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價一千萬!
人在香江,打造超級財閥 作者:天秤座的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7章 出價一千萬!
“蘇先生你這話問得,實在是太突然了,我都還沒有心理準備,據我所知,電影業與地產業相比,賺錢的速度慢太多了,怎麽蘇先生也準備涉足電影業了?”林柏欣驚訝之餘,有點好奇地說道。
“林先生應該知道,我在七月末的時候,收購了佳藝電視台,這一個多月以來,我對影視方麵進行了布局,除了電視台之外,還創辦了電影部門,不管是邵氏公司還是嘉禾電影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院線,而我涉足這個行業,自然也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院線。”蘇城解釋道。
電影行業,賺錢並不算很快,去年香江最高票房的一部電影還是進口的電影《007之海底城》,票房僅有526萬港元。
而本土電影最高票房的是嘉禾出品的《發錢寒》,票房是505萬港元。
香江人口就這麽點,電影市場就那麽大,票房不可能高到哪裏去。
而整個70年代,香江最高票房的電影,是在1976年上映的《半斤八兩》,上映後廣受歡迎,並且打敗了進口大片《大白鯊》,最後獲得853萬的票房佳績。
當然,這些都隻是香江一地的票房,現如今,香江在海外還有眾多重要的市場,如灣灣、新嘉坡等,幾乎都是針對華人群體的,特別是灣灣,是香江電影最重要的一個票倉。
即使如此,一部冠軍電影票房,加上海外票房也不過是幾千萬港元而已。
而電影並不是說你獲得多少票房就能拿到多少的,還要進行分賬的。
像那些獨立的製片人,沒有自己的院線,在香江獲得的票房分賬比例為30%到45%之間而已,海外市場的的分賬就更少了,比例隻有20%到30%之間。
當然,像邵氏、嘉禾這種擁有電影產業一條龍的,利潤會高很多,基本上除去拍攝成本、片酬,剩下的都是公司的了。
香江的演員片酬,可不像後世內地那種動不動一部片一個明星演員就要幾千萬片酬,香江的演員片酬是很低的,基本上實行的是薪酬製,所以拍攝成本並不算高。
這也是香江為什麽這麽多人投資電影的原因吧,投資小。
蘇城為什麽要進入並不算很賺錢的電影行業?
當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他手中有後世眾多的香江高票房電影,如果運營妥當,一年為他賺幾個億不是難事。
其次,等電影事業發展到一定地步,他還可以拍攝國際上那些高票房的電影。
華人電影不適合歐美市場?他有適合的劇本啊,況且,香江可一點都不缺洋人。
既然西方電影不適合用華人來拍攝,那就用洋人拍出來得了。
到時候,將這些西方受歡迎的電影拍出來,再拿到歐美去搶票房,那時候,可不僅僅是一年幾億利潤那麽簡單了。
華人拍不出西方電影那種感覺?
那就在好萊塢挖人才,將好的監製、導演挖過來,反正劇本他大把。
培養屬於香江的洋人演員,也不難。
而且,電影隻是其中一方麵。
一部高票房的電影,可以捧紅很多的演員。
而這些演員,自然就屬於蘇城旗下的簽約藝人。
藝人紅了,自然能夠為他賺更多的錢。
粉絲的錢,是最好賺的。
所以,電影公司,實際上可以拉動很多發展,不僅僅隻是電影才會賺錢,附加值可不少。
林柏欣考慮了許久,和林建明對視了一番,才說道:“蘇先生,我們集團旗下的電影院,賣給你們,也不是不能,畢竟這隻是我們的副業,就是不知道蘇先生能出什麽價?”
