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盒神念本已離開徽章中的選課係統,又仿佛猛虎撲食一般轉了個彎,猛地撲迴了徽章裏,進入係統。
每門課程下的剩餘人數肉眼可見的減少,一個眨眼的工夫就幾十幾十地往下掉,一個唿吸之後就有些課程的標識變灰滿員。
祝盒來不及多想,隨手又選了格鬥學,野外生存課和魔物素材學這三門在他列出的優先級清單上優先級較高的課程,把自己在一年級需要學習的課程堆到了十二門。
成功選上了這十二門課程之後,祝盒心中的急切略微得到緩解,他還想看看有什麽別的課程可以選擇,但這個時候還有剩餘名額的課程都是些跟魔法關聯不大或是側重單一領域的課程,比如數列學、大陸形勢分析、傀儡學、戰技學……
這次祝盒的神念是徹底離開徽章了,他癱坐在椅子上,道:“十二門就十二門吧,再多也學不完了。唉……時間不等人啊。”
祝盒的食指有規律地敲擊著桌麵:“每年十二門,最快三年就能畢業……當然,前提是我能一邊上課一邊掙學分。如果這二者衝突的話,畢業就要等到第四年,嘖嘖,時間有點緊張啊。”
選好了課,祝盒總算有時間把那一點轉瞬即逝的靈感給轉化為語言了。
祝盒打開那張地圖,大陸東部的河山映入眼簾:“現在給出這些任務,和等到我畢業再給出這些任務,最關鍵的區別就是選擇,或者說時間。現在給出這些領地任務,我就多出了‘從入學到畢業’這段時間的選擇,我可以在以後的任何一個時間選擇成為領主。
“既然存在選擇,選擇就肯定會為之後的遊戲帶來影響,遊戲裏不應該存在完全無意義的選項——為了在對話中增強玩家代入感的假選項除外,那種東西根本就是兩句沒有差別的廢話配上npc的萬金油迴答——如果不同的選擇帶來的結果和過程完全相同,那麽這個選項的設置就是失敗的。
“而‘現在成為領主’和‘畢業後成為領主’之間最顯而易見的差別就在於時間,這其中有著大概四五年的時間差存在,而這四五年的時間顯然會給後來的遊戲進程帶來影響。
“打開遊戲的時候,我選擇的是劇情模式,在這個模式之下很明顯有著一個關於‘遊戲結束’的判定,也就是說在當下模式是存在結局的——雖然不知道結局之後我會去哪裏就是了。
“據我所知,劇情模式是有著成敗的判定的,所以說到了遊戲的後期必定存在足以判定成敗的節點,而在一般的模擬經營遊戲裏這種判定大多是某個數值的增減,或者是扛過某種災難。以我對那幫人的了解,他們肯定不會選擇‘讓你的某項數值在xx年前達到xxx’這種無聊的任務,所以最可能的就是在某一個年份領地會遭受某種大災變,之前的經營都是在為這重災難做準備,扛過去了就萬事大吉,抗不過去萬事皆休。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災變前的準備時間就相當重要了,早一年成為領主,就早一年開始備戰,麵對災難的抵抗力就越強……不對,兩個選項在存在差異的基礎上也必然存在某種意義上的均衡,那麽晚成為領主的優勢又在哪裏呢?”
