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柏崇巒選擇了上雍、下雍兩郡為對象,實地走訪百姓和官吏們對當下法律的態度。選擇這兩個郡是他慎重考慮過的:河西郡是目前高昌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這裏的人們普遍生活富庶,對法律和國政自然是較為滿意的,京畿郡則是神族的老地盤,這兩郡的走訪結果必然是過於樂觀的。玄南、玄北、平商、首陽四郡原為孤竹國領土,並入高昌國的時間不長,尚未完成同化。金竹、桂林、南陽等郡則是鄭安雅不許他去,理由是:“南蠻之地,瘴氣叢生。”至於積善郡和魁郡那就更不用說了,離長樂國那麽近,鄭安雅才不會放他走。所以,一通篩選下來便隻剩下了上雍、下雍兩郡。柏崇巒隻用一輛車,侍衛、隨從加起來不到十人。他深入田間地頭、市井小巷,與各行各業的百姓交談,聽取他們的意見。鄭安雅也不管他,任由他兩個郡裏晃悠。
柏崇巒前腳剛走,科爾漠的密報就到了:衛琉璃的探子截獲了一封頗黎寫給額林的書信,大意是希望額林支持他獨立,擺脫高昌國的控製,事成之後他將每年給玉輪國進貢牛羊、馬匹和駱駝。
鄭安雅眉頭緊鎖,問道:“科爾漠目前有多少軍隊,都在誰手裏?”
衛琉璃道:“總共約十萬騎兵。其中中軍五萬由烏鐸管轄,頗黎親領的有兩萬,其餘三萬分散在幾個部落長老手裏。頗黎手中的兩萬騎兵最為精銳,其他兵嘛……素質就參差不齊了。”
鄭安雅問:“烏鐸是頗黎的親信嗎?”
衛琉璃道:“他和頗黎有多年的交情,是頗黎一手提拔的,他是可可庫爾的……”
鄭安雅擺擺手,示意她知道了,又問:“你的意思是,這個烏鐸不能爭取過來?”
衛琉璃道:“恐怕不能,他本來隻是個力士,頗黎讓他有機會領兵,對他有大恩。如果用重金收買或者許以高位就能讓他變節,足以證明此人利益熏心,不值得我們付出那麽大的代價。不過,聽說烏鐸的五萬騎兵由三位將軍掌管,分別是:格斯爾、阿古拉和拉克申。其中格斯爾是烏鐸的發小,兩人關係極為親密。阿古拉和克拉申則是兩個部落的特勤,手下的人馬都是他們各自部落的人,這二人或許可以爭取。”
“頗黎的那兩萬人呢?”
“他們是察吉裏留下來的,目前聽頗黎的調遣。”衛琉璃道。
“如果頗黎出了意外,他們會支持唐蘇合思嗎?”
衛琉璃想了想,說:“陛下恕罪,臣不確定。按照慣例,守灶之子才是父母財產和爵位的繼承者,這些人應該會支持唐蘇合思,但人心難測。”
鄭安雅又問:“唐蘇合思最近如何?”
衛琉璃道:“不大好,自從您任命頗黎為可汗之後,他就日夜憂心,恨不得立馬迴到草原。”
“他迴去做什麽?待在這兒不好嗎?”鄭安雅問。
衛琉璃道:“他擔心頗黎會對他的母親不利。”
“哎呀,我竟然忘了這茬。”鄭安雅拍了拍腦袋:“他上迴是逃命來的,母親和其他親友一個都沒逃出來。”
“陛下,那我們是不是早點出發?”衛琉璃問。
鄭安雅一拍案:“這樣吧,你先把唐蘇合思帶過去,但隻要頗黎沒有動作,你們也暫時不要動手。探明阿古拉和拉克申兩個人當中誰可以代替烏鐸掌管那五萬騎兵,這是最關鍵的,同時想辦法安置好唐蘇合思的母親。頗黎那兩萬人問題不大,如果他死了,他們除了支持唐蘇合思沒有別的出路。我已經讓昌平君做好一切準備,什麽時候動手,怎麽動手,都由她決定,必要的時候我還可以讓蕭兒配合你。”
“如此再好不過了,多謝陛下。”衛琉璃拜道。
“等等,”鄭安雅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趕緊叫住衛琉璃:“讓淑貞帶一隊人與你們一同去,千萬保護好唐蘇合思。”
衛琉璃應了一聲出去了。他走後,鄭安雅望著正在宮門外巡視的梁淑貞,不禁歎了口氣。幾個月前,頗黎還沒離開潁州的時候,梁淑貞時常趁工作之便去看望唐蘇合思,唐蘇合思也不時地拿著一些街上買的新奇玩意兒來找她。鄭安雅一度懷疑兩人互生情愫,終於在一次與梁淑貞單獨相處的時候,她忍不住問了。哪知梁淑貞聽了之後無奈地笑道:“陛下快別損微臣了,臣再過幾年就四十歲了,唐蘇合思才十五呢,就是個大孩子。”
“是嗎?你對他好像很特別嘛。”鄭安雅道。
梁淑貞感歎道:“陛下容稟。臣追隨陛下已有十五年,剛來的時候的確有過一位阿注,還是個神族。”
“嗯,我好像聽說過。”鄭安雅道。
“他長得很清秀,尤其是對著我笑的時候特別好看。他還做得一手好菜,經常給我送吃的。”想起幸福的往事,梁淑貞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溫柔的笑容。
“那後來呢?”
