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邀請的目的
人在香江,打造超級財閥 作者:天秤座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39章 邀請的目的
大家相互客氣了一下之後,有總督府的工作人員上來問他們想要喝點什麽,蘇城要了一杯熱咖啡。
“不知道總督先生這次喊我來是有什麽事情嗎?”蘇城坐在沙發上,麵對著麥裏浩說道。
“先別急,蘇先生,還有三人沒來,等他們來了,我們再說。”麥裏浩笑著說道。
還有三人?
蘇城有些驚訝。
原本他還以為這次應該是怡和那邊的原因,麥裏浩幫忙約蘇城過來一起聊聊出售九龍倉股票的事情。
如今看來,應該不是那件事情啊!
“是的,除了蘇先生和扭壁堅先生之外,我還邀請了太古洋行大班施約克、匯灃銀行大班沈弼以及環球航運集團的包先生。”麥裏浩點頭說道。
蘇城聽了之後,更驚訝了。
麥裏浩邀請過來的人,都是在香江商界很有分量的人。
如今看來,應該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商量啊!
不過,既然麥裏浩說等人來齊之後再說,蘇城也不急一時。
很快,包船王、沈弼、施約克也相繼在十分鍾之內到了總督府。
看到蘇城在這裏,所有人看蘇城的眼神,都變了。
以前,蘇城在他們眼裏,是小輩。
後來,蘇城拿下和記黃埔之後,蘇城在他們眼裏,算是勉強平級了。
如今,蘇城成了公認的世界首富,在這裏麵,就會讓他們有種自己不如蘇城的感覺。
所以,與蘇城說話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居然都帶著一絲尊敬,哪怕是沈弼也如此。
總督府辦公室裏,幾人相互握手問候之後,才各自坐下來,等待總督麥裏浩說話。
對於這次的邀請,沈弼很明顯並沒有什麽好奇心,所以他應該是早已經知道這次來的目的。
至於包船王,看他的神情,應該也是被突擊邀請過來,完全不清楚什麽事情。
“各位都是香江商界的代表,這次邀請大家,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商量,隨著香江人口的增加,九龍半島與港島之間之間的人員流動越來越密切,如今整個香江,隻有一條跨海隧道,上下班高峰期都非常塞,這嚴重影響了香江的經濟發展,所以,我們很有必要盡早建設第二條跨海隧道,跨海隧道這種事情投入需要非常大,僅僅依靠政府,肯定是無法完成的,所以今天我邀請各位過來,一是商量跨海隧道的建設方案,二是商量合作的可能性。”見眾人都坐好了之後,麥裏浩廢話不多說,直接將今天邀請大家過來的目的說了出來。
聽到麥裏浩的話,蘇城也終於知道了這次過來的原因了。
麥裏浩為什麽不說跨海大橋而是直接說跨海隧道?
因為誰都知道,維多利亞港灣,是世界著名的航道,不可能建設大橋的。
如果建設大橋,對香江港這個世界大港,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對香江的經濟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此外,香江以維多利亞港灣兩岸的城市景觀聞名於世,如果建橋,也非常影響香江的景觀。
這也是麥裏浩根本不談跨海大橋而直接說跨海隧道的原因。
1972年,香江的第一座跨海隧道——紅磡海底隧道自建成之後,這些年裏為香江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這麽多年過去了,也是時候研究第二座跨海隧道了。
“總督先生,第二座跨海隧道,我個人非常支持建設,不知道政府有哪些方案呢?”太古洋行大班施約克率先問道。
蘇城看了眼這位太古洋行大班,心中若有所思。
蘇城與施約克並不熟悉,甚至兩人之間基本沒什麽聯係。
不過蘇城可一點都沒有小瞧這位存在感在頂級大佬中不算高的大樓。
他所在的太古洋行,業務包括地產、航空、飲料及食物鏈、海洋服務和貿易及實業,在香江的地位不比怡和差。
最為主要的是香江的航空公司,國泰航空,便是太古洋行的。
在原油資金逐漸迴流之後,蘇城在未來也會打國泰航空的主意。
就在蘇城出去避風頭的這段時間裏,李奕輝又陸續賣了一千多萬噸原油。
所以,蘇城如今的資金,是非常充足的。
已經完全有實力去將太古集團的國泰航空搶過來了。
不過,在此之前,蘇城打算將港燈集團搞定先。
路要一步步走,不能一下子就得罪太多人。
否則的話,蘇城再有錢,如果香江的英資財團聯合起來對付他的話,他也吃不了兜著走。
