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成為災難
時間一分一秒、恆常不變地流逝著,十幾分鍾過去了,那個拿著白金權杖消失在眾目睽睽之下的身影還是沒有迴來。
“他不會死在那邊了吧?”祝盒向旁邊的格蘭特問道。
“從純粹理論的角度來說,像他這樣闖入神國的行為是不會直接導致死亡的——通常神明都不會介意有人突然闖進自己的神國的,甚至如果闖進來的人足夠弱小,神明可能都無法意識到有人闖進來了。更何況能用這種方法進入神國的一般都是教會的高層,而且隻有在出現了相當緊急且嚴重的事態時才會這麽做,所以神明一般也不至於因為有人進來就把對方給如何……”
格蘭特看著眼下的場景:“隻是安格洛夫的這次……情況有些不一樣。你看著就知道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接下來就……”
格蘭特話音還未落,下方的廣場上已經開始出現了異狀。
站在神術陣的節點上,正翹首以盼著大祭司的迴歸的神官們接二連三地露出異常痛苦的表情。一開始他們的雙手緊緊抓著自己的腦袋,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看著幾乎像是罹患了某種疾病;過了一兩分鍾,他們身上的“症狀”全然沒有緩解的意思,反而還愈演愈烈,不少神官或是痛苦地跪倒在地,或是把自己蜷縮成蝦米,不住地在地上翻滾;到了最後,這些人甚至開始以頭搶地,進行了極其低效的自殘。
如果不是這些人的身上沒有出現什麽實質的、生理意義上異變的話——比方說多長幾顆眼珠子、長出幾條觸手、變成不可名狀的怪物之類的,祝盒幾乎都要以為這些人是去直麵邪神本尊了。
終於,發生在神官身上的異變結束了,這些神官大概也是意識到了把腦袋撞碎就自殺而言實在是一個付出的力氣與收獲不成正比的方法,於是他們紛紛停止了這種低效的行為,嘴唇翕動,似乎在漫無目的地訴說著什麽,然後一股腦衝進了廣場周圍熊熊燃燒著的房屋裏麵。
廣場上一片死寂。
不過這片死寂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很快,最開始出現在神官們身上的異狀也漸漸出現在了周邊的圍觀群眾身上。他們接二連三地流露出痛苦的神情,並最終衝入廣場周邊的火海,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短短十分鍾過去,廣場上的上萬人居然少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看他們的“病情”進展再過五分鍾左右也就會去死了。
“不下去看看麽?”格蘭特指了指下方的廣場,“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祝盒與格蘭特先後從空中下降,站到廣場上,此時廣場上的人們已經無暇顧及這兩個莫名其妙從天而降的家夥了——就算他們想要顧及,作為被永恆固定在那段時間裏的一道投影,他們也無法對來自主物質世界的這兩人造成任何信息傳遞以外的影響,不管是來自安格洛夫的傷害還是物質,都無法離開安格洛夫進入主物質世界,隻有不具備實體的信息和記憶,才能夠被人帶出這個異度空間。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啊,祝盒剛一落地,就看見附近的一個人病情已經發展到了最後階段,這個人也無暇理會走到他旁邊的祝盒,隻是自己口中喃喃著衝進了旁邊一棟燃燒著的房子——祝盒沒數錯的話,這間房子裏已經有十一個人了,也不知道他進去了還擠不擠得下。
而就在他與祝盒擦肩而過的時候,祝盒聽見了他口中喃喃的話語。
“神明已死……神明已死……神明已死……神明已死……”
明明這個異度空間的時間是風月月底,可以說是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祝盒心底卻湧現出一股讓人毛骨悚然的寒意。
神明……已死?
