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朱棣【混賬,竟然給朕改廟號成祖?!】


    明·朱棣:【不孝子孫!】


    朱棣無能狂怒。


    而罪魁禍首呢?


    笑死。


    嘉靖根本不敢吱聲。


    “1402年,43歲的朱棣正式登基稱帝,改元永樂。”


    “廢除建文年號,將一切政令恢複到了洪武時期。”


    “朱棣登基後首要大事就是安撫宗室,多加封賞,同時逐步削除藩王的兵權,使他們變成富貴閑人,無法對皇位產生威脅。”


    “這樣雖然能讓皇位在自己的子孫中傳承,但卻給明朝留下了巨大的財政負擔。”


    “自明朝開國,朱元璋就有了遷都到北方的想法,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實施。”


    “到了朱棣這裏,經過三十年的休養生息,恢複生產,明朝的國力已經達到鼎盛狀態。”


    “不久,朱棣下旨將北平升格為北京,開始為遷都做準備。”


    “為了擴展朝貢貿易宣揚大明國威,自46歲開始,朱棣便派鄭和六下西洋,途徑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最遠到達東非和紅海,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海上航行,也是古代朝貢貿易的巔峰。”


    “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在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次年,朱棣又下旨修撰永樂大典,這是集古代典籍大成的中國古代第一大類書。”


    “全書總計卷,收錄圖書七八千種,但是由於戰亂等原因,保存至今的隻有幾百卷而已。”


    “據不完全統計,《永樂大典》現今存世約四百多冊、八百多卷,總數不及原書的4%,分散於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公私藏家手中。”


    “國家圖書館共收藏《永樂大典》224冊,約占現存總數的一半以上。”


    “?!”


    ……


    永樂年間。


    朱棣先是一愣,仿佛沒聽清一般,隨後眼神中瞬間湧起震驚與憤怒。


    他猛地站起身來,雙手緊緊握拳,青筋暴起。“什麽?永樂大典怎會流落至蠻夷之地?”


    “朕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編纂而成的寶典,竟遭此劫難!”


    其他人亦是如此。


    朱瞻基:“永樂大典乃是皇爺爺心血之作,怎會流失到異國?!”


    太子朱高熾更是痛心疾首。


    那可都是用小錢錢編撰寫成的,怎的說丟就丟了?!


    明朝一眾皇帝怒了。


    光看後世彈幕評價,其他王朝也明白《永樂大典》的重要性,憤怒過後是冷靜的思考。


    永樂大典乃是皇宮之中編撰。


    異族人又怎會……


    細想,便全是漏洞,又細思極恐…


    分散至八個異國……


    隨著時間的推移,翰林院不乏監守自盜之人,除去戰火丟失,倘若是異族人打到皇宮……


    “!”


    北淵城的元溟:【永樂大典還在日不落博物館,真的太遺憾了……】


    凡人百年: 【朱棣當初想 哪怕大明亡了,永樂大典也可以流傳後世,但他萬萬沒想到如今會成為外族人了解中國文化的線索。】


    van: 【朱棣如果知道他的盔甲寶劍都在外族人手裏,真的會氣死,是我們後輩無能……】


    望舒: 【大家可以去看典籍裏的中國,裏麵有一期永樂大典“珠還合浦,曆劫重光”】


    孤走枯蒼道: 【永樂大典可以解釋很多未解之謎,是我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其中很多秘密被歐美學去後發揚光大,本質還是我中華文明!】


    “在文化、外交都取得一番成就之後,朱棣又想著開疆擴土,派遣大軍遠征安南,將其納入明朝版圖之中。”


    “但是由於吞並之後的叛亂此起彼伏,明軍疲於應付,最終於宣德年間撤出。”


    “48歲這一年,韃靼人南下犯邊,朱棣派邱福率十萬大軍北征,結果因輕敵而全軍覆沒。”


    “……”


    “朱棣得知後大怒,將邱福全家流放海南,在次年禦駕親征,率五十萬大軍出征漠北。”


    “朱棣在當燕王時就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又有靖難之役的磨煉。”


    “麵對韃靼騎兵遊刃有餘,在斡難河擊敗了韃靼大汗本雅失裏,大獲全勝。”


    老朱拍了拍朱棣肩膀,欣慰道:“好啊老四,這點跟咱像!”


    朱棣被老爹拍的一個踉蹌,麵對老朱的少見溫柔,他驚恐抬頭,下意識脫口而出,“爹你莫不是被穿了?!”


    “……”


    《穿越》


    《緊跟時事潮流》


    朱元璋臉色一變,給了他一個暴栗,“我說老四,莫要在戰場上得意忘形!”


    朱棣爽了。


    這才是正常的老朱啊。


    “……”


    “然而另一支蒙古部落瓦剌的勢力不斷壯大,朱棣再次率軍親征。”


    “在忽蘭忽溫大敗馬哈木,朱棣甚至親自率騎兵衝鋒在前,但是在迴朝時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鬧的滿朝文武人心惶惶。”


    “原來朱棣車駕到了南京後,太子朱高熾迎駕來遲,朱棣便借題發揮將東宮屬官打入天牢。”


    “有敢為太子說話的也一並問罪。”


    “而一向與太子不和的漢王朱高煦趁機落井下石,想鼓動朱棣廢掉大哥,但是太子手中還有一個殺手鐧。”


    “好聖孫朱瞻基。”


    “朱高煦其人飛揚跋扈,仗著有朱棣的偏愛四處胡作非為,久而久之也讓朱棣十分不滿。”


    “而太子雖然因身體肥胖不得朱棣喜歡,但是他的兒子朱瞻基卻很得朱棣寵愛,再加上太子長年幫助父皇打理政務,在文官之中風評甚好。”


    “因此,雖然儲君之位坐得不安穩,但總是能化險為夷。”


    “1417年,朱棣強令漢王朱高煦就藩青州,太子暫時成為這場爭鬥的勝利者。”


    “三年後,經過多年的準備,北京城終於營建完成,朱棣下旨遷都北京。”


    “在遷都北京之後,朱棣的身體越來越差閉門不出,平日政務都交給太子打理。”


    阿良: 【大明朝的太醫也是曆史上獨一份,能讓皇帝少子,甚至無子,而且死的不明不白的。】


    重新想名字: 【有種說法,是故宮油漆重金屬超標,清朝時候皇帝反而不太愛在故宮辦公。】


    沒頭腦: 【這麽說也有點道理,活得久的朱元璋在南京,朱棣在北京故宮也沒住多久,嘉靖在西苑,但是萬曆不好解釋啊】


    吃蛆的正太: 【朱棣一輩子在外征戰,皇宮住的時間比在馬背上時間都短。而且活了64歲,在那個年代也算是高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震驚!盤點曆史短視頻給各朝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思不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思不詩並收藏震驚!盤點曆史短視頻給各朝帝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