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若華更是手足無措,她當差多年,還從未遇到過如此無理取鬧的主子,偏偏這個人還是皇帝。
陸旻以往,可從未如此胡攪蠻纏過,他如今到底是怎麽了?
恭懿太妃見場麵尷尬,遂打了個圓場:「你這丫頭,未免太過實誠。那些事暫且撂下,往後慢慢收拾也罷了。你和皇帝是從小一道長起來的,情分與旁人到底是不同。三年不見,必定有許多話說。先敘敘舊,再去忙別的。」這說辭,多少有些僭越,然而皇帝卻並無異議,隻是盯著蘇若華不語。
蘇若華隻覺得兩頰有些熱,白皙的皮膚便染上了一抹暈紅,比用了桃花胭脂,還要艷麗明媚。
淑妃卻隻覺得如坐針氈,皇帝雖隻是為了挽留蘇若華,她卻覺的那些話仿佛是斥責她協理六宮失職。
太後雖說掌管六宮,但到底是長輩,身份崇高,正是頤養天年的時候,這些繁雜宮務推給她老人家,自是不合適的。以往,趙貴妃無事,掌轄後宮事宜,太後為免她鬧出笑話,方才幫著打理描補。而眼下,貴妃禁足,淑妃掌權,太後巴不得她捅出什麽婁子,樂得撒手不管。這後宮諸般事宜都在淑妃身上,此刻皇帝問起服侍太妃的人,仿佛是在苛責她治理後宮無方。
再聽上方的親語家言,她越發難受,勉強一笑,插口說道:「皇上,太妃娘娘,昨兒臣妾已吩咐了內侍省調撥了四名宮女、四名太監過來當差。許是內侍省人憊賴,所以拖延了。待會兒,臣妾必定派人前往問責。」
這突兀的一聲,令陸旻驟然迴神,他這方想起,這屋裏原來還坐著兩個嬪妃。
他挑眉看了淑妃一眼,口吻淡漠:「既知道有疏漏,那還不快去?朕將後宮事宜都交託於你,那是看重你的才幹。你,可莫要令朕失望。」
淑妃心中七上八下,也不知皇帝這話是誇獎還是責備,但隻一點,皇帝想叫她走,那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兒。
她到底是個識趣兒的人,總不至鬧到孫昭儀那般難堪的境地,當下款款起身,端莊得體的朝皇帝與太妃道了個萬福,告退下去。
一連兩個高位的妃嬪都別皇帝攆了,童才人再坐著也沒什麽意思,隻好一道告退。
陸旻對這些什麽才人、選侍一概是沒有印象的,甚而連名號都記不全,眼皮也沒抬一下,任憑她出去了。
童才人走到門口,依依不捨的迴首又望了一眼,卻見陸旻的目光隻交纏在蘇若華的身上,全然不在意自己的去向,不由心裏一酸,出門而去。
蘇若華將淑妃的不甘嫉恨、童才人那眷戀不舍的神情盡收眼底,不由瞟了陸旻一眼,心中暗道:三年功夫不見,倒是越發吃人惦記了。一連攆走了三個嬪妃,也不知打什麽注意。
淑妃並非如傳言那般受寵,她已然知道了,但孫昭儀與童才人在皇帝跟前,簡直連路旁的石頭也不如,倒令她詫異。
難道陸旻當真如外界傳言,其實不喜女色?
皇帝登基三載,膝下一無所出,後宮得寵者寥寥。一年裏,陸旻大半的時候都耗在養心殿中,鮮少踏足後宮。太後為此煩透了心,親自過問此事,硬將妃嬪送入養心殿。然而,這妃子怎麽抬進去,怎麽抬出來,除了那淑妃,幾乎各個都鬧了個完璧歸趙。陸旻自身,亦從不招幸。
蘇若華又狐疑起來,以往她服侍七皇子時,每月按例太醫前來請平安脈,陸旻可從來身子康健,幾乎是諸位皇子之中體格最好的了。難道,他竟當真有什麽不能言的隱疾不成?
