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蘇若華仔細教導著,春桃與容桂倒也能指靠一二。
原本在宮裏時,太妃屋內外,少說要有五個人守夜。但來了這甜水庵,自是沒那麽多人手可用。但在蘇若華的調度之下,日常事宜倒也依舊井井有條。
春桃與容桂早已起來,在廊下守著,眼見裏麵送了消息出來,趕忙燒水,預備熱湯、麵巾、潔麵胰子等物。
太妃還未從周公夢裏徹底醒轉,外頭一應事宜便已靜悄悄布置妥當了。
又過了半柱香的功夫,太妃悠悠醒轉。
蘇若華打起帳子,扶太妃坐起。
春桃與容桂手捧黃銅麵盆、麵巾、茉莉花胰子等一應物事進來,立在一旁,悄無聲息。
蘇若華先試了試熱水,便侍奉著太妃洗臉梳頭。
這近身的差事,恭懿太妃素來不用旁人,春桃與容桂便躬身退了出去,急忙忙的去廚房催飯。
太妃坐在梳妝檯前,看著黃銅鏡裏現出一副美艷貴婦的姿容來:雍容、端莊、貴氣,然而眼角細微的紋路,鬢邊微不可查的銀絲,都在在暗示著歲月的痕跡。這二十餘年的宮廷生涯,一晃眼兒就過去了。
她微微嘆息了一聲,又看鏡中映出的蘇若華。
蘇若華立在一旁,正全神貫注的與她梳理發髻,插戴發釵。她一手高抬,將衣裳拉起,便顯出緊窄的腰身,高挺的胸//脯,婀娜窈窕,如一株盛放的桃花,俏生生嬌艷艷立在這裏。那張光潤白淨的小臉,即便脂粉不施,也同樣的容光照人。
正是年華大好,鮮花怒放的時光啊。
太妃眯細了眼,仔仔細細打量了她一番。
蘇若華隻覺太妃的眼光與平日不同,似帶了幾分審視,雖有些不自在,依然落落大方的立著。
片刻,太妃出聲道;「華兒,昨兒夜裏我與你說的事,你考慮的如何了?」
蘇若華倒也不躲不閃,平靜迴道:「迴娘娘,昨夜奴才已然說了,奴才是娘娘的宮婢。娘娘去哪裏,奴才便跟到哪裏。」
太妃聞言,睨了她一眼,隻見那張小臉上泰然自若,她便微微頷首,又淺笑嘆息道:「華兒,你是個聰明姑娘,該知道如何給自己謀劃前程。你說想出宮,然而你家中實在無人,你出去後以何為生?」說著,又意有所指道:「皇上待你,是有幾分真心的。」
蘇若華將最後一枚金絞絲嵌東珠蝴蝶釵插在太妃的發髻上,便跪在地下,端端正正的磕了幾個頭,說道:「奴才不是家中無人,奴才的家人在邊關。外頭早膳該得了,奴才這便去取。」言罷,起身竟不等太妃言語,出門而去。
太妃看著她的身影,淡淡吐出兩個字:「強驢。」
服侍著太妃用過早膳,蘇若華的差事這才算卸下。
她走到小茶房,果然見春桃容桂兩人正坐在條凳上閑話,等她過來吃飯。
飯食是早已在桌上了的,黃楊木小圓桌上,擺著三碗紅稻米粥,一盤子香油酥圈,一盤子馬蹄燒餅,一盤子炸三角,又一碟子香菇麵筋。這甜水庵的師傅們,知道她們是太妃身側服侍的人,很不算虧待她們。
還是宮裏的規矩,宮女一桌吃飯,人不齊不能動筷,何況蘇若華已是掌事姑姑的身份了。
蘇若華走進房來,春桃一見了她,立時跳起,滿麵堆歡道:「若華姐姐,你可算來了,我都要餓的前胸貼後背了。」
容桂倒是靦腆,向她福了福身子,怯怯道了一句:「若華姑姑。」
蘇若華微微頷首,說道:「咱們吃飯。」
春桃趕忙端了熱水盆來,與她洗手。
容桂布了筷子,一切事畢,三人坐下吃飯。
春桃毫無心事,從來是個沒心沒肺的性子,飽食酣眠,一日都是樂嗬嗬的。
容桂依舊是小心翼翼,低眉順眼,連夾一口菜也要先看蘇若華一眼。
蘇若華服侍了太妃一夜,無食無水,本當饑渴交加,然而昨日皇帝來訪,昨夜太妃的言語,都讓她胃口盡失,香甜的米粥吃在口中,也食之無味。
躲了這些日子,終究還是躲不過去麽?
