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叫過,驅馬便逃。


    曹軍將士也落荒而逃。


    關羽並不追趕,立即率人馬焚燒了曹軍糧草。


    李典率敗兵逃出豫山,眼看天色向晚。李典仍神色驚恐,抬頭望博望城。


    博望城中,火光衝天。


    李典大驚,立即大唿。


    “不好!博望城有警!”


    李典更急,立即驅馬奔向博望城,邊奔邊喊。


    “快!快迴城!”


    李典神色急切,率軍一路狂奔。


    正行間,前軍突然調過頭,倉惶逃迴!


    李典大驚,急忙勒馬一望。


    前路,關羽立馬提刀,隻身堵在前路!


    李典見是關羽,十分恐懼,大叫道。


    “不好!是關羽!”


    李典叫過,舍下人馬,隻身逃進了夜色中。


    天色已晚,於禁護著輜重一路前行。


    於禁邊走邊想。


    “李典押糧草日行,被關羽截住焚了。我夜行日宿,反倒無事。”


    於禁心中正暗自慶幸,突聞一聲炮響,隨即殺聲四起!


    於禁大驚四顧。


    四周全是火把,殺聲震耳欲聾!


    於禁驚恐不已,惶然四顧。


    喊殺聲中,曹軍已舍下輜重,四散奔逃!


    不少輜重車,已燃起大火!


    於禁神色恐慌,立刻驅馬急逃


    此時,到處是奔逃的敗兵。


    到處是燃燒的輜重。


    於禁正逃間,驟聞前方喊殺聲大起。


    於禁循聲一看,更驚。


    劉備率軍喊殺而來。


    於禁大恐,心中驚道。


    “劉備率軍,必隨關、張,我如何敵得?”


    於禁想著,舍下人馬輜重,望小路逃去,迅速沒入了夜色中。


    夏侯蘭與韓浩率的人馬,也被關平、劉封殺得大敗,二人率了殘兵,倉惶而逃,奔入了豫山山穀。


    二人正倉惶間,突聞一聲炮響。


    張飛率軍迎麵喊殺而來。


    二人大驚,急忙調轉馬頭欲逃。


    關平、劉封又率軍從後路趕殺而來。


    二人魂不附體,急忙催馬從側路往山上逃。


    韓浩的馬衝了上去。


    夏侯蘭的馬卻滑了迴來。


    張飛已殺近。


    夏侯蘭驚恐萬狀,隻好去迎,被張飛一矛挑起,飛向高高的空中。


    夏侯蘭嚇得嘶聲驚唿,手腳亂舞,從高處“卟”的一聲墜地,便口憤鮮血,一陣抽搐而亡了。


    次日清晨,曹軍早逃得沒了影子。舉目所及,晨霧繞林;側耳林間,百鳥爭鳴。


    關羽與張飛神色興奮,領軍凱旋而歸。


    路上,張飛大發感慨。


    “二哥,曹軍十倍於我,我卻大勝。孔明,真人傑也!”


    關羽也很振奮,聽了張飛之言,立即說道。


    “是啊。此勝匪夷所思,軍師無愧今世大賢啦!”


    關羽與張飛領兵迴到城外,見糜竺、糜芳引軍擁著一輛小車而來。


    小車上,端坐著手執羽扇的孔明。


    關羽與張飛見了,立即滾鞍下馬,拜伏於路旁。


    “關羽拜見軍師!”


    “張飛拜見軍師!”


    孔明見了,笑著,以扇示意。


    “雲長、翼德,快快起來!此役,二位功勞不小啊!”


    關羽與張飛聽了,同聲答道。


    “全仗軍師英明!”


    關羽與張飛答後,並未起身。


    諸葛亮笑了笑說。


    “沒二位之勇,豈有此役之勝?”


    孔明說過,再次請關、張起身。


    “二位且請起來吧!”


    關羽與張飛仍未起身,反而以頭叩地,說道。


    “軍師,我二人多有冒犯,望軍師降罪!”


    孔明見關羽與張飛誠心請罪,起身下了車,親自扶起二人,也誠懇地說。


    “主公三顧茅廬,非我刁難,實不敢輕信。二位隨主公一再遇冷,必生怨尤,自在情理,言何降罪?”


