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華容道,有何謎底?(下)


    關羽華容道釋曹操,令關平氣憤不已。但聽了孔明對此的解釋,方知自己大錯,深自愧悔,突然從帳外奔進來,一直來到關羽麵前跪下,痛悔不已道。


    “父親,孩兒幼稚,錯怪父親,望父親降罪!”


    關羽見了,急忙起身扶起,又道。


    “為父乃遵軍師之令,當時不便明言。我兒一心興漢,一身正氣,疾惡如仇,深慰我心,何罪之有?”


    劉備聽了,頓時麵露困惑而問。


    “二弟,適才你稱,乃遵軍師之令,倒底是怎麽迴事?”


    關羽見劉備問,才吐出了真情。


    “我所行,乃軍師之令。若論功,皆軍師之功。”


    張飛一聽,立即開了口。


    “那,適才要殺你,你為何不說?”


    關羽聽了,頓露難色道。


    “軍師令我縱曹操,我亦不解,我當如何說呀?”


    這迴該輪到張飛不解了,忙問。


    “你既不解,為何要縱呢?”


    關羽聽了,認真地說


    “軍師高瞻遠矚,神機妙算,遠非我等能及!軍師令我縱曹操,且一再叮囑,不可違令,自有其神算,我怎能壞了軍師大計?


    張飛一聽,好生詫異,又問。


    “若軍師不開口,縱是殺了你,你也不講嗎?”


    關羽聽了,點了點頭道。


    “對。兄長用軍師之謀,無往不勝。兄長有軍師,勝有關某萬倍!關某雖死無憾!此前若我講出,眾怒之下連累軍師,使兄長痛失神人,關某豈不是滔天大罪?”


    聽了關羽之言,張飛轉而問孔明。


    “軍師,既是您之計,為何不早說呢?讓我等錯怪二哥。”


    剛才令關羽成為眾矢之的,劉備也很有些過意不去,聽了張飛之言,也說。


    “是啊。軍師若再遲些開口,豈不害了二弟?”


    孔明聽了,反而笑了。


    “我要看看眾人對曹賊究竟有多恨,以觀軍心,更加知己。到了打仗之時,有恨打仗,與無恨打仗,大不一樣。恨得越深,上陣之後便越是勇往直前。”


    聽了孔明之言,劉備連連點頭,讚道。


    “無時無刻,軍師皆在用心,堪為我等楷模呀!”


    關羽聽了,連忙說。


    “兄長得軍師,真乃我等之幸也!”


    眾人聽了關羽之言,也紛紛說。


    “是啊,皇叔得軍師,真乃我等之幸也!”


    此時,英娘滿臉歉疚,悄悄退向帳外,心中暗道。


    “雲長,我複仇心切,錯怪您了!我沒麵目再麵對您,就此告辭吧!”


    此時,人們都將目光投向了孔明,沒有注意到英娘離去。


    張飛興衝衝地來到孔明跟前,單腿跪地,雙手抱拳,鄭重道。


    “軍師!此前張飛多有冒犯;現我當著眾人,向軍師保證:日後,張飛唯軍師之令是從,絕無半點含糊!”


    孔明見了,連忙扶起張飛,又含笑用羽扇拍了拍他的肩,說道。


    “翼徳休得如此說。共助主公,早日興漢,乃是我等義不容辭之責。但於興漢有利,便行之;但於興漢不利,則拒之,勿唯一人之令是從也。”


    劉備聽了,急忙說。


    “軍師所言極是。無論何時,我等皆不可擅忘使命也。”


    這時,趙雲開了口,問起了一個他一直思考的問題。


    “軍師,您獨遣關將軍守華容道,為何不遣他人?”


    孔明聽了,笑了笑道。


    “曹操乃天下公賊,人人得而誅之,若所遣非人,必殺之無疑。雲長諸事謹嚴,且有我嚴令,便可令我放心。再則,雲長與曹操有舊,釋之不易為曹操所疑。他人若縱之,曹操必疑。曹操詭詐,若解透我縱之之意,未來天下是何模樣,便難斷言了。”


    劉備聽了,連連點頭。


    關羽聽了,連連點頭。


    張飛聽了,連連點頭。


    眾人聽了,無不點頭。


    這時,劉琦站了起來,開口說道。


    “皇叔,軍師,侄兒雖有心興漢,卻無力迴天,願獻江夏,共襄大業!當年,家父曾以荊襄九郡相托,無奈皇叔固辭不受。侄兒今獻江夏,為興漢奠基獻微薄之力,上遂父願,亦表我心,望皇叔萬勿推辭!”


    劉表以荊襄九郡相托,劉備固辭不受,至使落入曹操之手,令孔明十分無奈。今劉琦所獻雖隻一城,畢竟有了立足之地。孔明生怕劉備再辭,搶先開了口道。


    “公子深明大義,矢誌興漢,令人感佩!孔明且代主公,先行謝過!”