祝盒曾經聽命運荷官——阿爾恰蒂·阿格裏科拉提及過神明的死亡,按照當時那位倒黴了一輩子又好賭的吟遊詩人的說法,神明並非永生,隻是他們的所謂“死亡”是與凡人所理解的死亡有很大差異的一個概念。
在及其苛刻的一些條件下,神明——至少被格蘭特命名為“僭越者”的所謂神明是可以被殺死的,他們原本作為人類的記憶、感情和人性等等……這些決定了“誰之所以為誰”的重要因素可以被歸零,可以如同凡人的死亡那樣消散並歸於塵埃與虛無,這便是神明的“死亡”。
而在於格蘭特進行了不少關於神明的更進一步的交流之後,祝盒對於“神明之死”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當一位神明的人性完全消散之後,從個人主義的角度來說,這位神明毫無疑問可以被認為是已經死亡;但從置身事外的角度來說,這位神明並不會因為死亡而就此銷聲匿跡,他的神性一麵——即由權柄和作為神明的固有屬性產生的性質和神權的運作形式會一如既往地運行下去。
像是迴應信徒的祈禱、在合適的時候降下神跡、維護神權體係和自身權柄對應領域的基本秩序、頒布基於發展鞏固權柄這一目的的神諭……這些事情神性部分都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
作為人的部分不在了,作為神的部分也不會就此停轉,因為神明是這個世界底層規則與秩序的一部分,而無論離了誰,烙印在世界底層的邏輯也不會有所改變。
或許有朝一日,自已死的空殼神明之中,能夠誕生出新的精神與意識,但這些精神能否找迴已然消散的記憶、即使找到了記憶又能否重拾對於過去的“自己”的自我認同,就是很難說的事情了。
不過倘若自空殼中誕生的意識真的能夠認同自己與上一位神明是同一個人的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神明也算是可以永生了吧。
但不管怎麽說,無論一位神明是否還具有人性的一麵,其神性麵都是不會消失的,因為神性本就是神權規則的一個側麵,隻要權柄不滅,神性就不會消失——而消滅權柄可比消滅人性難了不止百倍,就以理查德的“規則”權柄為例,除非這世界上再不存在任何規則,無論是人為製定的法律和社會規範,還是亙古永存的烙印在世界底層的基礎真理,隻有一切由規則框定的秩序都歸於混亂,直到世界上再不存在一個名為“規則”的概念,規則權柄才會就此消亡,屬於規則的神性麵才會消失。
把一個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根深蒂固的概念徹底抹去,這個操作的難度可想而知。
可是……祝盒看著那個與自己擦肩而過又消失在熾熱火焰之中的身影,也看著眼前已經一片狼藉的祭祀場地,他覺得那個人口中的“神明已死”恐怕並不隻意味著那位“起源君王”的人性麵被幹掉了。
說到底,一般民眾是幾乎不可能接觸到神明們作為人的那部分的——或者即使接觸到了也不會意識到,就像在野獸廣場上擼貓的學生們幾乎沒人意識到自己在蹂躪的就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那樣。
事實上不要說他們這些平民了,就連大部分教會的神職人員都不曾與自己虔誠信仰著的神明的人性建立過直接的交流,他們最多隻能在祈禱的時候得到來自神性部分的例行迴應罷了,就是那些跟政府公文差不多、看著洋洋灑灑幾百上千字,迴過味來就會發現其實一點實質性內容都沒有、全是屁話的公式化迴應。
尤其在距離最終戰還時日尚早的時候,那個時候神明們哪有閑心理會凡人的世界發生了什麽呢?肯隔上十幾二十年發條神諭的神明都算是勤快的了,建立了教會就放手不管的神明也大有人在啊。
想跟神明直接對話?教皇都沒這個能耐!
在這種情況下,神明有沒有人性麵對於凡人來說又有什麽關係?反正他們壓根沒機會見到、更沒機會接觸到神明的人性——更多人甚至很有可能壓根不知道神明也有喜怒哀樂、也會嬉笑怒罵。對於他們來說,他們信仰的神明就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一個概念,他們從神跡中知曉神明的存在,然後從教會編纂的各種神聖典籍中“了解”神明的形象,這就是他們認知當中“神明”的全部,至於神明本身……對不起,沒見過,不了解。
而且,如果那位“起源君王”當真隻是人性麵死了的話,是不會出現那種不迴應祈禱和祭祀的情況的,甚至於沒了人性麵的神明可能迴應的更加快速和標準呢——人性還可以選擇不迴應這些“騷擾”,但神性卻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
所以……祝盒看著地上已經被踩得亂七八糟的圓形、六芒星、五角星和正方形,心道:這位被稱為“起源君王”的神明大概是神性連同人性一起死得連渣都不剩了吧。
祝盒與格蘭特一同漫步在這座漸漸被熊熊烈火吞噬的城市裏,時不時有陷入瘋癲的人從他們身側掠過,一頭紮進已經看不出結構的房屋當中,再也沒有出來。
而這些人,哪怕是尚且牙牙學語的孩童,都無一不在呢喃著“神明已死……神明已死……”的詭異話語。
過了大概兩三分鍾吧,兩人行至了一條比較寬敞的大路上,格蘭特突然指著這條道路上的一個街角,對祝盒說道:“這個拐角可以通向安格洛夫的南城門,在這次被命名為‘最終祭祀’的事件當中,第一批大規模死傷就是在這裏爆發的。”
祝盒探頭看向這個街角:“我怎麽沒看見有多少人死在這裏?他們不是都相當有素質地死在房子裏了嗎?”