“總督先生,我也非常支持九龍半島與港島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第二條海底隧道很有必要盡快開建!如果總督府需要支持,我代表匯灃銀行全力支持!”沈弼也表態說道。
“總督先生,這個第二條海底隧道項目,如果需要資金上的支持,我可以參與進去!”蘇城也直接表態。
之後,包船王和扭壁堅也相繼代表背後勢力,支持麥裏浩的第二隧道項目。
畢竟,這可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
第一條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建成之後,到如今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所以,既然第二條海底隧道政府想讓他們參與進來,他們自然不會錯過這麽一個好機會。
一條海底隧道的建設費用,的確會很高,但是與獲利相比,那點投入,又算得了什麽。
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建成通車,總投入一共達3.2億港元。
如今僅幾年過去,卻早已經迴本了。
之後,便是賺錢的了。
當然了,如今的話,隨著各種物價上漲,如果如今建設的話,這個投資起碼翻倍。
但是五六億對於在座的各位大佬來講,根本不算什麽事兒。
總督府為什麽不自己搞呢?
別看香江政府家大業大,但是需要支出的地方也多,每年的城市財政不虧空就好了。
而海底隧道建設,起碼要幾年時間,迴本又要幾年時間。
所以香江政府基本不可能自己出這筆錢。
而且,讓一部分利給這些香江商人,他們對香江的粘性也會更高。
最近幾年開始,陸續有英資財團撤離香江,迴到歐洲,導致香江每年的商業投資不增反減。
如果撤離的這些資金都迴流到英國的話,那還好,麥裏浩作為英國人,甚至非常支持。
但,這些人可不僅將財產撤迴英國,很多英資企業都將公司撤到歐洲其它國家或者美洲去。
這也是麥裏浩讓眾位大佬過來的原因。
留住這些香江商界最重要的人,香江便不怕一切。
大家相互客氣了一下之後,有總督府的工作人員上來問他們想要喝點什麽,蘇城要了一杯熱咖啡。
“不知道總督先生這次喊我來是有什麽事情嗎?”蘇城坐在沙發上,麵對著麥裏浩說道。
“先別急,蘇先生,還有三人沒來,等他們來了,我們再說。”麥裏浩笑著說道。
還有三人?
蘇城有些驚訝。
原本他還以為這次應該是怡和那邊的原因,麥裏浩幫忙約蘇城過來一起聊聊出售九龍倉股票的事情。
如今看來,應該不是那件事情啊!
“是的,除了蘇先生和扭壁堅先生之外,我還邀請了太古洋行大班施約克、匯灃銀行大班沈弼以及環球航運集團的包先生。”麥裏浩點頭說道。
蘇城聽了之後,更驚訝了。
麥裏浩邀請過來的人,都是在香江商界很有分量的人。
如今看來,應該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商量啊!
不過,既然麥裏浩說等人來齊之後再說,蘇城也不急一時。
很快,包船王、沈弼、施約克也相繼在十分鍾之內到了總督府。
看到蘇城在這裏,所有人看蘇城的眼神,都變了。
以前,蘇城在他們眼裏,是小輩。
後來,蘇城拿下和記黃埔之後,蘇城在他們眼裏,算是勉強平級了。
如今,蘇城成了公認的世界首富,在這裏麵,就會讓他們有種自己不如蘇城的感覺。
所以,與蘇城說話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居然都帶著一絲尊敬,哪怕是沈弼也如此。
總督府辦公室裏,幾人相互握手問候之後,才各自坐下來,等待總督麥裏浩說話。
對於這次的邀請,沈弼很明顯並沒有什麽好奇心,所以他應該是早已經知道這次來的目的。
至於包船王,看他的神情,應該也是被突擊邀請過來,完全不清楚什麽事情。
“各位都是香江商界的代表,這次邀請大家,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商量,隨著香江人口的增加,九龍半島與港島之間之間的人員流動越來越密切,如今整個香江,隻有一條跨海隧道,上下班高峰期都非常塞,這嚴重影響了香江的經濟發展,所以,我們很有必要盡早建設第二條跨海隧道,跨海隧道這種事情投入需要非常大,僅僅依靠政府,肯定是無法完成的,所以今天我邀請各位過來,一是商量跨海隧道的建設方案,二是商量合作的可能性。”見眾人都坐好了之後,麥裏浩廢話不多說,直接將今天邀請大家過來的目的說了出來。
聽到麥裏浩的話,蘇城也終於知道了這次過來的原因了。
麥裏浩為什麽不說跨海大橋而是直接說跨海隧道?
