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河東之事震動汴梁,但是對於最近一段時日在南門別業當宅男裝孫子的蕭言而言。並不代表他造寇自重的手段,馬上就能見到成效。從趙佶一直到汴梁城中最低階的文官。大家都熱情萬分的湧上門來,哭著喊著求他趕緊出山,一方麵振作神武常勝軍,一方麵又趕緊籌集出幾百上千萬貫出來當作軍費,一下子就將河東的局勢平定下來。
汴梁城中,雖然人人都在罵吳敏等輩無能,也在擔心河東亂局蔓延到腹心之地來。但是蕭言的處境,一時間反而卻更加險惡了。
大宋作為一個國家,已經運轉了百餘年。統治階層,對於應對風波,並不是馬上就慌了手腳,昏招迭出,馬上就全部指望一個南歸降人,雖然這個降人對神武常勝軍有著絕大的影響力!
大宋統治,自有其法度。雖然經過道君皇帝這些年一以貫之的折騰,大宋統治的法度已經紛亂得不成模樣。不過蕭言想要借著一手經營出來的河東亂局驟然上位,還不是那麽輕易的。
大宋統治階層,從高高在上的趙佶,到都門當中的官僚團體。當道諸人,誰智商也沒有太大的缺陷。河東亂事突然興起,一下就鬧到震動都門的地步,讓汴梁上下人心惶恐。誰都能感覺出其中有蹊蹺出來,雖然並不能拿出有力的證據,可是當道諸公,第一反應就是絕不能讓與神武常勝軍牽連極深的蕭言馬上跳出來,還賦予他重任,來收拾河東危局。如果以此行事,則蕭言這南來子與神武常勝軍就再難複製矣!
都門當中,種種潛流頓時瘋狂的擾動起來。伐燕之後勉強維持的朝局,再也無法就這般湊合著撐持下去。局中之人,誰能想借著這場突然生出的變故,上下其手,因勢利導,最後讓自家一黨,笑到最後。將敵對勢力,全都踩到腳下去!
都門百姓,惶恐不安。閑得蛋疼的太學生們朝夕聚會,對時局大發議論,揮斥方遒。可是真正有著巨大能量,站在大宋統治階層頂峰的那群人們,卻密密往還,談判商議,揣測著禁中那位道君皇帝的心意。私下奔走,無一刻或停。大家都準備拿出最大的能量來參與這一局賭勝。誰都能感覺到,伐燕之後一直紛亂混沌的朝局,也許就在這段時日就能決出一個結果出來,而在此局獲勝的勢力,就將站在大宋政壇今後十幾年甚或幾十年的頂峰!
由河東突然炸響的驚雷,向南傳至汴梁都門,就變成一層層壓在頭頂的烏雲,盤旋著擾動著,更有隱隱雷聲在遠處迴響。誰也不知道這一切爆發出來之後,大宋會變成什麽模樣?
不過此刻在局中奔走之人,也誰都認為,笑到最後的,總不會是這個根基淺薄,意味靠著萬把軍馬在河東生事的南來子,就能顛覆這煌煌大宋的從百餘年前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格局。隻要他們局中人決出勝負,蕭言命運如何,無非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河東消息傳來之後,當道諸公馬上先聚會一堂。無論如何,河東亂事起,對趙佶要有個迴複,至少要拿出一些應對的手段出來。不然怎麽也不好交待。
應對手段當中,最要緊的無非就是人事安排。要推出人來收拾這個局麵。先要得人,踩談得到其他。
自從吳敏去後,掌大宋戎事的樞密院就一直虛懸。從樞密使一直空缺到樞密院都承旨。樞密院中諸司也是各行其是,完全是一盤散沙。誰都知道大宋未來數年的重心一定會轉到整練軍馬上,樞密院落在那一方手中實在是太關鍵了。幾方角力之下,反而僵住,趙佶也一時拿不定主意將西府交給誰。結果就是讓大宋樞密院這等要緊萬分,掌握著大宋百餘萬軍馬的管束調遣,人事升遷,軍資調配,軍餉撥發的西府,成了完全派不上用場的機構。
在大宋可戰之軍極度凋零,北麵邊防形勢漸漸吃緊。河北河東諸重要軍鎮亟須重整之際,在趙佶治下,卻出現這等荒唐局麵。
沒事的時侯大家還可以裝沒看見,河東突然生變。西府再這般完全派不上用場,混亂成一團就再怎麽也說不過去了。必須讓西府至少勉強能運轉起來。必須要有人在其間負起責任來。
朝中各方勢力,夾袋裏並不是沒有具備足夠資曆的人物。比如說朝中舊黨清流一係,就能推出與他們是盟友關係的何灌。推他以樞密副使身份主持西府事,應對河東亂局。
何灌雖然是武臣出身,可是資曆足夠了。高俅一死,都門當中大宋武臣他就是第一人。大宋武臣雖然當樞密使是大遭忌諱的事情,可是當個樞密副使,還不算什麽新鮮事。更不必說何灌戍邊十餘年,都在河東路,人地兩熟。用以應對河東亂局再相宜不過。
而梁師成一係雖然勢力大衰,可是隱相之威,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也可以推早就投效在他門下,現在在楚州編管的童貫迴返都門戴罪立功。不管用什麽名義。暫時主持西府之事。童貫資曆更不必說,向來是統帶大軍之人,雖然伐燕事倒了牌子。可是鎮陝西諸路二十年的經曆還擺在那裏,什麽沒經曆過,什麽沒見過?用來應對河東一路之地,無非一些遼人餘孽入寇,再加上不聽調遣的一支新起的神武常勝軍,相信還是遊刃有餘的。更不必說童貫對西軍還殘留著一定的影響力,調一部分西軍出來使用,也是有相當把握的事情。而且他如果再度出山,那麽戴罪立功之心想必極切,吃奶的勁都能使出來。伐燕之時那種私心自用,荒唐輕易收起來的話,大家對他還是有點信心的。
蔡京一黨雖然自蔡京複出以來,一向較為低調,也並沒有大事擴張勢力,收拾老公相原來在朝中的河山。可是蔡京用事這麽些年,威風了這麽些年。也能推出合適人選來領樞密院事。比如說伐燕戰事的時侯,牢牢站在蔡京這邊,為他複出領東府和童貫大鬧意氣,互相拆台的那位種師道老種相公。
如果說何灌的資曆夠領樞密副使了,老種自更不必說。作為大宋武臣,哪有不想掌西府的?種家要是能入掌西府,就是這個傳了數代的陝西將門的巔峰了。老種一入都門執掌西府,西軍都是他使出來的,還怕西軍不服從調遣麽?到時候不管是什麽入寇遼人餘孽,還是那支上竄下跳的神武常勝軍,都隻能乖乖就範。、
如果真的能讓這些夠資曆,有手段,有威望的人物來執掌西府,應對河東亂局。那就真的沒有蕭言什麽事情了。河東亂局一旦平息,朝中諸人第一時間就會轉頭過來收拾蕭言和神武常勝軍,讓這支突然崛起的新生勢力消失得無聲無息,讓大宋還迴到以前那種當道諸公完全能夠掌控的情勢當中去。
可問題就是,值此末世,在黨爭已經成為大宋朝局當中壓到一切的事情之時。大宋再也推不出合適的人選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對什麽事情,也永遠拿不出正確應對的手段!在蕭言經曆的那個時空,這一切早就為曆史所證明。金人已渡河,朝中猶自議未決。在滅國之禍已經迫在眉睫的時侯,汴梁都門猶自在爭鬥僵持,不能拿出全部力量來應對女真南下大軍,各黨還想著將對方拍出狗腦子出來。不過是遼人餘孽入寇的河東亂局,又怎能讓朝中各黨捐棄成見,讓最合適的人來執掌這如此要緊的西府?
