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駕迴宮已是巳時三刻,鄭安雅剛從車上下來就被幾個宮人團團圍住,七手八腳地為她塗抹膏藥。林長曄見了覺得好笑,忍不住問:“怎麽了這是?”
“不小心磕到了。”迴答他的是林長卿。隻見他一手輕掩著額頭,對鄭安雅說:“給我也來一點。”
林長曄詫異道:“她磕到了,你的額頭怎麽腫了?”
林長卿道:“磕我頭上了啊。”
“這……”林長曄雙目圓睜,把二人上上下下重新打量了一番,說:“你倆破鏡重圓這麽激烈的嗎?”
鄭安雅白了他一眼:“你才破呢!”說罷拉著林長卿進了宮門。
宴席已經擺開。主桌坐北朝南,長度足夠坐下四個人,這是給鄭安雅準備的。主桌旁有一張略小的桌子,那是太後房如梅的位置。宗室親貴和文武百官依照爵位和品級,神族在西、人族在東,依次落座。右首第一席自然是段知書,而後依次是杜襄成、鄭升平、鄭奉儀、鄭曦廉、房如樨、房似瑜、牟清泉、牟清風,再往下就是阮秋霜和四小家族了。在這些人的身後還有相應的席位留給他們的家眷:段知書的身後是她的丈夫崔氏和一雙兒女,鄭升平身後是杜修文,房似瑜的身後是她兒子。杜襄成和牟清泉的女兒們則因為年紀太小被留在了家中。左首是人族官員,首席是柏崇巒,次席是虢仲靚和虢孟馨,再往下依次是衛琉璃、郝勝男和高承顯、鄭悠兒和新晉的慧謀君曾大囡等。鄭安雅朝著柏崇巒身後瞧了瞧,不出意外地看到了陳蕊鶯和荊兒。
她衝著母女倆笑了笑,正準備落座,卻見一個五百石的小文官上前道:“今日是西帝陛下一千八百歲的壽誕,東帝陛下前來賀壽,真是令我們高昌國蓬蓽生輝呀!”
鄭安雅定睛一看,此人姓曹,是個禦史,論輩分是曹君歌的堂妹。曹氏與段氏關係最好,這個曹禦史明顯是替段知書來的。眾人都知道林長卿這次沒有通過正規途徑入關,不是特地為鄭安雅慶生來的,想必沒有帶上拿得出手的賀禮。空手參加宴會或者賀禮不夠貴重這可是大大的失禮,曹禦史在這個時候湊上來說話,明顯是認準了林長卿來得匆忙沒有準備,想讓他難堪。想到這裏,鄭安雅不禁翻了個白眼,大概曹謙揖和曹君歌母女也覺得這活兒丟份吧,派了這麽個遠房親戚來出頭。她哪能真讓林長卿失了禮,忙拉住他的手:“東帝不是外人,你也不必替朕謝他,這樣反而顯得生分了。”
她看了看主桌周圍,沒有林長卿的席位,又用詢問的眼光望著房如梅。房如梅對她一攤手,意思是:我哪知道他要來?你自己看著辦。
鄭安雅微微一笑,這個場景很多年前就遇到過。於是她對林長卿說:“不知道你要來,沒給你安排席位,好在主座寬敞,你同我擠一擠可好?”話音不高,但足以讓周圍的人都聽見。
林長卿顯然也想到了那一幕,笑道:“姐姐說的是,如此甚好。”
不一會兒,幾個內侍宮人在主座上加了一副坐席和酒具,鄭安雅和林長卿攜手入席。高昌國尊右、渤海國尊左,因此鄭安雅的席位在右,林長卿的則在左,安排得再完美不過。林長曄按照爵位和輩分應該和杜襄成相當,但成年男女不同席,除非是夫妻,所以他和鄭升平坐在了一起。
見主賓均已落座,禮官高唿:“進獻壽禮!”隨後,各地進貢的一件件禮品被依次抬了上來。西海十鎮進獻的是五顆雞蛋大的珍珠、兩株四尺高的西海紅珊瑚,看得在場賓客嘖嘖稱奇。北邊的科爾漠則派拉克申獻上了一整塊白如雪、潤如脂、重達上百斤的漠北羊脂玉。南部的桂林郡和象郡除了特產象牙和犀角之外,還分別進貢了一對大紅身子、金色頭冠、長尾羽的鳥和一對兩丈高的鹿。鄭安雅本就喜愛珍禽異獸,這一見更是歡喜得不行:“這鳥長得太漂亮了,叫什麽名字?”