先是林才人跟前,落後跟著太妃,蘇若華可謂是看盡了後宮紛爭,女人們為了榮寵,為了尊位,為了兒子前程,使出無窮手段,不見刀光的明爭暗鬥,相互傾軋,你踩我我踩她,沒人知曉明日誰又上去了,也沒人知道自己又將如何。
這宮廷生涯,簡直如同煉獄。
她盡心竭力的幫著林才人,幫著太妃謀劃爭寵,實則也是為了自己籌謀一個庇護所在。
至於陸旻,她曾經雖是明知身份不配,心裏也是把他當做弟弟一般看待照料的。
深宮孤苦,有這樣一個人在,心底總是好過一些。
然而,自從他被趙太後奪去,蘇若華便覺兩人是漸行漸遠了。
那時候,太妃心有不甘,還做過一番爭鬥,有事無事常打發人去看望。她便領了差事,藉機過去看他。
每一次去,她便敏銳的察覺到,陸旻的城府似乎與日俱增,他瞧她的眼神,他的言談舉止,都讓她難以琢磨。那張日漸出色的麵容下,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心事,她是再難揣摩。
坤寧宮與陸旻,仿佛一個漩渦,要將她吸入進去。
先帝駕崩,趙太後大權獨攬,簇擁陸旻登上皇位。
大典當日,她奉命前往某處辦差,曾遙望過新君一眼。
原本在宮裏時,太妃屋內外,少說要有五個人守夜。但來了這甜水庵,自是沒那麽多人手可用。但在蘇若華的調度之下,日常事宜倒也依舊井井有條。
春桃與容桂早已起來,在廊下守著,眼見裏麵送了消息出來,趕忙燒水,預備熱湯、麵巾、潔麵胰子等物。
太妃還未從周公夢裏徹底醒轉,外頭一應事宜便已靜悄悄布置妥當了。
又過了半柱香的功夫,太妃悠悠醒轉。
蘇若華打起帳子,扶太妃坐起。
春桃與容桂手捧黃銅麵盆、麵巾、茉莉花胰子等一應物事進來,立在一旁,悄無聲息。
蘇若華先試了試熱水,便侍奉著太妃洗臉梳頭。
這近身的差事,恭懿太妃素來不用旁人,春桃與容桂便躬身退了出去,急忙忙的去廚房催飯。
太妃坐在梳妝檯前,看著黃銅鏡裏現出一副美艷貴婦的姿容來:雍容、端莊、貴氣,然而眼角細微的紋路,鬢邊微不可查的銀絲,都在在暗示著歲月的痕跡。這二十餘年的宮廷生涯,一晃眼兒就過去了。
她微微嘆息了一聲,又看鏡中映出的蘇若華。
蘇若華立在一旁,正全神貫注的與她梳理發髻,插戴發釵。她一手高抬,將衣裳拉起,便顯出緊窄的腰身,高挺的胸//脯,婀娜窈窕,如一株盛放的桃花,俏生生嬌艷艷立在這裏。那張光潤白淨的小臉,即便脂粉不施,也同樣的容光照人。
正是年華大好,鮮花怒放的時光啊。
太妃眯細了眼,仔仔細細打量了她一番。
蘇若華隻覺太妃的眼光與平日不同,似帶了幾分審視,雖有些不自在,依然落落大方的立著。
片刻,太妃出聲道;「華兒,昨兒夜裏我與你說的事,你考慮的如何了?」
蘇若華倒也不躲不閃,平靜迴道:「迴娘娘,昨夜奴才已然說了,奴才是娘娘的宮婢。娘娘去哪裏,奴才便跟到哪裏。」