這念頭才從心底浮出,蘇若華那秀麗的眉頭便微微一蹙。
身為皇帝,子嗣不豐,可不是什麽好事。
她正胡思亂想,卻聽陸旻又向恭懿太妃說道:「多勞太妃娘娘記掛,朕身側之人都難堪大用,不是粗魯愚鈍,便是憊賴之徒。這內侍省一年年的,也不知都挑些什麽人。甚而,朕每日的茶水,喜好個什麽口味,伺候的人也鬧不明白。總要朕一遍遍的吩咐,委實令人心煩。」
幸而李忠候在門外,未及聽見皇帝一通言辭,不然他可要大大抱屈——皇帝為著要人,竟連這等謊話也扯出來了。
太妃聽出他這弦外之音,微微一笑,說道:「那可當真了不得,皇帝每日朝政忙碌,身邊沒有個知冷知熱的人服侍,那可十分不妥。我離宮有日子了,竟不知宮裏已顛倒成這樣。也不知皇帝中意什麽脾氣的人,知道了再去尋總好過大海撈針。」
陸旻便看向蘇若華,莞爾一笑:「朕倒是看中了一人,隻是太妃娘娘才迴宮,怎好就從娘娘手下討人。」
蘇若華聽他竟直白說了,心頭一跳,垂下眼眸避開了陸旻的視線,借著與太妃添茶水,走開了。
恭懿太妃微笑道:「我身邊哪有什麽像樣的好丫頭,略平頭正臉些的,離宮時也都打發了。如今,也就是這三個毛丫頭。春桃性子實在跳脫,去禦前服侍不合適,反要鬧得皇帝煩心。容桂倒是個安靜性子,皇帝之前在甜水庵裏也是見過的,不知意下如何?」
陸旻的濃眉頓時擰了起來,這老太妃難道不知他到底想要誰麽?定要他開口討?那豈不顯得,他這個皇帝眼饞肚飢!
他淡淡言道:「娘娘說玩笑呢,朕怎會向娘娘討人?娘娘一路風塵辛苦,還是先歇著。如缺了什麽,或要添置什麽,盡可打發人知會內侍省。朕,改日再來探望。」言罷,他起身拂袖而去。
陸旻以往,可從未如此胡攪蠻纏過,他如今到底是怎麽了?
恭懿太妃見場麵尷尬,遂打了個圓場:「你這丫頭,未免太過實誠。那些事暫且撂下,往後慢慢收拾也罷了。你和皇帝是從小一道長起來的,情分與旁人到底是不同。三年不見,必定有許多話說。先敘敘舊,再去忙別的。」這說辭,多少有些僭越,然而皇帝卻並無異議,隻是盯著蘇若華不語。
蘇若華隻覺得兩頰有些熱,白皙的皮膚便染上了一抹暈紅,比用了桃花胭脂,還要艷麗明媚。
淑妃卻隻覺得如坐針氈,皇帝雖隻是為了挽留蘇若華,她卻覺的那些話仿佛是斥責她協理六宮失職。
太後雖說掌管六宮,但到底是長輩,身份崇高,正是頤養天年的時候,這些繁雜宮務推給她老人家,自是不合適的。以往,趙貴妃無事,掌轄後宮事宜,太後為免她鬧出笑話,方才幫著打理描補。而眼下,貴妃禁足,淑妃掌權,太後巴不得她捅出什麽婁子,樂得撒手不管。這後宮諸般事宜都在淑妃身上,此刻皇帝問起服侍太妃的人,仿佛是在苛責她治理後宮無方。
再聽上方的親語家言,她越發難受,勉強一笑,插口說道:「皇上,太妃娘娘,昨兒臣妾已吩咐了內侍省調撥了四名宮女、四名太監過來當差。許是內侍省人憊賴,所以拖延了。待會兒,臣妾必定派人前往問責。」
這突兀的一聲,令陸旻驟然迴神,他這方想起,這屋裏原來還坐著兩個嬪妃。
他挑眉看了淑妃一眼,口吻淡漠:「既知道有疏漏,那還不快去?朕將後宮事宜都交託於你,那是看重你的才幹。你,可莫要令朕失望。」
淑妃心中七上八下,也不知皇帝這話是誇獎還是責備,但隻一點,皇帝想叫她走,那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兒。
