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也包括盧雲這麵,盧雲這麵盡量不讓消息傳出去,可是這消息能傳不出去嗎?李艾不知道皇帝的情報組織是叫錦衣衛還是叫粘杆處,亦或是不良人,但是情報人員肯定是有的,如果說情報慢些恐怕也是確認關勝是戰死了,還是投降了。畢竟給了皇帝錯誤的消息是要殺頭的,這就導致別人收到消息,比李艾晚上幾天。
等他們確認關勝投降的時候,關勝的家人早就轉移到梁山去了。
終於,皇帝和大臣們也得到了正式消息,麵對此情此情朝廷眾人都不知道怎麽辦好了,首先,這個事情要是追究起來,那問題肯定是關勝畢竟在中國人的眼裏,投降是可恥的,馬革裹屍才是將士們的追求,這點和西方觀點並不一致。其次是就是盧雲,身為主帥是幹什麽的,副將投降了仗就不打了嗎?到底誰才是主將,最後就是秦太師,用人不察,這麽個慫蛋是怎麽舉薦上來的。麵對這三人的問題,皇帝也想追究,最終還是沒辦法說,首先說說關勝吧,這家夥如今已經變成這樣了,朝廷再怎麽問候他家也是無濟於事啊!還有那個盧雲,這次確實沒犯什麽大錯(上次就因為這事,後勤方麵做得非常出色,沒人想再背鍋),所以嚴懲他也沒多大意義。至於秦太師嘛,人家可是三朝元老,身份擺在那兒呢!要是嚴懲他,那以後誰還敢給朝廷推薦名人賢士?皇上現在也隻能坐在這兒生悶氣,毫無辦法。
大臣們看著皇帝靜靜地坐在那裏,一言不發,他們的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恐慌和不安。那些消息靈通的大臣們已經開始了解到剿匪行動不僅失敗了,而且連副將也不幸犧牲了。然而,沒有人敢提及這件事,因為每個人都害怕被皇帝派遣到大名府去剿匪。
在中國曆史的漫長歲月裏,這種現象並非罕見。這也是一種潛規則,即當領導的並不是親自去解決問題,而是將責任推卸給提出問題的人。如果有人敢於提出問題,那麽他很可能會被派去解決問題,否則最好保持沉默。
官員們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們都選擇了沉默。畢竟,大家都是久經官場的老手,誰不知道其中的門道呢?因此,整個朝廷上下彌漫著一種奇特的氛圍,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人們忘卻了大名府、兵部侍郎盧雲和梁山的存在。朝廷依舊歌舞升平,一片祥和安寧,官員依舊斂財,結黨營私,百姓依舊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景象展現在世人麵前。
而盧雲呢,則是在大名府旁邊繼續練兵,剩餘的這些士兵口糧基本上也都算在大名府這麵了,而梁山這麵確實迎來了一個比較長時間的發展時期。至此整個山東除了主要的城市名義上接收朝廷領導,其他的地方可以說土匪遍地,俗話說天塌了隻有個高的頂著,有梁山這個大個,其他的土匪可以說是安枕無憂,梁山不滅,朝廷哪有時間搭理他們。
而李艾派過去兩個千戶,在這種情況下有了穩定的發展,首先,糧食問題,由於梁山的原因,再加上蔡恆和魯益的原因,朝廷想在山腳下收稅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所以這個保護費就由蔡恆和魯益來收,按照三十稅一的方式收取,本朝剛建國的時候,收稅是三十稅一,可是等到太上皇時期,以及把稅收到十稅二了,甚至有的稅都收到2030年去了,當今皇帝再無恥也不能把稅收到2050年吧。當今皇帝還是算是愛民的,在他上台之後,把稅率調了下來,現在是按照十五稅一的方式收取。按照道理雖然收的還是比較多,但是老百姓的日子起碼能過得去,可是朝廷有朝廷的稅,地方有地方的稅,由於太上皇遺留下來的尾巴,導致地方把稅又提高到了十五稅二,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迴頭一看連口肉都吃不上。
