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三十章


    多事之秋(上)


    劉備終於決定領兵入川,欲將鎮守荊州重任委於關羽。行前,他將關羽獨自召到書房,殷殷相托。


    “二弟,我將領兵入川,荊州之事,兄長重托於你,望慎為持守。”


    關於聞言,霍然而起,慨然承諾。


    “兄長放心!小弟定不負重托!”


    此時,劉備聽了,特別語重心長地說。


    “二弟,此處僅我二人。為兄有一言相囑。”


    關羽見劉備神色語氣都不同尋常,頓時莊重地表示道。


    “兄長請講!”


    劉備站起來,執著關羽之手,又拍了拍關羽手臂,諄諄告誡道。


    “二弟,萬勿輕敵!”


    關羽聽了,心中暗想。


    “原來,這便是兄長最不放心之事。妹妹也一再誡我:不輕敵,便無敵。看來,我當慎之才是。”


    關羽想到此,立即昂然而答。


    “小弟一定謹記!”


    光陰荏苒,劉備率軍入川,轉眼十載已去。


    十年間,曹操已蕩平了其他諸侯,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天下三分之勢。


    十年間,關羽威震天下,鎮荊州十年,無人敢近一步!


    十年間,關羽一家最為溫馨舒適、平靜祥和。


    十年間,關羽不僅令關平刀法大為精進,還養育了一雙可愛的兒女。


    此時,正值春光明媚。關羽一家在院中遊戲,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三歲的女兒,用布蒙著眼,在與全家一起做“瞎子摸魚”遊戲。


    關羽與英娘滿臉喜悅,盯著可愛的女兒,避閃著,歡笑著。


    十歲的關興雙手吊在關平肩上,也在一起做遊戲。


    關羽見了,急忙招唿關興。


    “興兒,你吊著哥哥幹甚麽?快下來!”


    “爹爹責我雙臂乏力。我與哥哥議定,平日無事,便吊他肩上,以強臂力。”


    關興並未下來,說道。關平也開了口。


    “父親,如此,弟弟練了臂力,孩兒也得了鍛煉,兩全齊美呀。”


    關羽隻顧了這頭說話,被女兒抓住了。女兒高興地叫起來。


    “好!我抓住爹爹了!我抓住爹爹了!”


    關羽樂不可支,嗬嗬笑著,一家人都很高興。


    “好,我女兒真能幹!”


    關羽蹲下身,親了女兒一下。又讓女兒為他蒙上雙眼。


    “來,給爹爹蒙上!”


    女兒來給關羽蒙眼睛。關羽身高,女兒夠不著,蒙不上,急忙叫關興。


    “哥哥,我夠不著,來幫幫我呀!”


    關興跑過來,幫忙給關羽蒙上了眼睛。


    一家人又歡天喜地做起遊戲來。


    一日,關羽得報,廖化率人馬來投,便坐在堂上等候。他右首的案頭,仍放著那頂被箭射穿冠纓的頭盔。


    廖化神色興奮,匆匆進來,便拜倒在地。


    “廖化拜見關將軍!”


    關羽見了,急忙起身去扶。


    “快快請起!”


    廖化起了身,殷切地望著關羽,請求道。


    “關將軍,我今率三千人馬來投,望將軍納我!”


    廖化說完,又拜倒在地。


    關羽連忙去扶。


    “好!你且起來吧!”


    廖化聽關羽答應了,但並未起來,反而激動得連連磕頭。


    “廖化久慕將軍英名,願隨鞍前馬後。今得遂願,雖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


    關羽聽了,也很高興,連忙去扶廖化。


    “好!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關羽扶起廖化。


    這時,孫乾興衝衝地來了。剛一進屋,便興奮地叫起來。


    “關將軍,一向可好啊?”


    關羽見了孫乾,也十分興奮,急忙去上迎。


    “哎喲!孫先生!你幾時到的?為何不先通報一聲?”


    孫乾仍很興奮,喜道。


    “皇叔已定西川,著我特來報喜訊!”


