他說道:「你能有此念,正是皇後的合適人選,推辭什麽?」


    為避嫌,她總說自己不懂前朝事,然而後宮前朝牽一發而動全身,人情事理也大多是通的,她能將後宮局勢分析的頭頭是道,保著那個莽撞急躁的太妃平安至今,這份才幹已是可見一斑了。即便不為了兩人的情意,如今後宮中有如此資質的女子,能找出半個來麽?


    蘇若華不言,陸旻越說越鄭重,令她已不知如何是好。


    眼下,她真正驚恐起來,自己不會竟真的成了陸旻的掣肘吧?


    半晌,她慢慢說道:「皇上,奴才是罪官之後,戴罪入宮……」


    她重提奴才二字,意在提醒陸旻自己的身份。


    陸旻挑了挑眉,放下手中的筷子,壓低了聲道:「原想有了眉目再告訴你,但看來不給你一顆定心丸是不成了。朕正在吩咐人,徹查當年你家的事情。」


    蘇若華訝然,不由自主的抬眼看向陸旻。


    十年了,沒人替她蘇家說過一句半句的好話,即便是當初與她家往來交好的世交,出事之後,也退避三舍。甚至於,那些曾與她閨中往來的所謂姊妹,在宮中相見時,好些的就避開,更有人在她麵前耍起主子威風。


    當年,她隻聽聞人說,她父親吞沒地方進與皇家的木料,並結黨營私等事方被抄家流放。然而,她始終不能明白,蘇家有地產莊園,世代簪纓,哪裏會需要私吞皇產來中飽私囊。小時,父親還時常教導子女,勤儉持家,戒奢戒糜。彼時,京城貴族圈裏奢華糜爛之風盛行,父親私下時常批駁此事,還曾寫了一篇《過奢論》要她背誦。這樣的父親,會財欲薰心,貪汙受賄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艷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雲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雲深並收藏艷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