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章六十七 《超級訓練師》(30):馬鐙
…………
【是,天定大人!】張梁應了一聲然後也翻身上了馬。
張梁的動作並不算美觀,最多也就能稱得上是幹淨利落,但當他騎上馬之後就比較滑稽了。
隻見他一隻手握著韁繩一隻手則是緊緊的抓著馬脖間的鬃毛,臉上沒有表現出什麽不對但態度卻明顯不同於上馬之前,表情似乎有些凝重甚至可以說是緊張。
祁靈覺得很奇怪,他不明白張梁為什麽騎著馬沒有一點放鬆反而緊張起來了。
“難道他其實不太會騎馬?是個實習期……剛學會騎馬的新手怕從馬上掉下來?”
他仔細觀察張梁直到發現張梁竟兩隻腳都空蕩蕩掛在馬的身體兩側時候他才明白是為什麽。
張梁是不是新手騎士祁靈不知道但他覺得張梁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主要還是因為因為他的馬具不行。
他的馬鐙隻有一個,屬於單馬鐙。
祁靈下意識的看了眼黃天定身下的坐騎發現他的黑馬也隻有一隻馬鐙。
黃巾軍雖然不是正規軍但也不至於連一對馬鐙都找不齊,那麽隻可能是這個時候隻有單馬鐙,還沒有出現雙馬鐙了。
單馬鐙可不能增強騎士的騎乘能力,它的作用隻是為騎士上馬的時候提供一個落腳點而已。
祁靈若有所思:“這似乎也是一個可以增強黃巾軍戰力的機會啊~”
(山東沂南曾發掘出一座曹魏時期的石墓,其中墓壁上有一幅反映馬夫在馬廄中喂馬的石刻畫像。
馬廄中掛著各種馬具,有鞍韉,有革靷,有絡頭,有革帶,就連裝飾用的纓絡都有,就是沒有馬鐙。
還有四川成都、樂山等地出土的一些陶馬,雖然個個形象逼真,馬背上鞍韉都清晰可見,但也沒有馬鐙。這足以證明東漢時期是沒有馬鐙的,至少雙馬鐙是肯定沒有的!)
騎手在驏騎( chan,三聲,意思是不用鞍子騎馬)的時候需要全神貫注於馬的奔跑狀態。
有一些馬匹會突然變向,或者急停。
騎手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預判到馬的動作就會直接失去重心墜下馬來。
除了少數天賦異稟的騎手之外大多數的射手如果想要射擊,就得是先讓馬立定,然後靜態射擊。
如果在馬奔跑的過程中射擊很有可能會失去平衡跌下馬來。
並且在用長矛長槍等兵器衝擊敵陣時也必須留著一隻手抓住馬鬃以免被摔下馬去。
持長兵器衝鋒比騎射難度低一點但也很有限,同樣屬於危險駕駛。
但如果有(雙)馬鐙的輔助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馬背上的騎手將由一點支撐,變為三點支撐。
當馬變向、閃躲、急停時,連接馬鞍的蹬革與腳蹬,就能給予騎手強有力的支撐,重心很容易就調整迴來。
同時得到支撐的小腿可以給坐騎以更精準的扶助,讓馬更服從,做出更複雜的動作,跑出更複雜的路線。
尤其是騎射時,馬蹬作為兩個強有力支撐點,使騎手能更容易的把握重心,調整重心,解放雙手馬鐙的出現在於讓騎兵有了更多的作戰模式。
……
總結起來就是雙馬鐙發明以後,戰馬更容易駕馭了,人與馬的關係更加和諧了,配合更加默契了,達到連為一體,人馬合一的境界變得容易了。
騎在馬背上的人解放了雙手,騎兵們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也可以在馬背上左右大幅度擺動,完成左劈右砍的軍事動作。
原本隻有具有超高天賦且需要長時間練習才有能掌握的高難度騎射技術,一旦有了雙馬鐙的幫助那麽對於普通人來說也不再困難了。
說一句狂妄的話,隻要想學,敢學,肯花功夫,騎射這件事幾乎是有手就行了~
……
“抽時間把雙馬鐙也教給張梁吧~”
祁靈拍了下手做出了決定,火藥、水泥這些東西搞起來太麻煩也不是必需品所以祁靈一直都懶得搞。
但雙馬鐙這樣簡單卻作用巨大的東西卻是可以拿出來給黃巾軍加強實力的。
在古代的冷兵器戰場上騎兵可是絕對的大殺器啊!
