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速報吳侯!約曹操共擊關羽!(下)
黃昏,“隆興號”商船已行到另一烽火台近岸處。
船上,“隆興號”布幡在江風中蕩漾。
櫓手們仍是一色“隆興”白坎肩。
馬忠仍是商人打扮,立於船頭觀望。
天空,夕陽西下,彩霞滿天。
天地間,明處,宛如灼金;暗處,渾如塗鉛。暮色蒼茫,形如巨幅彩繪。
江麵,煙波蕩漾,一江流金。
船頭上,童簫挎著一個大包,在向烽火台上大喊。
“梅台監,在下乃陸口台守衛童簫,今搭乘荊州商船迴城送信。貴台兄弟可有信捎迴?”
烽火台上,梅台監與守衛聞聲,立即向下迴應。
“有。你且上來吧。”
“好。在下這就上來!”
童簫在船上答完話,櫓手便將船泊了岸,又搭上了跳板。
童簫上了岸,獨自一人來到山上,進了烽火台。
童蕭取了信,又笑盈盈地挎著大包上了烽火台。
梅台監見了,先開了口。
“信都收好了?”
“收好了。梅台監,請借一步說話。”
梅台監聽了,隨童簫來到一邊。童簫便附耳低語起來。
“梅台監,您可知‘隆興號’為何家商船?”
梅台監聽了,搖了搖頭說。
“我隻知荊州甚多‘隆興號’店鋪,不知屬何家。”
“‘隆興號’乃荊州最大商號,老板潘雄,乃潘浚將軍胞兄。”
梅台監聽了,大為驚訝,忙說。
“噢?原來如此!”
童簫又神神秘秘地湊近梅台監,小聲說。
“船上馬管事,為人仗義,備受潘將軍賞識。今特備了枝江美酒,欲見台監,不知台監肯不肯相見?”
梅台監一聽,頓喜道。
“你為何不叫上來?”
童簫聽了,笑道。
“在下豈敢?”
梅台監聽了,立即道。
“那你還不快請?”
“好。”
童簫興奮地應了,才向船上喊。
“馬管事,梅台監有請!”
馬忠與幾個櫓手聽得童簫在上麵叫,立刻興奮地應道。
“好。這就上來。”
馬忠等人抬著禮物,下船上山,不久來到烽火台門口。
守衛聽梅台監有請,便開了門。
馬忠進了門,又急忙招唿幾個櫓手。
“將禮物抬上來!”
四個櫓手抬了兩壇酒,另五個櫓手捧著食盒,一起進了烽火台。
馬忠與身後抬著禮物的櫓手上了烽火台。
梅台監見了,立即欣喜地相迎。
“不知馬管事駕到,有失遠迎!”
馬忠見了,也滿臉堆笑道。
“梅台監客氣。馬某不請自來,恕我唐突!”
梅台監一副江湖氣息,聽了說道。
“哪裏哪裏!馬管事乃貴客,梅某請還請不到呢!”
馬忠聽了,也立即顯出幾分豪爽氣度,拱手道。
“貴客不敢當,隻是日後常常沿江來往;梅台監家中若需捎些生意,馬某倒是可以效勞。”
梅台監一聽,頓時喜出望外,立即拱手道謝。
“如此,梅某先行謝過!”
梅台監欣喜一揖,隨即大喊。
“擺酒!”
馬忠聽了,立刻說。
“梅台監且慢。酒我已備,乃枝江美酒,且有絕味鴨脖佐酒。如何?”
梅台監一聽,更是欣喜難抑,忙說。
“馬管事盡備美酒佳肴,自然更好!隻是如此,在下受之有愧了!”
馬忠聽了,笑了笑說。
“小意思,何足掛齒?”
馬忠說完,又向隨行櫓手一揮手道。
“抬過來擺上!”
隨行櫓手立即將美酒與食盒擺在了案上。
馬忠反客為主,請梅台監坐了,便起身敬起酒來。
“梅台監,請!”
入夜,正當烽火台中眾人開懷暢飲之時,船上艙門開了,全副武裝的吳兵,蜂擁而出!
烽火台中,一個守衛在黑暗處一邊吹口哨一邊撒尿
一支短刃悄悄逼近了他。
短刃突然一抹,守衛的口哨立止,人也一軟倒了下去。
與此同時,梅台監正在與馬忠開杯暢飲。
梅台監喝得興起,與馬忠稱兄道弟起來。
“馬兄,他日過此,一定留步,容小弟相報!”
梅台監頗有豪氣。
馬忠聽了,也欣然而應。
“那是當然!有梅兄在此,小弟豈敢怠慢?梅兄,美酒難得。不當值的弟兄,也賞幾碗喝吧!”