    關羽一聽劉備已定西川,十分驚喜,忙道。


    “兄長已定西川?”


    孫乾仍很興奮,高興地點了點頭說。


    “正是!”


    關羽得到孫乾肯定的迴答,喜出望外,欣喜地說。


    “啊!真是太好了!如此,興漢基業已定,兄長大事可期呀!”


    堂中眾人得知劉備已定西川的喜訊,也無不欣喜。


    孫乾又對關羽說。


    “將軍鎮荊州,皇叔無後顧之憂,方得一心取西川。將軍居功至偉。皇叔賜金五百斤,賜銀一千斤,賜錢五千萬,賜蜀錦一千匹,以彰將軍之功。請將軍收訖!”


    孫乾說完,叫從人將東西一一抬了進來。


    關羽未接封賞,反而望西遙拜,興奮道。


    “賀兄長取川!謝兄長封賞!”


    關羽拜畢,又唿關平。


    “平兒,汝去西川,一賀伯父取川成功,二謝伯父豐厚饋贈,三請伯父準我入川,與馬超比武。”


    關平聽了,欣然領令。


    “是!孩兒便與孫先生一起動身。”


    關羽仍很興奮,聽了立即說,


    “我兒不必久等,宜速啟程!”


    “是!”


    關羽遣關平入川,劉備本應高興,但關平帶來關羽請與馬超比武的請求,卻令劉備十分不安,急忙召孔明商議。


    孔明匆匆進來,開口便問。


    “主公何事相召?”


    劉備聽了,麵帶憂色開了口。


    “雲長遣關平來答謝,執意來川與馬超比武,如何是好?”


    劉備說完,仍滿臉憂色地望著孔明。


    諸葛亮不想道破關羽心境,見了劉備神情,假裝不明其意,隨口說。


    “雲長欲與孟起比武,切磋精進,自是好事呀!主公如何不喜反憂?”


    聽了孔明之言,劉備憂色不減,說道。


    “軍師有所不知。我那二弟,諸般皆好,就是不易容人。我恐他爭勝心切,傷了孟起,誤了大事!”


    諸葛亮聽了,笑了笑說。


    “主公,其實我知雲長。”


    劉備聽孔明如此說,疑惑地看著他。孔明見了,又笑了笑說。


    “獨步天下之人,最為孤獨。雲長神威蓋世,極想尋得與之匹敵之人。孟起曾殺得曹操割須解袍,威震天下,雲長方有比武之請。其實,雲長是在尋堪與匹敵之人,當然也有一爭高下之意。此事我自有辦法,主公勿憂!”


    劉備聽了,憂色仍存,開口問道。


    “軍師有何良策?”


    諸葛亮沒有說有何良策,隻說了自己欲做之事。


    “我與雲長捎信一封,他必不來川。”


    劉備知孔明精明過人,足智多謀,但未聽他說明將用何計說服關羽,心中並未全部釋懷,隻是聽孔明言之鑿鑿,他沒有不信之理,才未多說。


    此事言畢,劉備又講出了所憂的另一件事。


    “軍師,還有一事,亦令我不安。”


    孔明聽了,忙問。


    “何事?”


    “當初我與孫權立書,說取西川之後,便還荊州。今西川已定,孫權必來討要荊州,我將如何應對?”


    諸葛亮聽了,胸有成竹地淡淡一笑,才說。


    “噢,原是此事。主公不必憂心。我早有錦囊付雲長,他自會應對此事。”


    劉備聽孔明說早有錦囊妙計付關羽,心下才完全釋然了。


    劉備所憂二事都有了著落,才讓關平離川返迴了荊州。


    那日,關羽高坐堂上。麵前案首,仍擺著那頂被箭射穿的頭盔。


    關平神色喜悅,步履匆匆進來,一見關羽便興奮地說。


    “父親,孩兒自西川迴來了!”


    關羽見關平平安而迴,很是高興,急忙問道。


    “好啊!諸事皆順吧?”


