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總督府簽好合同之後,蘇城還一起與總督伊芝迪坐著總督府的專車,在整個濠江兜了一圈。


    他們中途並沒有下車,每到一個地方,蘇城都會將規劃圖與總督伊芝迪商量。


    這些,都是已經初步規劃好了,大家也都知道了,隻是蘇城與伊芝迪,還是第一次一起考察罷了。


    比如,在外港附近,蘇城決定與濠江政府合作,將外港的規模擴大,讓外港承接客運量更大。


    在濠江半島這邊,由於沒有深水港,因此不管是內港還是外港,都不適合做貨運碼頭,這邊隻適合做客船碼頭。


    整個大堂區,規劃將濠江的博彩業全部集中到這塊地方來,太過於分散,也不利於濠江的博彩業發展,有句話說得好,成行成市,唯有將同行都集中在一起,這個地方的名氣才會大起來。


    到了望德堂區,根據規劃這邊要進行舊改,將一大片低矮破舊的房子全部拆除,建設成一個個高層住宅小區,還有一部分的商業大樓區,這樣便能夠容納更多的人,特別是沿著鬆山附近,可以建設高檔小區。


    在聖安多尼堂區,這邊同樣要舊改,規劃將這裏規劃為商務區,類似於香江的中環,雖然濠江肯定難以造出一個中環這樣的cbd來,但是規模小點也可以。


    而在花地瑪堂區,這邊則以商貿區為主,北邊,就是一個超過十億人口的超級市場,就如香江一樣,濠江同樣要在這麽大的市場裏分一杯羹。


    風順堂區,因為比較早開發,這邊繁華地帶基本難以改變,再加上東北部擁有總督府,政府合署,市政廳等,蘇城不宜對這邊大刀闊斧地去改變,所以可以將這邊進行舊改不拆遷,比如房子外牆翻新、道路加寬等等。


    汽車順著澳氹大橋來到了氹仔島這邊,這邊人口並不少,北部地區中央建設了好幾個新式小區,至於中南部,平原地帶擠滿了各個漁村、簡易房屋、破舊工廠、鐵皮倉庫等等,環境相比濠江半島來講更為惡劣。


    這邊除了北邊已經被建成住宅小區的地方之外,其餘基本都要進行拆遷。


    拆遷之後,這邊未來將會建設多個科技產業園、工業園區,這邊將會成為濠江的經濟開發區。


    在東部海麵上,未來適合通過填海造陸建設機場。


    在路環島東北部的地區,可以在聯生貨櫃碼頭的基礎上,擴建一個大型深水港貨運碼頭。


    隨著這邊的製造業發展起來,未來的出口量肯定會不斷增長,所以必須有大型深水港碼頭,否則貨物都運不出去談何發展製造業出口呢!


    如今的聯生貨櫃碼頭,規模還是太小了。


    目前,氹仔島與路環島之間,尚未連成一片,中間還隔著一片大海。


    但是,根據規劃,未來這裏將會形成一片填海新陸地,這樣可使用的地方將會大大增多。


    路環島並沒有多少平地,主要以山體為主,所以路環島那邊可發展的空間不大,暫時以貨運碼頭以及貨運倉庫為主。


    等未來通過填海造陸,讓氹仔島與路環島兩個大島相連,便可以適當地開發路環島了。


    而在兩島的陸地相連之前,可以在兩島之間建設堤壩式大橋,這樣既可以縮短建橋時間,建造成本又會很低。


    按照兩邊的距離以及海水的深度,這條堤壩大橋最多不需要半年的時間,便能夠建成通車,並且成本不需要太高。


    濠江就這麽大,想要獲取更多的使用土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斷填海造陸。


    等未來這兩島相連之後,堤壩大橋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它將會徹底融入兩個島嶼,成為陸地的一部分。


    可以說,這不過是一條簡易型的貨運大橋罷了。


    濠江的造陸曆史悠久。


    如1912年的時候,濠江的總麵積實際上也不過是11.6平方公裏。


    而等到了21世紀初,這個麵積已經達到了30平方公裏。


    由此可見,濠江的陸地,絕大多數的土地都是通過填海造陸形成的。


    蘇城通過考察也發現,整個濠江沿海廣泛分布有淺灘,這些淺灘也成了濠江進行填海造陸的土地資源,最重要的是,在濠江這邊,填海造陸的成本,不算太高。


    蘇城之前甚至也提議,填海造陸工程讓他來負責,他隻有一個要求,填的土地使用權,歸蘇城旗下企業使用,當然,該交的土地金,他都會交。


    對此,總督伊芝迪代表濠江政府,已經同意了蘇城的要求,簽的六份合同裏麵,就有一份關於填海造陸的合同。


    填海造陸是一個浩大工程,需要投資的資金在蘇城看來雖然比香江那邊小太多了,但是對財政不佳的濠江政府來說,這筆支出可不小。


    濠江實際上從1863年就開始了填海造陸工程,當時率先填平了南灣總督府對麵的海灣。


    隨後,在1866年到1910年間,又陸續將濠江半島西岸的北灣、淺灣、1919-1924年在濠江半島西岸的內港、1923-1938年濠江半島東岸的新口岸和南灣,相繼進行填海工程。


    這些填海造地工程,陸續形成了現時的青洲、台山、黑沙環、佑漢、筷子基、新口岸和南灣等地區的基本形貌,同時,因開鐅,而改變了塔石山和蓮峰山的地貌。


    離島方麵,現在的氹仔島,以前其實是由大氹、小氹、一粒米3個小島組成。


    1919年大、小氹,已填成一個島。


    而路環的填海工程,進行於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主要在聯生貨櫃碼頭和九澳水泥廠。


    氹仔島與路環島那些大山,實際上也是資源。


    這些大山,擁有豐富的石土資源,成為填海最好的材料。


    比如,蘇城前世看見的那座濠江國際機場,實際上就是通過在氹仔島削山填海而來的。


    而路環島那邊,後世有名的聯生工業村,也同樣是通過在路環島這邊削山填海而來。


    填海的土地,都歸他們使用,這個協議,對蘇城來講,短時間內資金或許隻出不進。


    但是從長遠來看,未來他可以說賺翻了。


    未來的濠江,土地價格,可是不比香江市區低多少,兩座城市的房價,在全世界城市裏,都是靠前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香江,打造超級財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秤座的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秤座的魚並收藏人在香江,打造超級財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