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餓死是小,失節是大,真是閑著沒事小刀拉屁眼了
震驚!盤點曆史短視頻給各朝帝王 作者:思不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宋時期中原大亂,與北宋對立的遼朝又重新啟用了殉葬製度。”
“漢人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但邊陲的胡人卻不懂什麽仁義禮智。”
“根據《遼史》的記載來看,遼太祖鐵律阿保機駕崩時也同樣遵循了殉葬製度,甚至皇後述律平直接殺死了百餘名大臣殉葬。”
老祖宗們:“???”
北宋的大臣們感覺頭皮發麻。
距離太近,生怕官家也哪天抽風了要他們地下陪葬。
“除去遼朝之外,覆滅北宋的金朝也是一樣,將原本這項已經退出曆史的製度又重新撿了迴來。”
“一個普通人突然獲得大權之後,就會特別害怕失去這種淩駕於萬人的地位,但死亡又無法避免,所以就隻能寄托希望死後的世界,給自己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這就好像是一個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一樣。”
“宋朝滅亡後,元代不僅沿用了殉葬製度,甚至大肆鼓勵殉葬。”
“在朝代成立之前,成吉思汗死後他的靈柩所過之處,所有遇到的人都要被士兵處死。”
“一是為了隱藏陵墓位置,二就是為了殉葬。”
“......”
成吉思汗死後有活人殉葬的相關記載。
根據馬可·波羅的記載,成吉思汗死後,在運送靈柩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殺死作為殉葬者,沿途殺死了將近兩千人。
並且,在成吉思汗下葬時,還有40名生前服侍過他的美女以及他生前騎過的戰馬也被活活殺掉殉葬。
不過,對於馬可·波羅的記載,也有一些人持懷疑態度,畢竟他的記載並非一手史料,可能存在一些誇張或不準確的地方。
但目前學界普遍認為,成吉思汗時期存在一定形式的殉葬行為。這種殉葬製度是封建王朝的惡俗,是對人性的一種扭曲和壓迫。
忽必烈:殉葬竟如此遭後人唾棄?(思考jpg)
......
漢初。
這期視頻講解劉邦難得沒有不正經。
他臉色沉沉,實在是不理解。
“娘希匹的,死了就死了,還要帶著無辜枉死百姓?!”
過去曆史無法改變,怎麽後世王朝也搞這種。
“朕當年揭竿而起,為的便是解救百姓於水火。”
“百姓乃國之根本,怎可如此輕賤他們的生命?”劉邦的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憤怒。
在漢朝少有皇帝殉葬,除去備有爭議的漢景帝和漢武帝倆父子。
劉邦用腳指頭想都能猜到,無非就是貴族和民間地主搞這些。
要不然怎麽說是漢朝末年才基本廢除?
思及此,漢高祖下發頒布禁令,他決不允許漢朝也搞這種!
人死燈滅已然消亡,何必?
真是閑著沒事小刀拉屁眼了。
......
“明太祖朱元璋覆滅元朝之後,直接製定了殉葬的規則,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時期才下令廢除了這項製度。”
“但後來的清朝又再次將其延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殉葬的屢禁不止將人性的惡念展現的淋漓盡致。”
“那殉葬的過程又是怎麽樣的呢?”
“為什麽一定要進行殉葬呢?這要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說起。”
老朱兩眼一黑,已老實。
怎麽偏偏單拎他出來說?
而另一邊正在自己寢宮的馬皇後驚愕抬頭。
“這怎麽可能?!”
“重八他......”
細想以重八的性格,不像是對方做不出來的事。
“......”
沉默半晌。
馬皇後抿了抿唇,她臉色陰沉至極,緩緩站起身腳步向奉天殿走去。
“剛才我們說到了在漢朝之後,因為儒家觀念的影響漢人之間基本上就廢除了殉葬製度。”
“後來的遼朝、元朝、金朝與清朝時期都不是漢人掌權。”
“但朱元璋不同,他既是漢人有著完美的道德觀念,但卻同樣延續了殉葬製度。總結起來看,在朱元璋之前的殉葬大多都是因為事死如事生的影響。”
“在朱元璋之後,又多了一個新的理由,就是餓死事小失節是大的觀念。”
“帝王駕崩,如果帝王的妃子改嫁那就意味著背叛了皇家。”
“為了保證皇家的地位和榮耀,於是就采用了殉葬的方式,至於史書中為避免後宮專權的記載,基本上就是一種美化的說法。”
朱元璋:“......”