梅台監聽了,猶豫不語。
此時,馬忠看了看室內守衛,不少人都顯露了強烈的喝酒**。
馬忠見梅台監猶豫不語,手指眾守衛笑了笑說。
“梅兄賞碗酒喝,弟兄們日後便更加賣命,是不是?”
眾守衛聽了,一齊興奮地答。
“是!”
馬忠聽了,笑對梅台監開了口。
“梅兄!弟兄們不當值,又不多喝,何必多慮呢?”
梅台監看了看眾人饞酒的樣子,才開了口。
“那好,每人且喝一碗!”
眾守衛聞之大喜,急忙道謝。
“多謝台監!”
梅台監聽了,笑指馬忠,說。
“如何謝我?當謝馬兄!”
“多謝馬管事!”
馬忠一聽眾人道謝,爽聲而笑道。
“何必言謝!下次我來,定多捎幾壇,大家一醉方休!”
眾守衛聽了,更喜,紛紛興奮地說。
“好啊!我等先謝了!”
眾人笑語喧嘩,室內氣氛更加熱烈。
此時,烽火台外山上,吳兵正在紛紛潛行上山。
烽火台中,四個櫓手正在換守衛衣裝。
室內,眾守衛在欣喜地邊喝酒邊讚歎。
“這枝江酒,果然妙不可言!”
一個守衛說罷,眾人立即欣喜應和。
“是啊是啊!真是妙不可言!”
四個換了守衛衣裝的櫓手,一齊上了烽火台,各自走向一個守衛。
“四位,台監令我等來換防,讓四位也去喝碗美酒。”
一個守衛聽了,頓生疑色,立即問道。
“你是何人?聲音為何不熟?”
四個櫓手一聽,情知不妙,乘守衛尚未反應過來,便一人一個,立即結果了四個守衛。
室內,一個櫓手在抱著壇子與守衛倒酒,隻倒了半碗就沒酒了,忙對馬忠喊道。
“馬管事,酒沒了。”
馬忠聽了,忙道。
“噢?沒酒了?去!再抬兩壇來!”
“是!”
四個櫓手聞令,立即轉身而去。
四個櫓手下到烽火台門口,見門上鎖了兩把鎖。
兩個守衛看著他們問。
“四位何事?”
四人還未答話,上麵便傳來了梅台監的聲音。
“彼等去船上抬酒,且開門吧!”
兩個守衛聽了,立即掏出鑰匙各去開鎖。
就在守衛開鎖之時,被櫓手立即結果了。
兩個櫓手立即換上了守衛的衣裝,然後開了門。
另兩個櫓手出了門,將白坎肩在空中晃著。
潛伏在門外的吳兵立即輕腳輕手地撞踵而入。
烽火台中,一個守衛去解便被絆倒了。
他倒在一個人身上,雙手按到了地上濕漉漉的東西。
他一聞,聞到了血腥味,大聲驚唿起來。
“呀!是血!”
他頓時明白自己是倒在了一個死人身上,立刻嚇得嘶聲尖叫起來。
“啊!殺人了!殺人了!”
梅台監聞聲大驚,霍然而起,“唰”地拔出刀。
眾守衛也大驚失色,人人拔刀在手。
這時,全副武裝的吳兵蜂擁而入。
梅台監與眾守衛見了,更驚。
被死人嚇昏了的守衛尖叫著奔進來,仍嘶聲大叫著。
“殺人了!殺人了!”
但見了室內情景後,他一下驚呆了,隨即軟綿綿地滑倒在地上。
梅台監看看不斷擁入的吳兵,又看看馬忠,渾身不由自主地抖動。
此時,馬忠仍淡笑著說。
“梅兄,實話相告吧,沿江烽火台,我東吳已全都拿下。此台大門與台頂,也早為我嚴控。梅兄隻要放下刀,我保汝等無事。”
梅台監看看馬忠,又看看滿室的吳兵,手中的刀慢慢滑落到地上。
眾守衛手中的刀,也慢慢滑落到地上。
曹操在帳中踱步思索。
“我之親筆信,已射入營中,雲長為何不見動靜呢?”
曹操繼續踱著,思考著,突然有了主意,心中暗喜道。
“我將孫權之書投去,不由雲長不信。”
曹操想著,高聲叫道。
“來人!”
關羽在帳中看地圖。
一士兵又送來一封信。
“君侯,又有信射進來。”
士兵將信呈給關羽。
關羽接過信打開,不禁大吃一驚,心中驚道。
“呀!孫權給曹操之親筆信!曹公如此,意欲何為?”
