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彈劾
天唐錦繡房俊師父是誰 作者:公子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蕭瑀絕不是個蠢人,相反,在政治上很是精明。
他出身南朝大梁皇族,父親名蕭巋,是後梁明帝,姐姐是隋朝晉王楊廣的妃,既那位曆經六為皇帝的蕭皇後;他的妻子是隋煬帝之母獨孤皇後的娘家侄女,李淵是獨孤皇後的親外甥,李淵與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
這家世,牛不牛?生長在這等人家,自幼耳濡目染,便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隋文帝楊堅廢除大梁,蕭瑀同長兄惠宗靖帝蕭琮一同進入長安。兄長被隋煬帝賜死,蕭瑀卻得以保命,周旋其中。然後投奔李淵,最終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這樣一個跌宕一生左右逢源的人物,自然有著極其縝密的心思。
他敢於憑借自己清流的身份糾集江南士族在朝中的文官,發起彈劾房俊的事件來抵製李二陛下伸向江南的觸手,便算定了在東征高句麗這樣的巨大心願麵前,李二陛下的第一選擇必然是團結江南士族,絕對不會對江南士族悍然下手。
也即是說,這一次彈劾房俊的事件其實並不是針對房俊或者某一個人,隻是江南士族的一個態度。
皇帝您想要幹什麽我們都支持,但是想要動我們的利益,不行!
然而現在,事情早已超出蕭瑀的原意。
這必然是有人在暗中裹挾了江南士族的本意,將風潮的規模推上一個不可操控的程度。
現在,更是將房玄齡都卷了進來……
蕭瑀出身顯貴,曾與高祖皇帝李淵同為隋朝大臣。他看不起出身低微的杜如晦、房玄齡、溫彥博、魏徵等人,在論政事時常與他們發生爭執,即使在李二陛下麵前也常對他們出言不恭。秉性鯁直狷介,難以容人之短,一見房玄齡等人有過失,就痛加指責,並常貶低他們。
可是這並不代表蕭瑀不明白房玄齡的地位!
那是皇帝身邊最得力的臂膀,稱之為肱骨之臣絕不為過!房玄齡當年與杜如晦齊名,杜如晦死後,便與長孫無忌相提並論。論關係親疏,是長孫無忌更勝一籌,但若是論皇帝的依賴,滿朝文武,無人可勝過房玄齡!
是有人要打擊房玄齡?
還是挑撥江南士族,令江南陷入混亂?
這場由他發起的風潮,卻早已不受他的掌控,他所能做的,也唯有就靜觀其變。
蕭瑀有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冷汗涔涔而下,細思極恐……
大殿裏落針可聞。
房玄齡是什麽人?
居然用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將一朝宰輔牽扯進來,是吃了豹子膽,還是有人給撐腰?
形勢不明,沒人敢輕易發表意見,即便是親近房玄齡的大臣,亦是沉默以對,靜觀其變。
禦座之上的李二陛下英武的容顏陰沉似水,不見喜怒。
謝文舉身邊另一位監察禦史出班奏道:“微臣監察禦史張芳,彈劾崇賢館校書郎房俊,依仗其父權勢,屢次毆打親王、重臣、官員,甚至於長安街頭將出家人毆打至重傷,囂張跋扈、目無王法,懇請陛下明察,將其嚴懲,以正國法,還關中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一邊的文武大臣們麵麵相覷,都看出來了,這是真要將房玄齡牽扯進去啊!
張芳話音剛落,又有一人出班奏道:“微臣監察禦史段子明,彈劾崇賢館校書郎房俊因建築府邸而侵吞工部木料、石料等物,數額重大,觸目驚心!”
大殿之上一片沉默。
文武大臣的眼神都下意識的看向其餘幾位尚未發言的監察禦史。
話說唐朝的監察禦史就是多……
唐禦史台分為三院,監察禦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權限廣。《新唐書·百官誌三》有載:“監察禦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廂及百司綱目。”
&<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簡單來說,這幫家夥官兒不大,但是管天管地甚至管皇帝,就沒有他們管不到的!
