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劇毒弩箭,齊射關羽!(下)


    孫權見了魏使,立即召聚文武計議。


    “適才見了魏使。曹操約孤共擊關羽,事成以江南之地予孤。眾卿以為如何?”


    眾人尚未開口,張昭便出了班,奏道。


    “吳侯,曹操欲霸天下,素恨東吳,屢欲相欺。今關羽擒於禁,斬龐德,威逼許都;曹操欲遷都以避,方來求我。若我興師動眾與戰關羽,事定之後曹操有變,我將奈何?”


    張昭講出了東吳上下之憂。孫權與眾文武聽了,頓時人人義憤。


    “是啊,吳侯。曹操豈是可信之人?”


    “吳侯,曹操非但不可信,若其時趁我兩敗俱傷,曹操再發大軍,我其危矣!”


    眾人嚷過,諸葛瑾開了口。


    “吳侯,關羽神勇,曹操嚇得要遷都了,此時才來約我,分明是引關羽鋒芒向我,將我拖入火坑!”


    陸遜聽了,也開口道。


    “對!曹操已被關羽嚇破膽,怎敢攻擊關羽?這分明是居心叵測,嫁禍於我,將關羽之鋒芒引向我東吳!”


    這時,一近衛入報。


    “吳侯,呂蒙將軍自陸口來,有要事稟報。”


    孫權一聽,急忙欣喜道。


    “快宣!”


    “宣呂將軍!”


    呂蒙聞宣,匆匆而入。


    “呂蒙參見吳侯!”


    孫權見口蒙到來,頓露喜色,急忙問。


    “罷了。不知子明有何事要稟?”


    “吳侯,今關羽提兵圍樊城,可乘其遠出,襲取荊州。”


    孫權一聽,喜色頓失,卻露為難之色,說道。


    “今曹操遠在河北,徐州勢弱,孤欲取之,荊州恐難兼得呀。”


    呂蒙聽了,急忙爭辯道。


    “曹操無暇東顧,徐州兵少,往自可克。然其地勢利於陸戰,我善水戰;縱使克之,守之亦難。不如乘此良機,先取荊州,全據長江,再作他圖。”


    孫權聽了,這才卟哧笑了,說道。


    “孤欲取荊州,久矣!前言特以試卿。卿可速圖之,孤當隨即起兵。”


    呂蒙見孫權允了,心下歡喜,昂然而諾。


    “是!”


    張昭聽了,卻憂心忡忡,立即問呂蒙道。


    “呂將軍,曹操擁兵百萬,戰將千員,均難敵關羽,嚇得欲遷都以避之。此時,我當避關羽之鋒芒才是,將軍為何竟引火燒身啦?”


    呂蒙聽了,笑了笑說。


    “昭公之言,若以常理論之,無可厚非。然我久觀雲長,已知其性。今取荊州,時機已成,昭公不必過慮。”


    呂蒙說完,自信而退。


    帳中,華佗將最後一件器具從開水盆中撈起,晾在一邊。又拿起已晾幹的尖刀,才對身邊的小校說。


    “將水潑了,用盆來接血。”


    華佗說完,拿著尖刀來到關羽身邊,輕聲囑咐關羽。


    “我將下手了,將軍勿驚。”


    關羽聽了,笑道。


    “我非世間俗子,豈懼痛哉?神醫且任便醫治!”


    關羽說完,又伸手舉棋。


    華佗手拿尖刀,對著烏紫的傷口下了刀。


    小校雙手捧盆接著。


    烏黑的血,一陣緊似一陣地滴入盆中。


    關羽滿臉汗流如注。但他神色平靜,眉頭不皺,正專注地下著棋。


    但大顆大顆的汗珠,不斷滴在關羽麵前的棋盤中和棋子上。


    馬良神色驚異,不時看看關羽。


    馬良拿棋的手,猶猶豫豫,禁不住微微顫抖。


    關平在一旁注視著,雖神色平靜,臉上卻在不斷冒汗。


    廖化看著關羽,又驚訝又敬佩。


    其餘眾將見了,無不驚駭。


    華佗神色專注地動著手術。


    盆中已接了小半盆血。血還一陣緊似一陣地滴入其中。


    關羽背後的綠袍已濕。


    關羽仍滿臉汗流如注。但他神色平靜,眉頭不皺,仍在專注地下棋。


    他麵前的棋盤與棋子,幾乎被滴下的汗全濕了。


    馬良在低頭看棋。


    馬良麵前的棋盤上,也有汗珠滴下。


    關平神色平靜,汗也少了,但目中含著淚。


    廖化雙手合十,舉頭向天,仿佛在祈禱。


    眾將有人還在驚駭地看著,有人已背過身去。


    華佗轉身來到案前,換了一把刀,又走近關羽,小聲囑咐關羽。


    “我將刮骨了。將軍休驚!”