不論是何灌還是種師道甚或是童貫,就因為是隻要將他們放在這個位置,他們就有足夠能力將西府牢牢掌握在手中。所以他們怎麽樣也坐不到這個位置上去。除非朝中一方勢力已經占據了絕對優勢——可要是這樣的話,樞府之位,又如何能虛懸這麽許久?
若不是值此末世,大宋朝堂黨爭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蕭言一個南歸之人,又怎麽可能在其間上下其手,走到如今地步。而大宋又怎麽會在真實曆史上,昏招迭出,短短一兩年的功夫,就走到了亡國的地步?
不過身在局中之人,卻想不到那麽多,也想不了那麽遠。河東亂事傳來之後,互相之間勾心鬥角,就為了西府人士安排狠狠撞上。互相往還,討價還價,誰也不肯輕易讓這個要緊位置落在對方手裏。要不是對於此事一定要盡快給趙佶一個答複,而且這事情拖下去,最後得利的隻能是神武常勝軍和他們背後站著的那個南來子。在上頭,大家爭鬥個一兩年也沒有定論,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
這次朝中諸黨相爭,總算還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就是不能讓神武常勝軍還有那個惹人厭的南來子最後得利,所以在七八天裏麵,互相妥協之下,總算是拿出個結果出來。在大宋這個時侯,已經算得是難得的高效率,公忠體國之處,讓參與競逐談判的朝中當道諸公,都暗暗為自家的高風亮節感動。
幾黨雖然互相妥協,但是也不代表就讓對方順順當當的占據西府這等要緊位置。換言之最後西府人事安排,就是幾方都不滿意,但是幾方都能勉強接受。再說得透一點,就是準備安排在西府的這些人,並不擁有足夠掌握住西府的資曆和本事,這樣大家都放心。西府這等要緊所在,反正不會為哪一方牢牢掌控。隻要這個暫時執掌西府的人,聖人也能接受,而且能壓住那南來子,不斷的給他找麻煩就成。
競逐來去,最後商定的人選,就是負天下時望,有清名,有聲譽。但是在大宋軍方毫無根基,也沒有什麽統領大軍實務能力。這些時日一直沸沸揚揚傳言要為聖人召迴都門任用的李綱李伯紀,大家口中的梁溪先生了。
斟酌之下,此人竟然是最為合適,也最為能被各方所接受的人選了。趙佶早有再度起用這個倔強文臣的意思。伐燕之後,朝局混亂,人心浮動。需要在中樞起用一些負有時望的臣子來穩住人心,不指望他們能派上多少用場,其實就是指望他們能當個招牌。
李綱幾起幾落,直名也聲動天下。雖然名義上算是舊黨清流士大夫一脈,但是在都門當中服官時日淺,和舊黨清流士大夫也沒什麽太深的牽扯。這家夥又是個臭脾氣愛得罪人的,在舊黨清流當中其實也不如何招人待見,兩次被貶逐出京,為他說話的人也寥寥無幾。這等有聲名的直臣孤臣,是最適合用在朝局過渡時期的了。
不過雖然聖人有召迴李綱用於中樞的心思,卻還未曾完全定下來。主要就是將這家夥放在什麽位置上。如三司,如要緊大部,如東府,大家誰肯讓出個位置讓這個看什麽都不順眼,說話又肆無忌憚毫不顧忌的家夥插進來礙手礙腳。放在柏台禦史的位置上,大家實在也是怕了梁溪先生這個大嘴,他當日在都門當中服閑散微末之位,都敢於指手畫腳,上到皇帝下到百官,就沒有他不敢罵的,最後惹得人人生厭,趕出汴梁拉倒。現在要讓他迴來做言官,名正言順之下,大家以後還能有什麽好日子過?現在朝中黨爭這麽激烈,誰都在盯著對方破綻,要是李綱迴來抓住自家什麽痛腳,一本本的參過來,覷得便宜的對手跟著一湧而上,就等著黯然辭別帝闕罷。
聖人有心讓李綱迴來,大家都沒什麽意見。以他的聲名,長久放逐在外,實在有些說不過去。號稱和李綱一黨的舊黨清流士大夫輩更是人人叫好,一時間仿佛伯紀不出,奈蒼生何。可是涉及到這位老先生的具體位置安排,就人人含糊其辭了,先拖下去再說。
不過這個時侯,大家最後妥協之下,卻發現將李綱返朝的位置定在以樞密副使領西府事上最合適不過。
一則李綱資曆實在不夠,也沒有領軍經驗,擺明了就是一個過渡性人物。在應付了此次河東事後,將來名正言順的就可以將他換下去,大家再競逐西府的這個要緊位置罷。
二則就是李綱這等天不怕地不怕的剛嚴君子,長著一張三槍戳不透的鐵麵。用來對付這個滑不留手的南來子實在再合適不過。南來子可稱小人之尤,花樣手段百出,手裏又有如此巨大的利益,其他人用來對付他,說不得就會為他拐彎抹角的收買了。但是李伯紀這等剛嚴君子,看這南來子在他手裏還能耍出什麽花樣來?