故此,蔡恆和魯益在占山為王的時候,周邊村子的老百姓基本上沒有反對的,對於老百姓來說誰給飯吃就認誰。更何況蔡恆和魯益說到做到,說三十取一,真就是三十取一,如果糧食不夠,那就用錢按照市麵價格購買,而蔡恆和魯益對於小嘍嘍們,也是每個月發例錢,按照等級發糧食。而蔡恆和魯益也采用屯田的方式,即蔡恆和魯益讓人農忙時分批耕種、鍛煉,農閑時一起鍛煉。有了這個福利待遇,周邊老百姓在家的閑置青壯年也是踴躍參加蔡恆和魯益的土匪事業。如此,糧食、兵員都有了,剩下就是馬匹和兵器了。這些東西,隻能徐徐圖之,好在朝廷經過這次失敗,扔下了很多兵器,大家也不至於拿著掃把參加土匪。
而朝廷這麵,所有的人對於山東事情閉口不談,而朝廷的稅收也慢慢的壓到了河南省、應天府、這些經濟比較好的省,這件事基本上也沒有人再提了。
李艾對於朝廷的態度,也沒說怎麽反對,但也不是很同意,現在朝廷又損失了一個繳稅大省,那朝廷的財政的壓力隻能轉移給其他的省,其他省份的老百姓日子就更苦了。而朝廷上下的官員,根本就不在乎朝廷的死活,隻管自己撈錢就完事了。
這也就導致朝廷沒有錢,百姓沒有錢,商人沒有錢錢都集中在上下各級官員的口袋裏麵,可以說隨著北靜王的失敗,整個朝廷目前是以文人官員為基礎的朋黨集團,類似於明朝後期的東林黨,一個派係一個老大,由於個人原因缺乏治國才能卻又黨同伐異,凡事不看對錯就看是否是一個派係的,就拿盧雲這個事情來說,所有的人除了他派係的人都在看熱鬧,李艾就不信諾大個山東,就沒有其他派係的資源,如果大家放開資源梁山畢竟隻是一群土匪而已。從目前來看其他派係沒有給盧雲下絆子已經是這些人的極限了。現在這群人正在看秦太師的掛落呢。
等他們確認關勝投降的時候,關勝的家人早就轉移到梁山去了。
終於,皇帝和大臣們也得到了正式消息,麵對此情此情朝廷眾人都不知道怎麽辦好了,首先,這個事情要是追究起來,那問題肯定是關勝畢竟在中國人的眼裏,投降是可恥的,馬革裹屍才是將士們的追求,這點和西方觀點並不一致。其次是就是盧雲,身為主帥是幹什麽的,副將投降了仗就不打了嗎?到底誰才是主將,最後就是秦太師,用人不察,這麽個慫蛋是怎麽舉薦上來的。麵對這三人的問題,皇帝也想追究,最終還是沒辦法說,首先說說關勝吧,這家夥如今已經變成這樣了,朝廷再怎麽問候他家也是無濟於事啊!還有那個盧雲,這次確實沒犯什麽大錯(上次就因為這事,後勤方麵做得非常出色,沒人想再背鍋),所以嚴懲他也沒多大意義。至於秦太師嘛,人家可是三朝元老,身份擺在那兒呢!要是嚴懲他,那以後誰還敢給朝廷推薦名人賢士?皇上現在也隻能坐在這兒生悶氣,毫無辦法。
大臣們看著皇帝靜靜地坐在那裏,一言不發,他們的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恐慌和不安。那些消息靈通的大臣們已經開始了解到剿匪行動不僅失敗了,而且連副將也不幸犧牲了。然而,沒有人敢提及這件事,因為每個人都害怕被皇帝派遣到大名府去剿匪。
在中國曆史的漫長歲月裏,這種現象並非罕見。這也是一種潛規則,即當領導的並不是親自去解決問題,而是將責任推卸給提出問題的人。如果有人敢於提出問題,那麽他很可能會被派去解決問題,否則最好保持沉默。