    這時,“嘎滋嘎滋”的刮骨聲響起,一陣一陣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隨著刮骨用力,華佗的眉毛和身手都在抖動。


    華佗背上的衣服,此時也濕了一片。


    關羽背後的綠袍盡濕,不少地方已貼在身上。


    關羽仍滿臉汗流如注。但他仍神色平靜,眉頭不皺,繼續專注地下棋。


    他麵前的棋盤與棋子,被滴下的汗全濕了,有一兩處還積了少許汗液。


    馬良仍低著頭。


    馬良背上的衣服也被汗濕了一大片。


    馬良拿棋的手在抖。


    隨著每一聲刮響,馬良的身子便隨著微微抽搐。


    關平神色仍平靜,淚水卻在默默地流著。


    廖化仍雙手合十,舉頭向天,仍像在祈禱。


    眾將全都背過了身。人人背上的衣服都已汗濕。每一次刮聲,都使他們顫抖!


    呂蒙領令迴到陸口營中,仍神色興奮,躊躇滿誌。


    此時,呂蒙的表侄一副村夫打扮進了帳,開口報告道。


    “表叔,侄兒奉命過江,探知關羽沿江設了烽火台。”


    呂蒙聞報大驚,忙問。


    “甚麽?此前並無烽火台呀?”


    侄兒聽了,答道。


    “皆為新建,此前皆無。”


    呂蒙聽了,神色立即嚴峻起來,低頭踱步沉思著。


    “沿江有了烽火台,我一動兵,關羽便知,還如何偷襲荊州?”


    呂蒙踱著,想著,一籌莫展。


    關羽帳中,刮骨聲終於停了。


    華佗直起身,出了口粗氣。


    盆中,血已快滿,隻偶爾有血滴入。


    關羽頭上臉上的汗也少了。


    他還是神色平靜,眉頭不皺地專注下棋。


    關平已麵露喜色。


    華佗在專心致至地縫合傷口。


    關羽仍在神情專注地下棋。


    關平與眾人都神色平靜了,盡皆看著華佗縫合。


    華佗再次直起身,出了口長氣,才開口道。


    “將軍,好了。”


    關羽聽了,神色輕鬆地反問了一聲。


    “好了?”


    “好了。”


    華佗聽了,鄭重地點了點頭。


    關羽這時站起身,試著揮了揮右臂,竟十分自如。


    關平見關羽揮臂自如,十分興奮地說。


    “父親揮臂自如,孩兒總算放心了!”


    眾人見了,也興奮地說。


    “是啊。君侯如此,我等總算放心了!”


    關羽此時也欣喜不已,笑了起來。


    “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


    關羽說完,向華佗抱拳一揖。


    “先生真神醫也!”


    華佗趕緊扶住,目露崇敬之情,難抑激動地說。


    “華某從醫一生,從未見過此情。將軍真天神也!真天神也!”


    馬良與眾將也盡皆興奮,一齊拱手道。


    “將軍真天神也!”


    關羽聽了,撫髯大笑,高興地大喊。


    “擺酒!”


    江邊,呂蒙神色嚴峻,在隔江遙望。


    江對岸高處,有座烽火台。


    呂蒙身邊,表侄在向他報告。


    “表叔,對岸烽火台,每隔二三十裏便有一座,一直連到荊州。”


    呂蒙聽了,迴過頭問。


    “每座烽火台上,有多少將士守衛?”


    “侄兒不敢近察,隻能遠觀,大約五十人左右。”


    呂蒙聽了,沉思起來。


    “如此看來,我一有動靜,消息便立刻報到了荊州。這關羽,確實不簡單啦!”


    呂蒙沉思著,神色抑鬱地轉過身,低頭離開了江岸。


    帳中,華佗在向關羽告辭。他叮囑關羽道。


    “將軍,您之箭傷雖治,然弩箭之毒在體內浸**已久,不易速除,仍須倍加愛護才是啊!”


    關羽聽了,立即問。


    “如何愛護,請神醫指教!”


    “將軍體內,毒性未盡,且失血過多,須靜養百日。百日之後,方可痊愈。”


    關羽聽了華佗之言,一愣,然後又問。


    “可有其他?”


    “有,且最要緊。”


    關羽聽了,急忙問。


    “何事?”


    “將軍萬萬不可動怒呀!怒氣觸發,箭創崩裂,後果堪憂啊!”


    華佗情急地叮囑道。關羽聽了,沉默了。


    關平聽了,卻急了起來。


    “神醫,若箭創崩裂,當如何?”


