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聖上雖然沒有雄才大略,但也算是位明君。


    因自小繼承皇位,而且又處於戰爭動蕩時期,


    所以對百姓疾苦還是很關心的,他本人也是立誌成為一位明君,並一直為此努力著。


    對國家,對朝廷,他能做到皇帝應盡的責任;對後宮,也能做到雨露均沾,不隨意寵愛任何妃子,不會發生後宮因爭寵出現的齷蹉之事。


    他一直自欺欺人般的自我洗腦,


    但是,每當夢迴午夜,他對嫡姐的愧疚和懊悔都會把他淹沒。


    他一遍遍的告訴自己,當年的自己沒有錯,


    但又一遍一遍的懊惱,都是因為自己太過無能,


    竟然要讓皇姐承受這樣的痛苦,去成為和親的對象。


    每當迴想起皇姐那美麗而又堅定的麵容,心中充滿了自責和悔恨。


    如果自己能夠再強大一些,如果有足夠的能力保護她,就不會讓她陷入那種境遇。


    可是現實卻如此殘酷,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皇姐被送去遠方,遠離家鄉和親人,獨自麵對未知的命運。


    皇姐一直都是父皇母後的驕傲,她聰明伶俐、溫柔善良,深得眾人喜愛。


    所以,當嫡姐提出去和親的時候,他本能的想反對,但是卻又無法真正的拒絕。


    不得不說,這些年的自我洗腦還是有些作用的,


    因為皇帝完全忘了,當年是他自導自演設計頤和長公主,讓其主動提出和親。


    因為他知道,他的這位皇姐,聰明、大氣、有格局,深受父皇的喜愛。


    如果她是位皇子的話,皇位一定非她莫屬。


    所以,當年他剛登基的時候,有什麽問題都會問他的皇姐,


    而頤和長公主也會為了自己的親弟弟做出任何犧牲,包括她終身的幸福。


    或許成為一國之君後,人的心境會在不知不覺間產生微妙的變化。


    這種變化可能並非一蹴而就,但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現出來。


    權力的膨脹、責任的加重以及眾人的景仰與敬畏等等因素交織在一起,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將皇帝緊緊籠罩其中。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原本單純善良之人也有可能變得心機深沉;曾經謙遜溫和者說不定會變得傲慢自大;


    往昔心懷天下蒼生的明君甚至可能淪為隻圖享樂、不顧百姓死活的暴君……


    然而這一切究竟是必然還是偶然呢?恐怕隻有身處那個位置的人才最清楚不過了吧!


    所以,當皇帝在“無意中”透漏給頤和長公主,秦國要求和親才會幫忙助力時,頤和長公主她毫不猶豫的主動提出,


    私心是為了自己的弟弟能夠穩固皇位;公心是為了穩定國家。


    而皇帝也在一遍一遍的告訴自己,他這麽做都是為了國家大義。


    但是當他知道,他的皇姐有一隊曆來皇帝才能有的暗衛時,心裏還是不舒服的。


    他甚至想過,為什麽他的皇姐不告訴他,


    難道她真的像別人說的那樣,要當幕後的“攝政王”,要把他當成傀儡一樣養著嗎?


    即使她都嫁到其他國家了,還是能用楚國皇室隻有皇帝能用的暗衛嗎?


    他完全忘了,這支暗衛,當年是老皇帝在臨終時跟他說過的,也算是如果出現意外,給他留的後手。


    嫉妒、權利使他的心態麵目全非。


    所以,當頤和長公主向他求救時,他選擇視而不見,他覺得他無所不能的皇姐可以自己解決。


    但當他真正得知他那位尊貴無比、地位尊崇的皇姐香消玉殞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悲痛之情。


    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變得灰暗無光,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與生機。


    這個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靂,狠狠地劈在了他的心頭,讓他猝不及防,讓人一時之間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所以,其實他是有派人去找楚衍他們兄弟的,隻不過錯過了,


    還未等到他找到他們,頤和長公主的暗衛們就帶著楚衍迴來了。


    當他看見小楚衍生病時,就想到了自己當年生病時,自己的皇姐是如何照顧自己的,


    但當時的他,不僅對生病的小楚衍沒有激起憐愛之情,反而讓他覺得,楚衍的存在仿佛是在他提醒他,


    是因為他,他的皇姐才會死,她的孩子才會變成如今這般。


    他接受不了這種心裏冒出陰暗的想法,所以,為了讓自己的良心好受,他把小楚衍扔在了冷宮,讓他自生自滅。


    皇宮裏有點事情就會變成風吹草動,慢慢的就傳出了其實冷宮的一位妃子偷偷生下皇子的消息,


    當時的皇帝不僅知道這個消息,還讓這個消息更加具體化了一些。


    他要掩蓋楚衍的身份。


    如果讓那些老臣們知道頤和長公主的孩子遭受如此境遇,不知道會鬧出什麽事情來。


    當時的楚國,還沒有為了一位公主去與秦國對抗的實力。


    但是如果事情傳出去,如果不做些什麽,沒準會讓其他國家或者自己的百姓覺得,


    楚國是好欺負的,他的這個皇帝是好欺負的,是懦弱的。


    到那時,堂堂一國之君的顏麵將何存?


    他身為萬民景仰的天子,若是連自己的嫡親皇姐都保護不好,


    又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百姓,又如何能讓百姓信服?


    豈不是要淪為天下人的笑柄!


    且不說會影響到朝廷的威嚴和公信力,單就個人而言,皇帝也定會覺得顏麵掃地、無地自容啊!


    畢竟,這種事情傳揚出去,不僅有損於皇家聲譽,更可能動搖其統治根基呢!


    因為他隱約覺得,他皇姐的死有些蹊蹺,但是他現在還沒有那個實力,所以隻能暫時放下。


    秦國也是“配合”,以頤和長公主病逝為由,昭告天下。


    而她的孩子,大家都以為,還是養在秦國的皇室中。


    由於頤和長公主遠嫁他國,這次聯姻成為了兩國友好交往的紐帶,


    不僅讓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加頻繁,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


    這使得雙方的百姓都受益匪淺,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在經濟方麵,隨著貿易的繁榮,市場上出現了更多種類的商品,物價相對穩定,人民的購買力增強。


    同時,外來的技術和理念也促進了國內產業的發展與創新,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提高了百姓的收入水平。


    而在文化領域,兩國間的藝術、學術等方麵的交流活動不斷增多,人們能夠欣賞到不同風格的音樂、舞蹈、繪畫作品,感受到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


    這種多元文化的融合既開闊了百姓的視野,又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


    此外,頤和長公主還積極推動教育事業的合作,為兩國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這些人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總而言之,雖然頤和長公主沒有在後宮爭寵,


    但是作為第一位和親公主,頤和長公主的和親給兩國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正是因為這樣,當她有孩子時,她的孩子必然成為兩國百姓追捧的對象,


    而這樣的結果,也必然為他們招來禍患。


    當秦國的皇室看見頤和長公主的死亡,給百姓們帶來了這麽大的影響時,都在慶幸自己當時的決定,


    否則,屬於養虎為患了。


    街頭巷尾,人們默默垂淚,互相訴說著對她的懷念之情;贏得了兩國人民的敬仰和愛戴。


    她的離去不僅是個人命運的終結,更是兩國友好交流的一大損失。


    然而自私的人,隻會考慮自己的利益,根本不會關心除了自身之外的東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後,我悲催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狸貓換桃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狸貓換桃子並收藏穿越後,我悲催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