關羽再接曹操來書,疑惑不定,心中想道。
“曹公定是見我不信,便將孫權親筆信送來了。如此看來,孫權約他攻我是真。既然如此,為何至今不見東吳兵動?孫權約曹操,自己卻不動兵,難道是助曹操施詐,以解樊城之圍?”
關羽想來想去,難有定論,又聚文武於帳中,共議來信之事。
眾人見了孫權親筆信,盡皆大驚。
關羽一見,已心中不悅。
關平見了孫權約曹操之親筆信,立即憂心如焚,忙道。
“父親,曹操將孫權之親筆信都送來了,一是以示其誠,二是此事已急。今荊州空虛,父親可要當機立斷啦!”
關羽聽了,卻很不以為然,但他仍平靜地分析著。
“今呂蒙病篤,東吳未曾調兵,沿江亦未舉火,荊州平靜如常,而樊城卻日見危急。汝等也不想想,今急者非我,而是曹操。曹操此時此舉,怎是示誠?分明乃聯手孫權施詐,以解樊城之圍也,汝等何必驚慌?”
眾人聽關羽竟如此說,一個個麵麵相覷。
此時,王甫心中更是不安,立即說。
“君侯,曹操親率四十五萬大軍,駐紮陽陵坡,距樊城不足百裏,卻並不攻我,反而一再警示,所言之事,不可不防呀!今荊州兵少,萬不可大意呀!”
關羽覺得,自己剛才之分析已十分清楚,眾人聽了,卻盡皆不理,頓現不悅之色,立即說道。
“適才我已說過:今呂蒙病篤,東吳未曾調兵,沿江亦未舉火,荊州平靜如常,而樊城卻日見危急。今急者非我,而是曹操。曹操此時此舉,怎是示誠?分明乃聯手孫權施詐,以解樊城之圍也!話已明白,汝等為何不聽呢?再說,曹營諸將,早為我嚇破膽,誰敢攻我?縱是百萬大軍,又當如何?今荊州平靜,當早取樊城為上才是啊!”
關羽反複解釋,越說越怒。
關平見關羽全然不思荊州之危,頓時急了,叫起來。
“父親!荊州若失……”
關平才說到這裏,關羽便惱怒起來,揮手怒道。
“好了!休再議了!且都散去吧!”
關羽說完,起身而去。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神色怏怏,一言不發。
此時,呂蒙已暗中拿下了沿江烽火台,正在麵對數百名守衛烽火台的荊州降兵訓話。
梅台監也在降兵之中。
“汝等聽著,本都督將在汝等中,選一百人去叫開荊州城門。待本都督破了荊州,再論功行賞。願者出來!”
荊州降兵聽了,無一人動。
呂蒙見荊州降兵竟無動靜,又開了口。
“願者出來,先每人賞銀十兩。待本都督破了荊州,再論功行賞。”
荊州降兵中一陣**,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仍無人動。
馬忠見了大怒,吼了起來。
“汝等為何不動?想死不成?”
梅台監見馬忠逞威,也吼了起來。
“對!我等乃荊州土人,死在荊州,強似他日為東吳驅使,戰死異鄉,為孤魂野鬼!”
眾降兵聽了,也齊吼。
“對!我等死在荊州,強似戰死異鄉!”
馬忠聽了大怒,衝過去抓住梅台監,拖出來便要砍。
呂蒙見了,立即吼住了馬忠。
“慢!馬都尉退下!”
馬忠聽了,隻好一擲,將梅台監推倒在地,憤憤地退了迴來。
梅台監又站起來,挺身而立,怒視著馬忠。
呂蒙見了,又開了口說。
“無論汝等去不去破荊州,待本都督破荊州之後,都將盡釋汝等。願從軍者,與吳兵同等;願返家者,任其返家,絕不濫殺一人!”
梅台監聽了,看了馬忠一眼,開口道。
“你是如此說,你的部下會如此做嗎?”
眾降兵也一齊看著馬忠,叫起來。
“對!你的部下會如此做嗎?”
馬忠一臉惱恨,也盯著梅台監。
呂蒙看了馬忠一眼,提高了聲音,大聲說。
“我乃大都督,總督東吳兵馬,所言便是軍令!東吳將士,誰敢抗命,軍法從事!”
梅台監與眾降兵聽了,這才不作聲了。
呂蒙見降兵靜下來,又開了口。
“我選一百人,願者,每人賞銀百兩。”
降兵中又一陣**,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突然,一人跑了出來。
隨即,人人爭相跑出來。
最後,隻有梅台監一人立地不動。
呂蒙見了,指著梅台監問。
“汝為何不動?”