“他家裏不同意,嫌我是人族,生下的孩子不會是純血的,我們隻能分手了。再後來,他有了新的阿夏,我們更是連麵都不見了。”梁淑貞平靜地說。
“嗯,那也沒辦法。哎,不對……”鄭安雅道,“你們不能走婚嗎?”
梁淑貞苦笑道:“陛下,我孤身一人,生下孩子誰來養呢?我活不過百歲,但孩子卻能活很久很久……”
鄭安雅唯有搖頭歎氣。沒辦法,壽命和衰老猶如橫亙在神族與人族之間的兩座大山。尤其是壽命的不同導致兩個族群的思維和觀念差異巨大,能彼此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尚且不易,更不必說結婚生子了。很難想象,當時林長卿的父母,還有牟清泉與高無疾他們,究竟背負了多大的壓力。她曾拐彎抹角地問過牟清泉是否後悔,後者笑道:“人是我自己選的,我不後悔。但是當他過了六十歲之後,我對他漸漸失去耐心了。我以前隻知道凡人命短容易死,卻從未想過老比死更折磨人。滿頭的白發和滿臉的皺紋倒在其次,人老了是各項機能慢慢地退化,不是傷痛就是病,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
“從那以後,我就一個人過日子。”梁淑貞的一句話把她從迴憶中拉了出來。
“淑貞,你沒有考慮過人族嗎?”鄭安雅問。
“嗬,”梁淑貞苦笑一聲,一滴眼淚從臉頰上滑落:“我不是沒琢磨過,可惜人族嫌我太健碩,神族嫌我太短命。我這輩子過得真是……真是擰巴。陛下,您可知我為何與唐蘇合思親近嗎?一見到他我就忍不住想,如果當初我那位阿注是人族,我們可以順利成婚,隻怕孩子也有唐蘇合思那麽大了。”
“抱歉,淑貞。”鄭安雅靠著梁淑貞的肩膀,她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對她說抱歉,但是話就這麽莫名其妙地說出口了。須臾,她感到有一隻手在背後環抱住自己。
“陛下,您沒有對不起我,不必跟我說抱歉。”梁淑貞的聲音從她頭頂上傳來,由於梁淑貞比她高出一個頭,兩人的姿勢看起來倒像是對方在安慰她。
“其實我幻想過,如果當初沒有隨您來到高昌國,我的生活會怎麽樣?”
“怎樣?”鄭安雅問。
“如果我沒有來到這裏,此刻的我恐怕還混在渤海國的南軍中,最多從三等侍衛升到一等,俸祿從三百石漲到五百石,帶不了兵,更當不上將軍。”
“可是你的婚事到底被耽誤了。”鄭安雅道。
“嗐,瞧您說的,”梁淑貞抹了把眼淚,說:“高昌國的人族嫌我太壯,渤海人就不嫌了?他們隻會更瞧不上我。其實投軍那年我就想好了,反正我長成這樣也沒人喜歡,幹脆一輩子不嫁人,自己養活自己,隻是到老了難免會冷清些。”
“噯,如此說來,你改做高昌人沒有壞處,隻有好處?”鄭安雅笑道。
“當然。”梁淑貞道,“陛下,我在渤海國的時候,從來不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官至衛尉卿,領二千石的俸祿,更不敢想象自己會成為別人的榜樣,還有這麽多誌同道合的姐妹。這些都我來到高昌國之後才擁有的,都是您賜予我的。我現在絲毫不擔心自己老了會孤獨寂寞、會無人照看,因為那些致仕的姐姐們無論有沒有孩子都過得很愜意。”
“淑貞,這是你應該得的,不完全是恩賜。”鄭安雅頗有些不好意思。
梁淑貞忽然麵對著她跪下,雙手捧起她的右手,說:“陛下,我發誓,我會永遠效忠於您。”
“好了,快起來。”鄭安雅道:“這次去科爾漠,務必保護好唐蘇合思,隻有他活著,科爾漠才不會亂,隻有科爾漠不亂,我才能全力對付玉輪國。”
梁淑貞道:“陛下放心,臣必定拚死護衛唐蘇合思的安全。”
柏崇巒前腳剛走,科爾漠的密報就到了:衛琉璃的探子截獲了一封頗黎寫給額林的書信,大意是希望額林支持他獨立,擺脫高昌國的控製,事成之後他將每年給玉輪國進貢牛羊、馬匹和駱駝。
鄭安雅眉頭緊鎖,問道:“科爾漠目前有多少軍隊,都在誰手裏?”
