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若華隻覺得五味雜陳,正欲說些什麽,卻聽太妃又道:「再則,你不為你自己,卻想想你在邊關的家人?我曉得,你一直惦念著邊關的家人。然而你若隻是個宮女,又如何照拂他們?單隻憑你每年寄去的那些物事,又濟些什麽事?難道,你不想接他們迴來麽?」
蘇若華心中一陣翻騰,她並未接話,隻是跪在了太妃身側,誠摯說道:「娘娘,若華是您的奴才,這輩子都是您的人。隻要娘娘不嫌若華無用,奴才願意一輩子服侍娘娘,哪裏都不去。待將來娘娘駕鶴歸西,奴才也願為娘娘一世看守墳塋。」
這話麵上說的真摯,實則已是迴絕了太妃。
恭懿太妃微微嘆了口氣,頗為無奈的搖頭道:「傻丫頭,當寵妃豈不好過當奴才?你這樣倔強,最終隻是耽誤了你自己的一生。這點點道理,怎麽就想不明白?再一則,皇帝待你果然有一分真心,你若點了頭,那是皆大歡喜的好事。何況,皇帝如今膝下尚無子嗣,你能先有個一男半女,那今後的前程,更是不可限量的。」
蘇若華垂首,跪地不言。
恭懿太妃瞧著她那副柔順的模樣,心裏到底不忍,嘆息道:「罷了,你起來吧。雖是二月天了,地下到底還是涼,動不動就跪,也不怕坐下毛病。」
蘇若華謝了恩,方才起身。
恭懿太妃便再不提此事,隻問道:「你適才說有一件要緊事,且講來聽聽。」
蘇若華便附耳,低聲將那人所言重講了一遍。
恭懿太妃微微一驚,手下便不穩當,茶水潑灑出來,沾濕了裙擺。
她咬牙切齒道:「我已來了此處,落敗至如此狼狽地步,她難道還不肯放心,定要趕盡殺絕不成?!」
蘇若華急忙拿了手帕,替太妃擦拭,口中低聲說道:「娘娘莫急,奴才以為,此事未必出自太後的手筆。」
恭懿太妃目不轉睛的看著她,問道:「怎麽講?」
蘇若華答道:「娘娘且想,倘或太後當真要對娘娘動手,何必這般藏頭露尾,隻消吩咐一聲,在娘娘飲食裏動些手腳,神不知鬼不覺,娘娘就壽終正寢了。哪裏用得著派什麽刺客,還一擊不中,徒留把柄?」
恭懿太妃心中微微思量了片刻,點頭說道:「你說的不錯,我同她打了這些年交道,這的確不像她的行事風格。」言罷,心緒略平靜了些,又問道:「那麽依你所看,該是何人所為?」
蘇若華早已在心中推演過此事,她猜測不出是何人所為,但她也知道,太妃真正要的也並不是知曉幕後主使是誰,而是對應之策。
當下,她答道:「娘娘,奴才愚鈍,不知是何人所為。但奴才以為,這幕後之人手段並不高明。如今之計,倒不如以靜製動。」
太妃細眉微抬,問道:「何為以靜製動?」
蘇若華微笑說道:娘娘的千秋眼看就要到了,往年雖沒有,但今年看這情形,皇上必定是要來的。皇上若再提起接娘娘迴宮一事,娘娘隻管含糊著,不說答應不答應,隻說有苦衷。皇上見狀,必定要查問此事。霍大人負責守衛娘娘,必定據實上告。到時,自有分曉。」
恭懿太妃猶疑道:「然而,皇上有意接我迴宮,在宮裏替我辦壽宴,也算是接風洗塵。如此這般,會不會掃了皇帝的興致?」