    關平仍興奮難抑,立即說道。


    “諸事皆順。我赴川之後,全家都好吧?”


    關羽聽了,忙高興地說。


    “都好。”


    此時,關羽最關心的,是他的比武之事,因此急忙問


    “那,我入川比武之事如何?”


    關平聽了,“伯父請軍師裁奪。”


    關羽一聽,便擔心起來,急忙問。


    “那軍師之意呢?”


    “軍師有信在此。”


    關平立即呈上孔明之信。


    關羽接過信,急忙拆開看了起來。


    諸葛亮信中寫道:


    “亮聞,將軍欲與孟起分別高下。以亮度之,孟起雖雄烈過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


    關羽一開始看信,神色嚴峻,至此,才麵露了笑容,又繼續興奮地看下去。


    諸葛亮信中繼續寫道:


    “今公受任荊州,不為不重,倘一入川,若荊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


    關羽看罷信,撫髯暢笑道。


    “孔明知我心也!”


    關羽十分興奮,將信叫堂中之人傳閱。


    “來來來!都看看,軍師如何說!”


    堂中眾人興奮地傳看信時,關平附在關羽耳邊輕聲說。


    “父親,孩兒在成都時,諸葛瑾亦到了成都。”


    關羽一聽,頓時警覺起來。


    “兄長曾與孫權有約,諸葛瑾必是去索要荊州。汝可知兄長與軍師之意?”


    “孩兒聽說,軍師早付錦囊與父親,便沒再多問。”


    關羽聽了,點了點頭說。


    “好。為父知道了。”


    這時,一小校入報。


    “稟將軍,諸葛瑾求見。”


    說曹操,曹操到。關羽與關平對視了一眼,才開口傳令。


    “有請!”


    諸葛瑾進來了,畢恭畢敬地雙手呈上一封信。


    “關將軍,皇叔有信,許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予東吳。望將軍即日交割,在下好迴見吾主。”


    諸葛瑾此時來,攪了關羽的興致,關羽已心中不悅。聽說是來討要荊州,心中更怒。他並不接信,反而勃然變色道。


    “我與吾兄桃園結義,立誓匡扶漢室。荊州本大漢疆土,豈可尺寸與人?”


    諸葛瑾一聽,頓時急了,叫道。


    “皇叔有信在此,將軍請看!”


    關羽仍不接信,迴道。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為朝廷,守土有責,斷不可與人!”


    諸葛瑾萬般無奈,差點兒哭起來。


    “將軍,吳侯執我老小!若不得寸土,必被盡殺,望將軍憐之!”


    關羽聽了,淡淡一笑道。


    “此乃吳侯詭計,如何瞞得過我?”


    諸葛瑾見關羽鐵心不還,也作色相向。


    “將軍如此,太不給麵子了吧?”


    關羽起身離案,拔劍過去,怒視諸葛瑾,吼道。


    “休得多言!此劍可沒麵子!”


    諸葛瑾見關羽拔劍相向,頓露怯色。


    關平見了,急忙勸阻。


    “父親!且看軍師之麵,萬望息怒!”


    關羽憤憤地插劍入鞘,吼道。


    “若不看軍師之麵,早叫你迴不得東吳!”


    此時,關平急忙給諸葛瑾使眼色。


    諸葛瑾見了,倉惶而出。


    關羽與關平見了,相視暗笑。


    堂中眾人,也一片歡欣。


    關羽見了,對眾人開了口。


    “此賊雖去,東吳必不罷休!荊州多事之秋已到,汝等當倍加勤謹才是。”


    關羽雖然拒絕交割三郡,孫權仍派出了接任三郡的官員,意在強行接收。


    這一日,孫權正聚文武於殿中,商議繼續索要荊州之事。


    一小校匆忙入報。


    “吳侯,關羽拒不歸還三郡!我派往三郡之官,也盡被關羽下令趕迴!”


    孫權聞報,大怒。


    “甚麽?關羽竟敢如此?”


