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國朱祁鈺時代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分水嶺。一是紅夷入侵南洋,這是明帝國最終向歐洲擴張,也就是後來數次西征的根本原因。第二個分水嶺就是於謙病故,從此開始,明帝國的擴張速度慢了下來,並且以國內發展,鞏固內政為主。
這兩個分水嶺實際上就是明帝國在重外與重內兩個方向上的轉變。紅夷入侵南洋之後,明帝國的基本政策都是以擴張為主,通過擴張來達到發展的目的,而且發展的動力也是擴張。而於謙病故之後,朱祁鈺開始重視國內發展,擴張的速度放慢了很多,國家的發展也不再以擴張為基礎了。
三個月之後,朱文正被正式任命為帝國第二任總理大臣,負責總管帝國內政外交事務,並且直接向皇帝負責。而朱文正隻在這個位置上幹了四年,就因病辭職了。帝國的第三任總理大臣是前外交大臣何山。何山也隻當了五年,就因為能力不足而辭職。而朱祁鈺時代的最後一任總理大臣為於謙的兒子於冕。也正是從於冕開始,於氏家族成為了帝國最為顯赫的政治家族,其地位僅在帝國皇族之下。
朱祁鈺也再沒有發動遠征,至少沒有親自率軍遠征。對歐洲的遠征行動在四年之後結束,當瑞典王國的古斯塔夫國王承認了明帝國的宗主國地位之後,遠征結束。雖然,在此之後的十多年裏,明帝國的遠征軍仍然在世界各地征戰,包括後來在新大陸上對幾個印第安國家的遠征行動,但是朱祁鈺再也沒有參加過遠征。甚至可以說,遠征隻是明帝國繼續鞏固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動而已,而不再是帝國的主要任務。
陳懋在兩年後因老辭職,羅國棟成為了帝國第二任總參謀長。五年後,楊天奉接任了這一職務,此時楊天奉已經是帝國陸軍元帥,陸軍司令,帝國陸軍頭號人物。而在朱祁鈺時代最後的一位總參謀長是顧成林。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帝國陸海兩軍司令官輪換擔任總參謀長的規矩被確定了下來。
因為朱文正,何山兩人都不是於謙那種全能型的總理人才,因此,朱祁鈺在半年後,開始親理朝政。因此,朱文正與何山也被認為是“幌子總理”。在兩人擔任總理的九年中,幾乎所有國家大事都是由朱祁鈺處理的,兩個總理實際上等同於皇帝的高級顧問與秘書。也就是這九年時間,朱祁鈺鞏固了他在此之前二十一征戰所獲得的戰果,鞏固了帝國的根基,同時也讓帝國避免了內亂。
在朱祁鈺親理國政的九年中,內政發展永遠是帝國的重點,而且這重點中的重點是人才的培養。這大概也是因為失去了於謙對朱祁鈺產生的巨大影響吧。在於謙之後,帝國竟然無一人能夠頂替。這讓朱祁鈺深感震驚,也讓朱祁鈺深感後悔。帝國在人才的培養,以及選拔等方麵仍然存在著諸多的缺陷。也正是這個原因,在這九年中,朱祁鈺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來建立一個完善的人才培養與選拔係統。
明帝國第一個正規的教育體係就是在這個時候完成的。朱祁鈺確定的教育係統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基礎公共教育,由國家負擔教育費用,所有適齡兒童,不分貴賤,不分出身,不分民族,不分性別,隻要是到了接受教育的年齡,都將進入帝國政府開辦的學堂,接受五年的基礎教育。而這一階段的教育中,以讀書識字,以及基本數學,自然科學知識,文化知識為主。第二個階段為拓展教育階段,所有完成了基礎教育的少年都將參加這一階段的學習,家庭困難者,將由帝國政府出資讚助學習,而家庭有能力支持學習者,將自費參加學習。
而這一階段的教育也是五年,分成了兩個方向,一是繼續拓展基礎知識,二是掌握職業技能。選擇職業技能學習的學生在完成這一階段學習的時候,已經是十七歲的成年人了(帝國以十六歲為成年標準),而在他們離開學校之後,就將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勞動力,可以在社會上自力更生,參加社會生產等活動。而選擇基礎知識拓展教育的,將有機會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高級教育階段。這就是後來的大學,通過在大學的學習,學生將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等方麵地知識,這樣,在他們離開大學的時候,就將成為帝國最為重要的精英人才。而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誌向選擇相關方麵的學科,進行深化學習。