梅台監見問,昂然答道。
“我乃台監,不慎使部下蒙難。若大都督願每人賞銀百兩,任其自去,我願一人去叫開城門。”
呂蒙聽了,驚異地看著梅台監問。
“汝一人便可叫開城門?”
“自然。一人去叫,反比百人去叫更好。”
呂蒙一聽,殊為不解,問道。
“為何?”
梅台監聽了,答道。
“烽火台守衛,非令不可擅離。若遣百人,城中必疑。”
呂蒙一聽,心中一驚,暗想。
“我隻想用降卒叫開城門,不想險些誤事!”
呂蒙想著,忙對梅台監開了口。
“本都督允你之請。你何時前往?”
梅台監聽了,心中暗想。
“呂蒙率大軍,已兵臨城下。今荊州空虛,必破無疑。於今之計,破城之後,保軍民平安要緊。”
梅台監想到此,才開了口。
“我有一事,大都督得允我,我方即往。”
呂蒙聽了,忙問。
“何事?”
梅台監說。
“破了荊州,不傷軍民,不劫財物。”
呂蒙聽了,沒絲毫猶豫便開口道。
“允了!”
呂蒙隨即站起身,高聲傳令。
“本都督現即傳令:若破荊州,如有妄殺一人,妄取民間一物者,定按軍法論處!荊州原任官吏,並依舊職!荊州原駐兵馬,任其自去!”
呂蒙傳過令,又看著梅台監說。
“本都督之令已下,你一人能叫開城門麽?”
梅台監答。
“能!我表兄為東門守將,自能叫開。”
呂蒙聽了,大喜道。
“好。與降卒頒銀,人人百兩!”
在場吳兵一聽,一陣**,然後一哄而上,圍了過來,人人麵露憤懣之情,紛紛叫道。
“大都督,降卒且人人發銀百兩,我等為何不發?”
呂蒙聽了,淡淡一笑道。
“汝等誰能叫開荊州城門,休說百兩,便是千兩萬兩,本都督也賞。汝等能麽?”
眾吳兵聽了,個個麵麵相覷,無言而退。
呂蒙定了破荊州之計後,馬忠便乘著夜色,領著不少吳兵,悄悄潛到了離荊州城很近之處。
馬忠讓隊伍停下,悄悄觀察起來。
夜色中,荊州城輪廓清晰,城上不聞動靜。
馬忠揮了揮手,率先悄悄潛向荊州城。
眾吳兵也紛紛潛向荊州城。
馬忠領著不少吳兵,相繼悄悄潛到護城河邊。
馬忠再停下觀察。
城上仍不聞動靜。
馬忠揮了揮手,輕輕滑進了護城河,潛入水中。
眾吳兵也紛紛滑進護城河,潛入水中。
馬忠潛到對岸,又伏岸觀察了一會兒。
城上還是不聞動靜。
馬忠悄悄爬上岸,揮了揮手。
眾吳兵也紛紛爬上了岸。
爬上岸的馬忠,又觀察了一會兒。
城上動靜全無。
馬忠揮了揮手,又潛向城牆根。
上岸的吳兵也紛紛潛到城牆根下。
馬忠潛伏在城牆根,又觀察城上。
城上仍動靜全無。
馬忠揮了揮手,便向城門潛去。
吳兵相繼潛向城門。
馬忠率不少吳兵潛到城門後,便悄悄潛伏到城門兩側。他們身後,仍有吳兵陸續潛來。
此時,梅台監一人打著火把,急步走向城門,他邊走邊想。
“我爺爺久病,表哥已知。我便以探爺爺之病為由叫門,方易奏效。”
梅台監想著,到了吊橋前,停下大喊。
“表哥,我乃梅樞!我迴家探望爺爺之病,快開門吧!表哥,我乃梅樞!我迴家探望爺爺之病,快開門吧!”
城門外,馬忠在緊張地觀望著城上動靜。
這時,城樓上傳來了梅台監表哥的聲音。
“表弟,你爺爺天晚前便過世了,你如何才迴來呀?”
梅台監並不知爺爺已過世,一聽,哭了起來。
“我迴得太晚,沒能給爺爺送終。表哥,快開門吧!”
“好。”
梅台監的表哥在城上答道。
這時,潛伏在城門外的馬忠悄悄地揮了揮手。
潛伏城門外的吳兵立即做好了行動準備。
這時吊橋在向下放。
呂蒙率人馬潛伏於城門外,正緊盯著吊橋。
吊橋著了地,梅台監上了吊橋,走向城門。
潛伏城門兩側的馬忠和吳兵,神色緊張地一會兒盯著梅台監,一會兒盯著城門。
城門開了。
梅台監進了門。
城門還沒來得及關,馬忠便領著吳兵,一擁而進!