蘇若華微微一頓,又笑道:「這般倒更好了。皇上既要接娘娘迴宮辦壽宴,必定十分看重此事。近來,宮中若再來人,娘娘隻管說不敢迴宮,心裏不踏實,壽宴便在庵裏辦也罷了,不必興師動眾,大費周章。皇上對娘娘頗有孝心,自然會過問此事。」
恭懿太妃本想迴宮風風光光的辦場壽宴,聽了蘇若華這主意,心裏便有些不大情願,說道:「然而,若是皇上查不出幕後主使,又或者竟不能處置那人,又如何?」
蘇若華微微一笑,說道:「娘娘,那便更不能迴宮了。皇上如不能妥善處置此事,那便是說,皇上眼下的實力並不足以庇護娘娘。娘娘迴去,豈不是羊入虎口?這宮,是越發迴不得了。」說著,她走到太妃身後,替娘娘捏起肩來,力道不重不輕,總合娘娘的心意。
太妃舒服的眯細了眼眸,隻聽那甜糯的嗓音自身後徐徐傳來:「娘娘且想,雖說迴宮辦壽宴是風光,但若皇上能在庵裏為娘娘慶賀,這份體麵宮裏誰又能有呢?再則說來,待皇上將後宮布置穩妥了,娘娘再迴去,既安穩妥帖,又叫闔宮妃嬪們都不小瞧了娘娘這位太妃,豈不更好?」
這一番話,算是真正說到太妃心坎上了。
恭懿太妃滿意一笑,緩緩說道:「到底還是你聰慧能幹,這麽些年了,若無你在一旁扶持謀劃,我也萬不能這般安泰,真不愧是我手下第一謀士。」
蘇若華淺淺一笑:「娘娘謬讚了,奴才是娘娘的人,自然忠於娘娘。」
又說了幾句家常閑話,太妃便道身子乏了,想小憩片刻。蘇若華遂道了告退,退出門外。
恭懿太妃倚著軟枕,眯眼瞧著那窈窕的身影沒在碧青色門簾子後麵,滿眼複雜。
良久,她嘆息了一聲。
「真是可惜了!」
蘇若華才出了屋子,便見容桂頂著瓦盆跪在院子地下。
紅日當空,沒遮沒擋,她就這麽跪著,頭上還頂著個盆子,身子一絲兒也不能動,早已汗流浹背。
蘇若華心中一陣翻騰,她並未接話,隻是跪在了太妃身側,誠摯說道:「娘娘,若華是您的奴才,這輩子都是您的人。隻要娘娘不嫌若華無用,奴才願意一輩子服侍娘娘,哪裏都不去。待將來娘娘駕鶴歸西,奴才也願為娘娘一世看守墳塋。」
這話麵上說的真摯,實則已是迴絕了太妃。
恭懿太妃微微嘆了口氣,頗為無奈的搖頭道:「傻丫頭,當寵妃豈不好過當奴才?你這樣倔強,最終隻是耽誤了你自己的一生。這點點道理,怎麽就想不明白?再一則,皇帝待你果然有一分真心,你若點了頭,那是皆大歡喜的好事。何況,皇帝如今膝下尚無子嗣,你能先有個一男半女,那今後的前程,更是不可限量的。」
蘇若華垂首,跪地不言。
恭懿太妃瞧著她那副柔順的模樣,心裏到底不忍,嘆息道:「罷了,你起來吧。雖是二月天了,地下到底還是涼,動不動就跪,也不怕坐下毛病。」
蘇若華謝了恩,方才起身。
恭懿太妃便再不提此事,隻問道:「你適才說有一件要緊事,且講來聽聽。」
蘇若華便附耳,低聲將那人所言重講了一遍。
恭懿太妃微微一驚,手下便不穩當,茶水潑灑出來,沾濕了裙擺。
她咬牙切齒道:「我已來了此處,落敗至如此狼狽地步,她難道還不肯放心,定要趕盡殺絕不成?!」
蘇若華急忙拿了手帕,替太妃擦拭,口中低聲說道:「娘娘莫急,奴才以為,此事未必出自太後的手筆。」
恭懿太妃目不轉睛的看著她,問道:「怎麽講?」