太妃聞言,睨了她一眼,隻見那張小臉上泰然自若,她便微微頷首,又淺笑嘆息道:「華兒,你是個聰明姑娘,該知道如何給自己謀劃前程。你說想出宮,然而你家中實在無人,你出去後以何為生?」說著,又意有所指道:「皇上待你,是有幾分真心的。」
蘇若華將最後一枚金絞絲嵌東珠蝴蝶釵插在太妃的發髻上,便跪在地下,端端正正的磕了幾個頭,說道:「奴才不是家中無人,奴才的家人在邊關。外頭早膳該得了,奴才這便去取。」言罷,起身竟不等太妃言語,出門而去。
太妃看著她的身影,淡淡吐出兩個字:「強驢。」
服侍著太妃用過早膳,蘇若華的差事這才算卸下。
她走到小茶房,果然見春桃容桂兩人正坐在條凳上閑話,等她過來吃飯。
飯食是早已在桌上了的,黃楊木小圓桌上,擺著三碗紅稻米粥,一盤子香油酥圈,一盤子馬蹄燒餅,一盤子炸三角,又一碟子香菇麵筋。這甜水庵的師傅們,知道她們是太妃身側服侍的人,很不算虧待她們。
還是宮裏的規矩,宮女一桌吃飯,人不齊不能動筷,何況蘇若華已是掌事姑姑的身份了。
蘇若華走進房來,春桃一見了她,立時跳起,滿麵堆歡道:「若華姐姐,你可算來了,我都要餓的前胸貼後背了。」
容桂倒是靦腆,向她福了福身子,怯怯道了一句:「若華姑姑。」
蘇若華微微頷首,說道:「咱們吃飯。」
春桃趕忙端了熱水盆來,與她洗手。
容桂布了筷子,一切事畢,三人坐下吃飯。
春桃毫無心事,從來是個沒心沒肺的性子,飽食酣眠,一日都是樂嗬嗬的。
容桂依舊是小心翼翼,低眉順眼,連夾一口菜也要先看蘇若華一眼。
蘇若華服侍了太妃一夜,無食無水,本當饑渴交加,然而昨日皇帝來訪,昨夜太妃的言語,都讓她胃口盡失,香甜的米粥吃在口中,也食之無味。
躲了這些日子,終究還是躲不過去麽?
先是林才人跟前,落後跟著太妃,蘇若華可謂是看盡了後宮紛爭,女人們為了榮寵,為了尊位,為了兒子前程,使出無窮手段,不見刀光的明爭暗鬥,相互傾軋,你踩我我踩她,沒人知曉明日誰又上去了,也沒人知道自己又將如何。
這宮廷生涯,簡直如同煉獄。
她盡心竭力的幫著林才人,幫著太妃謀劃爭寵,實則也是為了自己籌謀一個庇護所在。
至於陸旻,她曾經雖是明知身份不配,心裏也是把他當做弟弟一般看待照料的。
深宮孤苦,有這樣一個人在,心底總是好過一些。
然而,自從他被趙太後奪去,蘇若華便覺兩人是漸行漸遠了。
那時候,太妃心有不甘,還做過一番爭鬥,有事無事常打發人去看望。她便領了差事,藉機過去看他。
每一次去,她便敏銳的察覺到,陸旻的城府似乎與日俱增,他瞧她的眼神,他的言談舉止,都讓她難以琢磨。那張日漸出色的麵容下,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心事,她是再難揣摩。
坤寧宮與陸旻,仿佛一個漩渦,要將她吸入進去。
先帝駕崩,趙太後大權獨攬,簇擁陸旻登上皇位。
大典當日,她奉命前往某處辦差,曾遙望過新君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