最關鍵的一點,這幫監察禦史可以“風聞奏事”!
風聞奏事,源於漢代的“三公謠言奏事”,東漢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據傳聞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稱為“謠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為禦史的特殊權力,到了唐朝,已經成為國家律例。
顧名思義,所謂的風聞奏事,就是隻要聽說了,可以去核實,也可以不核實,都能作為彈劾的基礎。
當然,單純的道聽途說的風聞奏事與核實過材料之後的“與風聞雷同”,意義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威力足夠!
尤其是對於房俊這樣名聲很差的官員,簡直就是致命的!雖然不一定能令其領受國法的製裁,但是降職罷官,卻對輕而易舉!
所謂“三人成虎”,這麽多的監察禦史全部彈劾一個人,罪名又是如此的五花八門,按照一般情況來說,這個被彈劾的官員簡直就是“壞透了”,已經成為官場的恥辱,打入十八層地獄也不為過……
皇帝偏袒於房俊,這是必然的情況,誰心裏都清楚。
但是為了偏袒一個臣子,便與整個國家的體製違背甚至是廢黜,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這就是這些監察禦史的底氣所在!
最最關鍵的是,現在已經將房玄齡牽扯進來了……
按照一般邏輯,根據禦史的彈劾奏章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隻要房俊的罪名坐實,皇帝予以處罰,那麽就證明彈劾是成功的,奏章是正確的,那麽,奏章之上“依仗其父之權勢”就順理成章是正確的……
最起碼,房玄齡一個“教子無方”的名聲是跑不掉了。
這對於幾乎在道德方麵毫無瑕疵的房玄齡來說,不啻於一個巨大的打擊,肯定會對房玄齡的名聲造成無可估量的影響。
沒人有敢貿然出聲。
大殿內的氣氛凝重到將要窒息……
這時,中書舍人馬周上前一步,走出班列,啟奏道:“民間素有俗語:捉奸捉雙,拿賊拿贓。便是國法律例,亦講究人贓俱獲、物證俱全。沒有證據,如何能使罪人信服認罪?如今,多位監察禦史聯名彈劾房俊,所言之真偽,並無明確證據佐證,是以,臣請陛下三思。”
監察禦史謝文舉便出聲道:“中書舍人此言差矣。臣等身為禦史台之監察禦史,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賦予的神聖職能,但凡朝中二品之下的官員皆可彈劾,何故房俊便能例外?如此道德盡喪、罔顧國法之敗類,難道閣下還要維護他麽?”
此人口齒伶俐,即便是麵對皇帝最寵信重用的中書舍人馬周,亦氣勢咄咄逼人!
當然,這其中所謂的正氣占了多少,嫉妒又占了多少,那就誰也不能分辨得出……
同是年青官員,自己出身世家豪族,馬周卻是出身寒門,可現在自己幹的是討人嫌的監察禦史,整日裏隻能琢磨著彈劾這個彈劾那個,想要往上爬就得往死裏得罪人;可是馬周呢?人家每天陪伴在皇帝身邊,處理的是國家機要,打交道的是超品權臣、王公貴戚……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滿朝出身豪族世家的青年官員,嫉妒馬周的不知凡幾,此時見到謝文舉懟上馬周,無論是不是同一陣線,不由得都在心裏暗暗叫好!
馬周是什麽人?
豈會被他這小小的手段壓製,微微一笑,理都不理這個謝文舉,而是對李二陛下說道:“陛下,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沒錯,此舉可以廣開言路,不因言獲罪,實在是大唐皇帝開明之舉,微臣衷心擁護!可微臣也知道,風聞奏事亦要核實真偽,諸位監察禦史隻是風聞奏事,即便可將那些罪大惡極之蠹蟲給予嚴懲,卻終究隻是依靠陛下的聖旨申飭,憑借的是陛下的乾綱獨斷。若是能夠查明事實,將那些罪惡滔天、利用手中職權恣意妄為之輩繩之以法,以正吾大唐國法,豈不更加公平?”
