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似箭,轉眼又是數年。


    數年間,三分天下之局勢雖無大變,但曹操已成了魏王。曹操帳下,孔融、荀彧、荀攸等謀士,因與曹操封王政見相左,或被殺,或賜死,或棄而不用,致司馬懿悄然崛起。


    司馬懿崛起後,一再慫恿曹操,欲襲關羽,然曹操與帳下文武,深懼關羽之威,鮮用其襲關羽之謀,故對關羽威脅有限。然司馬氏崛起,對三國局勢之變,卻是致命之事。


    數年間,東吳都督魯肅已作古。魯肅臨終,向孫權舉薦呂蒙,繼他鎮守陸口。


    呂蒙之用,對關羽,對東吳,乃至對三國局勢,皆是驚天大事!


    呂蒙之謀,致關羽之敗;關羽之敗,致吳、蜀反目;吳、蜀反目,致吳、蜀相殘;吳、蜀相殘,致三國三足鼎立之勢崩塌!


    世間之事,便是這麽奇怪。一件未必起眼之事,有時便出人意外地掀起了驚天巨浪!呂蒙之用,便是如此。


    當然,這一驚天巨浪,目下僅是風起於青萍之末,因此,關羽仍在書房靜靜地看書。


    六七歲的女兒蹦蹦跳跳,像一隻彩蝶翩翩而來,高興地說。


    “爹爹,今日之書,我已全然背得了。”


    關羽萬分喜愛這個聰明乖巧的女兒。聽了女兒之言,關羽大喜,急忙放下手中的書,起身抱起女兒,高興地問。


    “才一個時辰,你便全然背得了?”


    女兒見關羽問,自豪地點頭說。


    “嗯。我且背與您聽。”


    父女正欣喜地說話間,關平與十三四歲的關興興奮不已地奔了進來,欣喜地叫道。


    “父親!伯父拿下漢中了!”


    關羽一聽,欣喜萬分。關羽明白,拿下漢中,日後進兵中原,便無險可阻!


    這如何不令關羽興奮?


    此時,關羽欣然而起,大喜道。


    “好啊!走!叫你娘去!今日之喜,非同一般,咱們好好慶賀慶賀!”


    自天下三分,曹操對吳,有赤壁之鑒,不敢妄動,彼此雖偶有摩擦,然僅是小打小鬧,無關痛癢,更不傷筋骨,兩國便這樣相安無事地過著。對蜀,他與諸將更是無不畏懼孔明之智、關羽之勇,十餘年不敢向劉備用兵,連小打小鬧,也隻敢欺負孫權,斷然不敢惹劉備。


    曹操此時雖已晉身王位,然數年不曾擴疆拓土,也未曾增兵添將,實力並不見多大增長,因此,無論對吳對蜀,他都從不敢再輕易用兵,而是數年如一日,一直平靜地經營著自己的一畝二分地。


    但曹丕匆匆進來,立即打破了這種平靜。


    “父王,劉備已取漢中,還自封漢中王!”


    曹丕一改曆來謹小慎微的樣子,又急又怒地大叫著。


    曹操聞報,又驚又怒,猛一拍案,霍然而起,大聲怒吼。


    “甚麽?織席小兒,安敢稱王?”


    帳下眾文武得知劉備取了漢中,還自封漢中王,也群情激憤。王府大廳內,頓時一片嘩然。


    “織席小兒!竟如此猖狂!”


    “魏王!劉備奪地稱王,欺大王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啊,大王!豈能任劉備逞狂?”


    眾文武紛紛怒吼。


    曹操麵對憤怒異常的眾文武,振臂大吼。


    “傳令!舉全國之兵,由本王親率,決戰劉備!”


    眾文武久不征戰,也心中癢癢。聽曹操憤而傳令,人人義憤,齊聲怒吼。


    “對!決戰劉備!決戰劉備!”


    此時,謀士荀彧、荀攸、孔融等,因與曹操封王政見相左,或被殺,或賜死,或被冷落棄用,已無緣涉政。司馬懿便立即閃身出班,開口阻道。


    “大王,蜀地多險,且遠隔萬水千山,切不可因一時之怒,親勞車駕遠征啦!”