    孔明言罷,深深一揖。


    劉備已明孔明之意,也起身相謝。


    “為叔謹記侄兒宏願,興漢報國,以慰先兄在天之靈。”


    一場暴風雨雖然過去了,劉備心中的波瀾卻久久不能平息。他躺在**,思考著孔明的三問,心潮仍難平靜。


    甘夫人此時正在卸妝,她一邊卸妝,一邊問。


    “聽說英娘的鸞生妹妹到了營中,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


    甘夫人聽了,很是驚喜。


    “噢?英娘之妹?她如何來此?”


    “她隨二弟去了華容道,欲為董國舅和她姐姐報仇。”


    甘夫人聽說英娘之妹隨關羽去了華容道,更是興奮。


    “隨二弟去了華容道?那她現在何處?”


    劉備聽了,搖了搖頭。


    “不知何時,已離營去了。”


    甘夫人一聽,大失所望。


    “唉,英娘可是個聰明伶俐,有情有義的好姑娘啊!可惜被曹賊害了。不知她妹妹如何?”


    劉備聽了,立即讚道。


    “一腔正氣,性烈如火。長得也如英娘一般。”


    甘夫人一聽,問道。


    “那你為何不將她留下呢?”


    劉備會錯了意,以為甘夫人聽他稱讚,便是認為自己對她有意,急忙說道。


    “我留她做甚麽?”


    甘夫人聽了,忙說道。


    “二叔尚未成家,她又是英娘之妹,若撮合成家,豈不是好事?”


    劉備一聽,頓時抑製不住驚喜,忙道。


    “哎?我如何未想到此呢?唉!可惜,她已不知去向。”


    甘夫人聽了,忙說。


    “她要殺曹賊報仇,必去許都。若著人去追,或許能追迴呀!”


    劉備聽了,搖頭道。


    “算了。她是否許人,我等全然不知。何必去追呢?”


    甘夫人聽了,卻不死心,說道。


    “若未許呢?先追迴再說嘛!”


    在劉備與甘夫人議論時,英娘正躺在驛館**,輾轉難眠,心中想道。


    “若殺了曹賊,恐漢室不保?若不殺曹賊,爹爹之仇又如何得報?此事著實令我為難啦!”


    英娘左想右想,皆難下決斷。


    孫乾奉命去追英娘之妹。他化妝成一位學士,騎馬來到許昌城外,勒住了馬四下觀看,卻不見英娘影子,不覺納悶起來,心中暗想道。


    “我星夜追趕,皆不見那姑娘。她到底去了何處?”


    其實,英娘此時還在去許昌之路上。她正獨自一人,抑鬱而行。


    “爹爹為保漢室而死。若漢室不保,定非爹爹之願。若從爹爹之願,又縱了仇人。唉!叫我如何是好?”


    英娘一路想著,這時,忽聞前方有人在叫。


    “姑娘!姑娘!”


    英娘循聲而望,孫乾正驅馬奔來。孫乾奔到近前勒住馬,興奮地開了口。


    “姑娘!你讓我好找啊!沒想到,竟在迴程路上遇見你!”


    孫乾化了妝,英娘一時想不起他是誰,困惑地望著孫乾問。


    “先生是何人?可是找錯人了吧?”


    孫乾仍很興奮,急忙自我介紹起來。


    “噢,我乃劉皇叔帳下孫乾,甘夫人知姑娘到了江夏,想與姑娘敘敘話。”


    英娘聽了,頓露興奮之色。


    英娘隨孫乾來到江夏,與甘夫人相見。二人神色都很興奮。


    “夫人一向可好?小女子向夫人請安!”


    甘夫人聽了,未語先歎。


    “唉!此前歲月,久久顛沛流離。當陽之戰,幾死亂軍之中。”


    英娘聽了,忙說。


    “如今,皇叔有了立足之地,夫人無需顛沛流離了。”


    甘夫人聽了,點頭道。


    “是啊,總算不再居無定所了。哎,姑娘來尋曹操報仇,為何不與夫君同行,也好有個幫襯呀?”


    甘夫人雖口而言,卻語含試探。


    英娘聽了,已明白甘夫人之意,笑了笑道。


    “我誓殺曹賊,亦隨時可被曹賊所殺。若談婚論嫁,豈不誤人誤己?”


    甘夫人一聽,心中暗喜,忙問。


    “如此說來,姑娘至今未字?”


    英娘聽了,點了點頭說。


    “大仇未報,豈敢言私情?”


    甘夫人一聽,頓露喜色道。


    “若姑娘不棄,我為姑娘薦一人,如何?”


