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科舉僅實行了45年,取士人數不過千人,是科舉製度自實行以來規模最小的一朝。”


    “不僅科舉規模小,而且元廷對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也不重視,實際掌權的仍然是大貴族。”


    “此外,作為南宋後裔的南人在元朝是最受歧視的群體,不僅科舉名額極少,而且升遷也很不容易。明朝開國名臣李善長、宋濂等人都沒有在元朝考中科舉。”


    “明朝的科舉也經曆了由廢到興的時期,雖然朱元璋在開國第三年就設立科舉,但是洪武一朝依然是舉薦和科舉並進。”


    “換在以前通過舉薦製度可以大搞裙帶關係,但是在朱元璋手下幹活不論是通過舉薦還是科舉入仕,能保住性命都很不錯了。”


    “......”


    “洪武四大案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


    “朱元璋晚年的南北榜案更是把主考官和狀元都送去見了閻王。”


    “......”


    你36度的嘴裏,怎麽能說出這麽冰冷得話?


    “在1397年的會試中,錄取的51人全部都是南方士子,放榜以後遭到北方士子抗議。”


    “朱元璋認為其中存在舞弊下令徹查,但是主考官卻堅稱錄取結果並無問題。”


    “考官完全是憑真才實學錄取的,朱元璋大怒下令將主考官發配流放,會試第一名也被處死,朱元璋親自閱卷重新錄取了61人,全部都是北方人,史稱南北榜案。”


    “此案最終促成明朝按地域取士。”


    “......”


    靜。


    太靜了。


    靜的可怕。


    洪武年間的大臣根本不敢說話。


    而被提及的正主老朱跟沒事人一樣,毫不在意地下那群人會怎麽想。


    “公元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下令會試分南、北、中取士。”


    “明朝科舉還有一個重要的改變就是額外設立庶吉考試,在新科進士中選拔進入翰林院的人才,繼而入閣輔政。”


    “到了明朝中後期,內閣大學士基本都是庶吉士出身。”


    “清朝科舉繼承明代製度,但是也為宗室和八旗子弟增設科目,方便他們進入仕途,清朝時科舉製度的種種弊端已經暴露無疑。”


    “明清科舉考試界采用八股文文體進行考試,對格式要求極高,而且隻能從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等書中出題,也不能重複。”


    “幾百年下來,考官出題也成了一個技術活,隻能從書中摘出字句強行拚接,在這種情況下科舉考試已經喪失了選拔人才的初衷,變成為科舉而科舉。”


    “當時的有識之士也提出改革科舉,廢除八股取士,但是都遭到皇帝駁迴。”


    “世界正在風雲變幻嗎,歐洲列強攻城略地,而清朝卻依然抱著儒家經典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遲遲不願醒來。”


    “即使在近代遭到列強的強力衝擊不得不割地賠款,但是事關國家根本的科舉和教育製度改革依然阻力重重。”


    “梁啟超提出欲維新吾國,當維新吾民,欲維新吾民首先就應該搞個科舉和教育製度。”


    “1901年,慈禧太後終於下旨改革科舉製度,廢除八股文取士,廣開新式學堂。”


    別說,這慈禧太後人還挺好。


    不知又是何等人物?


    有人如釋想到。


    “4年後科舉正式廢止,實行了一千四百餘年的科舉製度也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


    盤點結束,時錦初這期視頻也隻是簡單講一下科舉製度。


    而對於科舉的製度問題,網友們也是爭議紛紛。


    有人認為科舉本身沒錯,錯的是考的東西一直都是一個格式,按照某個意義上這與高考不也是一樣的嗎?


    也有一部分認為科舉是要分時代的,剛開始肯定是巨大的進步,再到後麵隻知道讀八股文。


    書呆子太多,隻會死讀書,學而不思。


    八股取士存在諸多問題,思想禁錮嚴重限製思維自由,按照朱熹的注解和固定的八股格式答題,不允許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這使得讀書人將大量精力用於揣摩聖人經典的所謂“微言大義”,不敢提出新的觀點和想法,嚴重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活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明清時期許多有才華的學者,在這種製度的限製下,隻能在僵化的框架內進行文字表述,難以發揮出真正的學術潛力和創造力。


    在其中強化思想控製,統治階級通過八股取士,將讀書人的思想納入到官方認可的儒家正統思想體係中,培養出的大多是忠誠於封建統治、缺乏獨立思考的“順民”。


    考試內容也局限於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忽視了自然科學、技術、經濟、管理等其他領域的知識。


    儒家經典中的內容多為古代的道德規範、倫理觀念和政治理論,與現實社會的實際問題存在較大差距。


    由於八股文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形式,也是讀書人獲取功名、進入仕途的唯一途徑,因此整個社會的教育都圍繞著八股取士展開。


    學習僵硬化不說,評判標也很準單一。


    再者就是作弊現象頻發。


    盡管八股取士在一定程度上有防止作弊的措施,如規定考試格式、統一閱卷標準等,但由於科舉考試的巨大利益誘惑,作弊現象仍然屢禁不止。


    而看完這期視頻的楊堅則認為,他的科舉製度是沒有問題的。


    有問題的是人。


    討論的該是科舉內容本身,所謂的“八股取士”才是最大的問題。


    天幕的出現讓工匠與墨家地位提升,人們也逐漸開始往發明科技道路上走。


    楊堅是個行動派,早在四大發明出現後他便大力支持發展其它領域。


    說來說去,問題又繞到儒家頭上。


    同樣,為何中華文明沒有催生出科學?


    明明華夏無論哪個朝代都是領先世界的天朝大國,為什麽落後的歐洲反而先是科技強國。


    最後反倒是來欺負中國?


    無論是科舉還是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是罪魁禍首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震驚!盤點曆史短視頻給各朝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思不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思不詩並收藏震驚!盤點曆史短視頻給各朝帝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