後宮妃子吃瓜吃到自己身上,天塌了。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帝王,是家天下的代表,就是將國家看成了自己的家。”
“所以從朱元璋的殉葬儀式上就可以看出人性中惡念的極點。”
“洪武31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
“朱元璋的葬禮儀式不僅遵循了殉葬的製度,而且還製定了殉葬的規則,推行嬪妃殉葬製度。”
“也就是說,製定了一個統一的殉葬標準,殉葬變成了帝王葬禮的傳統。”
“朱元璋天生不近女色,所以除馬皇後之外其他嬪妃隻是他延續朱家血脈的工具。”
時錦初:好個不近女色,兒子那麽多(看戲jpg)
“從底層爬起的人更怕別人也用同樣的方式篡位,也深知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得道理。”
“在他眼中,兒子就是封藩鎮守的工具,女兒可以用來聯姻和籠絡權臣。”
“按朱元璋的殉葬製度來看,明朝除了正宮皇後之外,所有嬪妃無論是否生育都要殉葬先帝。”
“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嬪妃提前得知了自己死亡時間,但卻無法逃避。”
“有人說可以潛逃,但這幾乎不可能。”
“明朝有路引製度,就是說一個人想要遠離自己居住的地方,必須要由當地官府簽發一種類似通行證的公文,上麵要寫明身份、籍貫。”
“去什麽地方?幹什麽事?去幾天?甚至還要有擔保人,所以幾乎不可能逃。”
“因此,先帝駕崩後的幾天裏後宮幾乎天天哀嚎,因為這些嬪妃知道了自己的死期,但卻無力改變。”
“她們隻能一點一點算著時間,等到自己死期來臨的那一天。”
數著日子等死?
趙匡胤這就要說老朱了。
明朝是漢人最後一個王朝。
在此之前漢人存在少數,但是基本摒棄殉葬製度。
而朱元璋不一樣,他是一位漢人帝王,卻又重新撿迴殉葬製度。
殉葬製度如此完善,老朱這不純純活該被後人單拎出來說?
“漢人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但邊陲的胡人卻不懂什麽仁義禮智。”
“根據《遼史》的記載來看,遼太祖鐵律阿保機駕崩時也同樣遵循了殉葬製度,甚至皇後述律平直接殺死了百餘名大臣殉葬。”
老祖宗們:“???”
北宋的大臣們感覺頭皮發麻。
距離太近,生怕官家也哪天抽風了要他們地下陪葬。
“除去遼朝之外,覆滅北宋的金朝也是一樣,將原本這項已經退出曆史的製度又重新撿了迴來。”
“一個普通人突然獲得大權之後,就會特別害怕失去這種淩駕於萬人的地位,但死亡又無法避免,所以就隻能寄托希望死後的世界,給自己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這就好像是一個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一樣。”
“宋朝滅亡後,元代不僅沿用了殉葬製度,甚至大肆鼓勵殉葬。”
“在朝代成立之前,成吉思汗死後他的靈柩所過之處,所有遇到的人都要被士兵處死。”
“一是為了隱藏陵墓位置,二就是為了殉葬。”
“......”
成吉思汗死後有活人殉葬的相關記載。
根據馬可·波羅的記載,成吉思汗死後,在運送靈柩的途中,護送的人將沿途遇到的所有人殺死作為殉葬者,沿途殺死了將近兩千人。
並且,在成吉思汗下葬時,還有40名生前服侍過他的美女以及他生前騎過的戰馬也被活活殺掉殉葬。
不過,對於馬可·波羅的記載,也有一些人持懷疑態度,畢竟他的記載並非一手史料,可能存在一些誇張或不準確的地方。
但目前學界普遍認為,成吉思汗時期存在一定形式的殉葬行為。這種殉葬製度是封建王朝的惡俗,是對人性的一種扭曲和壓迫。
忽必烈:殉葬竟如此遭後人唾棄?(思考jpg)
......
漢初。
這期視頻講解劉邦難得沒有不正經。
他臉色沉沉,實在是不理解。
“娘希匹的,死了就死了,還要帶著無辜枉死百姓?!”