    眾文武也人人義憤,紛紛指斥。


    “關羽竟敢如此欺我!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眾人的一片怒斥聲中,孫權怒指魯肅,責問起來。


    “子敬!當初是你作保,借荊州與劉備。言定取西川必還。今劉備已取西川,許先還三郡,然關羽卻不肯。我遣往三郡之官,盡被其逐迴!你是保人,今當如何?”


    魯肅自知此事之責,見孫權責問,急忙開了口。


    “主公,我已思得一計,正欲相告。”


    孫權聽了,仍怒顏未改,忙問。


    “何計?”


    “我今派人請關羽赴會,暗伏重兵。關羽若來,以善言說之;如其不從,即予殺之,便奪荊州!”


    孫權聽了,更增疑色,反問道。


    “若他不來,如之奈何?”


    魯肅見問,立即答。


    “若他不來,我便發兵。”


    孫權一聽,猶豫了。


    “關羽勇猛,恐勝他不得。”


    魯肅聽了,反而強硬起來。


    “我傾東吳之兵,那關羽僅一人駐守,何愁荊州不得?”


    孫權別無良策,隻好點了點頭。


    魯肅派出的使者到了荊州,關羽竟樂意地接受了魯肅的邀請,令吳使頗感意外。


    吳使行前,關羽還一路將他送出了大門,並再次承諾。


    “汝迴告子敬,關某明日便來赴宴。”


    吳使欣喜而去後,關羽迴到院中,關平便不安地開了口。


    “父親,我與東吳,正為荊州之事相持。魯肅此時相邀,必無好意。父親何故許之?”


    關羽聽了,捋髯微笑道。


    “我豈不知?”


    關平聽了,一臉困惑,又問。


    “父親既知,為何還應?”


    關羽聽了,仍然笑著說。


    “我兒想想,孫權未得三郡,必以此再來相索。我若不往,彼必認我怯他。”


    關平明白了關羽之意,才點了點頭,又說。


    “那,明日便由孩兒率兵相護,斷不讓孫吳之謀得逞!”


    關羽一聽,阻止了關平之議,但仍麵帶笑容道。


    “不必。明日我獨駕小舟,隻帶親隨十餘人,單刀赴會,看那魯肅如何近我!”


    關平一聽,十分不安,忙道。


    “父親竟以萬金之軀,輕蹈虎狼之穴,恐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關羽聽了,捋髯而笑。


    “吾於千槍萬刃之中,矢石交攻之下,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懼那江東群鼠?”


    馬良聽了關羽之言,也開口相勸。


    “君侯,魯肅雖有長者風範,然今日事急,魯肅又是保人,難免不生異心。將軍明知有詐,仍單刀輕往,甚為不妥呀!”


    關羽聽了,神色慷慨,豪放而言。


    “昔戰國趙人藺相如,手無縛雞之力,敢於澠池會上,視秦國君臣如無物。我曾學萬人敵,豈不如一書生?今我既已許諾,又怎可失信?”


    關平聽關羽執意單刀赴會,不安更甚,忙說。


    “父親,我等並非請父親爽約,隻是不可單刀赴會。伯父以荊州重托父親,此時東吳必橫心來奪。父親單刀赴會,若稍有閃失,如何是好?”


    關羽見馬良也有開口之意,便抬手阻止道。


    “我自有主張,汝等休再多言。”


    馬良見再勸無益,隻好說。


    “君侯此去,亦當有備,不可僅單刀小舟呀。”


    “這是自然。”


    關羽說完,才轉對關平說。


    “平兒,汝選快船十隻,藏善水之軍五百,於江上等候。看吾旗起處,便過江來接應。”


    關平聽了,心中稍安,急忙領令。


    “是!”


    吳使欣喜而迴。魯肅得知關羽將赴會,便召呂蒙、甘寧商議。


    “關羽將來,我當若何?”


    呂蒙見問,立刻獻計說。


    “我與甘寧,各率一軍伏於岸側。彼帶軍馬而來,便以炮聲為號,一齊廝殺。若未帶軍馬,則設伏於堂後,於席間殺之。”


    甘寧聽了,也立即附和說。


    “如此兩備,令他有來無迴!”