官員們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們都選擇了沉默。畢竟,大家都是久經官場的老手,誰不知道其中的門道呢?因此,整個朝廷上下彌漫著一種奇特的氛圍,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人們忘卻了大名府、兵部侍郎盧雲和梁山的存在。朝廷依舊歌舞升平,一片祥和安寧,官員依舊斂財,結黨營私,百姓依舊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景象展現在世人麵前。
而盧雲呢,則是在大名府旁邊繼續練兵,剩餘的這些士兵口糧基本上也都算在大名府這麵了,而梁山這麵確實迎來了一個比較長時間的發展時期。至此整個山東除了主要的城市名義上接收朝廷領導,其他的地方可以說土匪遍地,俗話說天塌了隻有個高的頂著,有梁山這個大個,其他的土匪可以說是安枕無憂,梁山不滅,朝廷哪有時間搭理他們。
而李艾派過去兩個千戶,在這種情況下有了穩定的發展,首先,糧食問題,由於梁山的原因,再加上蔡恆和魯益的原因,朝廷想在山腳下收稅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所以這個保護費就由蔡恆和魯益來收,按照三十稅一的方式收取,本朝剛建國的時候,收稅是三十稅一,可是等到太上皇時期,以及把稅收到十稅二了,甚至有的稅都收到2030年去了,當今皇帝再無恥也不能把稅收到2050年吧。當今皇帝還是算是愛民的,在他上台之後,把稅率調了下來,現在是按照十五稅一的方式收取。按照道理雖然收的還是比較多,但是老百姓的日子起碼能過得去,可是朝廷有朝廷的稅,地方有地方的稅,由於太上皇遺留下來的尾巴,導致地方把稅又提高到了十五稅二,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迴頭一看連口肉都吃不上。
故此,蔡恆和魯益在占山為王的時候,周邊村子的老百姓基本上沒有反對的,對於老百姓來說誰給飯吃就認誰。更何況蔡恆和魯益說到做到,說三十取一,真就是三十取一,如果糧食不夠,那就用錢按照市麵價格購買,而蔡恆和魯益對於小嘍嘍們,也是每個月發例錢,按照等級發糧食。而蔡恆和魯益也采用屯田的方式,即蔡恆和魯益讓人農忙時分批耕種、鍛煉,農閑時一起鍛煉。有了這個福利待遇,周邊老百姓在家的閑置青壯年也是踴躍參加蔡恆和魯益的土匪事業。如此,糧食、兵員都有了,剩下就是馬匹和兵器了。這些東西,隻能徐徐圖之,好在朝廷經過這次失敗,扔下了很多兵器,大家也不至於拿著掃把參加土匪。
而朝廷這麵,所有的人對於山東事情閉口不談,而朝廷的稅收也慢慢的壓到了河南省、應天府、這些經濟比較好的省,這件事基本上也沒有人再提了。
李艾對於朝廷的態度,也沒說怎麽反對,但也不是很同意,現在朝廷又損失了一個繳稅大省,那朝廷的財政的壓力隻能轉移給其他的省,其他省份的老百姓日子就更苦了。而朝廷上下的官員,根本就不在乎朝廷的死活,隻管自己撈錢就完事了。
這也就導致朝廷沒有錢,百姓沒有錢,商人沒有錢錢都集中在上下各級官員的口袋裏麵,可以說隨著北靜王的失敗,整個朝廷目前是以文人官員為基礎的朋黨集團,類似於明朝後期的東林黨,一個派係一個老大,由於個人原因缺乏治國才能卻又黨同伐異,凡事不看對錯就看是否是一個派係的,就拿盧雲這個事情來說,所有的人除了他派係的人都在看熱鬧,李艾就不信諾大個山東,就沒有其他派係的資源,如果大家放開資源梁山畢竟隻是一群土匪而已。從目前來看其他派係沒有給盧雲下絆子已經是這些人的極限了。現在這群人正在看秦太師的掛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