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套由國家出錢資助,並且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教育體製。西方國家直到19世紀的時候才出現類似的教育機製。顯然,在這一點上,明帝國遠遠的走在了前麵。也許,在朱祁鈺時代,這套教育體係的優越性,以及所能帶來的巨大好處還沒有體現出來,可在後來的數百年間,帝國的絕大部分人才都是依靠這套教育體係培養出來的。可以說,明帝國能夠在朱祁鈺時代之後,仍然領先世界數百年,朱祁鈺所建立的教育體係起到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除了完善教育,為帝國建立起培養人才的體係之外,朱祁鈺還在這九年中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人才選拔機製,即政府考核。在政府以公務員的形式確定了工作人員與官員的分別之後,一直缺乏有效的考核機製,這樣優秀的人員很難在政府中冒頭,也就很難被選拔出來。因此,政府的考核機製非常重要,這關係到人才能否被發現,以及能否被利用起來。而真正做這件事的不是朱祁鈺,而是朱文正。在朱文正擔任首相的四年中,這是他做出的最大的貢獻。而朱文正在玩弄權術方麵的能力使他能夠清楚的認識到政府中存在的問題,並且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可以說,朱文正在這一點上的貢獻,就比他在其他各個方麵所做出的貢獻更為重大。
除了人才的培養與選拔之外,朱祁鈺在這九年中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完善帝國的交通網絡。這也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同時也是朱祁鈺在帝國與外界褒貶不一的一件大事。
修路可以說貫穿了整個朱祁鈺時代,在後朱祁鈺時代,帝國仍然在不斷的修路,通過完善道路來達到控製世界的目的。比如,早在景泰九年,朱祁鈺就開始修路,征集大量日本勞工,為帝國設計了九條主要幹道。而現在,隨著帝國步伐向外邁進,帝國的道路體係也就越來越重要了。而在景泰二十八年,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誕生之後,修路(鐵路)更成為了帝國的頭號大事,而這也是帝國控製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主要手段。鐵路的出現,讓帝國首次擁有了在大陸深處大範圍快速調遣軍隊的手段。
其實,朱祁鈺隻是拉開了修路的序幕。到16世紀末,帝國已經修建了十五萬裏的鐵路,擁有了世界上最完善的鐵路係統。到了17世紀的時候,帝國完成了橫貫亞歐大路的鐵路幹線,可以不再依靠海洋來運送兵力。當然,在鐵路沿線出現的大量定居點,也為帝國移民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些,都是帝國迅速擴張的根本動力,到了18世紀中葉的時候,烏拉爾山以東,興都庫什山以北的整個地區都已經在帝國的控製之中了。而到19世紀的時候,帝國已經擁有近六億人口,新擴張的領土也都得到了鞏固,明帝國成為了世界上領土麵積最大,人口最多,也是最強大的國家。
在朱祁鈺時代,最重要的一條道路就是從帝國京城出發,一直延續到了伊斯蘭堡的大幹道。這條道路的總曆程達到了三萬裏。這條路直到景泰二十九年才最後完成。沿路一共設了一千五百多個驛站,三百多個移民據點,以及一百多個兵站。而參加這條道路施工地勞工達到了五百多萬人,其中有一百多萬日本勞工倒在了路基旁,再也沒有站起來。
對蘇伊士運河的拓展工程(第二期工程)也是當時的主要工程,這也被歸為了修路方麵,當然,這是水路。這一期工程從景泰二十七年開始策劃,景泰二十九年開始動工,一直延續到了朱祁鈺時代之後。當蘇伊士運河的河道得到了拓展之後,帝國新型戰艦與大型帆船都能夠從此通過了。而後來為了讓蒸汽船通過,蘇伊士運河還擴建了數次。當然,拓展蘇伊士運河的通航能力的代價是極為巨大的。
朱祁鈺在其後期所做的第三件事就是發展帝國的科技,可以說,這對整個明帝國的影響一點都不在發展教育,興建道路之下。明帝國一直以科技立國,以科技為本,特別是在軍事方麵,明帝國在科技方麵的領先程度是非常巨大的。朱祁鈺也特別重視科技所帶來的巨大推動力,這也讓明帝國後來的諸多皇帝都非常重視科技的發展,也正因為如此,就算在明帝國處於內亂,處於低穀的時候,明帝國都讓人能夠傲立世界強國之首,在數百年間維持著自己的世界霸權地位。