因為誰都知道,維多利亞港灣,是世界著名的航道,不可能建設大橋的。
如果建設大橋,對香江港這個世界大港,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對香江的經濟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此外,香江以維多利亞港灣兩岸的城市景觀聞名於世,如果建橋,也非常影響香江的景觀。
這也是麥裏浩根本不談跨海大橋而直接說跨海隧道的原因。
1972年,香江的第一座跨海隧道——紅磡海底隧道自建成之後,這些年裏為香江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這麽多年過去了,也是時候研究第二座跨海隧道了。
“總督先生,第二座跨海隧道,我個人非常支持建設,不知道政府有哪些方案呢?”太古洋行大班施約克率先問道。
蘇城看了眼這位太古洋行大班,心中若有所思。
蘇城與施約克並不熟悉,甚至兩人之間基本沒什麽聯係。
不過蘇城可一點都沒有小瞧這位存在感在頂級大佬中不算高的大樓。
他所在的太古洋行,業務包括地產、航空、飲料及食物鏈、海洋服務和貿易及實業,在香江的地位不比怡和差。
最為主要的是香江的航空公司,國泰航空,便是太古洋行的。
在原油資金逐漸迴流之後,蘇城在未來也會打國泰航空的主意。
就在蘇城出去避風頭的這段時間裏,李奕輝又陸續賣了一千多萬噸原油。
所以,蘇城如今的資金,是非常充足的。
已經完全有實力去將太古集團的國泰航空搶過來了。
不過,在此之前,蘇城打算將港燈集團搞定先。
路要一步步走,不能一下子就得罪太多人。
否則的話,蘇城再有錢,如果香江的英資財團聯合起來對付他的話,他也吃不了兜著走。
“總督先生,我也非常支持九龍半島與港島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第二條海底隧道很有必要盡快開建!如果總督府需要支持,我代表匯灃銀行全力支持!”沈弼也表態說道。
“總督先生,這個第二條海底隧道項目,如果需要資金上的支持,我可以參與進去!”蘇城也直接表態。
之後,包船王和扭壁堅也相繼代表背後勢力,支持麥裏浩的第二隧道項目。
畢竟,這可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
第一條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建成之後,到如今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所以,既然第二條海底隧道政府想讓他們參與進來,他們自然不會錯過這麽一個好機會。
一條海底隧道的建設費用,的確會很高,但是與獲利相比,那點投入,又算得了什麽。
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建成通車,總投入一共達3.2億港元。
如今僅幾年過去,卻早已經迴本了。
之後,便是賺錢的了。
當然了,如今的話,隨著各種物價上漲,如果如今建設的話,這個投資起碼翻倍。
但是五六億對於在座的各位大佬來講,根本不算什麽事兒。
總督府為什麽不自己搞呢?
別看香江政府家大業大,但是需要支出的地方也多,每年的城市財政不虧空就好了。
而海底隧道建設,起碼要幾年時間,迴本又要幾年時間。
所以香江政府基本不可能自己出這筆錢。
而且,讓一部分利給這些香江商人,他們對香江的粘性也會更高。
最近幾年開始,陸續有英資財團撤離香江,迴到歐洲,導致香江每年的商業投資不增反減。
如果撤離的這些資金都迴流到英國的話,那還好,麥裏浩作為英國人,甚至非常支持。
但,這些人可不僅將財產撤迴英國,很多英資企業都將公司撤到歐洲其它國家或者美洲去。
這也是麥裏浩讓眾位大佬過來的原因。
留住這些香江商界最重要的人,香江便不怕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