祝盒看著麵前記錄著各種課程的紙,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這是個人實力和領地實力之間的選擇,早成為領主,領地的準備時間增多,但是玩家控製的角色在實力上就稍微遜色一籌;晚成為領主,那麽玩家之前就有更多時間練級,而這段時間增強的個人實力,在領地階段也可以成為守護領地的力量。兩種路線,兩種流派,就看玩家想要的是集眾人之力守城還是以一己之力扛災了。”
隨著思緒越捋越明,祝盒的神情也不禁顯出了幾分愉悅。
“那麽,什麽樣的路線是我想走的呢?我是希望強化領地還是強化自身呢?”祝盒的手裏把玩著羽毛筆。
“如果我是坐在電腦桌前麵的玩家,那我肯定選前者,畢竟我熱愛的就是經營建設嘛,角色的部分本來我想著能在自己建設的城市裏逛一逛就行了,是那幫rpg狂熱愛好者增加了這麽多不必要的部分的。
“但現在我真成角色扮演了,就必須為自己做打算,我可不覺得這遊戲會好心到在我使用上帝視角的時候給我的角色套一個無敵,萬一我太弱了結果在操作城市麵板的時候被人一個背刺秒掉了怎麽辦,而且太過弱小的話有可能我把城市建設的好好的,災難來了自己卻嗝屁了,這種時候別說遊戲算成功還是失敗了,我人先沒了。
“這樣說來,我還是專心顧好我自己吧,先把自己的命保住了再說有沒有能力護住一片領地吧,反正現在遊戲失敗我不一定就死,自己寄了那就十有八九是真的無了。
“隻是這樣的話,管理者模式就……”
祝盒眼前一亮。
“等等,這兩者也未必是對立的啊,我為什麽不能都選呢?治理城鎮是耽誤修煉,那我不治理不就完了嗎?把管理者模式嫖到手,然後直接放領地上的人自生自滅不就好了?無為而治嘛,要有個領主排行我這種不添亂的大好領主肯定能名列前茅。正好他們野蠻生長他們的,我修煉我的,兩不耽誤,反正一般的領主除了給領地治理製造困難也幹不了什麽。”
祝盒越想越覺得這個法子妙極了。
“既然決定以自身為主,那領地的品質也就不重要了,隨便給我來塊鹽堿地都無所謂,不過領地最好要大,領地的大小決定了我的管理者模式能在多大的地方生效,而且最好離學院城比較近,不然領地遠在天邊我去不了就尷尬了……”
祝盒在地圖上仔細翻找著符合自己要求的領地,不得不說放下了要求之後祝盒發現那些領地任務也沒那麽難了。
突然,祝盒拿起手中的筆,三兩下在紙上畫出了大陸東部的草圖,而後他開始在這張草圖上標出各個領地,並在每個領地上寫下了從1到10不等的數字。
看了一會,他又對照著地圖,把每塊領地按照其繁華程度和產出種類數量分成了上、中上、中、中下、下這五個等級,標注在了紙上。
對著這張紙,祝盒隻看了一分鍾就露出了一個堪稱陰險的笑容。
“哈、哈、哈……讓我看出規律了吧……”祝盒一邊笑著,一邊在紙上畫了幾個圓圈,層層疊疊地疊在一起,這些(橢)圓雖然不同心,但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的中心十分接近。
“讓我看看……在獲取難度相近的領地中,離圓心越近越富饒,離圓心越遠越貧瘠。而在繁華程度相同的領地中,離圓心越近越容易獲取,離圓心越遠越難獲取……
“謔、謔、謔……這些東西又說明了什麽呢……我想想啊,按照‘難度總和相近’的設想,選擇任何領地的總難度應該相差不遠,那麽既然‘離圓心遠近’的差異很明顯地帶來了獲取難度和發展難度的差異,也就是說距離因素參與了難度係數的組成,換句話說就是距離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遊戲的難度。
“在‘最終災難論’下,如果說空間能對最終災難產生影響,我所能想到的唯有‘範圍’和‘時間’二者,很顯然遊戲是不可能把領地安排在最終災難的範圍之外的,最多是受災的程度不同。時間則影響災難到來的時機,而這種影響又恰好呈環狀擴散,那我是不是可以猜測,大災變的中心、甚至是大災變的源頭,就在這圓心當中呢?
“離災難的中心或源頭越近,留給玩家發展的時間越短,獲取的難度和發展的難度越低,反之亦然。”
“嘿嘿……接下來就是揭曉災難核心的時候了!”祝盒臉上的笑意越發陰險了,他舉起畫得十分草率的地圖,伸展雙臂到地圖和眼前的“附加圖層”上的地圖幾乎完全重合的程度。
雖然說以祝盒對地圖的熟悉程度(他日常的消遣就是在地圖上神遊亂逛,地圖放到最大能看見每一座建築,哪怕是茅草屋),他即使隻看這張草圖也看得出來圓心對應的區域是哪一塊,但祝盒還是在神經質地追求某種儀式感。
“哦呀?這不是……
“光明教會的聖城利諾嗎?”