在朱祁鈺時代,有三項主要的科技進步。一是蒸汽機的出現,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由人來控製的機械力量,其意義是超前的。以往,明帝國的工業動力主要是水力,風力,畜力等,而這些力量不但有限,而且不受人為控製,自然因素的影響很大,也就無法保證機器正常運轉。特別是水力,在缺水的地方,幹旱的季節裏,這幾乎將導致工業崩潰。而蒸汽機的出現,首次讓人掌握了一種不受自然因素影響的,而且極為強大的力量。當然,在朱祁鈺時代,蒸汽機的應用還是很狹窄的,而且技術仍然不是很完善。直到17世紀,蒸汽機才得到了重大改進,成為了工業的真正動力,也成為了船舶的動力。
二是化學工業的飛速發展。化學工業是誕生在戰爭中的,因為對高能炸藥的追求,因此化工工業成為了當時明帝國重點發展的工業體係。而化工又推動了其他工業的發展,因此,有人稱化工為現代工業之母,這並沒有錯。沒有化工工業,很多現代化的工業根本就建立不起來,而化工工業的快速發展,實際上也讓明帝國掌握著比其他國家強大得多的軍事力量。
三是鋼鐵工業,鋼鐵工業又被稱為現代工業之父。好的鋼材,意味著更好的機器,更堅固的設備,更強大的動力。比如,蒸汽機的發展就離不該強大的鋼鐵工業,以及優秀的鋼材。蒸汽機的原理早在景泰初年就由朱祁鈺向段靈提了出來,這並不複雜,可當時因為沒有合適的鋼材,也沒有合適的加工方法,因此蒸汽機一直沒有出現。直到景泰二十六年,帝國冶煉出了第一爐高質量合金鋼的時候,製造蒸汽機才有了可能。
除了這三個基礎方麵的工業之外,醫療科技,農業科技,基礎物理學,數學,化學等等方麵,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在帝國建立起了完善的教育體製,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走出大學,深入到社會生活與工作中去之後,科學的力量爆發了出來,而這一影響,一直持續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明帝國都一直保持著世界上頭號科學強國的地位。從朱祁鈺時代到二十世紀之前的幾百年中,明帝國的科學發明占了全世界的八成以上!
當然,朱祁鈺是一個偉大的皇帝,一個奠定了明帝國數百年強大基業的皇帝,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皇帝,因為,他遺留了一點,那就是,他沒有完善帝國的政治體製,沒有建立起一套合適的治國機製,結果,在他之後,帝國因為這個問題,而爆發了數次內亂,甚至差點因此導致帝國沒落。顯然,朱祁鈺是一個偉大的皇帝,但他也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神,所以,他不是一個完美的皇帝!
(全文終)
這兩個分水嶺實際上就是明帝國在重外與重內兩個方向上的轉變。紅夷入侵南洋之後,明帝國的基本政策都是以擴張為主,通過擴張來達到發展的目的,而且發展的動力也是擴張。而於謙病故之後,朱祁鈺開始重視國內發展,擴張的速度放慢了很多,國家的發展也不再以擴張為基礎了。
三個月之後,朱文正被正式任命為帝國第二任總理大臣,負責總管帝國內政外交事務,並且直接向皇帝負責。而朱文正隻在這個位置上幹了四年,就因病辭職了。帝國的第三任總理大臣是前外交大臣何山。何山也隻當了五年,就因為能力不足而辭職。而朱祁鈺時代的最後一任總理大臣為於謙的兒子於冕。也正是從於冕開始,於氏家族成為了帝國最為顯赫的政治家族,其地位僅在帝國皇族之下。
朱祁鈺也再沒有發動遠征,至少沒有親自率軍遠征。對歐洲的遠征行動在四年之後結束,當瑞典王國的古斯塔夫國王承認了明帝國的宗主國地位之後,遠征結束。雖然,在此之後的十多年裏,明帝國的遠征軍仍然在世界各地征戰,包括後來在新大陸上對幾個印第安國家的遠征行動,但是朱祁鈺再也沒有參加過遠征。甚至可以說,遠征隻是明帝國繼續鞏固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動而已,而不再是帝國的主要任務。
陳懋在兩年後因老辭職,羅國棟成為了帝國第二任總參謀長。五年後,楊天奉接任了這一職務,此時楊天奉已經是帝國陸軍元帥,陸軍司令,帝國陸軍頭號人物。而在朱祁鈺時代最後的一位總參謀長是顧成林。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帝國陸海兩軍司令官輪換擔任總參謀長的規矩被確定了下來。
因為朱文正,何山兩人都不是於謙那種全能型的總理人才,因此,朱祁鈺在半年後,開始親理朝政。因此,朱文正與何山也被認為是“幌子總理”。在兩人擔任總理的九年中,幾乎所有國家大事都是由朱祁鈺處理的,兩個總理實際上等同於皇帝的高級顧問與秘書。也就是這九年時間,朱祁鈺鞏固了他在此之前二十一征戰所獲得的戰果,鞏固了帝國的根基,同時也讓帝國避免了內亂。