電影院的投資,對麗新集團來講,隻是個嚐試。
他們如今更重視的是房地產行業。
至於紡織業,那是他們的發家事業,自然不可能丟。
但是電影行業,目前對他們來講的確可有可無。
而且如今如果能夠將電影院出手,迴籠一部分資金,對他們來講,今年還能繼續在房地產行業上繼續發展。
隻是,這樣一來,他們原本在電影行業中有一定底蘊的情況下,賣出去的話,就徹底離開電影行業了。
所以,如果決定出售,肯定是有利有弊的,不過對他們來講,利大於弊。
世界上,幾乎什麽東西都可以買賣,不成交的原因,可能隻是價格沒有談攏。
所以,林柏欣自然沒有拒絕。
電影院對於麗新集團來講,並不是什麽重要投資方向,一年也不能為他們集團貢獻多少利潤。
如果將電影院賣給蘇城,還能夠獲得蘇城的好感,為接下來的合作,打下更牢固的基礎。
聽林柏欣這麽說,蘇城便知道,購買他們旗下的電影院,有戲。
蘇城直接提出要收購他們家的電影院,是因為林柏欣在前麵說過,他們投資電影院,純屬是玩票性質。
也就是說,電影院對他們來講,並不算是什麽重要的產業。
“林先生,我想問一下,目前你們的電影院,值多少錢?我好有個底。”蘇城再次問道。
實際上,蘇城過來之前,已經了解過香江的電影院市場,知道它們的大致情況。
而且,麗新集團旗下的六家電影院,他自然也已經調查清楚情況了,要不然他也不會下決心收購這些電影院。
不過,既然是主動要求收購的,那就先問問他們的意願價格,才好談判。
“這個真不好說,參考其它電影院轉讓的價格,售價從幾十萬到兩三百萬一家都有,這個要綜合影廳規模大小、盈利能力、所在位置等來判別它的價值,我們旗下的六家戲院,雖然說不是香江盈利能力最好的,但是也不算差,其中有三家,去年的觀看人數,還排在香江戲院的前十名,另外三家也都在前二十名,這樣的戲院,在香江轉讓,一兩百萬以上不是問題。
我們的戲院,可以說在市民中的口碑是非常好的,這也是我們曆經三年,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口碑和名氣,香江很多獨立製片人的電影,都放在我們電影院上播放,此外,就連嘉禾的電影,也是我們的片方來源,遇到周末節假日,我們每場基本上都會爆滿,所以我們的利潤是非常不錯的!”
在香江,電影院總會被稱為戲院,所以很多電影院的名字,都是以某某某戲院為名。
很明顯,知道蘇城要購買麗新集團旗下的電影院之後,林柏欣經過思考之後,便決定將電影院出售。
隻是在價格問題上,他不想自己出價,而是把這個問題丟給蘇城。
蘇城的經濟實力,短短幾個月,便被大家挖了出來。
毫無疑問,這真的是一個比他林柏欣要高出一兩個級別的商人。
所以,林柏欣也希望趁著這次機會,和蘇城打好關係,以後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合作。
“我出價一千萬港元,購買你們旗下六家戲院的所有權,不知道林先生覺得如何?”蘇城說出了一個比較靠譜的數目。
“蘇先生你這話問得,實在是太突然了,我都還沒有心理準備,據我所知,電影業與地產業相比,賺錢的速度慢太多了,怎麽蘇先生也準備涉足電影業了?”林柏欣驚訝之餘,有點好奇地說道。
“林先生應該知道,我在七月末的時候,收購了佳藝電視台,這一個多月以來,我對影視方麵進行了布局,除了電視台之外,還創辦了電影部門,不管是邵氏公司還是嘉禾電影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院線,而我涉足這個行業,自然也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院線。”蘇城解釋道。
電影行業,賺錢並不算很快,去年香江最高票房的一部電影還是進口的電影《007之海底城》,票房僅有526萬港元。
而本土電影最高票房的是嘉禾出品的《發錢寒》,票房是505萬港元。
香江人口就這麽點,電影市場就那麽大,票房不可能高到哪裏去。
而整個70年代,香江最高票房的電影,是在1976年上映的《半斤八兩》,上映後廣受歡迎,並且打敗了進口大片《大白鯊》,最後獲得853萬的票房佳績。
當然,這些都隻是香江一地的票房,現如今,香江在海外還有眾多重要的市場,如灣灣、新嘉坡等,幾乎都是針對華人群體的,特別是灣灣,是香江電影最重要的一個票倉。
即使如此,一部冠軍電影票房,加上海外票房也不過是幾千萬港元而已。
而電影並不是說你獲得多少票房就能拿到多少的,還要進行分賬的。
像那些獨立的製片人,沒有自己的院線,在香江獲得的票房分賬比例為30%到45%之間而已,海外市場的的分賬就更少了,比例隻有20%到30%之間。
當然,像邵氏、嘉禾這種擁有電影產業一條龍的,利潤會高很多,基本上除去拍攝成本、片酬,剩下的都是公司的了。
香江的演員片酬,可不像後世內地那種動不動一部片一個明星演員就要幾千萬片酬,香江的演員片酬是很低的,基本上實行的是薪酬製,所以拍攝成本並不算高。
這也是香江為什麽這麽多人投資電影的原因吧,投資小。
蘇城為什麽要進入並不算很賺錢的電影行業?
