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忙忙點頭道:「姑娘說的很是,奴才出去問這一圈,各宮都誇讚淑妃娘娘慷慨大義,對貴妃娘娘頗有微詞呢。」
蘇若華想及這兩人素日裏的心性,側首道:「昨兒皇上不是囑咐,杭州進貢來的兩匹開了光的萬字綢緞,要送給太後麽?待會兒拿上,咱們去壽康宮一趟。」
露珠吃了一驚,說道:「姑娘,太後娘娘那邊隻怕是……」
蘇若華微笑道:「總也不能讓淑妃娘娘太過得意。」
淑妃對她的敵意,她早有感觸,而這後宮她早晚是要進的。倘或就這麽任憑淑妃一人獨大,於她日後可是大大不利。
第五十二章
露珠與芳年, 都甚感為難。
太後不待見蘇若華,這是人盡皆知的事。
即便是皇帝,平日裏也時常叮囑她們, 如若壽康宮來人要蘇若華過去答話, 必要多派人跟著,且立時迴稟於他。
此刻蘇若華竟要自己送上門去, 那不是羊入虎口?
露珠勸道:「姑娘, 還是別去了。那緞子,隨便差遣個宮人去就是了。您這過去,若是有了好歹,皇上麵前沒法交代。」
蘇若華微笑搖頭:「隻顧著躲著, 能躲到幾時?我躲在皇上庇護之下,固然沒人能夠傷的了我。但我亦成了裹足不前,一事無成。如此這般, 不是我的性格。凡事,還是要未雨綢繆的好。」說著,瞧見這兩個丫頭臉上的擔憂神色, 又笑道:「太後總還要顧及皇上, 不會對我怎樣的。」
露珠與芳年聽她如此說來,不好再說什麽,忙著去吩咐布置。
蘇若華梳洗之後,便取了膏脂輕輕勻臉,自得寵於陸旻,因陸旻說想看她妝容之後的模樣, 胭脂水粉她也用了起來。但想著今日既要去見太後,不欲與人留下把柄口舌,遂隻塗了一層麵膏,並不曾用胭脂,又自妝奩裏揀了一支嵌了東珠的發釵簪了,略用了兩朵絨花便罷了。
芳年已替她將衣裳取來,她看了一眼,見是一套粉色綢緞宮裝——嫩粉的褙子,藕粉色齊胸襦裙,裙擺上繡了幾朵薔薇花。天已迴暖,宮人已換了春季裝束,她自也不例外。
看這衣裳選的得體,正與自己心思不謀而合,蘇若華便微微一笑,這芳年看著不言不語,倒是個心思深沉的。
她如今身份有些尷尬,雖說得皇帝寵愛,但到底還是個宮女,若是穿戴過於鋪張,難免被人抓著做文章;但若過於樸素,未免又顯得太過刻意,換成旁人或許還能糊弄一二,但今日要見的人是太後。趙太後何等精明,這點把戲伎倆怎能瞞得過她?一個不慎,就是弄巧成拙。
還是這般好,既不紮人的眼睛,又不顯得卑微寒酸,免得令人以為她另有所圖。
蘇若華穿戴收拾已畢,露珠也將皇帝所說的兩匹緞子取來,拿給她看。
蘇若華瞧了兩眼,緞子倒是稀鬆平常,杭州的綢緞從來聞名天下,但在這皇宮大內卻不是什麽稀罕物,上麵繡著最吉祥如意的萬字不斷頭的花樣,倒也是常見的花色。但隻一點,這是杭州靈隱寺大師開過光的緞子。