在朱祁鈺親理國政的九年中,內政發展永遠是帝國的重點,而且這重點中的重點是人才的培養。這大概也是因為失去了於謙對朱祁鈺產生的巨大影響吧。在於謙之後,帝國竟然無一人能夠頂替。這讓朱祁鈺深感震驚,也讓朱祁鈺深感後悔。帝國在人才的培養,以及選拔等方麵仍然存在著諸多的缺陷。也正是這個原因,在這九年中,朱祁鈺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來建立一個完善的人才培養與選拔係統。
明帝國第一個正規的教育體係就是在這個時候完成的。朱祁鈺確定的教育係統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基礎公共教育,由國家負擔教育費用,所有適齡兒童,不分貴賤,不分出身,不分民族,不分性別,隻要是到了接受教育的年齡,都將進入帝國政府開辦的學堂,接受五年的基礎教育。而這一階段的教育中,以讀書識字,以及基本數學,自然科學知識,文化知識為主。第二個階段為拓展教育階段,所有完成了基礎教育的少年都將參加這一階段的學習,家庭困難者,將由帝國政府出資讚助學習,而家庭有能力支持學習者,將自費參加學習。
而這一階段的教育也是五年,分成了兩個方向,一是繼續拓展基礎知識,二是掌握職業技能。選擇職業技能學習的學生在完成這一階段學習的時候,已經是十七歲的成年人了(帝國以十六歲為成年標準),而在他們離開學校之後,就將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勞動力,可以在社會上自力更生,參加社會生產等活動。而選擇基礎知識拓展教育的,將有機會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高級教育階段。這就是後來的大學,通過在大學的學習,學生將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等方麵地知識,這樣,在他們離開大學的時候,就將成為帝國最為重要的精英人才。而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誌向選擇相關方麵的學科,進行深化學習。
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套由國家出錢資助,並且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教育體製。西方國家直到19世紀的時候才出現類似的教育機製。顯然,在這一點上,明帝國遠遠的走在了前麵。也許,在朱祁鈺時代,這套教育體係的優越性,以及所能帶來的巨大好處還沒有體現出來,可在後來的數百年間,帝國的絕大部分人才都是依靠這套教育體係培養出來的。可以說,明帝國能夠在朱祁鈺時代之後,仍然領先世界數百年,朱祁鈺所建立的教育體係起到了最為重要的作用。
除了完善教育,為帝國建立起培養人才的體係之外,朱祁鈺還在這九年中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人才選拔機製,即政府考核。在政府以公務員的形式確定了工作人員與官員的分別之後,一直缺乏有效的考核機製,這樣優秀的人員很難在政府中冒頭,也就很難被選拔出來。因此,政府的考核機製非常重要,這關係到人才能否被發現,以及能否被利用起來。而真正做這件事的不是朱祁鈺,而是朱文正。在朱文正擔任首相的四年中,這是他做出的最大的貢獻。而朱文正在玩弄權術方麵的能力使他能夠清楚的認識到政府中存在的問題,並且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可以說,朱文正在這一點上的貢獻,就比他在其他各個方麵所做出的貢獻更為重大。
除了人才的培養與選拔之外,朱祁鈺在這九年中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完善帝國的交通網絡。這也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同時也是朱祁鈺在帝國與外界褒貶不一的一件大事。
修路可以說貫穿了整個朱祁鈺時代,在後朱祁鈺時代,帝國仍然在不斷的修路,通過完善道路來達到控製世界的目的。比如,早在景泰九年,朱祁鈺就開始修路,征集大量日本勞工,為帝國設計了九條主要幹道。而現在,隨著帝國步伐向外邁進,帝國的道路體係也就越來越重要了。而在景泰二十八年,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誕生之後,修路(鐵路)更成為了帝國的頭號大事,而這也是帝國控製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主要手段。鐵路的出現,讓帝國首次擁有了在大陸深處大範圍快速調遣軍隊的手段。