    魯肅聽了,連連點頭道。


    “此事,便仰仗二位了!”


    呂、甘二人聽了,挺身而起,齊道。


    “都督放心!我等將盡力效命!”


    次日,魯肅立於江岸。


    遙見江中一船而來。船上一麵大旗,大書“關”字。


    待船稍近,魯肅才發現,船上僅數人。魯肅見了,一臉驚疑,心中驚道。


    “難道關羽單刀赴會?”


    待到船近,魯肅才看清,關羽青巾綠袍,立於船頭。關羽高大威武,江風吹拂,他巾袍翩翩,長髯飄飄,更顯不凡!


    關羽身後,周倉持刀而立。


    船中,僅**個各挎腰刀的關西大漢。


    船一靠岸,魯肅急忙笑迎上前,口中讚道。


    “雲長好是威武啊!”


    關羽聽了,也笑容滿麵地迴言道。


    “子敬也頗具長者風範呀!”


    關羽上了岸,二人便歡喜地言笑著,並行而去。


    二人並行入了大帳。帳中宴席已排開。二人分賓主坐了,便開了宴。


    席上,魯肅雖把盞相勸,卻不敢仰視關羽。


    關羽見了,暗想道。


    “魯肅貴為都督,統帥東吳兵馬,竟不敢仰視,吳中還有何能為之人?”


    關羽心中想著,更輕東吳。席間,他笑談自若,反而像是主人。


    良久,魯肅終於抬頭看了關羽一眼,又趕緊低下了頭,惴惴不安地著開了口。


    “君侯,肅有一言,訴與君侯,敢煩垂聽?”


    關羽見魯肅惴惴不安的樣子,更顯威嚴,完全是一副居高臨下之態,笑道。


    “子敬且講。”


    魯肅聽了,仍不敢正眼視關羽,盯著麵前酒杯說。


    “君侯,昔日令兄皇叔,使子敬於吾主之前,保借荊州暫住,約取西川之後歸還。今皇叔已得西川,而荊州未還,當不失言吧?”


    關羽聞言,笑了,開口道。


    “此乃國家之事,宴席間不便論之。來來來,飲酒!飲酒!”


    關羽立即舉起酒杯,去邀魯肅。魯肅趕緊舉杯應酬。


    飲過酒,魯肅略為躊躇後,他又開了口。


    “將軍,吾主僅江東區區之地,而肯以荊州相借者,為念君侯兵敗遠來,無以立足也。皇叔今已得益州,則荊州如約當還才是。聞皇叔允先還三郡,而君侯卻不從,恐於理不當也。”


    關羽聽了,正色而言道。


    “赤壁之勝,軍師之功子敬心知。烏林之役,無一吳兵,全仗我軍力戰。居此大功,豈徒勞而無寸土之資?足下悉知此情,如何複來索地?”


    魯肅見關羽如此說,也不相讓。


    “不然!皇叔慘敗於當陽,計窮力竭,將欲遠竄。吾主念皇叔身無所處,使有所托,以為後功,故允借荊州,相約皇叔取西川而還。今皇叔已得西川,又占荊州,貪而背義,恐為天下所恥也!”


    其時,周倉正手持青龍刀立於階下。聽了魯肅之言,未等關羽開口,便在帳外吼了起來。


    “天下之地,唯有德者居之!豈獨東吳當有?”


    魯肅聽到帳外吼聲,不禁一愣。


    關羽立即起身出帳,從周倉手中奪過青龍刀,又迴到帳中,拄刀在地,當庭而立,目視周倉而叱之曰。


    “此乃國家之事,汝何敢多言?還不速去!”