“現在,在這個名為安格洛夫的異度空間裏不斷循環的投影隻保留了那些同安格洛夫一起被放逐到異度空間的人的身影,”格蘭特解釋道,“也就是現在在這裏的,隻有起源君王的信徒們,但在當時,安格洛夫裏可不隻有被用作實驗而成為了起源君王信徒的那些人,這是一座城市,這裏的很多物資都是從外界運輸來的,農民、商人、旅行者、冒險家……這些非安格洛夫本地人也都會聚集在這座城市裏,他們並不是信徒,所以最開始,沿著信仰鏈條傳播的‘真相’並沒有對那些人造成影響。
“你現在也看到了,安格洛夫在當時的場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這些不屬於安格洛夫的人第一反應當然是離開這裏了。在求生的欲望麵前,一切阻礙都必須被掃除——所以,一開始是踩踏,到後來發展到對於攔路之人的屠殺,所有人都不惜一切代價地想要離開這座被詛咒的城市,而混亂開始的時候被魔法陣控製的定時城門就已經半關,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城門就已經完全關閉了,隻在地下有幾條不為人知的小道。”
“等等……”祝盒意識到了什麽,“你說‘最開始他們沒有受到真相的影響’,那意思就是他們最終還是被真相所影響了唄?”
“那是當然了,”格蘭特說,“不然你以為安格洛夫大瘟疫何德何能造成三十萬人死亡、一百五十萬人精神失常?整個安格洛夫的人加起來也不夠這個數字的零頭。安格洛夫大瘟疫並不隻發生在安格洛夫,隻是以安格洛夫作為源頭罷了,這場大瘟疫本身,涵蓋了塵埃聯合王國北部、碎林王國東部、迭失公國南部的數十個市鎮,這才得以留下一個足夠震撼的數字。
“最初,沒人清楚在安格洛夫爆發的災難究竟屬於何種性質,也就更沒有人意識到這些從安格洛夫逃離的人們會給其他人帶來怎樣的災難。所有自安格洛夫逃離的人都以為,離開了安格洛夫災難就算是離自己遠去了,但事實恰好相反。
“他們從未遠離災難,因為在這一天身處安格洛夫的人,已經成為了這起災難的一部分。”
時間一分一秒、恆常不變地流逝著,十幾分鍾過去了,那個拿著白金權杖消失在眾目睽睽之下的身影還是沒有迴來。
“他不會死在那邊了吧?”祝盒向旁邊的格蘭特問道。
“從純粹理論的角度來說,像他這樣闖入神國的行為是不會直接導致死亡的——通常神明都不會介意有人突然闖進自己的神國的,甚至如果闖進來的人足夠弱小,神明可能都無法意識到有人闖進來了。更何況能用這種方法進入神國的一般都是教會的高層,而且隻有在出現了相當緊急且嚴重的事態時才會這麽做,所以神明一般也不至於因為有人進來就把對方給如何……”
格蘭特看著眼下的場景:“隻是安格洛夫的這次……情況有些不一樣。你看著就知道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接下來就……”
格蘭特話音還未落,下方的廣場上已經開始出現了異狀。
站在神術陣的節點上,正翹首以盼著大祭司的迴歸的神官們接二連三地露出異常痛苦的表情。一開始他們的雙手緊緊抓著自己的腦袋,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看著幾乎像是罹患了某種疾病;過了一兩分鍾,他們身上的“症狀”全然沒有緩解的意思,反而還愈演愈烈,不少神官或是痛苦地跪倒在地,或是把自己蜷縮成蝦米,不住地在地上翻滾;到了最後,這些人甚至開始以頭搶地,進行了極其低效的自殘。
如果不是這些人的身上沒有出現什麽實質的、生理意義上異變的話——比方說多長幾顆眼珠子、長出幾條觸手、變成不可名狀的怪物之類的,祝盒幾乎都要以為這些人是去直麵邪神本尊了。
終於,發生在神官身上的異變結束了,這些神官大概也是意識到了把腦袋撞碎就自殺而言實在是一個付出的力氣與收獲不成正比的方法,於是他們紛紛停止了這種低效的行為,嘴唇翕動,似乎在漫無目的地訴說著什麽,然後一股腦衝進了廣場周圍熊熊燃燒著的房屋裏麵。
廣場上一片死寂。
不過這片死寂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很快,最開始出現在神官們身上的異狀也漸漸出現在了周邊的圍觀群眾身上。他們接二連三地流露出痛苦的神情,並最終衝入廣場周邊的火海,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短短十分鍾過去,廣場上的上萬人居然少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看他們的“病情”進展再過五分鍾左右也就會去死了。
“不下去看看麽?”格蘭特指了指下方的廣場,“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祝盒與格蘭特先後從空中下降,站到廣場上,此時廣場上的人們已經無暇顧及這兩個莫名其妙從天而降的家夥了——就算他們想要顧及,作為被永恆固定在那段時間裏的一道投影,他們也無法對來自主物質世界的這兩人造成任何信息傳遞以外的影響,不管是來自安格洛夫的傷害還是物質,都無法離開安格洛夫進入主物質世界,隻有不具備實體的信息和記憶,才能夠被人帶出這個異度空間。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啊,祝盒剛一落地,就看見附近的一個人病情已經發展到了最後階段,這個人也無暇理會走到他旁邊的祝盒,隻是自己口中喃喃著衝進了旁邊一棟燃燒著的房子——祝盒沒數錯的話,這間房子裏已經有十一個人了,也不知道他進去了還擠不擠得下。
而就在他與祝盒擦肩而過的時候,祝盒聽見了他口中喃喃的話語。
“神明已死……神明已死……神明已死……神明已死……”
明明這個異度空間的時間是風月月底,可以說是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祝盒心底卻湧現出一股讓人毛骨悚然的寒意。
神明……已死?