三則就是,大家其實也是怕麻煩的。現在河東事已經糜爛,如若自家人馬上台,再惹出什麽事情來,平白的就是過錯。還不如讓李綱這等人放手施為,做多錯多,到時候有什麽不測的後果,就他梁溪先生自家領受罷。反正梁溪先生從都門貶斥出去已經習慣了,不怕再多那麽一次。
至於李綱領樞府的資序問題............聖人用了那麽多幸進之臣,還怕多這麽一次麽?而且事急從權,誰還體諒不得?
幾日往還商議之下,當宇文虛中提出了這個人選之後,大家不由得撫掌讚歎。豈不就是他了!梁溪先生用事,還怕河東亂事不平,還怕這南來子再耍出什麽花樣,還怕將來黑鍋這位梁溪先生不搶過來扣在自家頭上?
當下各方都是稱善,李伯紀位置既定,又對西府剩下的幾個要緊人選討價還價了一番。蕭言怎麽說再才入都門的時侯還算是和蔡京一黨的,雖然後來蔡京對他不聞不問,蕭言自家也越行越遠。不過這次要對蕭言動手,蔡京表現出撒手不管的姿態,大家總得對他有所表示。那位伐燕之後就一直賦閑待罪的小蔡相公就議定以樞密院都承旨名義起用。對於這個出價,其他各方也勉強能接受。反正隻要蔡京在東府,蔡攸就不可能領西府,了不得就是以樞密院都承旨過渡一下,最後出知大州。等著將來迴返中樞的機會。
就算是蔡京不惜自己退下去也要將蔡攸推上將來領西府的位置,沒了老公相,誰還怕這位眼高手低的小蔡相公?更不必說這位小蔡相公未必和老公相一條心呢。當初就背叛過一次。
在河東變亂傳來幾日內,朝中當道諸公沒有在調兵遣將,籌集軍資上花費哪怕一絲一毫的氣力。反而將全部精氣神都集中在樞府人事安排刷新上,殫精竭慮,談判當中都有杜鵑啼血之音,總算拿出了一個大家還都滿意的結果。然後就是布置行事下去,先發動朝官上本,然後政事堂公推,最後將結果呈遞於趙佶麵前,讓他做出最後決斷。這些時日,朝中當道諸公也算是忙亂得四腳朝天,很有些時日沒有這樣忠貞勤奮了。一切安排好隻等聖人下旨之後,說不得就要張羅幾場家宴,消散放鬆一下。一則是慰勞一下自己,二則就是會合一些心腹,再談談隨著事態變化自家一黨如何應對,在其間獲取最大的好處,怎麽將對手踩得更狠一些。
至於在河東風雪當中,邊地破敗,繁峙陷落,太原府紛亂,隨時這場兵火都有可能蔓延到汴梁,又有誰真正將其放在心上了?
那位這些時日在南門別業不聲不響當宅男的南來子蕭言,在當道諸公眼中,更是塚中枯骨一般。大宋百餘年,這等敢於內外勾結,妄圖結好軍伍以謀取自家在朝中地位的臣子,就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就算是河東全部淪陷在遼人餘孽甚或女真韃子手中,也絕不能讓這南來子上位!這才是為大宋臣子的大節所在!
~~~~~~~~~~~~~~~~~~~~~~~~~~~~~~~~~~~~~~~~~~~~~~~~~~~~~~~~~~~~~
在何灌的衙署當中,一場不大的家宴,正在花廳當中舉行。
這次家宴,沒有了上一次都門禁軍頭麵人物濟濟一堂的繁盛熱鬧,座中就寥寥兩人而已。除了何灌,就是舊黨清流士大夫一黨當中奔走往來最勤的宇文虛中。耿南仲畢竟有個太子師的身份,與朝臣特別是武夫往來得太過頻繁,足以為太子招禍。而且此次河東亂事起,那南來子的罪過又更深了一分,為南來子所牽連的嘉王趙楷更是在自家王府當中惶惶不可終日。太子局麵,竟然是這些年來從來未曾有過的好。這個時侯反而要顯出一些氣度來,再氣急敗壞的四下奔走聯絡,豈不就是丟了未來必然領東府的耿相公的麵子。
這家宴陳設簡單得很,一人一席獨座,幾案上除了酒水,就是幹果,也無張蓋,更無滿堂歌妓樂舞。何灌何太尉沉著一張臉坐在幾案之後,袖手也不飲酒,隻是恨恨的看著宇文虛中。
宇文虛中心下苦笑,麵上卻還得裝出一副雲淡風清的樣子,舉杯相勸:“太尉,酒涼難飲,還是先盡一盞。有什麽話,太尉也不必放在心上,爽爽快快說出來就是,學生無有不聽從的。”
何灌冷哼一聲,他畢竟是武臣,高俅不起後在都門禁軍當中有頤指氣使慣了,說話爽快得很:“某如何就當不得這樞副位置?都承旨某便不與那小蔡爭了,爭著也沒什麽體麵。可樞副之位,卻是有當仁不讓之慨。以某領樞副,有五百萬貫,再濟以一支軍馬,某可保河東路亂事半年內煙消雲散!什麽神武常勝軍,也隻能俯首貼耳,為大宋所用。再有兩年時間,河東路河北諸路,某可為大宋整練出一道金湯防線!汝輩既然能將李伯紀那措大推上去,怎麽就讓某避道一旁?若不用某,盡管說話,某自去尋識得何某人之輩,不必隻情在這裏說這些虛客氣的話!”
宇文虛中苦笑一聲,拱手道:“太尉,難道你還不明白其中虛實?我輩要是拚力將太尉推上去,則關西老種,現在楚州的童太尉,又將如何?難道太尉就願意看到兩位入都門麽?如此僵持下來,再拖延三五個月,河東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哪怕聖人,也不能不借重那南來子出來收拾局麵了。到時候嘉王再起,將來國本大事再生波折,大宋還經得起麽?學生也不怕在這裏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聖人在位,大宋隻能維持而已。將來刷新國事,我輩大有為的時侯,還是等著太子!此次河東事,不管是不是那南來子生出來的,都要借此機會,讓嘉王再不得翻身,這是為了大宋將來,也是為了嘉王在將來也能有個安閑富貴!”
