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萬界的眾人唏噓不已。


    “這漢武帝死後也不得安寧啊。”


    “誰說不是呢。”


    “誰讓他陪葬那麽多東西啊,不怪賊惦記。”


    其他王朝邊吃瓜邊看戲,而漢朝皇帝是咋都笑不出來。


    當然,除了劉邦。


    他們看著時錦初來到距離茂陵1公裏的博物館。


    時父一個個給她講解。


    “這是西漢鎏金馬:體長76厘米,通高62厘米,重26公斤,通體銅鑄鎏金。”


    眾人隻見一隻昂首翹尾,四腿直立體態矯健的金馬。


    它頭部造型尤為生動,粉鼻亮眼,昂頭,眼圓睜,鼻鼓,沿外翻,耳殼薄而高聳。


    金馬口微張露出牙齒六顆,兩耳豎立耳間有鬃毛,頸上刻鬃毛作站立狀。


    頸部和前胸肌深陷,四肢筋健明顯馬身中空。


    “這就是為西漢時代典型的大宛馬的特征,是國寶級文物,也是大漢帝國時代精神的縮影。”


    “還有這個蟬形口唅。”


    “漢代人認為玉石可永保屍身不腐,靈魂便可不滅,以此得以複生,故而用玉石殮屍。”


    “蟬形口唅便是放於逝者口中防止“精氣”逸出的玉器,漢代人認為蟬是一種死而複生的神蟲。”


    別說,還挺符合漢朝人祈求長生不老的觀念。


    “這是啥啊爸。”


    時錦初指了指。


    聞言,時父走過去看了一眼。


    “這是四神紋玉鋪首,975年在茂陵東側發現的迄今為止漢代藍田玉雕中最精美的文物。”


    “玉鋪首上雕刻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的形象,工藝精湛,是漢代玉雕的傑出代表。”


    諸天萬界眼前呈現一塊精美雕刻而成的玉。


    玉質呈青灰色,展現出玉石曆經歲月沉澱的獨特質感,能看得出來材質與色澤都是上乘。


    中部浮雕出鼓目、寬眉、卷鼻、張口露齒的獸麵形象,雙目炯炯有神,仿佛在凝視著世間的一切,威嚴而莊重。


    獸麵的頭部布滿雲氣紋理,這些紋理線條流暢、自然,猶如繚繞的雲霧在獸麵周圍盤旋。


    青龍位於獸麵的左側,朱雀則在青龍的腹部位置,白虎在獸麵的右側,昂首挺胸,兩前腿踩在上端雲紋上。


    玄武則位於白虎腳下,呈張口銜蛇形象曲頸爬行,部分身軀被掩壓在雲紋之下。


    見識的同時,有百姓豔羨道:“這漢武帝也太闊了吧。”


    “哪個皇帝不闊?”


    “那好像也是。”


    “再闊又咋滴,死後還不是帶不走。”


    “......”


    “是這個理兒。”


    豬豬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蛐蛐地體無完膚。


    ......


    後元年。


    漢景帝看著一件件藏品在博物館中展覽。


    心情異常地複雜。


    該說不說。


    他現在是該慶幸敗家子的茂陵還沒盜完。


    還是該慶幸敗家子陪葬品夠多呢...


    思來想去,慶幸個屁!


    劉啟二話不說抄起藤條就是抽熊孩子。


    鬼哭狼嚎響徹大殿。


    “你個死敗家子!”


    “現在都知道你陪葬豐富了吧。”


    “以後其他王朝誰沒錢就去你陵墓光顧一下。”


    “漢朝規模最大的陵墓,修建幾十年,你你你.....”


    劉啟氣得差點翻白眼。


    雖然他死後也有陪葬品,但遠遠不及敗家子的誇張。


    光聽後世人闡述,劉啟覺得這小子就差把皇宮搬進去了。


    被盜掘那麽多,還能有如此之多藏品。


    “冤枉啊父王!”


    小劉徹邊躲邊嚎,整個人都抓狂了。


    “啊啊啊為何要盜我的陵墓!”


    “盜了就盜了,為何還要對孤的屍骨動手動腳?!”


    劉啟:“......”


    ......


    逛完漢武帝博物館。


    時錦初特種兵極限參觀劉邦呂後,劉恆劉啟父子。


    看完西漢大家族,時錦初又拉著老爹去看隋文帝楊堅。


    反正,誰也沒有幸免於難。


    不過,這裏要說的是漢景帝備受爭議的人殉。


    在漢景帝陽陵西北約1.5公裏處,發現了一處麵積達8萬平方米的墓葬區域,被稱為“刑徒墓”。


    1972年發掘了其中的29座墓葬,裏麵的墓葬排列毫無次序,葬式各不相同,墓坑多呈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狀,都沒有葬具。


    墓葬中的死者屍骨淩亂,相互枕藉,骨架上大多戴有“鉗”“釱”等類鐵製刑具,有的還有明顯的砍斫痕跡,屬於非正常死亡。


    這些跡象表明,這些人極有可能是漢景帝的陪葬人員。


    據推測,這裏埋葬的刑徒可能有萬人以上。


    同樣,這也給王朝後人一個巨大的反差感。


    認為漢景帝與史書上的“仁君”形象相差有別。


    劉啟:那咋了?(凝視jpg)


    ......


    假期最後一天。


    時錦初也沒有放過假期尾巴。


    一大早便拉著老父親去看昭陵。


    其中唐太宗與文德皇後合葬墓陵最為著名。


    昭陵是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遺存最豐富的陵墓。


    從唐貞觀十年(636 年)文德皇後長孫氏首葬,到開元二十九年(743 年),昭陵陵園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


    昭陵陵園周長60公裏,占地麵積200平方公裏,共有陪葬墓180餘座。


    如此之多陪葬墓不免讓前朝大為震撼。


    始皇帝:寡人不羨慕......


    漢武帝:哼,誰還沒大臣陪葬墓了


    隋文帝:這麽多忠臣良將...(累了,毀滅吧jpg)


    李世民在生前確實對陪葬之事有一定的規劃和考量。唐太宗以山為陵,開創了唐代帝王“因山為陵”的先例。


    他希望功臣勳舊陪葬左右,既體現了對這些人的恩寵與重視,也有彰顯自己文治武功、聚攏人心為後世樹立典範等政治意圖。


    從製度層麵來說,這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特殊的政治安排。


    另一方麵,對於大臣們來說,能陪葬昭陵也是一種極大的榮耀。


    很多大臣出於對皇帝的忠誠以及對這份榮譽的珍視,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現出自願的傾向。


    他們願意在死後繼續追隨君主,為後人留下忠君的典範,同時也能讓家族在政治上獲得更高的地位和聲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震驚!盤點曆史短視頻給各朝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思不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思不詩並收藏震驚!盤點曆史短視頻給各朝帝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