她到底是個識趣兒的人,總不至鬧到孫昭儀那般難堪的境地,當下款款起身,端莊得體的朝皇帝與太妃道了個萬福,告退下去。
一連兩個高位的妃嬪都別皇帝攆了,童才人再坐著也沒什麽意思,隻好一道告退。
陸旻對這些什麽才人、選侍一概是沒有印象的,甚而連名號都記不全,眼皮也沒抬一下,任憑她出去了。
童才人走到門口,依依不捨的迴首又望了一眼,卻見陸旻的目光隻交纏在蘇若華的身上,全然不在意自己的去向,不由心裏一酸,出門而去。
蘇若華將淑妃的不甘嫉恨、童才人那眷戀不舍的神情盡收眼底,不由瞟了陸旻一眼,心中暗道:三年功夫不見,倒是越發吃人惦記了。一連攆走了三個嬪妃,也不知打什麽注意。
淑妃並非如傳言那般受寵,她已然知道了,但孫昭儀與童才人在皇帝跟前,簡直連路旁的石頭也不如,倒令她詫異。
難道陸旻當真如外界傳言,其實不喜女色?
皇帝登基三載,膝下一無所出,後宮得寵者寥寥。一年裏,陸旻大半的時候都耗在養心殿中,鮮少踏足後宮。太後為此煩透了心,親自過問此事,硬將妃嬪送入養心殿。然而,這妃子怎麽抬進去,怎麽抬出來,除了那淑妃,幾乎各個都鬧了個完璧歸趙。陸旻自身,亦從不招幸。
蘇若華又狐疑起來,以往她服侍七皇子時,每月按例太醫前來請平安脈,陸旻可從來身子康健,幾乎是諸位皇子之中體格最好的了。難道,他竟當真有什麽不能言的隱疾不成?
這念頭才從心底浮出,蘇若華那秀麗的眉頭便微微一蹙。
身為皇帝,子嗣不豐,可不是什麽好事。
她正胡思亂想,卻聽陸旻又向恭懿太妃說道:「多勞太妃娘娘記掛,朕身側之人都難堪大用,不是粗魯愚鈍,便是憊賴之徒。這內侍省一年年的,也不知都挑些什麽人。甚而,朕每日的茶水,喜好個什麽口味,伺候的人也鬧不明白。總要朕一遍遍的吩咐,委實令人心煩。」
幸而李忠候在門外,未及聽見皇帝一通言辭,不然他可要大大抱屈——皇帝為著要人,竟連這等謊話也扯出來了。
太妃聽出他這弦外之音,微微一笑,說道:「那可當真了不得,皇帝每日朝政忙碌,身邊沒有個知冷知熱的人服侍,那可十分不妥。我離宮有日子了,竟不知宮裏已顛倒成這樣。也不知皇帝中意什麽脾氣的人,知道了再去尋總好過大海撈針。」
陸旻便看向蘇若華,莞爾一笑:「朕倒是看中了一人,隻是太妃娘娘才迴宮,怎好就從娘娘手下討人。」
蘇若華聽他竟直白說了,心頭一跳,垂下眼眸避開了陸旻的視線,借著與太妃添茶水,走開了。
恭懿太妃微笑道:「我身邊哪有什麽像樣的好丫頭,略平頭正臉些的,離宮時也都打發了。如今,也就是這三個毛丫頭。春桃性子實在跳脫,去禦前服侍不合適,反要鬧得皇帝煩心。容桂倒是個安靜性子,皇帝之前在甜水庵裏也是見過的,不知意下如何?」
陸旻的濃眉頓時擰了起來,這老太妃難道不知他到底想要誰麽?定要他開口討?那豈不顯得,他這個皇帝眼饞肚飢!
他淡淡言道:「娘娘說玩笑呢,朕怎會向娘娘討人?娘娘一路風塵辛苦,還是先歇著。如缺了什麽,或要添置什麽,盡可打發人知會內侍省。朕,改日再來探望。」言罷,他起身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