祝盒曾經聽命運荷官——阿爾恰蒂·阿格裏科拉提及過神明的死亡,按照當時那位倒黴了一輩子又好賭的吟遊詩人的說法,神明並非永生,隻是他們的所謂“死亡”是與凡人所理解的死亡有很大差異的一個概念。
在及其苛刻的一些條件下,神明——至少被格蘭特命名為“僭越者”的所謂神明是可以被殺死的,他們原本作為人類的記憶、感情和人性等等……這些決定了“誰之所以為誰”的重要因素可以被歸零,可以如同凡人的死亡那樣消散並歸於塵埃與虛無,這便是神明的“死亡”。
而在於格蘭特進行了不少關於神明的更進一步的交流之後,祝盒對於“神明之死”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當一位神明的人性完全消散之後,從個人主義的角度來說,這位神明毫無疑問可以被認為是已經死亡;但從置身事外的角度來說,這位神明並不會因為死亡而就此銷聲匿跡,他的神性一麵——即由權柄和作為神明的固有屬性產生的性質和神權的運作形式會一如既往地運行下去。
像是迴應信徒的祈禱、在合適的時候降下神跡、維護神權體係和自身權柄對應領域的基本秩序、頒布基於發展鞏固權柄這一目的的神諭……這些事情神性部分都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
作為人的部分不在了,作為神的部分也不會就此停轉,因為神明是這個世界底層規則與秩序的一部分,而無論離了誰,烙印在世界底層的邏輯也不會有所改變。
或許有朝一日,自已死的空殼神明之中,能夠誕生出新的精神與意識,但這些精神能否找迴已然消散的記憶、即使找到了記憶又能否重拾對於過去的“自己”的自我認同,就是很難說的事情了。
不過倘若自空殼中誕生的意識真的能夠認同自己與上一位神明是同一個人的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神明也算是可以永生了吧。
但不管怎麽說,無論一位神明是否還具有人性的一麵,其神性麵都是不會消失的,因為神性本就是神權規則的一個側麵,隻要權柄不滅,神性就不會消失——而消滅權柄可比消滅人性難了不止百倍,就以理查德的“規則”權柄為例,除非這世界上再不存在任何規則,無論是人為製定的法律和社會規範,還是亙古永存的烙印在世界底層的基礎真理,隻有一切由規則框定的秩序都歸於混亂,直到世界上再不存在一個名為“規則”的概念,規則權柄才會就此消亡,屬於規則的神性麵才會消失。
把一個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根深蒂固的概念徹底抹去,這個操作的難度可想而知。
可是……祝盒看著那個與自己擦肩而過又消失在熾熱火焰之中的身影,也看著眼前已經一片狼藉的祭祀場地,他覺得那個人口中的“神明已死”恐怕並不隻意味著那位“起源君王”的人性麵被幹掉了。
說到底,一般民眾是幾乎不可能接觸到神明們作為人的那部分的——或者即使接觸到了也不會意識到,就像在野獸廣場上擼貓的學生們幾乎沒人意識到自己在蹂躪的就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那樣。
事實上不要說他們這些平民了,就連大部分教會的神職人員都不曾與自己虔誠信仰著的神明的人性建立過直接的交流,他們最多隻能在祈禱的時候得到來自神性部分的例行迴應罷了,就是那些跟政府公文差不多、看著洋洋灑灑幾百上千字,迴過味來就會發現其實一點實質性內容都沒有、全是屁話的公式化迴應。
尤其在距離最終戰還時日尚早的時候,那個時候神明們哪有閑心理會凡人的世界發生了什麽呢?肯隔上十幾二十年發條神諭的神明都算是勤快的了,建立了教會就放手不管的神明也大有人在啊。
想跟神明直接對話?教皇都沒這個能耐!