當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他手中有後世眾多的香江高票房電影,如果運營妥當,一年為他賺幾個億不是難事。
其次,等電影事業發展到一定地步,他還可以拍攝國際上那些高票房的電影。
華人電影不適合歐美市場?他有適合的劇本啊,況且,香江可一點都不缺洋人。
既然西方電影不適合用華人來拍攝,那就用洋人拍出來得了。
到時候,將這些西方受歡迎的電影拍出來,再拿到歐美去搶票房,那時候,可不僅僅是一年幾億利潤那麽簡單了。
華人拍不出西方電影那種感覺?
那就在好萊塢挖人才,將好的監製、導演挖過來,反正劇本他大把。
培養屬於香江的洋人演員,也不難。
而且,電影隻是其中一方麵。
一部高票房的電影,可以捧紅很多的演員。
而這些演員,自然就屬於蘇城旗下的簽約藝人。
藝人紅了,自然能夠為他賺更多的錢。
粉絲的錢,是最好賺的。
所以,電影公司,實際上可以拉動很多發展,不僅僅隻是電影才會賺錢,附加值可不少。
林柏欣考慮了許久,和林建明對視了一番,才說道:“蘇先生,我們集團旗下的電影院,賣給你們,也不是不能,畢竟這隻是我們的副業,就是不知道蘇先生能出什麽價?”
電影院的投資,對麗新集團來講,隻是個嚐試。
他們如今更重視的是房地產行業。
至於紡織業,那是他們的發家事業,自然不可能丟。
但是電影行業,目前對他們來講的確可有可無。
而且如今如果能夠將電影院出手,迴籠一部分資金,對他們來講,今年還能繼續在房地產行業上繼續發展。
隻是,這樣一來,他們原本在電影行業中有一定底蘊的情況下,賣出去的話,就徹底離開電影行業了。
所以,如果決定出售,肯定是有利有弊的,不過對他們來講,利大於弊。
世界上,幾乎什麽東西都可以買賣,不成交的原因,可能隻是價格沒有談攏。
所以,林柏欣自然沒有拒絕。
電影院對於麗新集團來講,並不是什麽重要投資方向,一年也不能為他們集團貢獻多少利潤。
如果將電影院賣給蘇城,還能夠獲得蘇城的好感,為接下來的合作,打下更牢固的基礎。
聽林柏欣這麽說,蘇城便知道,購買他們旗下的電影院,有戲。
蘇城直接提出要收購他們家的電影院,是因為林柏欣在前麵說過,他們投資電影院,純屬是玩票性質。
也就是說,電影院對他們來講,並不算是什麽重要的產業。
“林先生,我想問一下,目前你們的電影院,值多少錢?我好有個底。”蘇城再次問道。
實際上,蘇城過來之前,已經了解過香江的電影院市場,知道它們的大致情況。
而且,麗新集團旗下的六家電影院,他自然也已經調查清楚情況了,要不然他也不會下決心收購這些電影院。
不過,既然是主動要求收購的,那就先問問他們的意願價格,才好談判。
“這個真不好說,參考其它電影院轉讓的價格,售價從幾十萬到兩三百萬一家都有,這個要綜合影廳規模大小、盈利能力、所在位置等來判別它的價值,我們旗下的六家戲院,雖然說不是香江盈利能力最好的,但是也不算差,其中有三家,去年的觀看人數,還排在香江戲院的前十名,另外三家也都在前二十名,這樣的戲院,在香江轉讓,一兩百萬以上不是問題。
我們的戲院,可以說在市民中的口碑是非常好的,這也是我們曆經三年,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口碑和名氣,香江很多獨立製片人的電影,都放在我們電影院上播放,此外,就連嘉禾的電影,也是我們的片方來源,遇到周末節假日,我們每場基本上都會爆滿,所以我們的利潤是非常不錯的!”
在香江,電影院總會被稱為戲院,所以很多電影院的名字,都是以某某某戲院為名。
很明顯,知道蘇城要購買麗新集團旗下的電影院之後,林柏欣經過思考之後,便決定將電影院出售。
隻是在價格問題上,他不想自己出價,而是把這個問題丟給蘇城。
蘇城的經濟實力,短短幾個月,便被大家挖了出來。
毫無疑問,這真的是一個比他林柏欣要高出一兩個級別的商人。
所以,林柏欣也希望趁著這次機會,和蘇城打好關係,以後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合作。
“我出價一千萬港元,購買你們旗下六家戲院的所有權,不知道林先生覺得如何?”蘇城說出了一個比較靠譜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