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譚溪寧正帶著孩子們早讀,張金秀帶著一個婦女走到教室門口。
婦女穿著一件寬大的破羽絨服,頭上裹著一塊頭巾,身上還扛著一個大蛇皮袋。
譚溪寧一眼就看出婦女要出遠門,她走了出去:“張老師怎麽了?”
“這個是你們班的……譚老師自從你來了,我對你們班的同學都不熟悉了麽。”張金秀轉頭問女人道,“叫啥?”
婦女往教室裏看了一眼:“楊春娟。”
“楊春娟的媽媽,她家在那個山後頭。”張金秀把婦女往前推了推,那婦女不好意思地笑笑,又說了幾句譚溪寧聽不懂的彝語。
譚溪寧看孩子們在教室裏開始竊竊私語,轉身走進教室裏吼了一聲,孩子們立刻就乖乖地開始繼續早讀。
“兩位去辦公室說吧。”
“我們走遠一些說就行。”張金秀把譚溪寧往操場上拉了拉,“她是楊春娟的媽媽,現在的情況是楊春娟的媽媽要幫楊春娟辦走讀。”
譚溪寧抬頭看看樹,樹上掛著晶瑩的露水,那是前夜裏結起的冰,太陽出來以後曬過後就變成露水。
“為什麽要走讀?我們普沙村希望小學就是因為孩子們上學不方便,這才讓孩子們住校,這樣方便統一管理。最主要還是安全問題,馬上就要入冬,南方的雪下不大,但下雪就下雨,雨才地上凍成了冰。上下學的路上,這麽小的孩子我也不放心。”
譚溪寧不同意孩子走讀,安全問題最為重要,除了安全還有教學的問題,現在她的班級四年級,眼看著孩子們的學習一次考得比一次好,這下如果有人走讀了,如果家在得遠一點,早讀不一定趕得上,為了讓孩子在天亮前迴到家,下午上完課就得讓孩子迴家。算起來少了早自習,下午的補課,還有晚上的晚自習。
她在普沙村裏當老師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孩子們隻有在學校裏才會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迴到家裏以後,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就是家裏的勞動力,他們要做飯洗衣還要養豬喂雞,多的是做不完的事情,那還怎麽讀書?
楊春娟不是班上的尖子生,成績在中上遊,但在最近的一次模擬考試裏,她的成績進步最大。
譚溪寧看看婦女,心裏有些不高興:“這位家長……楊春娟在我們的班上成績進步得很快,我作為她的老師,希望她能繼續住校。我不明白你們為什麽要讓她走讀,每天花費時間在上下學的路上。我希望你們能再想想,有什麽事情是比孩子的未來更重要的呢?”
婦女看看張金秀,一邊用手無措地比畫著,一邊說了好大一堆話。
張金秀拍拍她的肩頭,又說道:“譚老師,是這樣的哈,她家出了點特殊情況麽。楊春娟爸爸麽在流水線工作,前幾天暈倒在機器上壓斷了手掌。人麽算工傷已經送去醫院,診斷下來呢……暈倒的原因是腦瘤。她家唯一的經濟來源斷了麽,她媽媽隻能去找她爸爸。現在打算是她媽媽去那邊工作,一邊照顧她爸爸。娃娃現在還不曉得事情,大人也沒打算讓娃娃知道麽。”
譚溪寧心裏有些不忍,這就是繩子專挑細處斷嗎?
她看看婦女說道:“哦……這樣啊,那沒事,她去就是,楊春娟我會負責照顧。”
張金秀搖搖頭:“譚老師,主要是他們家裏麽還有一個奶奶和一個弟弟。她奶奶半身癱瘓在床上,整個家隻有楊春娟能來照顧她奶奶,麽得辦法麽,這個情況你簽字以後我去找校長說。”
譚溪寧還想說什麽,婦女拍拍張金秀,指指自己的手腕。
張金秀拿出手機讓婦女看,婦女嘰嘰哇哇地指著校門叫起來。
張金秀做了個去的動作:“行行行,你趕緊去,娃娃的事情交給我麽。”
婦女拎著笨重的蛇皮袋,艱難地朝著校門外小跑著離開。
譚溪寧想說點什麽,張金秀拉住她的手臂:“她老公是跟著勞務派遣的公司出去的東莞麽,現在正好有一趟車要把勞務工送過去,她要是遲了還得自己花車費。楊春娟的事情板子上釘釘子,麽得辦法譚老師,我曉得你心裏麵不忍心,可是我們村裏麵哪個家不是這種困難?”