速報吳侯!約曹操共擊關羽!(下)
黃昏,“隆興號”商船已行到另一烽火台近岸處。
船上,“隆興號”布幡在江風中蕩漾。
櫓手們仍是一色“隆興”白坎肩。
馬忠仍是商人打扮,立於船頭觀望。
天空,夕陽西下,彩霞滿天。
天地間,明處,宛如灼金;暗處,渾如塗鉛。暮色蒼茫,形如巨幅彩繪。
江麵,煙波蕩漾,一江流金。
船頭上,童簫挎著一個大包,在向烽火台上大喊。
“梅台監,在下乃陸口台守衛童簫,今搭乘荊州商船迴城送信。貴台兄弟可有信捎迴?”
烽火台上,梅台監與守衛聞聲,立即向下迴應。
“有。你且上來吧。”
“好。在下這就上來!”
童簫在船上答完話,櫓手便將船泊了岸,又搭上了跳板。
童簫上了岸,獨自一人來到山上,進了烽火台。
童蕭取了信,又笑盈盈地挎著大包上了烽火台。
梅台監見了,先開了口。
“信都收好了?”
“收好了。梅台監,請借一步說話。”
梅台監聽了,隨童簫來到一邊。童簫便附耳低語起來。
“梅台監,您可知‘隆興號’為何家商船?”
梅台監聽了,搖了搖頭說。
“我隻知荊州甚多‘隆興號’店鋪,不知屬何家。”
“‘隆興號’乃荊州最大商號,老板潘雄,乃潘浚將軍胞兄。”
梅台監聽了,大為驚訝,忙說。
“噢?原來如此!”
童簫又神神秘秘地湊近梅台監,小聲說。
“船上馬管事,為人仗義,備受潘將軍賞識。今特備了枝江美酒,欲見台監,不知台監肯不肯相見?”
梅台監一聽,頓喜道。
“你為何不叫上來?”
童簫聽了,笑道。
“在下豈敢?”
梅台監聽了,立即道。
“那你還不快請?”
“好。”
童簫興奮地應了,才向船上喊。
“馬管事,梅台監有請!”
馬忠與幾個櫓手聽得童簫在上麵叫,立刻興奮地應道。
“好。這就上來。”
馬忠等人抬著禮物,下船上山,不久來到烽火台門口。
守衛聽梅台監有請,便開了門。
馬忠進了門,又急忙招唿幾個櫓手。
“將禮物抬上來!”
四個櫓手抬了兩壇酒,另五個櫓手捧著食盒,一起進了烽火台。
馬忠與身後抬著禮物的櫓手上了烽火台。
梅台監見了,立即欣喜地相迎。
“不知馬管事駕到,有失遠迎!”
馬忠見了,也滿臉堆笑道。
“梅台監客氣。馬某不請自來,恕我唐突!”
梅台監一副江湖氣息,聽了說道。
“哪裏哪裏!馬管事乃貴客,梅某請還請不到呢!”
馬忠聽了,也立即顯出幾分豪爽氣度,拱手道。
“貴客不敢當,隻是日後常常沿江來往;梅台監家中若需捎些生意,馬某倒是可以效勞。”
梅台監一聽,頓時喜出望外,立即拱手道謝。
“如此,梅某先行謝過!”
梅台監欣喜一揖,隨即大喊。
“擺酒!”
馬忠聽了,立刻說。
“梅台監且慢。酒我已備,乃枝江美酒,且有絕味鴨脖佐酒。如何?”
梅台監一聽,更是欣喜難抑,忙說。
“馬管事盡備美酒佳肴,自然更好!隻是如此,在下受之有愧了!”
馬忠聽了,笑了笑說。
“小意思,何足掛齒?”
馬忠說完,又向隨行櫓手一揮手道。
“抬過來擺上!”
隨行櫓手立即將美酒與食盒擺在了案上。
馬忠反客為主,請梅台監坐了,便起身敬起酒來。
“梅台監,請!”
入夜,正當烽火台中眾人開懷暢飲之時,船上艙門開了,全副武裝的吳兵,蜂擁而出!
烽火台中,一個守衛在黑暗處一邊吹口哨一邊撒尿
一支短刃悄悄逼近了他。
短刃突然一抹,守衛的口哨立止,人也一軟倒了下去。
與此同時,梅台監正在與馬忠開杯暢飲。
梅台監喝得興起,與馬忠稱兄道弟起來。
“馬兄,他日過此,一定留步,容小弟相報!”
梅台監頗有豪氣。
馬忠聽了,也欣然而應。
“那是當然!有梅兄在此,小弟豈敢怠慢?梅兄,美酒難得。不當值的弟兄,也賞幾碗喝吧!”