    英娘聽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小聲問。


    “何人?”


    甘夫人見英娘並未拒絕,頓時大喜道。


    “我家二叔。如何?”


    英娘聽了,難抑驚喜,一下地抬起頭,驚問道。


    “關將軍?”


    英娘問過,自知失態,又立即羞赧地低下了頭,有些不知所措。


    甘夫人見了英娘的情態,十分高興,忙說。


    “正是。姑娘或許已知,你姐姐曾與二叔相戀。可惜你姐姐已為曹賊所害。姑娘若許我家二叔,也遂了你姐姐之願。不知姑娘是否中意?”


    英娘聽了,低著頭,手指仍絞著衣角,小聲說。


    “關將軍乃何等樣英雄!我哪敢高攀啦?”


    甘夫人一聽,笑了,爽快地說。


    “那好,你就聽我好消息吧!”


    英娘雖仍低著頭,卻難掩內心喜悅,心中暗想。


    “沒想到,竟又重迴了關郎身邊。”


    英娘想著,禁不住暗暗發笑。


    甘夫人說成了關羽的婚事,立即著人去請劉備。


    劉備匆匆進了後堂。


    甘夫人滿臉喜色地等著。


    劉備見甘夫人滿臉喜色,便知好事已成,連忙問。


    “夫人叫我,不知何事?”


    甘夫人見問,滿臉喜色地說。


    “二叔之事,成了!”


    劉備一聽,也難抑興奮,忙問。


    “真的?”


    甘夫人聽了,點了點頭。


    “嗯。”


    劉備聽了,興奮得以拳擊掌,連聲說。


    “太好了!太好了!”


    甘夫人見了,又欣喜地說。


    “皇叔,劉琦公子送來的使女中,有一人模樣俊俏,人也賢淑,不如就與三叔。我擇吉日,就讓二叔三叔一起完婚,如何?”


    劉備聽了,大喜。


    “好啊!此事我一直掛懷,無奈一直東征西戰,飄泊不定,便一拖再拖。今軍師正在計賺南郡、荊州、襄陽,待此戰一畢,便與他們完婚,如何?”


    甘夫人聽了,高興地連連點頭。


    “如此甚好!”


    正當吳、魏雙方拚得你死我活之際,孔明竟輕取了襄陽與樊城。


    此時,關羽與關平正佇立南郡城樓,舉目遠眺。


    天地之間,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


    關平見了,神色興奮地說。


    “父親,軍師真神人也!為奪南郡,周瑜與曹仁殺得死去活來,軍師卻不費吹灰之力奪了南郡!又用曹仁兵符,調出襄陽人馬,輕取此城!真可謂‘胸中自有雄兵百萬’啦!”


    關羽聽了,也十分感慨。


    “是啊,為父廣涉兵書,更覺軍師之謀古今罕見!更可貴者,乃軍師胸懷。”


    關平聽了,也很認同。


    “嗯。此前,軍師屢請伯父取荊州,伯父皆不從。軍師並未一怒而去,相反從無怨尤。每到危急之時,必出良謀解危。如此胸懷,誠為可貴也!”


    關羽聽了,連連點頭說。


    “我兒所言極是!得軍師之助,乃我等之萬幸也!何愁大事不成?”


    關羽說完,舉目遙望,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光芒四射。


    這時,孫乾來了,欣喜道說。


    “關將軍,皇叔召您去荊州。”


    關羽與關平聞言,頓現驚喜,同時問道。


    “荊州已得啦?”


    孫乾聽了,興奮地點了點頭。


    關羽父子見了,相識而笑,興奮地道。


    “太好了!”


    關、張一起進入後堂。


    劉備與甘夫人滿含笑意,已候在堂中。


    關、張見了,忙問。


    “哥哥嫂嫂相召,不知何事?”


    劉備見問,神情喜悅地說道。


    “家事。”


    關、張二人聽了,都愣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張飛不解地反問。


    “家事?”


    關羽卻理解成了劉備家的事,便說。


    “兄長家事,怎容小弟置喙?”


    劉備聽了,笑道。


    “非我家事,乃你二人家事。”


    關、張二人一聽,都笑了。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我二人有何家事?”


    劉備與甘夫人一聽,也笑了。


    甘夫人笑問道。


    “二位叔叔就不成家啦?”


    關、張聽了,一齊迴答。


    “哥哥大業未成,我等何以家為?”


    關、張二人看著劉備。劉備欣喜地開了口。


    “好了,此事就聽你嫂嫂安排吧!”