“去辦公室。”譚溪寧從走廊邊走過,從窗外往教室裏掃了一眼孩子們,楊春娟坐在最靠牆的位置,把課本放平在書桌上,一個字一個字地用食指指著讀,絲毫沒注意到教室外麵的動靜。
學校裏麵裝著的是孩子們的夢想,教室外麵露出的是無奈的現實。
譚溪寧收迴目光,朝著辦公室走去:“麻煩張老師把走讀同意書拿去給王校長簽字,我去看看這孩子的家在哪。”
“好。”
譚溪寧拿出一張白紙,將楊春娟的情況說明,又在下麵寫上班主任批準的字樣,再拿給張金秀。
簡陋的課桌嘎吱聲越來越明顯,課桌腳也不再是墊上幾張報紙就能不晃。
譚溪寧將課桌往前推去靠著對麵的桌子,又伸手從桌肚裏拿出那本早已經翻舊的學生家庭情況調查記錄。
楊春娟的名字並不難找,隻是翻了兩次就精準地找到了資料,家庭成員調查,一共五口人,弟弟奶奶爸爸媽媽,就業情況,爸爸打工,媽媽務農。人均純年收入一千二。
譚溪寧在備注上寫上兩個字:走讀。
“譚老師,米線都已經抓好咯,就剩你了。”張雲龍扶著門口往辦公室喊。
譚溪寧收起記錄表,從辦公室若無其事地走到教室:“楊春娟同學,一會兒吃完來一下辦公室。”
“好的老師。”
孩子們紛紛看向楊春娟,有人用彝語互相搭這話。
譚溪寧聽見又折迴來:“在學校裏統一說普通話,出了學校你們想說什麽話沒人管你們。一天天的,普通話都沒說明白,以後你們去讀書,那些寫了夢想是老師的同學,你們的普通話要達到二乙,其他同學要達到三甲。現在不好好練習,你們怎麽考?真是的。”
孩子們立刻往碗裏埋下頭,專心嗦米線。
婦女穿著一件寬大的破羽絨服,頭上裹著一塊頭巾,身上還扛著一個大蛇皮袋。
譚溪寧一眼就看出婦女要出遠門,她走了出去:“張老師怎麽了?”
“這個是你們班的……譚老師自從你來了,我對你們班的同學都不熟悉了麽。”張金秀轉頭問女人道,“叫啥?”
婦女往教室裏看了一眼:“楊春娟。”
“楊春娟的媽媽,她家在那個山後頭。”張金秀把婦女往前推了推,那婦女不好意思地笑笑,又說了幾句譚溪寧聽不懂的彝語。
譚溪寧看孩子們在教室裏開始竊竊私語,轉身走進教室裏吼了一聲,孩子們立刻就乖乖地開始繼續早讀。
“兩位去辦公室說吧。”
“我們走遠一些說就行。”張金秀把譚溪寧往操場上拉了拉,“她是楊春娟的媽媽,現在的情況是楊春娟的媽媽要幫楊春娟辦走讀。”
譚溪寧抬頭看看樹,樹上掛著晶瑩的露水,那是前夜裏結起的冰,太陽出來以後曬過後就變成露水。
“為什麽要走讀?我們普沙村希望小學就是因為孩子們上學不方便,這才讓孩子們住校,這樣方便統一管理。最主要還是安全問題,馬上就要入冬,南方的雪下不大,但下雪就下雨,雨才地上凍成了冰。上下學的路上,這麽小的孩子我也不放心。”
譚溪寧不同意孩子走讀,安全問題最為重要,除了安全還有教學的問題,現在她的班級四年級,眼看著孩子們的學習一次考得比一次好,這下如果有人走讀了,如果家在得遠一點,早讀不一定趕得上,為了讓孩子在天亮前迴到家,下午上完課就得讓孩子迴家。算起來少了早自習,下午的補課,還有晚上的晚自習。
她在普沙村裏當老師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孩子們隻有在學校裏才會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迴到家裏以後,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就是家裏的勞動力,他們要做飯洗衣還要養豬喂雞,多的是做不完的事情,那還怎麽讀書?