何灌說得直,宇文虛中迴得更直。這等話不是掏心掏肺,實在是說不出來的。這番誠意可稱得上是驚天動地了。何灌對耿南仲的觀感也就是如此,對宇文虛中的靈敏機變,能任實事,且在武臣麵前不拿架子還是有好感的。他都說到如此了,何灌後續的怒火就再也發不出來,噎在那裏沉吟不語,想再抱怨幾句,卻再也說不出口。
大宋的士大夫階層,還有坐到足夠高位,才兼文武的要緊武臣。除了不能免俗的參與黨爭之外,還是有不少人想做點事情的。大宋國勢頹唐若此,也讓不少人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苦苦想尋覓一條出路。其間就有方騰這等人對朝局心灰意冷,想在汴梁之外看看有什麽希望。但還是有更多的人,將希望寄托在了未來太子身上。
因為幾十年的黨爭,爭鬥各方等於是將原本大宋士大夫的權力拱手讓給了現在在位的趙佶。趙佶可稱是除了開國藝祖太宗之外,最為強勢的皇帝了。朝臣對他的製約能力,幾近於無。若是趙佶聖明,倒是可以乾綱獨斷,少和朝臣扯些皮,做出點事業來。反正從神宗以來,因為黨爭扯皮,大宋朝局不斷朝著半身不遂方向發展,到了最後幾乎什麽事情都做不了。
可是偏偏趙佶的荒唐輕易,也是開國以來絕無僅有。當初真宗皇帝得天書封禪泰山已經算是夠瞧的了,不過趙佶幾十年如一日,在荒唐奢靡輕易胡為這條道路上的成就遠遠超過列祖列宗。將大宋整個天下折騰得奄奄一息。從財政到人事任用,到地方治理,到大宋軍隊,就沒有他不糟蹋的。
偏偏他的威權又是這些年來大宋皇帝第一,想做些事的朝臣意欲對他有所製約,都無法做到。
趙佶指望不上,就隻能指望將來。現在這位太子,其實也沒什麽本事。聰明程度更趕不上他那個老爹。但是好處就在優柔懦弱,言行謹慎端默。身邊人幾乎想怎麽擺弄就怎麽擺弄。除了對自家那個三弟有些執念,恨不得趙楷死之外,其他的事情,幾乎就全部由身邊人做出。
這個皇帝,豈不就是士大夫眼中最好的聖君。可以一舉將這幾十年丟掉的權柄收迴來。將來一改趙佶朝弊端,刷新振作,大宋國勢還可挽迴!
這些年來,大宋士大夫階層幾乎是死死也要保住太子地位。緊密的團結在他周圍。蔡京和舊黨爭鬥得那麽兇,也沒有涉及到太子地位上頭。除了趙佶用的那些內臣和幸進之輩,他們不屬於士大夫階層,隻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另保一個皇位繼承人出來才能確保他們將來地位不衰。如梁師成王黼童貫之輩,才在用事之後,拚命抱嘉王趙楷的臭腳,讓他聲勢一時無兩,差點有取代現在太子地位之勢。
具體到趙佶而言,這些年的皇帝專權生涯,讓他也過得實在很爽。祖製所謂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他心中也越來越像一句屁話。什麽君王也行不得快意事,無非就是這些大頭巾想威福自專,分皇帝權柄罷了。到了趙家的權柄,如何舍得輕易交出來?
他是聰明人,一下就看出士大夫輩的心意還是想在將來限製皇權。人性本來就是如此,到了手裏的東西怎麽也舍不得再交出去,除非是大智大慧,大聖大賢之輩。趙佶卻怎麽樣也算不得是這等人。
太子如此,實在讓他不滿意得很。而且士大夫輩如此擁戴太子,讓趙佶也覺得自己皇權受到威脅。天家在權位上頭,是沒什麽親情可言的。他自家在即位上麵,也很有些陰重難泄的機密在,如何不擔心將來突然之間,自家就變成了太上皇?
而趙楷這個三兒子,在各方麵又很像他這個老子,荒唐輕易風流倜儻上頭也差相仿佛。心愛之下,扶持起這個兒子以限製太子的權勢野心,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帝王手段。扶持久了,身邊幸進之輩進言,趙楷在禁中趙佶親信輩處不斷使力,再加上梁師成童貫王黼等輩當日權重之時的動作,趙佶一時間真有了易儲的心思。
那個時侯,是太子地位最為危險的時侯。也是大宋士大夫輩最為擔心的時侯。天幸趙楷自亂陣腳,最後跌了大跟頭,聲勢再難恢複到鼎盛時侯。太子地位也險險保住。痛定思痛之下,圍繞在趙楷身邊士大夫輩得到的教訓就是,在將來一定要將趙楷複起的所有可能,都掐死在萌芽狀態!
對於這些士大夫輩而言,這當然不是為了恢複他們在大宋中期那種與君王幾乎平分大宋治權的黃金歲月,而是完全為了大宋將來著想。耿耿此心,可表天日也麽哥。
所以趙楷借蕭言從財計事著手,有恢複往日聲光跡象,才這麽遭致忌憚。大宋士大夫輩,才這般恨蕭言入骨。哪怕趙佶寵信與他,也一定要將他扳倒。為此哪怕蕭言有複燕大功,在兵微將寡,邊地不安,河東河北諸路對於崛起女真幾乎是不設防的情況下,蕭言練出的那支神武常勝軍也絕對不能留存在大宋。現在河東亂起,哪怕就是遼人餘孽打到了開封府城牆下,也要將蕭言連同他背後的那位嘉王扳倒。現在河東路亂成什麽樣,太原府死了多少人,管他們這些大宋士大夫鳥事?