在這種情況下,神明有沒有人性麵對於凡人來說又有什麽關係?反正他們壓根沒機會見到、更沒機會接觸到神明的人性——更多人甚至很有可能壓根不知道神明也有喜怒哀樂、也會嬉笑怒罵。對於他們來說,他們信仰的神明就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一個概念,他們從神跡中知曉神明的存在,然後從教會編纂的各種神聖典籍中“了解”神明的形象,這就是他們認知當中“神明”的全部,至於神明本身……對不起,沒見過,不了解。
而且,如果那位“起源君王”當真隻是人性麵死了的話,是不會出現那種不迴應祈禱和祭祀的情況的,甚至於沒了人性麵的神明可能迴應的更加快速和標準呢——人性還可以選擇不迴應這些“騷擾”,但神性卻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
所以……祝盒看著地上已經被踩得亂七八糟的圓形、六芒星、五角星和正方形,心道:這位被稱為“起源君王”的神明大概是神性連同人性一起死得連渣都不剩了吧。
祝盒與格蘭特一同漫步在這座漸漸被熊熊烈火吞噬的城市裏,時不時有陷入瘋癲的人從他們身側掠過,一頭紮進已經看不出結構的房屋當中,再也沒有出來。
而這些人,哪怕是尚且牙牙學語的孩童,都無一不在呢喃著“神明已死……神明已死……”的詭異話語。
過了大概兩三分鍾吧,兩人行至了一條比較寬敞的大路上,格蘭特突然指著這條道路上的一個街角,對祝盒說道:“這個拐角可以通向安格洛夫的南城門,在這次被命名為‘最終祭祀’的事件當中,第一批大規模死傷就是在這裏爆發的。”
祝盒探頭看向這個街角:“我怎麽沒看見有多少人死在這裏?他們不是都相當有素質地死在房子裏了嗎?”
“現在,在這個名為安格洛夫的異度空間裏不斷循環的投影隻保留了那些同安格洛夫一起被放逐到異度空間的人的身影,”格蘭特解釋道,“也就是現在在這裏的,隻有起源君王的信徒們,但在當時,安格洛夫裏可不隻有被用作實驗而成為了起源君王信徒的那些人,這是一座城市,這裏的很多物資都是從外界運輸來的,農民、商人、旅行者、冒險家……這些非安格洛夫本地人也都會聚集在這座城市裏,他們並不是信徒,所以最開始,沿著信仰鏈條傳播的‘真相’並沒有對那些人造成影響。
“你現在也看到了,安格洛夫在當時的場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這些不屬於安格洛夫的人第一反應當然是離開這裏了。在求生的欲望麵前,一切阻礙都必須被掃除——所以,一開始是踩踏,到後來發展到對於攔路之人的屠殺,所有人都不惜一切代價地想要離開這座被詛咒的城市,而混亂開始的時候被魔法陣控製的定時城門就已經半關,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城門就已經完全關閉了,隻在地下有幾條不為人知的小道。”
“等等……”祝盒意識到了什麽,“你說‘最開始他們沒有受到真相的影響’,那意思就是他們最終還是被真相所影響了唄?”
“那是當然了,”格蘭特說,“不然你以為安格洛夫大瘟疫何德何能造成三十萬人死亡、一百五十萬人精神失常?整個安格洛夫的人加起來也不夠這個數字的零頭。安格洛夫大瘟疫並不隻發生在安格洛夫,隻是以安格洛夫作為源頭罷了,這場大瘟疫本身,涵蓋了塵埃聯合王國北部、碎林王國東部、迭失公國南部的數十個市鎮,這才得以留下一個足夠震撼的數字。
“最初,沒人清楚在安格洛夫爆發的災難究竟屬於何種性質,也就更沒有人意識到這些從安格洛夫逃離的人們會給其他人帶來怎樣的災難。所有自安格洛夫逃離的人都以為,離開了安格洛夫災難就算是離自己遠去了,但事實恰好相反。
“他們從未遠離災難,因為在這一天身處安格洛夫的人,已經成為了這起災難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