桂林郡守答道:“此鳥十分稀有,沒有正經名字,當地百姓就叫它錦雞。”
“不好聽,改一個吧。”鄭安雅道。
房如樨笑道:“陛下,依臣所見,此鳥倒是頗有幾分像傳說中的鳳凰,不如就以鳳凰命名如何?”
眾人紛紛附和:“武信君一語中的,還真像鳳凰!”“我看何止是像,這就是鳳凰!”“鳳凰現世,這是天降祥瑞啊!”
鄭安雅抬手製止了那些人的阿諛,笑道:“它倆如果是鳳凰,那外麵的幾頭巨鹿豈不是麒麟了?”
象郡郡守道:“啟稟陛下,這鹿的別名就是麒麟。”
賓客們聽了,又是一頓吹捧,鄭安雅蹙了蹙眉,賞了兩位郡守百金,繼續看禮物。
輪到明夷郡的時候,郡守喜滋滋地奉上一件華貴的裘衣,正等著領賞。哪知道鄭安雅見了之後臉色大變,問他:“這不會是青紫藍做的吧?”
郡守道:“正是。這件袍子長五尺,用四百餘張皮精製而成……”
“拿走,朕不要!”鄭安雅打斷他,不耐煩地說。
明夷郡守大驚,不知自己哪裏觸怒了西帝。有好心人提醒他:“陛下喜愛絨鼠,最見不得別人扒它們的皮了。”郡守慌忙伏地請罪。
林長卿見狀,笑著對鄭安雅說:“今天是你的生日,不生氣了好不好?我也備了一件薄禮,希望你不要嫌棄。”
鄭安雅驚訝道:“你也準備了禮物?”她知道林長卿來得匆忙沒帶多少東西,更沒有聽說他在高昌國境內采買什麽貴重物品,所以方才曹禦史說話的時候她才用“不是外人”四個字打發了她。不過林長卿是個謹慎的人,他既然敢在壽宴上拿出來,想必絕非凡品。
說話間,已有人抬過來一個金絲楠木的大禮盒。林長卿起身離席,親手將盒子打開。林長曄也起身協助他扶住盒蓋。眾臣都想看看東帝到底送了什麽寶貝,紛紛伸長了脖子往裏瞧。隻見盒子裏裝的是一整套雞油黃色的瑪瑙食具,杯盤碗盞一共十八件。若是別人倒還罷了,柏崇巒、段知書等人看到之後心中暗自詫異:瑪瑙多以純紅、純黑、五彩等色為貴,這雞油黃的瑪瑙不是特別稀罕的寶物,在一眾賀禮中非但不出彩還顯得有些寒酸,為何東帝卻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鄭安雅一見到那副瑪瑙食具,尤其是林長卿手中拿著的那一個碗,仿佛被一記重拳擊中了心房,塵封多年的記憶緩緩開啟。這熟悉的顏色和樣式,難道是她第一次出使渤海國時用過的那個碗?
“這……是不是我用過的那個……”她望著林長卿,聲音微微顫抖。
“正是,”林長卿道,“我當時見你喜歡,想把這一套都送給你,哪曾想你迴國的時候沒有帶走。”
鄭安雅雙手接過林長卿遞給她的碗,捧在懷裏仔細摩挲著,又等林氏兄弟落了座,方才向眾人問道:“諸位可知這碗的來曆?”
柏崇巒道:“臣等不知,還請陛下賜教。”
鄭安雅道:“八十八年前,朕奉先王之命出使渤海國,來到臨淄城的當日,渤海王太後為朕設宴接風,朕在晚宴上用的就是這個碗。當時的高昌國積貧積弱,即使朕身為公主,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麽漂亮的碗。”說到這裏,她已經哽咽了。
鄭安雅頓了頓,繼續道:“方才東帝問朕為什麽明明很喜歡這套食具卻沒有帶走,那是因為當時整個高昌國都找不出一套這樣珍貴的食具,即便是先王所用的也遠不如它。朕若是私藏了,屬於僭越,但朕又不甘心將它進獻給先王。”
段知書也不禁感歎:“是啊,當時的高昌國城不過三座,人口不過萬人,一年的稅收才幾十萬貫,就這點收入還要擠出交二十萬的歲幣給夜郎國,日子是真的苦。”
杜襄成道:“若隻是窮倒還罷了,因為我們軍力薄弱,時常被鄰國欺負,今天被這個打一下,明天被那個搶一把。我母親就是在我不到五百歲的時候死在戰場上的。”
鄭安雅抹了一把淚,對林長卿說:“長卿,高昌國能有今日,多虧了你和渤海國。”又對眾人道:“諸位可還記得,我國昭勳閣排名第一的功臣是誰?”