大宋末世,原來百年來運轉平穩的一切製度,都在崩塌當中。君權與士大夫之權的平衡也完全失卻,需要重新平衡。但是這權力劃分又和將來嫡位國本糾纏在一起,越發的紛亂。再加上本來就貫穿始終的黨爭,頭上再放著一個荒唐輕易的道君皇帝。北麵強敵又趁時突然崛起,種種樁樁湊在一起,才讓這麽一個文明幾乎臻於中世紀頂峰的帝國突然崩塌,血火交織百餘年,直到整片東亞土地,淪入黑暗當中!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汴梁城中,雖然人人都在罵吳敏等輩無能,也在擔心河東亂局蔓延到腹心之地來。但是蕭言的處境,一時間反而卻更加險惡了。
大宋作為一個國家,已經運轉了百餘年。統治階層,對於應對風波,並不是馬上就慌了手腳,昏招迭出,馬上就全部指望一個南歸降人,雖然這個降人對神武常勝軍有著絕大的影響力!
大宋統治,自有其法度。雖然經過道君皇帝這些年一以貫之的折騰,大宋統治的法度已經紛亂得不成模樣。不過蕭言想要借著一手經營出來的河東亂局驟然上位,還不是那麽輕易的。
大宋統治階層,從高高在上的趙佶,到都門當中的官僚團體。當道諸人,誰智商也沒有太大的缺陷。河東亂事突然興起,一下就鬧到震動都門的地步,讓汴梁上下人心惶恐。誰都能感覺出其中有蹊蹺出來,雖然並不能拿出有力的證據,可是當道諸公,第一反應就是絕不能讓與神武常勝軍牽連極深的蕭言馬上跳出來,還賦予他重任,來收拾河東危局。如果以此行事,則蕭言這南來子與神武常勝軍就再難複製矣!
都門當中,種種潛流頓時瘋狂的擾動起來。伐燕之後勉強維持的朝局,再也無法就這般湊合著撐持下去。局中之人,誰能想借著這場突然生出的變故,上下其手,因勢利導,最後讓自家一黨,笑到最後。將敵對勢力,全都踩到腳下去!
都門百姓,惶恐不安。閑得蛋疼的太學生們朝夕聚會,對時局大發議論,揮斥方遒。可是真正有著巨大能量,站在大宋統治階層頂峰的那群人們,卻密密往還,談判商議,揣測著禁中那位道君皇帝的心意。私下奔走,無一刻或停。大家都準備拿出最大的能量來參與這一局賭勝。誰都能感覺到,伐燕之後一直紛亂混沌的朝局,也許就在這段時日就能決出一個結果出來,而在此局獲勝的勢力,就將站在大宋政壇今後十幾年甚或幾十年的頂峰!
由河東突然炸響的驚雷,向南傳至汴梁都門,就變成一層層壓在頭頂的烏雲,盤旋著擾動著,更有隱隱雷聲在遠處迴響。誰也不知道這一切爆發出來之後,大宋會變成什麽模樣?
不過此刻在局中奔走之人,也誰都認為,笑到最後的,總不會是這個根基淺薄,意味靠著萬把軍馬在河東生事的南來子,就能顛覆這煌煌大宋的從百餘年前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格局。隻要他們局中人決出勝負,蕭言命運如何,無非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河東消息傳來之後,當道諸公馬上先聚會一堂。無論如何,河東亂事起,對趙佶要有個迴複,至少要拿出一些應對的手段出來。不然怎麽也不好交待。
應對手段當中,最要緊的無非就是人事安排。要推出人來收拾這個局麵。先要得人,踩談得到其他。
自從吳敏去後,掌大宋戎事的樞密院就一直虛懸。從樞密使一直空缺到樞密院都承旨。樞密院中諸司也是各行其是,完全是一盤散沙。誰都知道大宋未來數年的重心一定會轉到整練軍馬上,樞密院落在那一方手中實在是太關鍵了。幾方角力之下,反而僵住,趙佶也一時拿不定主意將西府交給誰。結果就是讓大宋樞密院這等要緊萬分,掌握著大宋百餘萬軍馬的管束調遣,人事升遷,軍資調配,軍餉撥發的西府,成了完全派不上用場的機構。
在大宋可戰之軍極度凋零,北麵邊防形勢漸漸吃緊。河北河東諸重要軍鎮亟須重整之際,在趙佶治下,卻出現這等荒唐局麵。
沒事的時侯大家還可以裝沒看見,河東突然生變。西府再這般完全派不上用場,混亂成一團就再怎麽也說不過去了。必須讓西府至少勉強能運轉起來。必須要有人在其間負起責任來。
朝中各方勢力,夾袋裏並不是沒有具備足夠資曆的人物。比如說朝中舊黨清流一係,就能推出與他們是盟友關係的何灌。推他以樞密副使身份主持西府事,應對河東亂局。
何灌雖然是武臣出身,可是資曆足夠了。高俅一死,都門當中大宋武臣他就是第一人。大宋武臣雖然當樞密使是大遭忌諱的事情,可是當個樞密副使,還不算什麽新鮮事。更不必說何灌戍邊十餘年,都在河東路,人地兩熟。用以應對河東亂局再相宜不過。
而梁師成一係雖然勢力大衰,可是隱相之威,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也可以推早就投效在他門下,現在在楚州編管的童貫迴返都門戴罪立功。不管用什麽名義。暫時主持西府之事。童貫資曆更不必說,向來是統帶大軍之人,雖然伐燕事倒了牌子。可是鎮陝西諸路二十年的經曆還擺在那裏,什麽沒經曆過,什麽沒見過?用來應對河東一路之地,無非一些遼人餘孽入寇,再加上不聽調遣的一支新起的神武常勝軍,相信還是遊刃有餘的。更不必說童貫對西軍還殘留著一定的影響力,調一部分西軍出來使用,也是有相當把握的事情。而且他如果再度出山,那麽戴罪立功之心想必極切,吃奶的勁都能使出來。伐燕之時那種私心自用,荒唐輕易收起來的話,大家對他還是有點信心的。
蔡京一黨雖然自蔡京複出以來,一向較為低調,也並沒有大事擴張勢力,收拾老公相原來在朝中的河山。可是蔡京用事這麽些年,威風了這麽些年。也能推出合適人選來領樞密院事。比如說伐燕戰事的時侯,牢牢站在蔡京這邊,為他複出領東府和童貫大鬧意氣,互相拆台的那位種師道老種相公。
如果說何灌的資曆夠領樞密副使了,老種自更不必說。作為大宋武臣,哪有不想掌西府的?種家要是能入掌西府,就是這個傳了數代的陝西將門的巔峰了。老種一入都門執掌西府,西軍都是他使出來的,還怕西軍不服從調遣麽?到時候不管是什麽入寇遼人餘孽,還是那支上竄下跳的神武常勝軍,都隻能乖乖就範。、
如果真的能讓這些夠資曆,有手段,有威望的人物來執掌西府,應對河東亂局。那就真的沒有蕭言什麽事情了。河東亂局一旦平息,朝中諸人第一時間就會轉頭過來收拾蕭言和神武常勝軍,讓這支突然崛起的新生勢力消失得無聲無息,讓大宋還迴到以前那種當道諸公完全能夠掌控的情勢當中去。
可問題就是,值此末世,在黨爭已經成為大宋朝局當中壓到一切的事情之時。大宋再也推不出合適的人選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對什麽事情,也永遠拿不出正確應對的手段!在蕭言經曆的那個時空,這一切早就為曆史所證明。金人已渡河,朝中猶自議未決。在滅國之禍已經迫在眉睫的時侯,汴梁都門猶自在爭鬥僵持,不能拿出全部力量來應對女真南下大軍,各黨還想著將對方拍出狗腦子出來。不過是遼人餘孽入寇的河東亂局,又怎能讓朝中各黨捐棄成見,讓最合適的人來執掌這如此要緊的西府?