衛琉璃道:“總共約十萬騎兵。其中中軍五萬由烏鐸管轄,頗黎親領的有兩萬,其餘三萬分散在幾個部落長老手裏。頗黎手中的兩萬騎兵最為精銳,其他兵嘛……素質就參差不齊了。”
鄭安雅問:“烏鐸是頗黎的親信嗎?”
衛琉璃道:“他和頗黎有多年的交情,是頗黎一手提拔的,他是可可庫爾的……”
鄭安雅擺擺手,示意她知道了,又問:“你的意思是,這個烏鐸不能爭取過來?”
衛琉璃道:“恐怕不能,他本來隻是個力士,頗黎讓他有機會領兵,對他有大恩。如果用重金收買或者許以高位就能讓他變節,足以證明此人利益熏心,不值得我們付出那麽大的代價。不過,聽說烏鐸的五萬騎兵由三位將軍掌管,分別是:格斯爾、阿古拉和拉克申。其中格斯爾是烏鐸的發小,兩人關係極為親密。阿古拉和克拉申則是兩個部落的特勤,手下的人馬都是他們各自部落的人,這二人或許可以爭取。”
“頗黎的那兩萬人呢?”
“他們是察吉裏留下來的,目前聽頗黎的調遣。”衛琉璃道。
“如果頗黎出了意外,他們會支持唐蘇合思嗎?”
衛琉璃想了想,說:“陛下恕罪,臣不確定。按照慣例,守灶之子才是父母財產和爵位的繼承者,這些人應該會支持唐蘇合思,但人心難測。”
鄭安雅又問:“唐蘇合思最近如何?”
衛琉璃道:“不大好,自從您任命頗黎為可汗之後,他就日夜憂心,恨不得立馬迴到草原。”
“他迴去做什麽?待在這兒不好嗎?”鄭安雅問。
衛琉璃道:“他擔心頗黎會對他的母親不利。”
“哎呀,我竟然忘了這茬。”鄭安雅拍了拍腦袋:“他上迴是逃命來的,母親和其他親友一個都沒逃出來。”
“陛下,那我們是不是早點出發?”衛琉璃問。
鄭安雅一拍案:“這樣吧,你先把唐蘇合思帶過去,但隻要頗黎沒有動作,你們也暫時不要動手。探明阿古拉和拉克申兩個人當中誰可以代替烏鐸掌管那五萬騎兵,這是最關鍵的,同時想辦法安置好唐蘇合思的母親。頗黎那兩萬人問題不大,如果他死了,他們除了支持唐蘇合思沒有別的出路。我已經讓昌平君做好一切準備,什麽時候動手,怎麽動手,都由她決定,必要的時候我還可以讓蕭兒配合你。”
“如此再好不過了,多謝陛下。”衛琉璃拜道。
“等等,”鄭安雅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趕緊叫住衛琉璃:“讓淑貞帶一隊人與你們一同去,千萬保護好唐蘇合思。”
衛琉璃應了一聲出去了。他走後,鄭安雅望著正在宮門外巡視的梁淑貞,不禁歎了口氣。幾個月前,頗黎還沒離開潁州的時候,梁淑貞時常趁工作之便去看望唐蘇合思,唐蘇合思也不時地拿著一些街上買的新奇玩意兒來找她。鄭安雅一度懷疑兩人互生情愫,終於在一次與梁淑貞單獨相處的時候,她忍不住問了。哪知梁淑貞聽了之後無奈地笑道:“陛下快別損微臣了,臣再過幾年就四十歲了,唐蘇合思才十五呢,就是個大孩子。”
“是嗎?你對他好像很特別嘛。”鄭安雅道。
梁淑貞感歎道:“陛下容稟。臣追隨陛下已有十五年,剛來的時候的確有過一位阿注,還是個神族。”
“嗯,我好像聽說過。”鄭安雅道。
“他長得很清秀,尤其是對著我笑的時候特別好看。他還做得一手好菜,經常給我送吃的。”想起幸福的往事,梁淑貞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溫柔的笑容。
“那後來呢?”