過去曆史無法改變,怎麽後世王朝也搞這種。
“朕當年揭竿而起,為的便是解救百姓於水火。”
“百姓乃國之根本,怎可如此輕賤他們的生命?”劉邦的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憤怒。
在漢朝少有皇帝殉葬,除去備有爭議的漢景帝和漢武帝倆父子。
劉邦用腳指頭想都能猜到,無非就是貴族和民間地主搞這些。
要不然怎麽說是漢朝末年才基本廢除?
思及此,漢高祖下發頒布禁令,他決不允許漢朝也搞這種!
人死燈滅已然消亡,何必?
真是閑著沒事小刀拉屁眼了。
......
“明太祖朱元璋覆滅元朝之後,直接製定了殉葬的規則,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時期才下令廢除了這項製度。”
“但後來的清朝又再次將其延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殉葬的屢禁不止將人性的惡念展現的淋漓盡致。”
“那殉葬的過程又是怎麽樣的呢?”
“為什麽一定要進行殉葬呢?這要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說起。”
老朱兩眼一黑,已老實。
怎麽偏偏單拎他出來說?
而另一邊正在自己寢宮的馬皇後驚愕抬頭。
“這怎麽可能?!”
“重八他......”
細想以重八的性格,不像是對方做不出來的事。
“......”
沉默半晌。
馬皇後抿了抿唇,她臉色陰沉至極,緩緩站起身腳步向奉天殿走去。
“剛才我們說到了在漢朝之後,因為儒家觀念的影響漢人之間基本上就廢除了殉葬製度。”
“後來的遼朝、元朝、金朝與清朝時期都不是漢人掌權。”
“但朱元璋不同,他既是漢人有著完美的道德觀念,但卻同樣延續了殉葬製度。總結起來看,在朱元璋之前的殉葬大多都是因為事死如事生的影響。”
“在朱元璋之後,又多了一個新的理由,就是餓死事小失節是大的觀念。”
“帝王駕崩,如果帝王的妃子改嫁那就意味著背叛了皇家。”
“為了保證皇家的地位和榮耀,於是就采用了殉葬的方式,至於史書中為避免後宮專權的記載,基本上就是一種美化的說法。”
朱元璋:“......”
後宮妃子吃瓜吃到自己身上,天塌了。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帝王,是家天下的代表,就是將國家看成了自己的家。”
“所以從朱元璋的殉葬儀式上就可以看出人性中惡念的極點。”
“洪武31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
“朱元璋的葬禮儀式不僅遵循了殉葬的製度,而且還製定了殉葬的規則,推行嬪妃殉葬製度。”
“也就是說,製定了一個統一的殉葬標準,殉葬變成了帝王葬禮的傳統。”
“朱元璋天生不近女色,所以除馬皇後之外其他嬪妃隻是他延續朱家血脈的工具。”
時錦初:好個不近女色,兒子那麽多(看戲jpg)
“從底層爬起的人更怕別人也用同樣的方式篡位,也深知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得道理。”
“在他眼中,兒子就是封藩鎮守的工具,女兒可以用來聯姻和籠絡權臣。”
“按朱元璋的殉葬製度來看,明朝除了正宮皇後之外,所有嬪妃無論是否生育都要殉葬先帝。”
“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嬪妃提前得知了自己死亡時間,但卻無法逃避。”
“有人說可以潛逃,但這幾乎不可能。”
“明朝有路引製度,就是說一個人想要遠離自己居住的地方,必須要由當地官府簽發一種類似通行證的公文,上麵要寫明身份、籍貫。”
“去什麽地方?幹什麽事?去幾天?甚至還要有擔保人,所以幾乎不可能逃。”
“因此,先帝駕崩後的幾天裏後宮幾乎天天哀嚎,因為這些嬪妃知道了自己的死期,但卻無力改變。”
“她們隻能一點一點算著時間,等到自己死期來臨的那一天。”
數著日子等死?
趙匡胤這就要說老朱了。
明朝是漢人最後一個王朝。
在此之前漢人存在少數,但是基本摒棄殉葬製度。
而朱元璋不一樣,他是一位漢人帝王,卻又重新撿迴殉葬製度。
殉葬製度如此完善,老朱這不純純活該被後人單拎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