不論是何灌還是種師道甚或是童貫,就因為是隻要將他們放在這個位置,他們就有足夠能力將西府牢牢掌握在手中。所以他們怎麽樣也坐不到這個位置上去。除非朝中一方勢力已經占據了絕對優勢——可要是這樣的話,樞府之位,又如何能虛懸這麽許久?
若不是值此末世,大宋朝堂黨爭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蕭言一個南歸之人,又怎麽可能在其間上下其手,走到如今地步。而大宋又怎麽會在真實曆史上,昏招迭出,短短一兩年的功夫,就走到了亡國的地步?
不過身在局中之人,卻想不到那麽多,也想不了那麽遠。河東亂事傳來之後,互相之間勾心鬥角,就為了西府人士安排狠狠撞上。互相往還,討價還價,誰也不肯輕易讓這個要緊位置落在對方手裏。要不是對於此事一定要盡快給趙佶一個答複,而且這事情拖下去,最後得利的隻能是神武常勝軍和他們背後站著的那個南來子。在上頭,大家爭鬥個一兩年也沒有定論,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
這次朝中諸黨相爭,總算還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就是不能讓神武常勝軍還有那個惹人厭的南來子最後得利,所以在七八天裏麵,互相妥協之下,總算是拿出個結果出來。在大宋這個時侯,已經算得是難得的高效率,公忠體國之處,讓參與競逐談判的朝中當道諸公,都暗暗為自家的高風亮節感動。
幾黨雖然互相妥協,但是也不代表就讓對方順順當當的占據西府這等要緊位置。換言之最後西府人事安排,就是幾方都不滿意,但是幾方都能勉強接受。再說得透一點,就是準備安排在西府的這些人,並不擁有足夠掌握住西府的資曆和本事,這樣大家都放心。西府這等要緊所在,反正不會為哪一方牢牢掌控。隻要這個暫時執掌西府的人,聖人也能接受,而且能壓住那南來子,不斷的給他找麻煩就成。
競逐來去,最後商定的人選,就是負天下時望,有清名,有聲譽。但是在大宋軍方毫無根基,也沒有什麽統領大軍實務能力。這些時日一直沸沸揚揚傳言要為聖人召迴都門任用的李綱李伯紀,大家口中的梁溪先生了。
斟酌之下,此人竟然是最為合適,也最為能被各方所接受的人選了。趙佶早有再度起用這個倔強文臣的意思。伐燕之後,朝局混亂,人心浮動。需要在中樞起用一些負有時望的臣子來穩住人心,不指望他們能派上多少用場,其實就是指望他們能當個招牌。
李綱幾起幾落,直名也聲動天下。雖然名義上算是舊黨清流士大夫一脈,但是在都門當中服官時日淺,和舊黨清流士大夫也沒什麽太深的牽扯。這家夥又是個臭脾氣愛得罪人的,在舊黨清流當中其實也不如何招人待見,兩次被貶逐出京,為他說話的人也寥寥無幾。這等有聲名的直臣孤臣,是最適合用在朝局過渡時期的了。
不過雖然聖人有召迴李綱用於中樞的心思,卻還未曾完全定下來。主要就是將這家夥放在什麽位置上。如三司,如要緊大部,如東府,大家誰肯讓出個位置讓這個看什麽都不順眼,說話又肆無忌憚毫不顧忌的家夥插進來礙手礙腳。放在柏台禦史的位置上,大家實在也是怕了梁溪先生這個大嘴,他當日在都門當中服閑散微末之位,都敢於指手畫腳,上到皇帝下到百官,就沒有他不敢罵的,最後惹得人人生厭,趕出汴梁拉倒。現在要讓他迴來做言官,名正言順之下,大家以後還能有什麽好日子過?現在朝中黨爭這麽激烈,誰都在盯著對方破綻,要是李綱迴來抓住自家什麽痛腳,一本本的參過來,覷得便宜的對手跟著一湧而上,就等著黯然辭別帝闕罷。
聖人有心讓李綱迴來,大家都沒什麽意見。以他的聲名,長久放逐在外,實在有些說不過去。號稱和李綱一黨的舊黨清流士大夫輩更是人人叫好,一時間仿佛伯紀不出,奈蒼生何。可是涉及到這位老先生的具體位置安排,就人人含糊其辭了,先拖下去再說。
不過這個時侯,大家最後妥協之下,卻發現將李綱返朝的位置定在以樞密副使領西府事上最合適不過。
一則李綱資曆實在不夠,也沒有領軍經驗,擺明了就是一個過渡性人物。在應付了此次河東事後,將來名正言順的就可以將他換下去,大家再競逐西府的這個要緊位置罷。
二則就是李綱這等天不怕地不怕的剛嚴君子,長著一張三槍戳不透的鐵麵。用來對付這個滑不留手的南來子實在再合適不過。南來子可稱小人之尤,花樣手段百出,手裏又有如此巨大的利益,其他人用來對付他,說不得就會為他拐彎抹角的收買了。但是李伯紀這等剛嚴君子,看這南來子在他手裏還能耍出什麽花樣來?