“他家裏不同意,嫌我是人族,生下的孩子不會是純血的,我們隻能分手了。再後來,他有了新的阿夏,我們更是連麵都不見了。”梁淑貞平靜地說。
“嗯,那也沒辦法。哎,不對……”鄭安雅道,“你們不能走婚嗎?”
梁淑貞苦笑道:“陛下,我孤身一人,生下孩子誰來養呢?我活不過百歲,但孩子卻能活很久很久……”
鄭安雅唯有搖頭歎氣。沒辦法,壽命和衰老猶如橫亙在神族與人族之間的兩座大山。尤其是壽命的不同導致兩個族群的思維和觀念差異巨大,能彼此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尚且不易,更不必說結婚生子了。很難想象,當時林長卿的父母,還有牟清泉與高無疾他們,究竟背負了多大的壓力。她曾拐彎抹角地問過牟清泉是否後悔,後者笑道:“人是我自己選的,我不後悔。但是當他過了六十歲之後,我對他漸漸失去耐心了。我以前隻知道凡人命短容易死,卻從未想過老比死更折磨人。滿頭的白發和滿臉的皺紋倒在其次,人老了是各項機能慢慢地退化,不是傷痛就是病,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
“從那以後,我就一個人過日子。”梁淑貞的一句話把她從迴憶中拉了出來。
“淑貞,你沒有考慮過人族嗎?”鄭安雅問。
“嗬,”梁淑貞苦笑一聲,一滴眼淚從臉頰上滑落:“我不是沒琢磨過,可惜人族嫌我太健碩,神族嫌我太短命。我這輩子過得真是……真是擰巴。陛下,您可知我為何與唐蘇合思親近嗎?一見到他我就忍不住想,如果當初我那位阿注是人族,我們可以順利成婚,隻怕孩子也有唐蘇合思那麽大了。”
“抱歉,淑貞。”鄭安雅靠著梁淑貞的肩膀,她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對她說抱歉,但是話就這麽莫名其妙地說出口了。須臾,她感到有一隻手在背後環抱住自己。
“陛下,您沒有對不起我,不必跟我說抱歉。”梁淑貞的聲音從她頭頂上傳來,由於梁淑貞比她高出一個頭,兩人的姿勢看起來倒像是對方在安慰她。
“其實我幻想過,如果當初沒有隨您來到高昌國,我的生活會怎麽樣?”
“怎樣?”鄭安雅問。
“如果我沒有來到這裏,此刻的我恐怕還混在渤海國的南軍中,最多從三等侍衛升到一等,俸祿從三百石漲到五百石,帶不了兵,更當不上將軍。”
“可是你的婚事到底被耽誤了。”鄭安雅道。
“嗐,瞧您說的,”梁淑貞抹了把眼淚,說:“高昌國的人族嫌我太壯,渤海人就不嫌了?他們隻會更瞧不上我。其實投軍那年我就想好了,反正我長成這樣也沒人喜歡,幹脆一輩子不嫁人,自己養活自己,隻是到老了難免會冷清些。”
“噯,如此說來,你改做高昌人沒有壞處,隻有好處?”鄭安雅笑道。
“當然。”梁淑貞道,“陛下,我在渤海國的時候,從來不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官至衛尉卿,領二千石的俸祿,更不敢想象自己會成為別人的榜樣,還有這麽多誌同道合的姐妹。這些都我來到高昌國之後才擁有的,都是您賜予我的。我現在絲毫不擔心自己老了會孤獨寂寞、會無人照看,因為那些致仕的姐姐們無論有沒有孩子都過得很愜意。”
“淑貞,這是你應該得的,不完全是恩賜。”鄭安雅頗有些不好意思。
梁淑貞忽然麵對著她跪下,雙手捧起她的右手,說:“陛下,我發誓,我會永遠效忠於您。”
“好了,快起來。”鄭安雅道:“這次去科爾漠,務必保護好唐蘇合思,隻有他活著,科爾漠才不會亂,隻有科爾漠不亂,我才能全力對付玉輪國。”
梁淑貞道:“陛下放心,臣必定拚死護衛唐蘇合思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