    曹操聽了,仍怒氣難消,罵道。


    “織席小兒,如此張狂,我此恨難消!”


    司馬懿聽了,立即獻計說。


    “大王,臣有一計,無需大王用兵,便令劉備在蜀自受其禍。待其兵衰力竭,隻需一將征之,便可功成!”


    自荀攸棄用後,司馬懿漸次成了曹操所倚之重要謀臣。聽司馬懿說有計可破劉備,曹操怒氣稍減,忙說。


    “願聞高見。”


    司馬懿見曹操問,立即稟道。


    “江東孫權,以妹嫁劉備,又竊取迴去,以致孫劉失和,彼此心存芥蒂久矣。今劉備占荊州,拒不歸還,更致彼此俱懷切齒之恨。大王此時若遣一能言之士,往說孫權,稱大王願助之取荊州,孫權必興重兵西向。劉備聞警,必發兩川之兵東下。待雙方激戰,兩敗俱傷之時,大王再出兵,豈不大妙?”


    曹操聽了,頓時轉怒為喜,連聲稱道。


    “善!善!”


    曹操言罷,當即遣滿寵使吳。


    孫權得知曹操遣滿寵來吳,立即召集文武商議對策。


    孫權道。


    “曹操遣滿寵來吳,我將如何應對?”


    張昭見孫權發問,首先開了口。


    “主公,吳、魏兩家,本無仇恨。皆因孔明蠱惑,致兩家連年征戰,生靈塗炭。今劉備奪漢中,又稱王,進逼中原,曹操遣使,必有求和之意。和則兩利,戰則兩傷,若曹操遣使求和,主公但可允之。”


    這時,一個稚嫩的聲音響了起來。


    “昭公差矣!”


    孫權與眾文武循聲而望,隻見一身形矮小的少年出了班。此人便是陸遜。


    此時,雖然孫權與眾文武皆注目於他,陸遜仍不慌不忙,侃侃而談。


    “吳侯,吳、魏連年征戰,皆因強魏屢屢欺我,必欲奪我江南之地。方今天下,雖三足鼎立,然吳處弱勢,魏為霸主。世間,豈有霸主取悅弱者之理?”


    張昭已年高,陸遜仿佛是他的孫子。雖然陸遜當庭駁了他,他仍溫和地笑了笑問。


    “依你之言,主公當如何?”


    陸遜雖年少,卻並無怯色,見張昭問,又說。


    “今劉備已取漢中,威逼中原。曹操遣使,乃恐我乘虛襲其後也;縱有結好之意,亦為自保計,而非棄惡從善也。當此之時,吳侯可召來使而問之。若於我有實利,可擇其善而從之。若彼欲將劉備鋒芒引向我,誘我自蹈火炕,則嚴詞拒之。若僅虛與委蛇,不妨乘虛襲其後,取淮泗之地於囊中,再圖進兵中原,以借劉備之勢,壯我東吳之威也!”


    孫權聽陸遜說得頭頭是道,笑了。


    不少文武聽了,都大為驚訝,議論紛紛。


    “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呀!”


    孫權此時神色大悅,顧左右道。


    “好。宣滿寵。”


    左右立即去召滿寵。


    不久,滿寵便隨左右,恭敬而入,開口道。


    “滿寵奉魏王之命,拜見吳侯!”


    孫權很客氣,忙說。


    “免了免了!伯寧,魏王遣你來吳,不知何事?”


    滿寵見孫權客氣,也恭敬地答。


    “呈魏王之書,達魏王之意。”


    孫權已有陸遜之言,心中有底,便道。


    “好,你且道來。”


    滿寵見孫權態度友善,心中暗喜,開口道。


    “吳侯,吳、魏自來無仇,皆因劉備,屢致征戰。今魏王差我,約吳侯攻取荊州。魏王以兵臨漢川,吳侯則率兵西向,首尾夾擊。破劉備之後,共分疆土,誓不相侵!”


    孫權聽了,裝出一副頗為興奮的樣子,說的卻是模棱兩可的話。


    “好啊!魏王之意,我已盡知。請伯寧迴複魏王,我異日將遣使,詳議此事。”


    孫權嘴上雖如此說,行動上卻久久沒有下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關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上路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上路了並收藏關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