    聽了孔明之言,關羽與張飛都很感動。


    博望坡大勝,劉備與眾文武無不歡欣鼓舞。劉備大擺慶功宴,請孔明記功。


    此時,大堂內笑語喧嘩,好不熱鬧。


    劉備神色喜悅,做了個讓大家安靜的手式。


    人們安靜下來,劉備才開口說。


    “請軍師記功勞薄!”


    孔明聽了,神色欣喜地站起來,大聲說。


    “此役大勝,人皆有功。然子龍、雲長、翼德,建功最著,當記頭功。”


    三人聽了,不約而同地起了身,又一齊離席拜倒在地,同時口稱。


    “此役頭功,當屬軍師!”


    眾文武聽了,也全都起身,離席拜地,齊稱。


    “此役頭功,當屬軍師!”


    孔明一時不知如何措辭,望著劉備。


    劉備見了,笑道。


    “軍師,你論功不公啊!”


    劉備說完,先自笑了。


    孔明與眾人都笑了。


    大堂內歡聲一片。


    博望坡以一敵十,竟獲大勝,使劉備更為深信孔明。此時,他正與孔明交談甚歡,關羽來了。關羽施禮後開了口。


    “軍師,關羽有一事請教。”


    孔明聽了,笑了笑道。


    “雲長請講!”


    關羽聽了,神色認真地問起來。


    “軍師,曹軍十倍於我,我分兵迎之,非所聞也。然我竟獲大勝,令我匪夷所思。敢問其故?”


    孔明聽了,微微一笑。


    事前,劉備也為此擔心。今聽關羽問及,也頗為關注。


    孔明此時說道。


    “凡用兵,需天時、地利、人和。此役,天時有勁風,地利有草木,正當火攻。”


    關羽與劉備聽了,都點起了頭。


    孔明又說。


    “此役之勝,地利居首。我欲盡得地利,兵雖寡亦當分,方可贏得先機。”


    關羽聽了,恍然而悟。


    “噢,分兵與否,不純然看兵多兵少,而當因時因勢而定,是麽?”


    諸葛亮聽了,點了點頭說。


    “然也。我兵雖分,然號令一致,萬眾一心,亦不失人和。我天時、地利、人和盡得,焉能不勝?”


    關羽聽了,十分興奮,忙問。


    “噢,分兵與否,當以得利為先,是麽?”


    孔明聽了,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不止分兵,諸計之用,皆當以得利為先。”


    關羽聽了,興奮地連連點頭。


    劉備聽了,也頻頻點頭。


    諸葛亮喝了口茶,又繼續說起來。


    “用兵之道,天時、地利、人和,僅為其一。”


    關羽聽了,連忙問。


    “那其二呢?”


    孔明聽了,揚起手中羽扇說。


    “其二嘛,凡用兵,需知己知彼。今我之敵為夏侯dun,此人勇有餘而謀不足,且自恃人強馬壯,驕兵輕進。故地不利亦不察,入險境而不覺,方為我所乘也。”


    關羽聽了,興奮不已,說道。


    “軍師之意是,既需天時、地利、人和,還需知己知彼,方可致勝,是吧?”


    孔明聽了,輕搖羽扇而答。


    “然也。然天時、地利,每戰皆異;所遇之敵,雖同為一人,前後亦有不同。即以夏侯dun而論,此役敗於火攻,日後必倍加小心;若再用火攻,便難湊效。”


    關羽越聽越興奮,越興奮越想聽,忙說。


    “軍師之意是:用兵之要,貴在因時因勢而變,是麽?”


    孔明聽了,點了點頭道。


    “然也。天時、地利、人和與知己知彼二者,皆為‘實’也。然‘實’亦可變,故貴在因時因勢而變。正所謂:兵無常形,出奇方可致勝。而欲出奇,則必因時因勢也。”


    關羽聽了,深為折服,心悅誠服地讚道。


    “軍師無愧今世大賢也!’


    孔明聽了,笑了笑又說。


    “此僅用兵正道。正道以‘實’為本。‘實’雖可變,然萬變而不失為‘實’。”


    關羽與劉備聽了,都興奮地豎起了大拇指。


    諸葛亮見了,笑了笑,又繼續講起來。


    “兵書言:兵者,詭道也。詭道以‘謀’為本。謀亦有二。一乃以‘實’為謀。”


    關羽聽到此,立即開了口。


    “此役火攻、設伏,便是‘以實為謀’,是吧?”


    “正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關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上路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上路了並收藏關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