三則就是,大家其實也是怕麻煩的。現在河東事已經糜爛,如若自家人馬上台,再惹出什麽事情來,平白的就是過錯。還不如讓李綱這等人放手施為,做多錯多,到時候有什麽不測的後果,就他梁溪先生自家領受罷。反正梁溪先生從都門貶斥出去已經習慣了,不怕再多那麽一次。
至於李綱領樞府的資序問題............聖人用了那麽多幸進之臣,還怕多這麽一次麽?而且事急從權,誰還體諒不得?
幾日往還商議之下,當宇文虛中提出了這個人選之後,大家不由得撫掌讚歎。豈不就是他了!梁溪先生用事,還怕河東亂事不平,還怕這南來子再耍出什麽花樣,還怕將來黑鍋這位梁溪先生不搶過來扣在自家頭上?
當下各方都是稱善,李伯紀位置既定,又對西府剩下的幾個要緊人選討價還價了一番。蕭言怎麽說再才入都門的時侯還算是和蔡京一黨的,雖然後來蔡京對他不聞不問,蕭言自家也越行越遠。不過這次要對蕭言動手,蔡京表現出撒手不管的姿態,大家總得對他有所表示。那位伐燕之後就一直賦閑待罪的小蔡相公就議定以樞密院都承旨名義起用。對於這個出價,其他各方也勉強能接受。反正隻要蔡京在東府,蔡攸就不可能領西府,了不得就是以樞密院都承旨過渡一下,最後出知大州。等著將來迴返中樞的機會。
就算是蔡京不惜自己退下去也要將蔡攸推上將來領西府的位置,沒了老公相,誰還怕這位眼高手低的小蔡相公?更不必說這位小蔡相公未必和老公相一條心呢。當初就背叛過一次。
在河東變亂傳來幾日內,朝中當道諸公沒有在調兵遣將,籌集軍資上花費哪怕一絲一毫的氣力。反而將全部精氣神都集中在樞府人事安排刷新上,殫精竭慮,談判當中都有杜鵑啼血之音,總算拿出了一個大家還都滿意的結果。然後就是布置行事下去,先發動朝官上本,然後政事堂公推,最後將結果呈遞於趙佶麵前,讓他做出最後決斷。這些時日,朝中當道諸公也算是忙亂得四腳朝天,很有些時日沒有這樣忠貞勤奮了。一切安排好隻等聖人下旨之後,說不得就要張羅幾場家宴,消散放鬆一下。一則是慰勞一下自己,二則就是會合一些心腹,再談談隨著事態變化自家一黨如何應對,在其間獲取最大的好處,怎麽將對手踩得更狠一些。
至於在河東風雪當中,邊地破敗,繁峙陷落,太原府紛亂,隨時這場兵火都有可能蔓延到汴梁,又有誰真正將其放在心上了?
那位這些時日在南門別業不聲不響當宅男的南來子蕭言,在當道諸公眼中,更是塚中枯骨一般。大宋百餘年,這等敢於內外勾結,妄圖結好軍伍以謀取自家在朝中地位的臣子,就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就算是河東全部淪陷在遼人餘孽甚或女真韃子手中,也絕不能讓這南來子上位!這才是為大宋臣子的大節所在!
~~~~~~~~~~~~~~~~~~~~~~~~~~~~~~~~~~~~~~~~~~~~~~~~~~~~~~~~~~~~~
在何灌的衙署當中,一場不大的家宴,正在花廳當中舉行。
這次家宴,沒有了上一次都門禁軍頭麵人物濟濟一堂的繁盛熱鬧,座中就寥寥兩人而已。除了何灌,就是舊黨清流士大夫一黨當中奔走往來最勤的宇文虛中。耿南仲畢竟有個太子師的身份,與朝臣特別是武夫往來得太過頻繁,足以為太子招禍。而且此次河東亂事起,那南來子的罪過又更深了一分,為南來子所牽連的嘉王趙楷更是在自家王府當中惶惶不可終日。太子局麵,竟然是這些年來從來未曾有過的好。這個時侯反而要顯出一些氣度來,再氣急敗壞的四下奔走聯絡,豈不就是丟了未來必然領東府的耿相公的麵子。
這家宴陳設簡單得很,一人一席獨座,幾案上除了酒水,就是幹果,也無張蓋,更無滿堂歌妓樂舞。何灌何太尉沉著一張臉坐在幾案之後,袖手也不飲酒,隻是恨恨的看著宇文虛中。
宇文虛中心下苦笑,麵上卻還得裝出一副雲淡風清的樣子,舉杯相勸:“太尉,酒涼難飲,還是先盡一盞。有什麽話,太尉也不必放在心上,爽爽快快說出來就是,學生無有不聽從的。”
何灌冷哼一聲,他畢竟是武臣,高俅不起後在都門禁軍當中有頤指氣使慣了,說話爽快得很:“某如何就當不得這樞副位置?都承旨某便不與那小蔡爭了,爭著也沒什麽體麵。可樞副之位,卻是有當仁不讓之慨。以某領樞副,有五百萬貫,再濟以一支軍馬,某可保河東路亂事半年內煙消雲散!什麽神武常勝軍,也隻能俯首貼耳,為大宋所用。再有兩年時間,河東路河北諸路,某可為大宋整練出一道金湯防線!汝輩既然能將李伯紀那措大推上去,怎麽就讓某避道一旁?若不用某,盡管說話,某自去尋識得何某人之輩,不必隻情在這裏說這些虛客氣的話!”
宇文虛中苦笑一聲,拱手道:“太尉,難道你還不明白其中虛實?我輩要是拚力將太尉推上去,則關西老種,現在楚州的童太尉,又將如何?難道太尉就願意看到兩位入都門麽?如此僵持下來,再拖延三五個月,河東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哪怕聖人,也不能不借重那南來子出來收拾局麵了。到時候嘉王再起,將來國本大事再生波折,大宋還經得起麽?學生也不怕在這裏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聖人在位,大宋隻能維持而已。將來刷新國事,我輩大有為的時侯,還是等著太子!此次河東事,不管是不是那南來子生出來的,都要借此機會,讓嘉王再不得翻身,這是為了大宋將來,也是為了嘉王在將來也能有個安閑富貴!”