有人答道:“是文成君。”
鄭安雅道:“沒錯,文成君衛信忠,渤海國人,稷下學子。當時的朕空有一腔熱血,卻找不到富國強兵的路。是文成君,手把手地教導朕如何治國安邦,如何選才施政,可以說,沒有文成君,就沒有今日的高昌國。”
林長卿道:“那多虧你知人善任。”
鄭安雅繼續說:“從渤海國前來相助的,遠不止文成君一人。昭勳閣排名第二的通武君高無疾,經曆過大小戰役幾十場,多次斬將、奪旗、陷陣,戰功卓著。他也是渤海人。還有更多不知名的官吏、匠人、農人們,為高昌國作出了長足的貢獻。朕依然記得,在高昌國最需要人口的時候,渤海國給了我們五萬人。還有那一次,為了應對祝融國、須彌國的刁難……”話未說完,她又忍不住掉下淚來。
林長卿握住她的手,道:“是我不好,引得你傷心了。”
“我才沒有傷心,我這是高興……”鄭安雅道。
見時機差不多了,房如樨起身對眾人道:“諸位,今日是西帝陛下的千秋華誕,讓我們一起為西帝陛下的壽誕、也為二位陛下喜結良緣、為兩國永久修好幹了這一杯!”
他的話音剛落,房如梅就利索地舉起了酒杯,接著是房似瑜、杜襄成、林長曄和柏崇巒等人。其餘百官起先還茫然不知所措,見鄭安雅和林長卿也有了動作,才一個個加入到祝酒的行列中來。鄭安雅見大部分人紛紛響應,剩下的人還在看段知書的眼色,喚了一聲“夫子”。段知書歎了口氣,嘟囔了一句“任性”,終於也不情不願地舉起杯子。見段知書妥協,牟氏姐妹也不情不願地跟著做了。
宴席進入高潮,一盤盤美味珍饈被擺上餐桌,美輪美奐的歌舞看得人如癡如醉。鄭升平發現林長曄似乎有些失落,偷偷地問他怎麽了。林長曄喝得有幾分醉了,緋紅著臉笑道:“姨父您知道嗎,今天也是我的生日。”
鄭升平驚訝道:“當真?你與陛下是同一日生的?”
林長曄道:“不僅同月同日,而且同個時辰,隻是晚了兩百年。今天也是我一千六百歲的整生日。”
“啊呀呀,這麽巧嗎?當年陛下降生時,隋氏長老們可都說陛下的生辰八字有帝王之氣,再尊貴不過了。這麽說來你也……”
林長曄擺擺手道:“姨父小聲些,我也找人算過命,命相師說我和西帝陛下相比隻有年柱上差了些。年柱您知道吧?代表祖上。她的祖輩是君,所以她能即位成為君王,我的祖父是臣,因此我這輩子隻能是臣。”
鄭升平恍然大悟:“噢,原來如此,怪不得呢。不說了,喝酒喝酒。”
觥籌交錯間,鄭安雅也有幾分上頭了。她望著林長卿與人對飲的樣子,憶起了兩人在車上的對話:
“長卿,我生性獨斷專行,這樣的性格一旦作出錯誤的決策可能會害死很多人。如果有一天我犯下不可饒恕的大錯,你會怎麽辦?”
“我會守在你身邊,盡我所能阻止你犯錯。如果你最終還是犯了錯,我也會和你一起麵對,不會離開你。”
“我知道你最重孝道,可我不是個孝順女兒,我不與牟明月成婚就是公然背離母親的遺願。你還願意和我在一起嗎?”
“我也沒有旁人眼中的那般孝順,我來找你已經忤逆了母親。安雅,我知道我們接下來一定會麵臨很多困難,因為世上從未有過兩國君主通婚的先例。我求你,一定要和我一起克服困難堅持下去,好不好?”