    關、張二人都不知如何作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甘夫人擇了個黃道吉日,在大堂內張燈結彩,為關、張二人完婚。


    堂中,劉備與甘夫人麵色喜悅,居高堂之位。


    關、張兩對新人正在對拜。


    入夜,關羽進了洞房,欣喜地揭開了英娘的蓋頭。


    英娘深情地望著關羽。


    關羽也深情地看著英娘。


    就這樣深情地對視了好一會兒,關羽才小聲說。


    “日後,我叫你妹妹,好麽?”


    英娘知關羽確信她是孿生妹妹,此時也不想道破,便溫婉地倚進關羽懷中,陶醉地是。


    “我已嫁夫君。夫君願如何叫,便如何叫吧。”


    關羽婚後之甜密,自不待言。一日,關羽正在書房讀書。


    英娘滿臉喜色地進來了。


    關羽見英娘一臉欣喜,放下書開了口。


    “夫人何事喜悅呀?”


    英娘神色幸福喜悅,走近關羽,拉起他的手,放在她的腹部,小聲說。


    “將軍,你有骨血了。”


    關羽聽了,喜出望外,忙問。


    “真的?”


    英娘臉上充滿幸福和喜悅,點了點頭。


    關羽激動不已,深情地將英娘擁進懷裏,悄聲叮呤。


    “好好將息。”


    英娘幸福地撫摸著還未見變化的小腹,點了點頭。


    劉備取荊州之後,便令關羽鎮守荊州,自已又率軍取了零陵、桂陽、武陵。


    劉備一路高湊凱歌,捷報頻傳,便遣孫乾赴荊州,向關羽報喜。


    此時,關羽、關平、周倉等人皆神色興奮,正在聽孫乾興奮異常且有聲有色地講述戰況。


    “皇叔人馬,簡直所向無敵!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已取三郡。子龍、翼德,各取一郡,皆立大功!僅長沙一郡,今尚未取。皇叔遣我迴荊州,特向將軍報此喜訊!”


    關羽等人聽了盡皆歡欣鼓舞。關羽興奮而起,向孫乾一揖道。


    “孫先生迴營,關羽有一事相求。”


    “何事?”


    “請兄長留下長沙,由關某去取!”


    關羽之請,令孫乾有些意外,但他還是答應了。


    “好!我定向皇叔與軍師轉達將軍之意。”


    關羽之請,令劉備大喜,立即要關羽前往武陵領兵。


    關羽得令大喜,立即準備起行。


    入夜,關羽溫情地擁著英娘。英娘也充滿幸福和喜悅。


    “明日我將去武陵,領兵去取長沙。你諸事當小心才是。”


    關羽關切地囑咐英娘,令英娘倍感溫馨,忙說。


    “將軍放心去吧!我有兒子陪著呢!”


    英娘說著,拿起關羽的手,去撫摸她隆起的腹部。


    幸福甜蜜之情,久久洋溢在二人臉上。


    關羽到了武陵,劉備與孔明立即與他一起商議攻取長沙之事。


    諸葛亮先開了口道。


    “雲長,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長沙最難攻。故將此役留與你,如何?。”


    關羽聽了,有些不以為然地一笑,反問道。


    “軍師,是城堅?還是將勇呀?”


    孔明聽了,卻沒笑,說道。


    “長沙城堅,將更勇。那老將黃忠,有萬夫不擋之勇,還有百步穿楊之箭,堪稱當世名將!”


    關羽聽了,又笑道。


    “軍師何故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量一老卒,何足道哉?”


    孔明聽了,沒再說話,看著劉備。


    劉備見了,趕緊開了口,語含責意。


    “二弟,軍師豈是妄言之人?萬不可輕敵呀!”


    關羽聽了,自知適才之言失當,趕緊解釋。


    “軍師,關羽隻想建功,無意冒犯,望軍師見諒!”


    孔明聽了,這才笑了笑說。


    “隻想建功好啊!子龍取桂陽,翼德取武陵,均率三千人馬。今你也率三千人馬,去取長沙,如何?”


    關羽一聽,笑道。


    “區區長沙,殺雞焉用牛刀?我隻率本部五百校刀手,何必大動幹戈?”


    孔明聽了,又笑而不語。


    劉備聽了,趕緊開了口。


    “二弟,逞勇、輕敵,乃兵家之大忌呀!”


    關羽聽了,神情認真地說。


    “兄長,非我逞勇輕敵,長沙實不足畏也!”


    劉備還要相勸,孔明笑著開了口。


    “主公,既然雲長成竹在胸,便由了他吧!”


    關羽聽了,慨然而起,說道。


    “兄長!軍師!長沙見!”


    關羽說罷,昂然而去。


    孔明淡笑著,看著關羽離去。


    劉備卻麵含憂色,看著孔明問。


    “軍師,我當如何?”


    孔明見問,神色嚴肅地說。


    “雲長輕視黃忠,隻恐有失。主公當速率人馬接應。”


    “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關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上路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上路了並收藏關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