祝盒的臉上仍是笑意盈盈,眼裏卻已不見半分笑意。
他扔下手上的草圖,對著麵前雖然是手繪風格但卻相當精確的地圖思索著。
“這樣明顯的規律基本上宣告大災變是全大陸、至少是大陸東部的巨型災難,而非局限於一城一地的小型災難,也不會是玩家選擇哪裏作為領地,哪裏就出現地區性災難,因為這樣解釋不了難度的地域分布,除非以巧合一言蔽之。
“我先姑且放下偏見,單純從‘聖城利諾是災難的中心’這一點來考慮。首先,我覺得災難不應該是轉瞬即至的,因為那樣的話距離因素根本拖延不了幾分鍾,領地的位置也就不會給難度帶來什麽影響,所以可以排除諸如天降隕石、冰河期到來之類的大型自然災害,要真是這一類災難的話,那遊戲就變成了瘋狂建造避難所了。
“海嘯、颶風之類的也可以排除,這種災難的起源肯定是在沿海,聖城利諾是標準的內陸城市。
“這樣的話,絕大多數天災就可以排除了,隻剩下不可言說的、在定義上屬於某種傳染性因子引發的大規模身體不適甚至死亡了。這東西可以全方位考察領地和領主的能力,作為最終災難的確夠格。
“之後就是所謂人禍,影響範圍如此廣闊的人禍我短時間也就想的出戰爭,但這些領地大多位於亂節王國內部,聖城利諾周邊也都是日冕祭司的虔誠教區,很難想象會在這裏爆發戰爭——但不是不可能,畢竟說是亂節王國治下,但還是由各地貴族領主在統治,領地戰爭也屬尋常。但按照之前的推論,所有可選領地都在大災變的範圍之內,領地戰爭可不至於影響整個大陸東部,除非亂節王國大多數貴族開始動亂。”
祝盒看著地圖上標注的“利諾城”三個字:“果然還是得考慮光明教會作為災難源頭的可能性,不然很難想象會有跟他們無關的災難以聖城利諾為中心爆發,但如果光明教會自身就是災難就說得通了。
“看光明教會在澤納裏城的表現,雖然不知道他們的高層具體怎樣,但底層的神職人員和騎士團明顯爛到根裏了,對於他們來說教會就是他們攫取利益的手段和名目,他們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會給教會的聲望帶來多少負麵影響,也不在乎自己是否遵守了教典的戒律,隻在乎有多少金幣流進了自己的口袋。什麽信仰,什麽神明都隻是讓自己的行為變得名正言順的幌子,這樣的教會卻是大陸上影響力最大,教區最廣,權力最重的教會,甚至連亂節王國的國王都要經過教皇加冕才能順理成章地上位。這樣的一個組織,若說他們能搗鼓出席卷半個大陸的災難,是很有可能的。
“而那群沒什麽新意的家夥設計出的劇情,恐怕無外乎異端審判、賣贖罪券、獵巫行動、宗教遠征這幾種吧?哦,奇幻世界可以再加個神明降世。這樣看來,那枚徽章的主人死在光明教會手上也未嚐沒有可能,說不定他們早就開始了某種獵巫行動呢,比如說獵殺魔法界的新星之類的。”
祝盒看了看時間,現在是新曆1197年霜月三十二日晚上九點。
“現在災難的源頭和大致類型已經基本清楚了,災難的時間我也大致推斷出來了,既然‘現在’和‘畢業後’這兩個相距不過五年的時間點能成為兩個路線的基準,那麽災難距今應該不會超過十年,時間越長,走個人路線的玩家在領地上的劣勢越小,災難勢必得設置在不能讓贏家通吃的一個時間點,讓個人路線的玩家沒有太多時間發展領地才行。”