“好。”
注:
涉及生辰八字和算命方麵的內容是我編的,請勿當真。
“不小心磕到了。”迴答他的是林長卿。隻見他一手輕掩著額頭,對鄭安雅說:“給我也來一點。”
林長曄詫異道:“她磕到了,你的額頭怎麽腫了?”
林長卿道:“磕我頭上了啊。”
“這……”林長曄雙目圓睜,把二人上上下下重新打量了一番,說:“你倆破鏡重圓這麽激烈的嗎?”
鄭安雅白了他一眼:“你才破呢!”說罷拉著林長卿進了宮門。
宴席已經擺開。主桌坐北朝南,長度足夠坐下四個人,這是給鄭安雅準備的。主桌旁有一張略小的桌子,那是太後房如梅的位置。宗室親貴和文武百官依照爵位和品級,神族在西、人族在東,依次落座。右首第一席自然是段知書,而後依次是杜襄成、鄭升平、鄭奉儀、鄭曦廉、房如樨、房似瑜、牟清泉、牟清風,再往下就是阮秋霜和四小家族了。在這些人的身後還有相應的席位留給他們的家眷:段知書的身後是她的丈夫崔氏和一雙兒女,鄭升平身後是杜修文,房似瑜的身後是她兒子。杜襄成和牟清泉的女兒們則因為年紀太小被留在了家中。左首是人族官員,首席是柏崇巒,次席是虢仲靚和虢孟馨,再往下依次是衛琉璃、郝勝男和高承顯、鄭悠兒和新晉的慧謀君曾大囡等。鄭安雅朝著柏崇巒身後瞧了瞧,不出意外地看到了陳蕊鶯和荊兒。
她衝著母女倆笑了笑,正準備落座,卻見一個五百石的小文官上前道:“今日是西帝陛下一千八百歲的壽誕,東帝陛下前來賀壽,真是令我們高昌國蓬蓽生輝呀!”
鄭安雅定睛一看,此人姓曹,是個禦史,論輩分是曹君歌的堂妹。曹氏與段氏關係最好,這個曹禦史明顯是替段知書來的。眾人都知道林長卿這次沒有通過正規途徑入關,不是特地為鄭安雅慶生來的,想必沒有帶上拿得出手的賀禮。空手參加宴會或者賀禮不夠貴重這可是大大的失禮,曹禦史在這個時候湊上來說話,明顯是認準了林長卿來得匆忙沒有準備,想讓他難堪。想到這裏,鄭安雅不禁翻了個白眼,大概曹謙揖和曹君歌母女也覺得這活兒丟份吧,派了這麽個遠房親戚來出頭。她哪能真讓林長卿失了禮,忙拉住他的手:“東帝不是外人,你也不必替朕謝他,這樣反而顯得生分了。”
她看了看主桌周圍,沒有林長卿的席位,又用詢問的眼光望著房如梅。房如梅對她一攤手,意思是:我哪知道他要來?你自己看著辦。
鄭安雅微微一笑,這個場景很多年前就遇到過。於是她對林長卿說:“不知道你要來,沒給你安排席位,好在主座寬敞,你同我擠一擠可好?”話音不高,但足以讓周圍的人都聽見。
林長卿顯然也想到了那一幕,笑道:“姐姐說的是,如此甚好。”
不一會兒,幾個內侍宮人在主座上加了一副坐席和酒具,鄭安雅和林長卿攜手入席。高昌國尊右、渤海國尊左,因此鄭安雅的席位在右,林長卿的則在左,安排得再完美不過。林長曄按照爵位和輩分應該和杜襄成相當,但成年男女不同席,除非是夫妻,所以他和鄭升平坐在了一起。
見主賓均已落座,禮官高唿:“進獻壽禮!”隨後,各地進貢的一件件禮品被依次抬了上來。西海十鎮進獻的是五顆雞蛋大的珍珠、兩株四尺高的西海紅珊瑚,看得在場賓客嘖嘖稱奇。北邊的科爾漠則派拉克申獻上了一整塊白如雪、潤如脂、重達上百斤的漠北羊脂玉。南部的桂林郡和象郡除了特產象牙和犀角之外,還分別進貢了一對大紅身子、金色頭冠、長尾羽的鳥和一對兩丈高的鹿。鄭安雅本就喜愛珍禽異獸,這一見更是歡喜得不行:“這鳥長得太漂亮了,叫什麽名字?”