陸旻曾對她說起過,太後如今改了性子,忽然信起佛來了。壽康宮那小佛堂布置的似模似樣,每日還要做早晚功課,甚而太後還有意要在宮裏養幾個小尼姑,陪她禮佛念經。於是,地方進貢了這麽個東西,送與太後是再好不過。
她與陸旻私下還曾笑過,太後一輩子不知造了多少殺孽,臨到頭來卻想著佛祖保佑了。
蘇若華看過,吩咐露珠將緞子包好,芳年端了一碗羊奶羹來,說道:「姑娘,這是去見太後,還不知多少話要說,吃些東西罷,免得精力不濟。」
蘇若華笑道:「你倒是仔細。」便端過碗去,將羊奶羹一飲而盡。
因有陸旻的交代,她還打算迴來同他一道用早膳,便再不曾吃別的,漱過口,帶了露珠一道出門。
芳年口舌不伶俐,蘇若華鮮少打發她出門,一向隻留在體順堂裏看守門戶。
歩出養心殿,走在宮道之上,一路上所遇之人,無不麵露訝異之色——自從得寵,她甚少出養心殿,即便有差事去內侍省,也往往是打發別的宮人去。這一來是陸旻說要時時能見著她,不喜她出去亂走;二來她身份敏感,後宮不知多少人嫉恨,出去就容易招惹是非。
今日一早出門,委實罕見。
眾人投來的目光,既有殷勤奉承亦有艷羨,更改甚而還有晦暗不明的嫉妒、鄙視。
蘇若華倒是坦然,她已在這個位置上了,得了皇帝的獨寵,如此都是避免不了的。
壽康宮距養心殿路途雖不甚遠,但走起來也頗費一番功夫。
過了螽斯門,才折過一個彎道,遙遙便見貴妃的儀仗正聲勢浩大的過來。
蘇若華暗中也覺好笑,成日不出門,今兒才踏出養心殿,迎麵就撞上後宮裏這個最不可一世的主子。
她與露珠忙退在一旁,下拜行禮,將頭低垂著,隻想貴妃就此過去,彼此兩不相擾。
趙貴妃坐在高高翟輿之上,居高臨下,於地下的情形看的甚是分明。
她一眼就掃見了那抹裊娜的身影,遂吩咐道:「停下。」
跟隨的宮女吟霜忙忙喝令隊伍止步,趙貴妃自上而下睥睨著地下跪伏著的人,冷笑了一聲:「這地下跪著的,可是養心殿新提拔的掌事宮女?」
蘇若華想及這兩人素日裏的心性,側首道:「昨兒皇上不是囑咐,杭州進貢來的兩匹開了光的萬字綢緞,要送給太後麽?待會兒拿上,咱們去壽康宮一趟。」
露珠吃了一驚,說道:「姑娘,太後娘娘那邊隻怕是……」
蘇若華微笑道:「總也不能讓淑妃娘娘太過得意。」
淑妃對她的敵意,她早有感觸,而這後宮她早晚是要進的。倘或就這麽任憑淑妃一人獨大,於她日後可是大大不利。
第五十二章
露珠與芳年, 都甚感為難。
太後不待見蘇若華,這是人盡皆知的事。
即便是皇帝,平日裏也時常叮囑她們, 如若壽康宮來人要蘇若華過去答話, 必要多派人跟著,且立時迴稟於他。
此刻蘇若華竟要自己送上門去, 那不是羊入虎口?