梅台監聽了,猶豫不語。
此時,馬忠看了看室內守衛,不少人都顯露了強烈的喝酒**。
馬忠見梅台監猶豫不語,手指眾守衛笑了笑說。
“梅兄賞碗酒喝,弟兄們日後便更加賣命,是不是?”
眾守衛聽了,一齊興奮地答。
“是!”
馬忠聽了,笑對梅台監開了口。
“梅兄!弟兄們不當值,又不多喝,何必多慮呢?”
梅台監看了看眾人饞酒的樣子,才開了口。
“那好,每人且喝一碗!”
眾守衛聞之大喜,急忙道謝。
“多謝台監!”
梅台監聽了,笑指馬忠,說。
“如何謝我?當謝馬兄!”
“多謝馬管事!”
馬忠一聽眾人道謝,爽聲而笑道。
“何必言謝!下次我來,定多捎幾壇,大家一醉方休!”
眾守衛聽了,更喜,紛紛興奮地說。
“好啊!我等先謝了!”
眾人笑語喧嘩,室內氣氛更加熱烈。
此時,烽火台外山上,吳兵正在紛紛潛行上山。
烽火台中,四個櫓手正在換守衛衣裝。
室內,眾守衛在欣喜地邊喝酒邊讚歎。
“這枝江酒,果然妙不可言!”
一個守衛說罷,眾人立即欣喜應和。
“是啊是啊!真是妙不可言!”
四個換了守衛衣裝的櫓手,一齊上了烽火台,各自走向一個守衛。
“四位,台監令我等來換防,讓四位也去喝碗美酒。”
一個守衛聽了,頓生疑色,立即問道。
“你是何人?聲音為何不熟?”
四個櫓手一聽,情知不妙,乘守衛尚未反應過來,便一人一個,立即結果了四個守衛。
室內,一個櫓手在抱著壇子與守衛倒酒,隻倒了半碗就沒酒了,忙對馬忠喊道。
“馬管事,酒沒了。”
馬忠聽了,忙道。
“噢?沒酒了?去!再抬兩壇來!”
“是!”
四個櫓手聞令,立即轉身而去。
四個櫓手下到烽火台門口,見門上鎖了兩把鎖。
兩個守衛看著他們問。
“四位何事?”
四人還未答話,上麵便傳來了梅台監的聲音。
“彼等去船上抬酒,且開門吧!”
兩個守衛聽了,立即掏出鑰匙各去開鎖。
就在守衛開鎖之時,被櫓手立即結果了。
兩個櫓手立即換上了守衛的衣裝,然後開了門。
另兩個櫓手出了門,將白坎肩在空中晃著。
潛伏在門外的吳兵立即輕腳輕手地撞踵而入。
烽火台中,一個守衛去解便被絆倒了。
他倒在一個人身上,雙手按到了地上濕漉漉的東西。
他一聞,聞到了血腥味,大聲驚唿起來。
“呀!是血!”
他頓時明白自己是倒在了一個死人身上,立刻嚇得嘶聲尖叫起來。
“啊!殺人了!殺人了!”
梅台監聞聲大驚,霍然而起,“唰”地拔出刀。
眾守衛也大驚失色,人人拔刀在手。
這時,全副武裝的吳兵蜂擁而入。
梅台監與眾守衛見了,更驚。
被死人嚇昏了的守衛尖叫著奔進來,仍嘶聲大叫著。
“殺人了!殺人了!”
但見了室內情景後,他一下驚呆了,隨即軟綿綿地滑倒在地上。
梅台監看看不斷擁入的吳兵,又看看馬忠,渾身不由自主地抖動。
此時,馬忠仍淡笑著說。
“梅兄,實話相告吧,沿江烽火台,我東吳已全都拿下。此台大門與台頂,也早為我嚴控。梅兄隻要放下刀,我保汝等無事。”
梅台監看看馬忠,又看看滿室的吳兵,手中的刀慢慢滑落到地上。
眾守衛手中的刀,也慢慢滑落到地上。
曹操在帳中踱步思索。
“我之親筆信,已射入營中,雲長為何不見動靜呢?”
曹操繼續踱著,思考著,突然有了主意,心中暗喜道。
“我將孫權之書投去,不由雲長不信。”
曹操想著,高聲叫道。
“來人!”
關羽在帳中看地圖。
一士兵又送來一封信。
“君侯,又有信射進來。”
士兵將信呈給關羽。
關羽接過信打開,不禁大吃一驚,心中驚道。
“呀!孫權給曹操之親筆信!曹公如此,意欲何為?”