此言一出,那謝文舉就變了臉色。
他出身南朝大梁皇族,父親名蕭巋,是後梁明帝,姐姐是隋朝晉王楊廣的妃,既那位曆經六為皇帝的蕭皇後;他的妻子是隋煬帝之母獨孤皇後的娘家侄女,李淵是獨孤皇後的親外甥,李淵與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
這家世,牛不牛?生長在這等人家,自幼耳濡目染,便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隋文帝楊堅廢除大梁,蕭瑀同長兄惠宗靖帝蕭琮一同進入長安。兄長被隋煬帝賜死,蕭瑀卻得以保命,周旋其中。然後投奔李淵,最終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這樣一個跌宕一生左右逢源的人物,自然有著極其縝密的心思。
他敢於憑借自己清流的身份糾集江南士族在朝中的文官,發起彈劾房俊的事件來抵製李二陛下伸向江南的觸手,便算定了在東征高句麗這樣的巨大心願麵前,李二陛下的第一選擇必然是團結江南士族,絕對不會對江南士族悍然下手。
也即是說,這一次彈劾房俊的事件其實並不是針對房俊或者某一個人,隻是江南士族的一個態度。
皇帝您想要幹什麽我們都支持,但是想要動我們的利益,不行!
然而現在,事情早已超出蕭瑀的原意。
這必然是有人在暗中裹挾了江南士族的本意,將風潮的規模推上一個不可操控的程度。
現在,更是將房玄齡都卷了進來……
蕭瑀出身顯貴,曾與高祖皇帝李淵同為隋朝大臣。他看不起出身低微的杜如晦、房玄齡、溫彥博、魏徵等人,在論政事時常與他們發生爭執,即使在李二陛下麵前也常對他們出言不恭。秉性鯁直狷介,難以容人之短,一見房玄齡等人有過失,就痛加指責,並常貶低他們。
可是這並不代表蕭瑀不明白房玄齡的地位!
那是皇帝身邊最得力的臂膀,稱之為肱骨之臣絕不為過!房玄齡當年與杜如晦齊名,杜如晦死後,便與長孫無忌相提並論。論關係親疏,是長孫無忌更勝一籌,但若是論皇帝的依賴,滿朝文武,無人可勝過房玄齡!
是有人要打擊房玄齡?
還是挑撥江南士族,令江南陷入混亂?
這場由他發起的風潮,卻早已不受他的掌控,他所能做的,也唯有就靜觀其變。
蕭瑀有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冷汗涔涔而下,細思極恐……
大殿裏落針可聞。
房玄齡是什麽人?
居然用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將一朝宰輔牽扯進來,是吃了豹子膽,還是有人給撐腰?
形勢不明,沒人敢輕易發表意見,即便是親近房玄齡的大臣,亦是沉默以對,靜觀其變。
禦座之上的李二陛下英武的容顏陰沉似水,不見喜怒。
謝文舉身邊另一位監察禦史出班奏道:“微臣監察禦史張芳,彈劾崇賢館校書郎房俊,依仗其父權勢,屢次毆打親王、重臣、官員,甚至於長安街頭將出家人毆打至重傷,囂張跋扈、目無王法,懇請陛下明察,將其嚴懲,以正國法,還關中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一邊的文武大臣們麵麵相覷,都看出來了,這是真要將房玄齡牽扯進去啊!
張芳話音剛落,又有一人出班奏道:“微臣監察禦史段子明,彈劾崇賢館校書郎房俊因建築府邸而侵吞工部木料、石料等物,數額重大,觸目驚心!”
大殿之上一片沉默。
文武大臣的眼神都下意識的看向其餘幾位尚未發言的監察禦史。
話說唐朝的監察禦史就是多……
唐禦史台分為三院,監察禦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權限廣。《新唐書·百官誌三》有載:“監察禦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廂及百司綱目。”
&<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簡單來說,這幫家夥官兒不大,但是管天管地甚至管皇帝,就沒有他們管不到的!