祝盒站了起來,望向窗外,他的窗口正對著藥草園,可以看見這麽晚了還有學生在藥草園裏照料這些植物並記錄自己的實驗數據。
“也就是說,五到十年之內,一場席卷大陸東部的災難就要來了。”
每門課程下的剩餘人數肉眼可見的減少,一個眨眼的工夫就幾十幾十地往下掉,一個唿吸之後就有些課程的標識變灰滿員。
祝盒來不及多想,隨手又選了格鬥學,野外生存課和魔物素材學這三門在他列出的優先級清單上優先級較高的課程,把自己在一年級需要學習的課程堆到了十二門。
成功選上了這十二門課程之後,祝盒心中的急切略微得到緩解,他還想看看有什麽別的課程可以選擇,但這個時候還有剩餘名額的課程都是些跟魔法關聯不大或是側重單一領域的課程,比如數列學、大陸形勢分析、傀儡學、戰技學……
這次祝盒的神念是徹底離開徽章了,他癱坐在椅子上,道:“十二門就十二門吧,再多也學不完了。唉……時間不等人啊。”
祝盒的食指有規律地敲擊著桌麵:“每年十二門,最快三年就能畢業……當然,前提是我能一邊上課一邊掙學分。如果這二者衝突的話,畢業就要等到第四年,嘖嘖,時間有點緊張啊。”
選好了課,祝盒總算有時間把那一點轉瞬即逝的靈感給轉化為語言了。
祝盒打開那張地圖,大陸東部的河山映入眼簾:“現在給出這些任務,和等到我畢業再給出這些任務,最關鍵的區別就是選擇,或者說時間。現在給出這些領地任務,我就多出了‘從入學到畢業’這段時間的選擇,我可以在以後的任何一個時間選擇成為領主。
“既然存在選擇,選擇就肯定會為之後的遊戲帶來影響,遊戲裏不應該存在完全無意義的選項——為了在對話中增強玩家代入感的假選項除外,那種東西根本就是兩句沒有差別的廢話配上npc的萬金油迴答——如果不同的選擇帶來的結果和過程完全相同,那麽這個選項的設置就是失敗的。
“而‘現在成為領主’和‘畢業後成為領主’之間最顯而易見的差別就在於時間,這其中有著大概四五年的時間差存在,而這四五年的時間顯然會給後來的遊戲進程帶來影響。
“打開遊戲的時候,我選擇的是劇情模式,在這個模式之下很明顯有著一個關於‘遊戲結束’的判定,也就是說在當下模式是存在結局的——雖然不知道結局之後我會去哪裏就是了。
“據我所知,劇情模式是有著成敗的判定的,所以說到了遊戲的後期必定存在足以判定成敗的節點,而在一般的模擬經營遊戲裏這種判定大多是某個數值的增減,或者是扛過某種災難。以我對那幫人的了解,他們肯定不會選擇‘讓你的某項數值在xx年前達到xxx’這種無聊的任務,所以最可能的就是在某一個年份領地會遭受某種大災變,之前的經營都是在為這重災難做準備,扛過去了就萬事大吉,抗不過去萬事皆休。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災變前的準備時間就相當重要了,早一年成為領主,就早一年開始備戰,麵對災難的抵抗力就越強……不對,兩個選項在存在差異的基礎上也必然存在某種意義上的均衡,那麽晚成為領主的優勢又在哪裏呢?”