桂林郡守答道:“此鳥十分稀有,沒有正經名字,當地百姓就叫它錦雞。”
“不好聽,改一個吧。”鄭安雅道。
房如樨笑道:“陛下,依臣所見,此鳥倒是頗有幾分像傳說中的鳳凰,不如就以鳳凰命名如何?”
眾人紛紛附和:“武信君一語中的,還真像鳳凰!”“我看何止是像,這就是鳳凰!”“鳳凰現世,這是天降祥瑞啊!”
鄭安雅抬手製止了那些人的阿諛,笑道:“它倆如果是鳳凰,那外麵的幾頭巨鹿豈不是麒麟了?”
象郡郡守道:“啟稟陛下,這鹿的別名就是麒麟。”
賓客們聽了,又是一頓吹捧,鄭安雅蹙了蹙眉,賞了兩位郡守百金,繼續看禮物。
輪到明夷郡的時候,郡守喜滋滋地奉上一件華貴的裘衣,正等著領賞。哪知道鄭安雅見了之後臉色大變,問他:“這不會是青紫藍做的吧?”
郡守道:“正是。這件袍子長五尺,用四百餘張皮精製而成……”
“拿走,朕不要!”鄭安雅打斷他,不耐煩地說。
明夷郡守大驚,不知自己哪裏觸怒了西帝。有好心人提醒他:“陛下喜愛絨鼠,最見不得別人扒它們的皮了。”郡守慌忙伏地請罪。
林長卿見狀,笑著對鄭安雅說:“今天是你的生日,不生氣了好不好?我也備了一件薄禮,希望你不要嫌棄。”
鄭安雅驚訝道:“你也準備了禮物?”她知道林長卿來得匆忙沒帶多少東西,更沒有聽說他在高昌國境內采買什麽貴重物品,所以方才曹禦史說話的時候她才用“不是外人”四個字打發了她。不過林長卿是個謹慎的人,他既然敢在壽宴上拿出來,想必絕非凡品。
說話間,已有人抬過來一個金絲楠木的大禮盒。林長卿起身離席,親手將盒子打開。林長曄也起身協助他扶住盒蓋。眾臣都想看看東帝到底送了什麽寶貝,紛紛伸長了脖子往裏瞧。隻見盒子裏裝的是一整套雞油黃色的瑪瑙食具,杯盤碗盞一共十八件。若是別人倒還罷了,柏崇巒、段知書等人看到之後心中暗自詫異:瑪瑙多以純紅、純黑、五彩等色為貴,這雞油黃的瑪瑙不是特別稀罕的寶物,在一眾賀禮中非但不出彩還顯得有些寒酸,為何東帝卻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鄭安雅一見到那副瑪瑙食具,尤其是林長卿手中拿著的那一個碗,仿佛被一記重拳擊中了心房,塵封多年的記憶緩緩開啟。這熟悉的顏色和樣式,難道是她第一次出使渤海國時用過的那個碗?
“這……是不是我用過的那個……”她望著林長卿,聲音微微顫抖。
“正是,”林長卿道,“我當時見你喜歡,想把這一套都送給你,哪曾想你迴國的時候沒有帶走。”
鄭安雅雙手接過林長卿遞給她的碗,捧在懷裏仔細摩挲著,又等林氏兄弟落了座,方才向眾人問道:“諸位可知這碗的來曆?”
柏崇巒道:“臣等不知,還請陛下賜教。”
鄭安雅道:“八十八年前,朕奉先王之命出使渤海國,來到臨淄城的當日,渤海王太後為朕設宴接風,朕在晚宴上用的就是這個碗。當時的高昌國積貧積弱,即使朕身為公主,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麽漂亮的碗。”說到這裏,她已經哽咽了。
鄭安雅頓了頓,繼續道:“方才東帝問朕為什麽明明很喜歡這套食具卻沒有帶走,那是因為當時整個高昌國都找不出一套這樣珍貴的食具,即便是先王所用的也遠不如它。朕若是私藏了,屬於僭越,但朕又不甘心將它進獻給先王。”
段知書也不禁感歎:“是啊,當時的高昌國城不過三座,人口不過萬人,一年的稅收才幾十萬貫,就這點收入還要擠出交二十萬的歲幣給夜郎國,日子是真的苦。”
杜襄成道:“若隻是窮倒還罷了,因為我們軍力薄弱,時常被鄰國欺負,今天被這個打一下,明天被那個搶一把。我母親就是在我不到五百歲的時候死在戰場上的。”
鄭安雅抹了一把淚,對林長卿說:“長卿,高昌國能有今日,多虧了你和渤海國。”又對眾人道:“諸位可還記得,我國昭勳閣排名第一的功臣是誰?”