    關羽事先已有吩咐。此時,關羽之意,周倉已明。他卻佯作憤懣,猛一頓足,含憤而去。


    江邊,關平立在船頭,任江風吹拂,仍一動不動地緊盯著對岸。


    周倉出了吳營,大步流星地奔向岸口。


    岸側,領軍埋伏的呂蒙,見周倉獨自一人出來,頓露喜色,心中暗道。


    “周倉一出,堂中隻剩關羽,事情更好辦了!”


    領軍伏於蘆葦後的甘寧,見周倉一人出來,也高興地以手擊地。


    “隻剩一人,那廝縱有天大本事,也難逃此劫!”


    帳中,關羽此時佯作醉態,手提青龍刀,步履飄忽地走向魯肅。


    魯肅見關羽提刀而來,頓時緊張起來,一下愣了。


    還沒等魯肅做出反應,關羽一飄忽,已到魯肅跟前,一伸手便拉起了他。


    魯肅頓時目露驚色,臉色發白,渾身禁不住一陣激淩。


    關羽沒管魯肅如何,便一手提刀,一手拉著魯肅,醉步出了帳。


    魯肅早嚇得戰戰兢兢,下台階時差點跌倒,所幸被關羽提著,才沒倒下。


    吳兵見關羽拉著魯肅,大驚,立即衝了過來。


    關羽見了,立即對魯肅說。


    “子敬,有您相、相送即可,吳中兵、兵將,且、且迴吧!”


    魯肅聽了,隻好揮手,讓吳兵退下了。


    江邊,關平立在船頭,仍在遙望對岸。


    遙見周倉大步奔到岸口,連揮手中紅旗。


    關平立即有力地一揮手,同時大喊。


    “開船!”


    十隻順風大船頓時如離弦之箭,疾駛向對岸。


    關羽拉著魯肅出了帳,也奔岸口而來。在奔往岸口的一路上,關羽故作醉態,高一腳低一腳地飄忽而行。


    魯肅被關羽抓住,被他拉得東歪一下,西扭一下,一臉惶恐。


    他們身後,僅跟著關羽的幾名隨從,並無東吳兵將。


    關羽一邊拉著魯肅走醉步,一邊說著醉話。但他話醉意不醉。


    “公今請、請我赴、赴宴,休、休談荊州之、之事。我、我今已醉,恐傷故、故舊之、之情。他、他日,我、我令人請、請公到荊、荊州,另、另作商、商議。如、如何?”


    魯肅聽關羽說,他日將請他到荊州,另行商議荊州之事,連忙答應。


    “好好好!他日我來赴宴。公且放開我!”


    魯肅像告饒一般,又去推關羽拉自己的手。但他哪裏推得開。


    關羽任魯肅推,就是不放手。


    魯肅推了幾下推不動,隻好任關羽拉著繼續走醉步。


    關羽繼續拉著魯肅,繼續說著醉話前行。


    “不、不放!不放!公醉了,我、我若放、放手,公必跌、跌倒。公已年、年高,如何跌、跌得?不放!不放!”


    魯肅一臉無奈,地被關羽拉著,隨著他醉步而去。


    伏兵岸側的呂蒙,見關羽拉著魯肅踉蹌而行;身後跟的,僅是關羽的隨從,吃了一驚。


    “啊?關羽拉著魯都督,如何敢動?”


    伏兵蘆葦後的甘寧,見關羽拉著魯肅踉蹌而行;身後跟的,僅是關羽的隨從,也吃了一驚。


    “呀!魯都督在他手中!”


    甘寧又望岸側,未見任何動靜。


    “呂蒙未動,我不能輕進。否則,恐害了魯都督。”


    此時,關平率船,順風順水,迅速過了江,已停在岸口。


    關羽拉著魯肅來到岸口,輕身一縱,便已穩立船頭,然後轉身拱手向魯肅道別。


    “子敬,多謝美酒!關某告辭!”


    關羽倏然而至船上,令驚魂未定的魯肅未來得及迴過神,隻下意識地拱了拱手,隨口應道。


    “告辭告辭!”


    魯肅還拱著手,呆立岸邊。


    關羽的船隊已悠然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關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上路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上路了並收藏關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