祝盒看著麵前記錄著各種課程的紙,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這是個人實力和領地實力之間的選擇,早成為領主,領地的準備時間增多,但是玩家控製的角色在實力上就稍微遜色一籌;晚成為領主,那麽玩家之前就有更多時間練級,而這段時間增強的個人實力,在領地階段也可以成為守護領地的力量。兩種路線,兩種流派,就看玩家想要的是集眾人之力守城還是以一己之力扛災了。”
隨著思緒越捋越明,祝盒的神情也不禁顯出了幾分愉悅。
“那麽,什麽樣的路線是我想走的呢?我是希望強化領地還是強化自身呢?”祝盒的手裏把玩著羽毛筆。
“如果我是坐在電腦桌前麵的玩家,那我肯定選前者,畢竟我熱愛的就是經營建設嘛,角色的部分本來我想著能在自己建設的城市裏逛一逛就行了,是那幫rpg狂熱愛好者增加了這麽多不必要的部分的。
“但現在我真成角色扮演了,就必須為自己做打算,我可不覺得這遊戲會好心到在我使用上帝視角的時候給我的角色套一個無敵,萬一我太弱了結果在操作城市麵板的時候被人一個背刺秒掉了怎麽辦,而且太過弱小的話有可能我把城市建設的好好的,災難來了自己卻嗝屁了,這種時候別說遊戲算成功還是失敗了,我人先沒了。
“這樣說來,我還是專心顧好我自己吧,先把自己的命保住了再說有沒有能力護住一片領地吧,反正現在遊戲失敗我不一定就死,自己寄了那就十有八九是真的無了。
“隻是這樣的話,管理者模式就……”
祝盒眼前一亮。
“等等,這兩者也未必是對立的啊,我為什麽不能都選呢?治理城鎮是耽誤修煉,那我不治理不就完了嗎?把管理者模式嫖到手,然後直接放領地上的人自生自滅不就好了?無為而治嘛,要有個領主排行我這種不添亂的大好領主肯定能名列前茅。正好他們野蠻生長他們的,我修煉我的,兩不耽誤,反正一般的領主除了給領地治理製造困難也幹不了什麽。”
祝盒越想越覺得這個法子妙極了。
“既然決定以自身為主,那領地的品質也就不重要了,隨便給我來塊鹽堿地都無所謂,不過領地最好要大,領地的大小決定了我的管理者模式能在多大的地方生效,而且最好離學院城比較近,不然領地遠在天邊我去不了就尷尬了……”
祝盒在地圖上仔細翻找著符合自己要求的領地,不得不說放下了要求之後祝盒發現那些領地任務也沒那麽難了。
突然,祝盒拿起手中的筆,三兩下在紙上畫出了大陸東部的草圖,而後他開始在這張草圖上標出各個領地,並在每個領地上寫下了從1到10不等的數字。
看了一會,他又對照著地圖,把每塊領地按照其繁華程度和產出種類數量分成了上、中上、中、中下、下這五個等級,標注在了紙上。
對著這張紙,祝盒隻看了一分鍾就露出了一個堪稱陰險的笑容。
“哈、哈、哈……讓我看出規律了吧……”祝盒一邊笑著,一邊在紙上畫了幾個圓圈,層層疊疊地疊在一起,這些(橢)圓雖然不同心,但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的中心十分接近。
“讓我看看……在獲取難度相近的領地中,離圓心越近越富饒,離圓心越遠越貧瘠。而在繁華程度相同的領地中,離圓心越近越容易獲取,離圓心越遠越難獲取……
“謔、謔、謔……這些東西又說明了什麽呢……我想想啊,按照‘難度總和相近’的設想,選擇任何領地的總難度應該相差不遠,那麽既然‘離圓心遠近’的差異很明顯地帶來了獲取難度和發展難度的差異,也就是說距離因素參與了難度係數的組成,換句話說就是距離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遊戲的難度。
“在‘最終災難論’下,如果說空間能對最終災難產生影響,我所能想到的唯有‘範圍’和‘時間’二者,很顯然遊戲是不可能把領地安排在最終災難的範圍之外的,最多是受災的程度不同。時間則影響災難到來的時機,而這種影響又恰好呈環狀擴散,那我是不是可以猜測,大災變的中心、甚至是大災變的源頭,就在這圓心當中呢?
“離災難的中心或源頭越近,留給玩家發展的時間越短,獲取的難度和發展的難度越低,反之亦然。”
“嘿嘿……接下來就是揭曉災難核心的時候了!”祝盒臉上的笑意越發陰險了,他舉起畫得十分草率的地圖,伸展雙臂到地圖和眼前的“附加圖層”上的地圖幾乎完全重合的程度。
雖然說以祝盒對地圖的熟悉程度(他日常的消遣就是在地圖上神遊亂逛,地圖放到最大能看見每一座建築,哪怕是茅草屋),他即使隻看這張草圖也看得出來圓心對應的區域是哪一塊,但祝盒還是在神經質地追求某種儀式感。
“哦呀?這不是……
“光明教會的聖城利諾嗎?”