有人答道:“是文成君。”
鄭安雅道:“沒錯,文成君衛信忠,渤海國人,稷下學子。當時的朕空有一腔熱血,卻找不到富國強兵的路。是文成君,手把手地教導朕如何治國安邦,如何選才施政,可以說,沒有文成君,就沒有今日的高昌國。”
林長卿道:“那多虧你知人善任。”
鄭安雅繼續說:“從渤海國前來相助的,遠不止文成君一人。昭勳閣排名第二的通武君高無疾,經曆過大小戰役幾十場,多次斬將、奪旗、陷陣,戰功卓著。他也是渤海人。還有更多不知名的官吏、匠人、農人們,為高昌國作出了長足的貢獻。朕依然記得,在高昌國最需要人口的時候,渤海國給了我們五萬人。還有那一次,為了應對祝融國、須彌國的刁難……”話未說完,她又忍不住掉下淚來。
林長卿握住她的手,道:“是我不好,引得你傷心了。”
“我才沒有傷心,我這是高興……”鄭安雅道。
見時機差不多了,房如樨起身對眾人道:“諸位,今日是西帝陛下的千秋華誕,讓我們一起為西帝陛下的壽誕、也為二位陛下喜結良緣、為兩國永久修好幹了這一杯!”
他的話音剛落,房如梅就利索地舉起了酒杯,接著是房似瑜、杜襄成、林長曄和柏崇巒等人。其餘百官起先還茫然不知所措,見鄭安雅和林長卿也有了動作,才一個個加入到祝酒的行列中來。鄭安雅見大部分人紛紛響應,剩下的人還在看段知書的眼色,喚了一聲“夫子”。段知書歎了口氣,嘟囔了一句“任性”,終於也不情不願地舉起杯子。見段知書妥協,牟氏姐妹也不情不願地跟著做了。
宴席進入高潮,一盤盤美味珍饈被擺上餐桌,美輪美奐的歌舞看得人如癡如醉。鄭升平發現林長曄似乎有些失落,偷偷地問他怎麽了。林長曄喝得有幾分醉了,緋紅著臉笑道:“姨父您知道嗎,今天也是我的生日。”
鄭升平驚訝道:“當真?你與陛下是同一日生的?”
林長曄道:“不僅同月同日,而且同個時辰,隻是晚了兩百年。今天也是我一千六百歲的整生日。”
“啊呀呀,這麽巧嗎?當年陛下降生時,隋氏長老們可都說陛下的生辰八字有帝王之氣,再尊貴不過了。這麽說來你也……”
林長曄擺擺手道:“姨父小聲些,我也找人算過命,命相師說我和西帝陛下相比隻有年柱上差了些。年柱您知道吧?代表祖上。她的祖輩是君,所以她能即位成為君王,我的祖父是臣,因此我這輩子隻能是臣。”
鄭升平恍然大悟:“噢,原來如此,怪不得呢。不說了,喝酒喝酒。”
觥籌交錯間,鄭安雅也有幾分上頭了。她望著林長卿與人對飲的樣子,憶起了兩人在車上的對話:
“長卿,我生性獨斷專行,這樣的性格一旦作出錯誤的決策可能會害死很多人。如果有一天我犯下不可饒恕的大錯,你會怎麽辦?”
“我會守在你身邊,盡我所能阻止你犯錯。如果你最終還是犯了錯,我也會和你一起麵對,不會離開你。”
“我知道你最重孝道,可我不是個孝順女兒,我不與牟明月成婚就是公然背離母親的遺願。你還願意和我在一起嗎?”
“我也沒有旁人眼中的那般孝順,我來找你已經忤逆了母親。安雅,我知道我們接下來一定會麵臨很多困難,因為世上從未有過兩國君主通婚的先例。我求你,一定要和我一起克服困難堅持下去,好不好?”
“好。”
注:
涉及生辰八字和算命方麵的內容是我編的,請勿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