露珠勸道:「姑娘, 還是別去了。那緞子,隨便差遣個宮人去就是了。您這過去,若是有了好歹,皇上麵前沒法交代。」
蘇若華微笑搖頭:「隻顧著躲著, 能躲到幾時?我躲在皇上庇護之下,固然沒人能夠傷的了我。但我亦成了裹足不前,一事無成。如此這般, 不是我的性格。凡事,還是要未雨綢繆的好。」說著,瞧見這兩個丫頭臉上的擔憂神色, 又笑道:「太後總還要顧及皇上, 不會對我怎樣的。」
露珠與芳年聽她如此說來,不好再說什麽,忙著去吩咐布置。
蘇若華梳洗之後,便取了膏脂輕輕勻臉,自得寵於陸旻,因陸旻說想看她妝容之後的模樣, 胭脂水粉她也用了起來。但想著今日既要去見太後,不欲與人留下把柄口舌,遂隻塗了一層麵膏,並不曾用胭脂,又自妝奩裏揀了一支嵌了東珠的發釵簪了,略用了兩朵絨花便罷了。
芳年已替她將衣裳取來,她看了一眼,見是一套粉色綢緞宮裝——嫩粉的褙子,藕粉色齊胸襦裙,裙擺上繡了幾朵薔薇花。天已迴暖,宮人已換了春季裝束,她自也不例外。
看這衣裳選的得體,正與自己心思不謀而合,蘇若華便微微一笑,這芳年看著不言不語,倒是個心思深沉的。
她如今身份有些尷尬,雖說得皇帝寵愛,但到底還是個宮女,若是穿戴過於鋪張,難免被人抓著做文章;但若過於樸素,未免又顯得太過刻意,換成旁人或許還能糊弄一二,但今日要見的人是太後。趙太後何等精明,這點把戲伎倆怎能瞞得過她?一個不慎,就是弄巧成拙。
還是這般好,既不紮人的眼睛,又不顯得卑微寒酸,免得令人以為她另有所圖。
蘇若華穿戴收拾已畢,露珠也將皇帝所說的兩匹緞子取來,拿給她看。
蘇若華瞧了兩眼,緞子倒是稀鬆平常,杭州的綢緞從來聞名天下,但在這皇宮大內卻不是什麽稀罕物,上麵繡著最吉祥如意的萬字不斷頭的花樣,倒也是常見的花色。但隻一點,這是杭州靈隱寺大師開過光的緞子。
陸旻曾對她說起過,太後如今改了性子,忽然信起佛來了。壽康宮那小佛堂布置的似模似樣,每日還要做早晚功課,甚而太後還有意要在宮裏養幾個小尼姑,陪她禮佛念經。於是,地方進貢了這麽個東西,送與太後是再好不過。
她與陸旻私下還曾笑過,太後一輩子不知造了多少殺孽,臨到頭來卻想著佛祖保佑了。
蘇若華看過,吩咐露珠將緞子包好,芳年端了一碗羊奶羹來,說道:「姑娘,這是去見太後,還不知多少話要說,吃些東西罷,免得精力不濟。」
蘇若華笑道:「你倒是仔細。」便端過碗去,將羊奶羹一飲而盡。
因有陸旻的交代,她還打算迴來同他一道用早膳,便再不曾吃別的,漱過口,帶了露珠一道出門。
芳年口舌不伶俐,蘇若華鮮少打發她出門,一向隻留在體順堂裏看守門戶。
歩出養心殿,走在宮道之上,一路上所遇之人,無不麵露訝異之色——自從得寵,她甚少出養心殿,即便有差事去內侍省,也往往是打發別的宮人去。這一來是陸旻說要時時能見著她,不喜她出去亂走;二來她身份敏感,後宮不知多少人嫉恨,出去就容易招惹是非。
今日一早出門,委實罕見。
眾人投來的目光,既有殷勤奉承亦有艷羨,更改甚而還有晦暗不明的嫉妒、鄙視。
蘇若華倒是坦然,她已在這個位置上了,得了皇帝的獨寵,如此都是避免不了的。
壽康宮距養心殿路途雖不甚遠,但走起來也頗費一番功夫。
過了螽斯門,才折過一個彎道,遙遙便見貴妃的儀仗正聲勢浩大的過來。
蘇若華暗中也覺好笑,成日不出門,今兒才踏出養心殿,迎麵就撞上後宮裏這個最不可一世的主子。
她與露珠忙退在一旁,下拜行禮,將頭低垂著,隻想貴妃就此過去,彼此兩不相擾。
趙貴妃坐在高高翟輿之上,居高臨下,於地下的情形看的甚是分明。
她一眼就掃見了那抹裊娜的身影,遂吩咐道:「停下。」
跟隨的宮女吟霜忙忙喝令隊伍止步,趙貴妃自上而下睥睨著地下跪伏著的人,冷笑了一聲:「這地下跪著的,可是養心殿新提拔的掌事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