在四百年後的隋末時期李世民也是靠著手下的一眾精銳鐵騎才擊敗王世充、竇建德等軍閥打下李唐的大半壁江山的。
嘖嘖,如果黃巾軍有了一支全員掌握騎射技術的精銳騎兵的話朝廷官軍恐怕要哭了……
騎兵可是最燒錢的兵種了,這年頭朝廷也養不起多少的騎兵啊。
官軍騎兵幹不過黃巾軍……嘖嘖這畫麵真是想想就有意思啊。
公孫瓚?哪裏來的無名小卒!
白馬義從……白馬?
哼!定叫他有來無迴!
這還隻是普通的馬,如果黃巾的騎兵騎得全都是烈焰馬、重泥挽馬或者肯泰羅之類的精靈……
嘶——不能再想了!不能再想了!再想就要飛升了!
當然像拋石車和雙馬鐙這樣的技術拿出來使用也並不全是好處沒有一絲壞處的。
如果說之前的拋石車還有一些技術難度的話那雙馬鐙就是一點含量也沒有,之所以現在沒有出現隻是因為暫時還沒有人認真的思考過而已。
這些東西的技術含量其實是很低的,朝廷現在雖然快爛透了但卻也不是沒有聰明人的,甚至可以說天下的聰明人九成九都集中在朝廷中。
如今還沒死翹翹的王朝統治者靈帝也不是什麽蠢貨,一旦黃巾軍開始使用這些東西讓朝廷見識到了威力,很快便可能會被學去的。
黃巾的工匠再多也不可能比朝廷控製的工匠多的。
一旦拋石車和雙馬鐙這樣的新式的裝備到了朝廷手中,那麽官軍的戰鬥力必然也會暴漲。
屆時黃巾軍的優勢便又會被抹去,甚至還會更加劣勢。
這一點祁靈不是沒有想到,但那又如何?
別忘了這些都是他隨意拿出來的東西,他本質上根本就沒有指望靠這些東西推翻漢王朝,他的依仗是精靈啊!
這些東西都隻是為了在短期內提升黃巾軍的實力才拿出來的,等朝廷通過各種陰謀陽謀的計謀將拋石車、雙馬鐙學過去,武裝軍隊的時候精靈的戰力早就已經形成規模了。
………………
……
這是最後一章之前的存稿了,之後的章節都是最近新寫的~
多的不敢說但肯定沒有刻意去寫什麽可有可無的廢話的~
接下來的章節劇情推進加快,除了必要的過渡之外將進入快節奏。
因此請一些書友不要再說一些壞我道心的話了……
…………
【是,天定大人!】張梁應了一聲然後也翻身上了馬。
張梁的動作並不算美觀,最多也就能稱得上是幹淨利落,但當他騎上馬之後就比較滑稽了。
隻見他一隻手握著韁繩一隻手則是緊緊的抓著馬脖間的鬃毛,臉上沒有表現出什麽不對但態度卻明顯不同於上馬之前,表情似乎有些凝重甚至可以說是緊張。
祁靈覺得很奇怪,他不明白張梁為什麽騎著馬沒有一點放鬆反而緊張起來了。
“難道他其實不太會騎馬?是個實習期……剛學會騎馬的新手怕從馬上掉下來?”
他仔細觀察張梁直到發現張梁竟兩隻腳都空蕩蕩掛在馬的身體兩側時候他才明白是為什麽。
張梁是不是新手騎士祁靈不知道但他覺得張梁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表現主要還是因為因為他的馬具不行。
他的馬鐙隻有一個,屬於單馬鐙。
祁靈下意識的看了眼黃天定身下的坐騎發現他的黑馬也隻有一隻馬鐙。
黃巾軍雖然不是正規軍但也不至於連一對馬鐙都找不齊,那麽隻可能是這個時候隻有單馬鐙,還沒有出現雙馬鐙了。
單馬鐙可不能增強騎士的騎乘能力,它的作用隻是為騎士上馬的時候提供一個落腳點而已。
祁靈若有所思:“這似乎也是一個可以增強黃巾軍戰力的機會啊~”
(山東沂南曾發掘出一座曹魏時期的石墓,其中墓壁上有一幅反映馬夫在馬廄中喂馬的石刻畫像。
馬廄中掛著各種馬具,有鞍韉,有革靷,有絡頭,有革帶,就連裝飾用的纓絡都有,就是沒有馬鐙。
還有四川成都、樂山等地出土的一些陶馬,雖然個個形象逼真,馬背上鞍韉都清晰可見,但也沒有馬鐙。這足以證明東漢時期是沒有馬鐙的,至少雙馬鐙是肯定沒有的!)