最關鍵的一點,這幫監察禦史可以“風聞奏事”!
風聞奏事,源於漢代的“三公謠言奏事”,東漢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據傳聞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稱為“謠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為禦史的特殊權力,到了唐朝,已經成為國家律例。
顧名思義,所謂的風聞奏事,就是隻要聽說了,可以去核實,也可以不核實,都能作為彈劾的基礎。
當然,單純的道聽途說的風聞奏事與核實過材料之後的“與風聞雷同”,意義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威力足夠!
尤其是對於房俊這樣名聲很差的官員,簡直就是致命的!雖然不一定能令其領受國法的製裁,但是降職罷官,卻對輕而易舉!
所謂“三人成虎”,這麽多的監察禦史全部彈劾一個人,罪名又是如此的五花八門,按照一般情況來說,這個被彈劾的官員簡直就是“壞透了”,已經成為官場的恥辱,打入十八層地獄也不為過……
皇帝偏袒於房俊,這是必然的情況,誰心裏都清楚。
但是為了偏袒一個臣子,便與整個國家的體製違背甚至是廢黜,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這就是這些監察禦史的底氣所在!
最最關鍵的是,現在已經將房玄齡牽扯進來了……
按照一般邏輯,根據禦史的彈劾奏章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隻要房俊的罪名坐實,皇帝予以處罰,那麽就證明彈劾是成功的,奏章是正確的,那麽,奏章之上“依仗其父之權勢”就順理成章是正確的……
最起碼,房玄齡一個“教子無方”的名聲是跑不掉了。
這對於幾乎在道德方麵毫無瑕疵的房玄齡來說,不啻於一個巨大的打擊,肯定會對房玄齡的名聲造成無可估量的影響。
沒人有敢貿然出聲。
大殿內的氣氛凝重到將要窒息……
這時,中書舍人馬周上前一步,走出班列,啟奏道:“民間素有俗語:捉奸捉雙,拿賊拿贓。便是國法律例,亦講究人贓俱獲、物證俱全。沒有證據,如何能使罪人信服認罪?如今,多位監察禦史聯名彈劾房俊,所言之真偽,並無明確證據佐證,是以,臣請陛下三思。”
監察禦史謝文舉便出聲道:“中書舍人此言差矣。臣等身為禦史台之監察禦史,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賦予的神聖職能,但凡朝中二品之下的官員皆可彈劾,何故房俊便能例外?如此道德盡喪、罔顧國法之敗類,難道閣下還要維護他麽?”
此人口齒伶俐,即便是麵對皇帝最寵信重用的中書舍人馬周,亦氣勢咄咄逼人!
當然,這其中所謂的正氣占了多少,嫉妒又占了多少,那就誰也不能分辨得出……
同是年青官員,自己出身世家豪族,馬周卻是出身寒門,可現在自己幹的是討人嫌的監察禦史,整日裏隻能琢磨著彈劾這個彈劾那個,想要往上爬就得往死裏得罪人;可是馬周呢?人家每天陪伴在皇帝身邊,處理的是國家機要,打交道的是超品權臣、王公貴戚……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滿朝出身豪族世家的青年官員,嫉妒馬周的不知凡幾,此時見到謝文舉懟上馬周,無論是不是同一陣線,不由得都在心裏暗暗叫好!
馬周是什麽人?
豈會被他這小小的手段壓製,微微一笑,理都不理這個謝文舉,而是對李二陛下說道:“陛下,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沒錯,此舉可以廣開言路,不因言獲罪,實在是大唐皇帝開明之舉,微臣衷心擁護!可微臣也知道,風聞奏事亦要核實真偽,諸位監察禦史隻是風聞奏事,即便可將那些罪大惡極之蠹蟲給予嚴懲,卻終究隻是依靠陛下的聖旨申飭,憑借的是陛下的乾綱獨斷。若是能夠查明事實,將那些罪惡滔天、利用手中職權恣意妄為之輩繩之以法,以正吾大唐國法,豈不更加公平?”
此言一出,那謝文舉就變了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