關羽再接曹操來書,疑惑不定,心中想道。
“曹公定是見我不信,便將孫權親筆信送來了。如此看來,孫權約他攻我是真。既然如此,為何至今不見東吳兵動?孫權約曹操,自己卻不動兵,難道是助曹操施詐,以解樊城之圍?”
關羽想來想去,難有定論,又聚文武於帳中,共議來信之事。
眾人見了孫權親筆信,盡皆大驚。
關羽一見,已心中不悅。
關平見了孫權約曹操之親筆信,立即憂心如焚,忙道。
“父親,曹操將孫權之親筆信都送來了,一是以示其誠,二是此事已急。今荊州空虛,父親可要當機立斷啦!”
關羽聽了,卻很不以為然,但他仍平靜地分析著。
“今呂蒙病篤,東吳未曾調兵,沿江亦未舉火,荊州平靜如常,而樊城卻日見危急。汝等也不想想,今急者非我,而是曹操。曹操此時此舉,怎是示誠?分明乃聯手孫權施詐,以解樊城之圍也,汝等何必驚慌?”
眾人聽關羽竟如此說,一個個麵麵相覷。
此時,王甫心中更是不安,立即說。
“君侯,曹操親率四十五萬大軍,駐紮陽陵坡,距樊城不足百裏,卻並不攻我,反而一再警示,所言之事,不可不防呀!今荊州兵少,萬不可大意呀!”
關羽覺得,自己剛才之分析已十分清楚,眾人聽了,卻盡皆不理,頓現不悅之色,立即說道。
“適才我已說過:今呂蒙病篤,東吳未曾調兵,沿江亦未舉火,荊州平靜如常,而樊城卻日見危急。今急者非我,而是曹操。曹操此時此舉,怎是示誠?分明乃聯手孫權施詐,以解樊城之圍也!話已明白,汝等為何不聽呢?再說,曹營諸將,早為我嚇破膽,誰敢攻我?縱是百萬大軍,又當如何?今荊州平靜,當早取樊城為上才是啊!”
關羽反複解釋,越說越怒。
關平見關羽全然不思荊州之危,頓時急了,叫起來。
“父親!荊州若失……”
關平才說到這裏,關羽便惱怒起來,揮手怒道。
“好了!休再議了!且都散去吧!”
關羽說完,起身而去。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神色怏怏,一言不發。
此時,呂蒙已暗中拿下了沿江烽火台,正在麵對數百名守衛烽火台的荊州降兵訓話。
梅台監也在降兵之中。
“汝等聽著,本都督將在汝等中,選一百人去叫開荊州城門。待本都督破了荊州,再論功行賞。願者出來!”
荊州降兵聽了,無一人動。
呂蒙見荊州降兵竟無動靜,又開了口。
“願者出來,先每人賞銀十兩。待本都督破了荊州,再論功行賞。”
荊州降兵中一陣**,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仍無人動。
馬忠見了大怒,吼了起來。
“汝等為何不動?想死不成?”
梅台監見馬忠逞威,也吼了起來。
“對!我等乃荊州土人,死在荊州,強似他日為東吳驅使,戰死異鄉,為孤魂野鬼!”
眾降兵聽了,也齊吼。
“對!我等死在荊州,強似戰死異鄉!”
馬忠聽了大怒,衝過去抓住梅台監,拖出來便要砍。
呂蒙見了,立即吼住了馬忠。
“慢!馬都尉退下!”
馬忠聽了,隻好一擲,將梅台監推倒在地,憤憤地退了迴來。
梅台監又站起來,挺身而立,怒視著馬忠。
呂蒙見了,又開了口說。
“無論汝等去不去破荊州,待本都督破荊州之後,都將盡釋汝等。願從軍者,與吳兵同等;願返家者,任其返家,絕不濫殺一人!”
梅台監聽了,看了馬忠一眼,開口道。
“你是如此說,你的部下會如此做嗎?”
眾降兵也一齊看著馬忠,叫起來。
“對!你的部下會如此做嗎?”
馬忠一臉惱恨,也盯著梅台監。
呂蒙看了馬忠一眼,提高了聲音,大聲說。
“我乃大都督,總督東吳兵馬,所言便是軍令!東吳將士,誰敢抗命,軍法從事!”
梅台監與眾降兵聽了,這才不作聲了。
呂蒙見降兵靜下來,又開了口。
“我選一百人,願者,每人賞銀百兩。”
降兵中又一陣**,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突然,一人跑了出來。
隨即,人人爭相跑出來。
最後,隻有梅台監一人立地不動。
呂蒙見了,指著梅台監問。
“汝為何不動?”