楊春娟不是班上的尖子生,成績在中上遊,但在最近的一次模擬考試裏,她的成績進步最大。
譚溪寧看看婦女,心裏有些不高興:“這位家長……楊春娟在我們的班上成績進步得很快,我作為她的老師,希望她能繼續住校。我不明白你們為什麽要讓她走讀,每天花費時間在上下學的路上。我希望你們能再想想,有什麽事情是比孩子的未來更重要的呢?”
婦女看看張金秀,一邊用手無措地比畫著,一邊說了好大一堆話。
張金秀拍拍她的肩頭,又說道:“譚老師,是這樣的哈,她家出了點特殊情況麽。楊春娟爸爸麽在流水線工作,前幾天暈倒在機器上壓斷了手掌。人麽算工傷已經送去醫院,診斷下來呢……暈倒的原因是腦瘤。她家唯一的經濟來源斷了麽,她媽媽隻能去找她爸爸。現在打算是她媽媽去那邊工作,一邊照顧她爸爸。娃娃現在還不曉得事情,大人也沒打算讓娃娃知道麽。”
譚溪寧心裏有些不忍,這就是繩子專挑細處斷嗎?
她看看婦女說道:“哦……這樣啊,那沒事,她去就是,楊春娟我會負責照顧。”
張金秀搖搖頭:“譚老師,主要是他們家裏麽還有一個奶奶和一個弟弟。她奶奶半身癱瘓在床上,整個家隻有楊春娟能來照顧她奶奶,麽得辦法麽,這個情況你簽字以後我去找校長說。”
譚溪寧還想說什麽,婦女拍拍張金秀,指指自己的手腕。
張金秀拿出手機讓婦女看,婦女嘰嘰哇哇地指著校門叫起來。
張金秀做了個去的動作:“行行行,你趕緊去,娃娃的事情交給我麽。”
婦女拎著笨重的蛇皮袋,艱難地朝著校門外小跑著離開。
譚溪寧想說點什麽,張金秀拉住她的手臂:“她老公是跟著勞務派遣的公司出去的東莞麽,現在正好有一趟車要把勞務工送過去,她要是遲了還得自己花車費。楊春娟的事情板子上釘釘子,麽得辦法譚老師,我曉得你心裏麵不忍心,可是我們村裏麵哪個家不是這種困難?”
“去辦公室。”譚溪寧從走廊邊走過,從窗外往教室裏掃了一眼孩子們,楊春娟坐在最靠牆的位置,把課本放平在書桌上,一個字一個字地用食指指著讀,絲毫沒注意到教室外麵的動靜。
學校裏麵裝著的是孩子們的夢想,教室外麵露出的是無奈的現實。
譚溪寧收迴目光,朝著辦公室走去:“麻煩張老師把走讀同意書拿去給王校長簽字,我去看看這孩子的家在哪。”
“好。”
譚溪寧拿出一張白紙,將楊春娟的情況說明,又在下麵寫上班主任批準的字樣,再拿給張金秀。
簡陋的課桌嘎吱聲越來越明顯,課桌腳也不再是墊上幾張報紙就能不晃。
譚溪寧將課桌往前推去靠著對麵的桌子,又伸手從桌肚裏拿出那本早已經翻舊的學生家庭情況調查記錄。
楊春娟的名字並不難找,隻是翻了兩次就精準地找到了資料,家庭成員調查,一共五口人,弟弟奶奶爸爸媽媽,就業情況,爸爸打工,媽媽務農。人均純年收入一千二。
譚溪寧在備注上寫上兩個字:走讀。
“譚老師,米線都已經抓好咯,就剩你了。”張雲龍扶著門口往辦公室喊。
譚溪寧收起記錄表,從辦公室若無其事地走到教室:“楊春娟同學,一會兒吃完來一下辦公室。”
“好的老師。”
孩子們紛紛看向楊春娟,有人用彝語互相搭這話。
譚溪寧聽見又折迴來:“在學校裏統一說普通話,出了學校你們想說什麽話沒人管你們。一天天的,普通話都沒說明白,以後你們去讀書,那些寫了夢想是老師的同學,你們的普通話要達到二乙,其他同學要達到三甲。現在不好好練習,你們怎麽考?真是的。”
孩子們立刻往碗裏埋下頭,專心嗦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