何灌說得直,宇文虛中迴得更直。這等話不是掏心掏肺,實在是說不出來的。這番誠意可稱得上是驚天動地了。何灌對耿南仲的觀感也就是如此,對宇文虛中的靈敏機變,能任實事,且在武臣麵前不拿架子還是有好感的。他都說到如此了,何灌後續的怒火就再也發不出來,噎在那裏沉吟不語,想再抱怨幾句,卻再也說不出口。
大宋的士大夫階層,還有坐到足夠高位,才兼文武的要緊武臣。除了不能免俗的參與黨爭之外,還是有不少人想做點事情的。大宋國勢頹唐若此,也讓不少人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苦苦想尋覓一條出路。其間就有方騰這等人對朝局心灰意冷,想在汴梁之外看看有什麽希望。但還是有更多的人,將希望寄托在了未來太子身上。
因為幾十年的黨爭,爭鬥各方等於是將原本大宋士大夫的權力拱手讓給了現在在位的趙佶。趙佶可稱是除了開國藝祖太宗之外,最為強勢的皇帝了。朝臣對他的製約能力,幾近於無。若是趙佶聖明,倒是可以乾綱獨斷,少和朝臣扯些皮,做出點事業來。反正從神宗以來,因為黨爭扯皮,大宋朝局不斷朝著半身不遂方向發展,到了最後幾乎什麽事情都做不了。
可是偏偏趙佶的荒唐輕易,也是開國以來絕無僅有。當初真宗皇帝得天書封禪泰山已經算是夠瞧的了,不過趙佶幾十年如一日,在荒唐奢靡輕易胡為這條道路上的成就遠遠超過列祖列宗。將大宋整個天下折騰得奄奄一息。從財政到人事任用,到地方治理,到大宋軍隊,就沒有他不糟蹋的。
偏偏他的威權又是這些年來大宋皇帝第一,想做些事的朝臣意欲對他有所製約,都無法做到。
趙佶指望不上,就隻能指望將來。現在這位太子,其實也沒什麽本事。聰明程度更趕不上他那個老爹。但是好處就在優柔懦弱,言行謹慎端默。身邊人幾乎想怎麽擺弄就怎麽擺弄。除了對自家那個三弟有些執念,恨不得趙楷死之外,其他的事情,幾乎就全部由身邊人做出。
這個皇帝,豈不就是士大夫眼中最好的聖君。可以一舉將這幾十年丟掉的權柄收迴來。將來一改趙佶朝弊端,刷新振作,大宋國勢還可挽迴!
這些年來,大宋士大夫階層幾乎是死死也要保住太子地位。緊密的團結在他周圍。蔡京和舊黨爭鬥得那麽兇,也沒有涉及到太子地位上頭。除了趙佶用的那些內臣和幸進之輩,他們不屬於士大夫階層,隻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另保一個皇位繼承人出來才能確保他們將來地位不衰。如梁師成王黼童貫之輩,才在用事之後,拚命抱嘉王趙楷的臭腳,讓他聲勢一時無兩,差點有取代現在太子地位之勢。
具體到趙佶而言,這些年的皇帝專權生涯,讓他也過得實在很爽。祖製所謂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他心中也越來越像一句屁話。什麽君王也行不得快意事,無非就是這些大頭巾想威福自專,分皇帝權柄罷了。到了趙家的權柄,如何舍得輕易交出來?
他是聰明人,一下就看出士大夫輩的心意還是想在將來限製皇權。人性本來就是如此,到了手裏的東西怎麽也舍不得再交出去,除非是大智大慧,大聖大賢之輩。趙佶卻怎麽樣也算不得是這等人。
太子如此,實在讓他不滿意得很。而且士大夫輩如此擁戴太子,讓趙佶也覺得自己皇權受到威脅。天家在權位上頭,是沒什麽親情可言的。他自家在即位上麵,也很有些陰重難泄的機密在,如何不擔心將來突然之間,自家就變成了太上皇?
而趙楷這個三兒子,在各方麵又很像他這個老子,荒唐輕易風流倜儻上頭也差相仿佛。心愛之下,扶持起這個兒子以限製太子的權勢野心,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帝王手段。扶持久了,身邊幸進之輩進言,趙楷在禁中趙佶親信輩處不斷使力,再加上梁師成童貫王黼等輩當日權重之時的動作,趙佶一時間真有了易儲的心思。
那個時侯,是太子地位最為危險的時侯。也是大宋士大夫輩最為擔心的時侯。天幸趙楷自亂陣腳,最後跌了大跟頭,聲勢再難恢複到鼎盛時侯。太子地位也險險保住。痛定思痛之下,圍繞在趙楷身邊士大夫輩得到的教訓就是,在將來一定要將趙楷複起的所有可能,都掐死在萌芽狀態!
對於這些士大夫輩而言,這當然不是為了恢複他們在大宋中期那種與君王幾乎平分大宋治權的黃金歲月,而是完全為了大宋將來著想。耿耿此心,可表天日也麽哥。
所以趙楷借蕭言從財計事著手,有恢複往日聲光跡象,才這麽遭致忌憚。大宋士大夫輩,才這般恨蕭言入骨。哪怕趙佶寵信與他,也一定要將他扳倒。為此哪怕蕭言有複燕大功,在兵微將寡,邊地不安,河東河北諸路對於崛起女真幾乎是不設防的情況下,蕭言練出的那支神武常勝軍也絕對不能留存在大宋。現在河東亂起,哪怕就是遼人餘孽打到了開封府城牆下,也要將蕭言連同他背後的那位嘉王扳倒。現在河東路亂成什麽樣,太原府死了多少人,管他們這些大宋士大夫鳥事?
大宋末世,原來百年來運轉平穩的一切製度,都在崩塌當中。君權與士大夫之權的平衡也完全失卻,需要重新平衡。但是這權力劃分又和將來嫡位國本糾纏在一起,越發的紛亂。再加上本來就貫穿始終的黨爭,頭上再放著一個荒唐輕易的道君皇帝。北麵強敵又趁時突然崛起,種種樁樁湊在一起,才讓這麽一個文明幾乎臻於中世紀頂峰的帝國突然崩塌,血火交織百餘年,直到整片東亞土地,淪入黑暗當中!
~~~~~~~~~~~~~~~~~~~~~~~~~~~~~~~~~~~~~~~~~~~~~~~~~~~~~~~(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