梅台監見問,昂然答道。
“我乃台監,不慎使部下蒙難。若大都督願每人賞銀百兩,任其自去,我願一人去叫開城門。”
呂蒙聽了,驚異地看著梅台監問。
“汝一人便可叫開城門?”
“自然。一人去叫,反比百人去叫更好。”
呂蒙一聽,殊為不解,問道。
“為何?”
梅台監聽了,答道。
“烽火台守衛,非令不可擅離。若遣百人,城中必疑。”
呂蒙一聽,心中一驚,暗想。
“我隻想用降卒叫開城門,不想險些誤事!”
呂蒙想著,忙對梅台監開了口。
“本都督允你之請。你何時前往?”
梅台監聽了,心中暗想。
“呂蒙率大軍,已兵臨城下。今荊州空虛,必破無疑。於今之計,破城之後,保軍民平安要緊。”
梅台監想到此,才開了口。
“我有一事,大都督得允我,我方即往。”
呂蒙聽了,忙問。
“何事?”
梅台監說。
“破了荊州,不傷軍民,不劫財物。”
呂蒙聽了,沒絲毫猶豫便開口道。
“允了!”
呂蒙隨即站起身,高聲傳令。
“本都督現即傳令:若破荊州,如有妄殺一人,妄取民間一物者,定按軍法論處!荊州原任官吏,並依舊職!荊州原駐兵馬,任其自去!”
呂蒙傳過令,又看著梅台監說。
“本都督之令已下,你一人能叫開城門麽?”
梅台監答。
“能!我表兄為東門守將,自能叫開。”
呂蒙聽了,大喜道。
“好。與降卒頒銀,人人百兩!”
在場吳兵一聽,一陣**,然後一哄而上,圍了過來,人人麵露憤懣之情,紛紛叫道。
“大都督,降卒且人人發銀百兩,我等為何不發?”
呂蒙聽了,淡淡一笑道。
“汝等誰能叫開荊州城門,休說百兩,便是千兩萬兩,本都督也賞。汝等能麽?”
眾吳兵聽了,個個麵麵相覷,無言而退。
呂蒙定了破荊州之計後,馬忠便乘著夜色,領著不少吳兵,悄悄潛到了離荊州城很近之處。
馬忠讓隊伍停下,悄悄觀察起來。
夜色中,荊州城輪廓清晰,城上不聞動靜。
馬忠揮了揮手,率先悄悄潛向荊州城。
眾吳兵也紛紛潛向荊州城。
馬忠領著不少吳兵,相繼悄悄潛到護城河邊。
馬忠再停下觀察。
城上仍不聞動靜。
馬忠揮了揮手,輕輕滑進了護城河,潛入水中。
眾吳兵也紛紛滑進護城河,潛入水中。
馬忠潛到對岸,又伏岸觀察了一會兒。
城上還是不聞動靜。
馬忠悄悄爬上岸,揮了揮手。
眾吳兵也紛紛爬上了岸。
爬上岸的馬忠,又觀察了一會兒。
城上動靜全無。
馬忠揮了揮手,又潛向城牆根。
上岸的吳兵也紛紛潛到城牆根下。
馬忠潛伏在城牆根,又觀察城上。
城上仍動靜全無。
馬忠揮了揮手,便向城門潛去。
吳兵相繼潛向城門。
馬忠率不少吳兵潛到城門後,便悄悄潛伏到城門兩側。他們身後,仍有吳兵陸續潛來。
此時,梅台監一人打著火把,急步走向城門,他邊走邊想。
“我爺爺久病,表哥已知。我便以探爺爺之病為由叫門,方易奏效。”
梅台監想著,到了吊橋前,停下大喊。
“表哥,我乃梅樞!我迴家探望爺爺之病,快開門吧!表哥,我乃梅樞!我迴家探望爺爺之病,快開門吧!”
城門外,馬忠在緊張地觀望著城上動靜。
這時,城樓上傳來了梅台監表哥的聲音。
“表弟,你爺爺天晚前便過世了,你如何才迴來呀?”
梅台監並不知爺爺已過世,一聽,哭了起來。
“我迴得太晚,沒能給爺爺送終。表哥,快開門吧!”
“好。”
梅台監的表哥在城上答道。
這時,潛伏在城門外的馬忠悄悄地揮了揮手。
潛伏城門外的吳兵立即做好了行動準備。
這時吊橋在向下放。
呂蒙率人馬潛伏於城門外,正緊盯著吊橋。
吊橋著了地,梅台監上了吊橋,走向城門。
潛伏城門兩側的馬忠和吳兵,神色緊張地一會兒盯著梅台監,一會兒盯著城門。
城門開了。
梅台監進了門。
城門還沒來得及關,馬忠便領著吳兵,一擁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