蘇若華答道:「娘娘且想,倘或太後當真要對娘娘動手,何必這般藏頭露尾,隻消吩咐一聲,在娘娘飲食裏動些手腳,神不知鬼不覺,娘娘就壽終正寢了。哪裏用得著派什麽刺客,還一擊不中,徒留把柄?」
恭懿太妃心中微微思量了片刻,點頭說道:「你說的不錯,我同她打了這些年交道,這的確不像她的行事風格。」言罷,心緒略平靜了些,又問道:「那麽依你所看,該是何人所為?」
蘇若華早已在心中推演過此事,她猜測不出是何人所為,但她也知道,太妃真正要的也並不是知曉幕後主使是誰,而是對應之策。
當下,她答道:「娘娘,奴才愚鈍,不知是何人所為。但奴才以為,這幕後之人手段並不高明。如今之計,倒不如以靜製動。」
太妃細眉微抬,問道:「何為以靜製動?」
蘇若華微笑說道:娘娘的千秋眼看就要到了,往年雖沒有,但今年看這情形,皇上必定是要來的。皇上若再提起接娘娘迴宮一事,娘娘隻管含糊著,不說答應不答應,隻說有苦衷。皇上見狀,必定要查問此事。霍大人負責守衛娘娘,必定據實上告。到時,自有分曉。」
恭懿太妃猶疑道:「然而,皇上有意接我迴宮,在宮裏替我辦壽宴,也算是接風洗塵。如此這般,會不會掃了皇帝的興致?」
蘇若華微微一頓,又笑道:「這般倒更好了。皇上既要接娘娘迴宮辦壽宴,必定十分看重此事。近來,宮中若再來人,娘娘隻管說不敢迴宮,心裏不踏實,壽宴便在庵裏辦也罷了,不必興師動眾,大費周章。皇上對娘娘頗有孝心,自然會過問此事。」
恭懿太妃本想迴宮風風光光的辦場壽宴,聽了蘇若華這主意,心裏便有些不大情願,說道:「然而,若是皇上查不出幕後主使,又或者竟不能處置那人,又如何?」
蘇若華微微一笑,說道:「娘娘,那便更不能迴宮了。皇上如不能妥善處置此事,那便是說,皇上眼下的實力並不足以庇護娘娘。娘娘迴去,豈不是羊入虎口?這宮,是越發迴不得了。」說著,她走到太妃身後,替娘娘捏起肩來,力道不重不輕,總合娘娘的心意。
太妃舒服的眯細了眼眸,隻聽那甜糯的嗓音自身後徐徐傳來:「娘娘且想,雖說迴宮辦壽宴是風光,但若皇上能在庵裏為娘娘慶賀,這份體麵宮裏誰又能有呢?再則說來,待皇上將後宮布置穩妥了,娘娘再迴去,既安穩妥帖,又叫闔宮妃嬪們都不小瞧了娘娘這位太妃,豈不更好?」
這一番話,算是真正說到太妃心坎上了。
恭懿太妃滿意一笑,緩緩說道:「到底還是你聰慧能幹,這麽些年了,若無你在一旁扶持謀劃,我也萬不能這般安泰,真不愧是我手下第一謀士。」
蘇若華淺淺一笑:「娘娘謬讚了,奴才是娘娘的人,自然忠於娘娘。」
又說了幾句家常閑話,太妃便道身子乏了,想小憩片刻。蘇若華遂道了告退,退出門外。
恭懿太妃倚著軟枕,眯眼瞧著那窈窕的身影沒在碧青色門簾子後麵,滿眼複雜。
良久,她嘆息了一聲。
「真是可惜了!」
蘇若華才出了屋子,便見容桂頂著瓦盆跪在院子地下。
紅日當空,沒遮沒擋,她就這麽跪著,頭上還頂著個盆子,身子一絲兒也不能動,早已汗流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