    “我適才留與將軍之藥,隻救得箭創崩裂之急,難令其愈。若須痊愈,仍當靜養百日。”


    關平一聽,十分憂慮,忙說。


    “如此,豈不是周而複始?”


    華佗聽了,點了點頭說。


    “故百日之內,最好靜養,以免遺患。”


    關羽與眾人聽了,盡皆沉默了。


    華佗見眾皆沉默,笑了笑說。


    “好了,老兒告辭!”


    這時,關羽急忙一招手。


    一個親隨將一盤黃金端到華佗麵前。


    關羽神情誠摯,上前執住華佗的手說。


    “神醫屢屢垂愛於我,救我性命,關羽無以為報。此金百兩,聊表寸心,望神醫笑納。”


    華佗聽了,頓生怒容,甩開關羽的手,哂道。


    “我敬將軍高義,特來救治,豈望報乎?”


    關羽見華佗動怒,趕緊解釋道。


    “神醫息怒。神醫屢屢垂愛,關某無以為報,我心難安啦!”


    華佗聽了,仍怒而質問。


    “將軍便效俗人,動以銀錢?”


    關羽聽了,笑了笑道。


    “我知此舉,神醫難容。然舍此,我何以相報啊?”


    華佗聽關羽情辭懇切,才釋然了。


    “我敬將軍,不望迴報。將軍勿複多言,老兒告辭!”


    華佗說完,轉身要走。


    關平見了,急忙叫住他。


    “神醫,我看您騎驢,步履蹣跚,若需趕治病人,豈不著急?父親送神醫一匹馬代步,如何?”


    關羽一聽,也高興起來,忙說。


    “是啊。此乃神醫救死扶傷之需,望神醫勿再推辭!”


    華佗聽了,猶豫了一會兒才說。


    “好吧。老兒且謝過!”


    關羽見華佗答應了,大喜,高聲傳令。


    “牽馬備鞍!”


    不一會兒,馬牽來了。


    關平這時對關羽說:


    “父親須靜養,且讓孩兒代父親送神醫一程吧!”


    關羽聽了,便與華佗道別。


    “好。神醫,關某就此別過!”


    華佗也拱手告辭。


    “好。望關將軍安心靜養!”


    關平牽著馬,華佗牽著驢,並行在路上。


    關平神色憂慮,開口道。


    “神醫,如今曹操聯手孫權,夾攻父親。父親年高,又值新傷,需獨對今世兩強,我深以為憂啊!”


    華佗聽了,也憂心忡忡地說。


    “是啊。我雖從醫,不問他事,然當此孫、曹夾攻之時,我亦憂將軍難得靜養百日啊!若不得靜養,反增征戰勞累,其情何堪啦?”


    華佗說到此,情不自禁地搖起了頭。


    關平見了,更加憂心如焚,立即向華佗傾訴起來。


    “還有,父親性烈如火。雙方交戰,大罵以激對方,如家常便飯;一時勝負,也是常事。我真擔心父親難抑而發怒啊!”


    華佗聽了關平之言,歎了口氣說。


    “我乃郎中,隻能治病,不能治性。我知將軍性烈,已特別誡之抑怒。為將軍康複計,小將軍當力勸將軍靜養,且須時時提醒將軍抑怒啊!”


    關平聽了華佗之囑,連連點頭,急忙道謝。


    “好。多謝神醫指點!”


    該做的做了,該說的說了,華佗便向關平告辭。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小將軍請迴吧!”


    關平將馬韁交給華佗,並扶他上了馬,又將毛驢的韁繩係在馬鞍上,才揮手向華佗道別。


    “請神醫走好!”


    關平一直待華佗走遠,才抑鬱而迴。


    “我當如何勸說父親呢?”


    關平神色抑鬱,一路想著,步履沉重。


    呂蒙從江邊觀察迴營,心情也不輕鬆。此時,他獨自在帳中沉思。


    “關羽烽火台相連。我有動靜,荊州即知。近之不得,如何言取?”


    呂蒙愁思難解,心神不寧。過了一會兒,他又想道。


    “荊州探馬未迴,不知荊州情況如何?關羽久出,遠攻樊城,或有可乘之機。”


    想到此,呂蒙心神稍定。


    這時,商人打扮的表侄進了帳。


    呂蒙見了,急忙問。


    “荊州如何?”


    侄兒見問,急忙答。


    “荊州人馬整肅,已然嚴備。”


    呂蒙聞報,大為驚訝。


    “關羽久離荊州,遠攻樊城,我以為荊州勢弱。若如此,圖之難矣!”


    此時,呂蒙已心神頓亂,急步踱著。


    表侄望著呂蒙,不敢輕動。


    呂蒙踱了片刻,才發現表侄仍在望著他,便煩惱地揮了揮手。


    “去吧去吧!”