祝盒的臉上仍是笑意盈盈,眼裏卻已不見半分笑意。
他扔下手上的草圖,對著麵前雖然是手繪風格但卻相當精確的地圖思索著。
“這樣明顯的規律基本上宣告大災變是全大陸、至少是大陸東部的巨型災難,而非局限於一城一地的小型災難,也不會是玩家選擇哪裏作為領地,哪裏就出現地區性災難,因為這樣解釋不了難度的地域分布,除非以巧合一言蔽之。
“我先姑且放下偏見,單純從‘聖城利諾是災難的中心’這一點來考慮。首先,我覺得災難不應該是轉瞬即至的,因為那樣的話距離因素根本拖延不了幾分鍾,領地的位置也就不會給難度帶來什麽影響,所以可以排除諸如天降隕石、冰河期到來之類的大型自然災害,要真是這一類災難的話,那遊戲就變成了瘋狂建造避難所了。
“海嘯、颶風之類的也可以排除,這種災難的起源肯定是在沿海,聖城利諾是標準的內陸城市。
“這樣的話,絕大多數天災就可以排除了,隻剩下不可言說的、在定義上屬於某種傳染性因子引發的大規模身體不適甚至死亡了。這東西可以全方位考察領地和領主的能力,作為最終災難的確夠格。
“之後就是所謂人禍,影響範圍如此廣闊的人禍我短時間也就想的出戰爭,但這些領地大多位於亂節王國內部,聖城利諾周邊也都是日冕祭司的虔誠教區,很難想象會在這裏爆發戰爭——但不是不可能,畢竟說是亂節王國治下,但還是由各地貴族領主在統治,領地戰爭也屬尋常。但按照之前的推論,所有可選領地都在大災變的範圍之內,領地戰爭可不至於影響整個大陸東部,除非亂節王國大多數貴族開始動亂。”
祝盒看著地圖上標注的“利諾城”三個字:“果然還是得考慮光明教會作為災難源頭的可能性,不然很難想象會有跟他們無關的災難以聖城利諾為中心爆發,但如果光明教會自身就是災難就說得通了。
“看光明教會在澤納裏城的表現,雖然不知道他們的高層具體怎樣,但底層的神職人員和騎士團明顯爛到根裏了,對於他們來說教會就是他們攫取利益的手段和名目,他們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會給教會的聲望帶來多少負麵影響,也不在乎自己是否遵守了教典的戒律,隻在乎有多少金幣流進了自己的口袋。什麽信仰,什麽神明都隻是讓自己的行為變得名正言順的幌子,這樣的教會卻是大陸上影響力最大,教區最廣,權力最重的教會,甚至連亂節王國的國王都要經過教皇加冕才能順理成章地上位。這樣的一個組織,若說他們能搗鼓出席卷半個大陸的災難,是很有可能的。
“而那群沒什麽新意的家夥設計出的劇情,恐怕無外乎異端審判、賣贖罪券、獵巫行動、宗教遠征這幾種吧?哦,奇幻世界可以再加個神明降世。這樣看來,那枚徽章的主人死在光明教會手上也未嚐沒有可能,說不定他們早就開始了某種獵巫行動呢,比如說獵殺魔法界的新星之類的。”
祝盒看了看時間,現在是新曆1197年霜月三十二日晚上九點。
“現在災難的源頭和大致類型已經基本清楚了,災難的時間我也大致推斷出來了,既然‘現在’和‘畢業後’這兩個相距不過五年的時間點能成為兩個路線的基準,那麽災難距今應該不會超過十年,時間越長,走個人路線的玩家在領地上的劣勢越小,災難勢必得設置在不能讓贏家通吃的一個時間點,讓個人路線的玩家沒有太多時間發展領地才行。”
祝盒站了起來,望向窗外,他的窗口正對著藥草園,可以看見這麽晚了還有學生在藥草園裏照料這些植物並記錄自己的實驗數據。
“也就是說,五到十年之內,一場席卷大陸東部的災難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