騎手在驏騎( chan,三聲,意思是不用鞍子騎馬)的時候需要全神貫注於馬的奔跑狀態。
有一些馬匹會突然變向,或者急停。
騎手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沒有預判到馬的動作就會直接失去重心墜下馬來。
除了少數天賦異稟的騎手之外大多數的射手如果想要射擊,就得是先讓馬立定,然後靜態射擊。
如果在馬奔跑的過程中射擊很有可能會失去平衡跌下馬來。
並且在用長矛長槍等兵器衝擊敵陣時也必須留著一隻手抓住馬鬃以免被摔下馬去。
持長兵器衝鋒比騎射難度低一點但也很有限,同樣屬於危險駕駛。
但如果有(雙)馬鐙的輔助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馬背上的騎手將由一點支撐,變為三點支撐。
當馬變向、閃躲、急停時,連接馬鞍的蹬革與腳蹬,就能給予騎手強有力的支撐,重心很容易就調整迴來。
同時得到支撐的小腿可以給坐騎以更精準的扶助,讓馬更服從,做出更複雜的動作,跑出更複雜的路線。
尤其是騎射時,馬蹬作為兩個強有力支撐點,使騎手能更容易的把握重心,調整重心,解放雙手馬鐙的出現在於讓騎兵有了更多的作戰模式。
……
總結起來就是雙馬鐙發明以後,戰馬更容易駕馭了,人與馬的關係更加和諧了,配合更加默契了,達到連為一體,人馬合一的境界變得容易了。
騎在馬背上的人解放了雙手,騎兵們可以在飛馳的戰馬上且騎且射,也可以在馬背上左右大幅度擺動,完成左劈右砍的軍事動作。
原本隻有具有超高天賦且需要長時間練習才有能掌握的高難度騎射技術,一旦有了雙馬鐙的幫助那麽對於普通人來說也不再困難了。
說一句狂妄的話,隻要想學,敢學,肯花功夫,騎射這件事幾乎是有手就行了~
……
“抽時間把雙馬鐙也教給張梁吧~”
祁靈拍了下手做出了決定,火藥、水泥這些東西搞起來太麻煩也不是必需品所以祁靈一直都懶得搞。
但雙馬鐙這樣簡單卻作用巨大的東西卻是可以拿出來給黃巾軍加強實力的。
在古代的冷兵器戰場上騎兵可是絕對的大殺器啊!
在四百年後的隋末時期李世民也是靠著手下的一眾精銳鐵騎才擊敗王世充、竇建德等軍閥打下李唐的大半壁江山的。
嘖嘖,如果黃巾軍有了一支全員掌握騎射技術的精銳騎兵的話朝廷官軍恐怕要哭了……
騎兵可是最燒錢的兵種了,這年頭朝廷也養不起多少的騎兵啊。
官軍騎兵幹不過黃巾軍……嘖嘖這畫麵真是想想就有意思啊。
公孫瓚?哪裏來的無名小卒!
白馬義從……白馬?
哼!定叫他有來無迴!
這還隻是普通的馬,如果黃巾的騎兵騎得全都是烈焰馬、重泥挽馬或者肯泰羅之類的精靈……
嘶——不能再想了!不能再想了!再想就要飛升了!
當然像拋石車和雙馬鐙這樣的技術拿出來使用也並不全是好處沒有一絲壞處的。
如果說之前的拋石車還有一些技術難度的話那雙馬鐙就是一點含量也沒有,之所以現在沒有出現隻是因為暫時還沒有人認真的思考過而已。
這些東西的技術含量其實是很低的,朝廷現在雖然快爛透了但卻也不是沒有聰明人的,甚至可以說天下的聰明人九成九都集中在朝廷中。
如今還沒死翹翹的王朝統治者靈帝也不是什麽蠢貨,一旦黃巾軍開始使用這些東西讓朝廷見識到了威力,很快便可能會被學去的。
黃巾的工匠再多也不可能比朝廷控製的工匠多的。
一旦拋石車和雙馬鐙這樣的新式的裝備到了朝廷手中,那麽官軍的戰鬥力必然也會暴漲。
屆時黃巾軍的優勢便又會被抹去,甚至還會更加劣勢。
這一點祁靈不是沒有想到,但那又如何?
別忘了這些都是他隨意拿出來的東西,他本質上根本就沒有指望靠這些東西推翻漢王朝,他的依仗是精靈啊!
這些東西都隻是為了在短期內提升黃巾軍的實力才拿出來的,等朝廷通過各種陰謀陽謀的計謀將拋石車、雙馬鐙學過去,武裝軍隊的時候精靈的戰力早就已經形成規模了。
………………
……
這是最後一章之前的存稿了,之後的章節都是最近新寫的~
多的不敢說但肯定沒有刻意去寫什麽可有可無的廢話的~
接下來的章節劇情推進加快,除了必要的過渡之外將進入快節奏。
因此請一些書友不要再說一些壞我道心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