    “是!”


    表侄轉身便走。


    這時,呂蒙又叫住了他。


    “等等!”


    表侄又停步轉身,望著呂蒙。


    呂蒙想了想,又向表侄揮了揮手,示意他去。


    表侄好生奇怪,但沒說甚麽,轉身走了。


    顯然,呂蒙此時已心亂如麻。


    送走神醫後,眾人也去了。關羽獨自一人,在帳中看書。


    關平心事重重,抑鬱而迴。


    關羽見了,放下書問道。


    “神醫去啦?”


    “去了。”


    關平沒再多說,仍心事重重,神色抑鬱。


    關羽見了,麵露疑色,問道。


    “為父已得神醫醫治,我兒何事憂心?”


    關平聽了,仍憂色不減,說道。


    “父親,一路之上,神醫一再叮囑,要父親一定靜養百日,凡事息怒。神醫特別叮囑:不如此,則危矣!孩兒所憂者,乃深恐父親難遵神醫之囑也!”


    關羽聽了,神色凝重地起身踱起來,邊思索邊說。


    “曹操孫權,乃當今兩強。今聯手攻我,我欲靜養,然可得麽?”


    關平聽了,憂道。


    “是啊。孩兒正深憂此事啊!父親,孩兒有一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關羽聽了,立刻說。


    “你且講來。”


    關平知關羽最不願聽人說迴荊州養傷,便審慎地開了口。


    “孩兒想,父親可否先取守勢,一麵靜養,一麵急報伯父。父親養足百日,伯父也發兵出川了,再與曹、孫決戰,便可萬全了。”


    關羽聽了,一下警覺起來,問道。


    “你又要我迴荊州養傷?”


    關平注意到了關羽的神色變化,趕緊解釋道。


    “孩兒並非此意;孩兒隻是以為,不管兵在何處,隻取守勢,方可以靜製動,靜待父親傷愈、伯父出兵良機。”


    關羽聽了,神情又激昂起來。


    “你伯父令我取樊城,樊城不下,我如何麵對你伯父?”


    關平一聽,急了,忙道。


    “今父親新傷,便迎戰兩強,雖伯父在此,亦不從也!”


    關羽聽了,淡然一笑道。


    “兩強何懼?東吳群鼠,本不足慮。曹賊新敗喪膽,正宜進攻,豈可坐失良機?”


    關平見自己說不動關羽,隻好搬出了英娘的勸告,說道。


    “父親,娘常說:不輕敵,方無敵。天下群雄並起,又紛紛覆滅,此大浪淘沙也。今東吳已曆三世,不衰而盛,三分天下有其一,若一無所長,豈能鼎足而立?”


    關平說到此,停下觀察關羽的反應。


    關羽思索著,並未言語。


    關平見了,才又說起來。


    “曹賊雖敗,七軍皆為西北新得之師,原班人馬,未嚐有損,仍堪稱三強之首。不知父親以為如何?”


    關羽聽了,想了想,說。


    “你且說下去。”


    “好。父親今箭毒未盡除,失血又太多,且箭創未愈,身存諸多不利;卻不是敵一將,也不是敵一軍,更不是敵一國;而是以帶病之驅,力敵兩國,孤身奮戰!父親!這如何可以呀?”


    關羽聽了,卻奮然而起,慷慨而言。


    “孤身奮戰又如何?天下英雄,聞我之名,無不畏服!有何懼哉?”


    關平聽了,萬般無奈地說。


    “父親,孩兒並非懼敵。伯父托父親都督荊州,所倚不可謂不重;神醫臨行,也諄諄告誡;若父親以帶病之驅,孤身力敵兩國,一旦有失,豈不有負伯父重托?伯父以荊州為收複中原、複興漢室之橋頭堡,一旦有失,豈不重挫興漢大業?”


    關羽聽了,想了好一會兒。


    關羽思考時,關平一直殷殷地望著他。


    關羽想過,歎了口氣道。


    “看來,我兒已經深思,所言也不無道理。隻是樊城已唾手可得,不可失此戰機。待我取了樊城,再行拒守,如何?”


    關羽念念不忘取樊城,全然不顧箭傷,令關平不知如何是好,隻好說。


    “父親箭傷痊愈,伯父也兵出西川,休說樊城,便是天下,也一齊取了!父親何必違神醫之囑,孤身帶傷而戰呢?”


    關平雖苦口婆心,卻終難說動關羽,反而使關羽立即封了他的口。


    “我隨兄征戰,從未無功而返。今不取樊城,我無顏麵對你伯父!我意已決,樊城必取!汝休再多言!”


    關平知關羽言出必行,隻好搖頭不止,怏怏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關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上路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上路了並收藏關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