其實,朱祁鈺隻是拉開了修路的序幕。到16世紀末,帝國已經修建了十五萬裏的鐵路,擁有了世界上最完善的鐵路係統。到了17世紀的時候,帝國完成了橫貫亞歐大路的鐵路幹線,可以不再依靠海洋來運送兵力。當然,在鐵路沿線出現的大量定居點,也為帝國移民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些,都是帝國迅速擴張的根本動力,到了18世紀中葉的時候,烏拉爾山以東,興都庫什山以北的整個地區都已經在帝國的控製之中了。而到19世紀的時候,帝國已經擁有近六億人口,新擴張的領土也都得到了鞏固,明帝國成為了世界上領土麵積最大,人口最多,也是最強大的國家。
在朱祁鈺時代,最重要的一條道路就是從帝國京城出發,一直延續到了伊斯蘭堡的大幹道。這條道路的總曆程達到了三萬裏。這條路直到景泰二十九年才最後完成。沿路一共設了一千五百多個驛站,三百多個移民據點,以及一百多個兵站。而參加這條道路施工地勞工達到了五百多萬人,其中有一百多萬日本勞工倒在了路基旁,再也沒有站起來。
對蘇伊士運河的拓展工程(第二期工程)也是當時的主要工程,這也被歸為了修路方麵,當然,這是水路。這一期工程從景泰二十七年開始策劃,景泰二十九年開始動工,一直延續到了朱祁鈺時代之後。當蘇伊士運河的河道得到了拓展之後,帝國新型戰艦與大型帆船都能夠從此通過了。而後來為了讓蒸汽船通過,蘇伊士運河還擴建了數次。當然,拓展蘇伊士運河的通航能力的代價是極為巨大的。
朱祁鈺在其後期所做的第三件事就是發展帝國的科技,可以說,這對整個明帝國的影響一點都不在發展教育,興建道路之下。明帝國一直以科技立國,以科技為本,特別是在軍事方麵,明帝國在科技方麵的領先程度是非常巨大的。朱祁鈺也特別重視科技所帶來的巨大推動力,這也讓明帝國後來的諸多皇帝都非常重視科技的發展,也正因為如此,就算在明帝國處於內亂,處於低穀的時候,明帝國都讓人能夠傲立世界強國之首,在數百年間維持著自己的世界霸權地位。
在朱祁鈺時代,有三項主要的科技進步。一是蒸汽機的出現,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由人來控製的機械力量,其意義是超前的。以往,明帝國的工業動力主要是水力,風力,畜力等,而這些力量不但有限,而且不受人為控製,自然因素的影響很大,也就無法保證機器正常運轉。特別是水力,在缺水的地方,幹旱的季節裏,這幾乎將導致工業崩潰。而蒸汽機的出現,首次讓人掌握了一種不受自然因素影響的,而且極為強大的力量。當然,在朱祁鈺時代,蒸汽機的應用還是很狹窄的,而且技術仍然不是很完善。直到17世紀,蒸汽機才得到了重大改進,成為了工業的真正動力,也成為了船舶的動力。
二是化學工業的飛速發展。化學工業是誕生在戰爭中的,因為對高能炸藥的追求,因此化工工業成為了當時明帝國重點發展的工業體係。而化工又推動了其他工業的發展,因此,有人稱化工為現代工業之母,這並沒有錯。沒有化工工業,很多現代化的工業根本就建立不起來,而化工工業的快速發展,實際上也讓明帝國掌握著比其他國家強大得多的軍事力量。
三是鋼鐵工業,鋼鐵工業又被稱為現代工業之父。好的鋼材,意味著更好的機器,更堅固的設備,更強大的動力。比如,蒸汽機的發展就離不該強大的鋼鐵工業,以及優秀的鋼材。蒸汽機的原理早在景泰初年就由朱祁鈺向段靈提了出來,這並不複雜,可當時因為沒有合適的鋼材,也沒有合適的加工方法,因此蒸汽機一直沒有出現。直到景泰二十六年,帝國冶煉出了第一爐高質量合金鋼的時候,製造蒸汽機才有了可能。
除了這三個基礎方麵的工業之外,醫療科技,農業科技,基礎物理學,數學,化學等等方麵,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在帝國建立起了完善的教育體製,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走出大學,深入到社會生活與工作中去之後,科學的力量爆發了出來,而這一影響,一直持續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明帝國都一直保持著世界上頭號科學強國的地位。從朱祁鈺時代到二十世紀之前的幾百年中,明帝國的科學發明占了全世界的八成以上!
當然,朱祁鈺是一個偉大的皇帝,一個奠定了明帝國數百年強大基業的皇帝,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完美的皇帝,因為,他遺留了一點,那就是,他沒有完善帝國的政治體製,沒有建立起一套合適的治國機製,結果,在他之後,帝國因為這個問題,而爆發了數次內亂,甚至差點因此導致帝國沒落。顯然,朱祁鈺是一個偉大的皇帝,但他也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神,所以,他不是一個完美的皇帝!
(全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