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wxs.com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作者:木子李大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天後,中醫診斷課。
“今天是我們中診最後一課了。”中診老師傷感的擦掉眼角並不存在的眼淚。
真難,總算熬到期末了,以後就能跟這班學生說拜拜了。
中診老師簡單把後麵的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講了一遍,然後就撤了......一刻都不想多待了。
下麵的同學:......
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在中診裏麵被歸到其他辨證方法裏麵,這一點,李介賓是不太理解的。
要麽就刪了,要麽就多給一點內容唄,就這樣簡單講一講,真是讓人不上不下的。
沒辦法,通俗教材嘛,就講一個簡單易懂方便上手。
最近有講,現在的教材跟以前的教材比起來,跟簡筆畫一樣,越來越薄。
很難說這是進步還是退步,要求高一點好還是低一點呢,國內的小學生都會的九九乘法口訣,國外的小孩子是不會的。
下周就要期末考試了,大家收拾完東西就去複習了。
李介賓也沒再多講什麽,六經辨證來自於《傷寒雜病論》,衛氣營血辨證來自於《溫熱論》,三焦辨證來自《溫病條辨》。
等到學中醫經典的時候,就再講吧。
李介賓收拾完東西,就坐地鐵去了醫院,去了譚大夫的診室。
譚大夫還在整理自己的病案,看到李介賓來了,高興的起身。
“阿賓你來了呀,那個患者剛剛走,她現在已經不咳嗽了,哪裏都好......”
李介賓拿過病案,看了一眼,不奇怪。
張某,女,28歲。初診,主訴陣發性咳嗽2月餘。咳嗽呈陣發性、連續性,幹咳無痰,咳則胸憋,晚上較白天咳嗽多發,影響睡眠。口幹不喜多飲,納食尚可,大、小便調。舌質淡暗,舌苔薄白,脈沉細弦。
處方:生麻黃3g,桂枝3g,幹薑3g,細辛3g,薑半夏9g,生白芍9g,五味子9g,生甘草3g。7劑,水煎服。
二診:咳嗽即明顯減輕,效不更方繼續服用,但連服10劑後,仍沒有盡全效,現症見咽幹、微咳,舌紅,舌苔薄白,脈細弦。
三診:生麻黃3g,炒杏仁12g,幹薑3g,五味子5g,射幹12g,桔梗12g,生甘草10g。3劑,水煎服。
複診:諸症皆消。
按照胡希恕的說法,六經辨證,不是六條經脈,而是六類症狀群: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幹、目眩。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鞭。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很多看過《內經》與《傷寒論》的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麽兩本經典文風差別那麽大。
因為《內經》是論文,而《傷寒論》是指南。
尤其是《內經》被唐代王冰這個道士經手整理,那真是境界越高越好,文采越華美越好,恨不能一句話掰出來十個道理。
而《傷寒論》則是言語簡練,什麽病,有什麽症狀特征,用什麽方子治療。
什麽病,用錯了方法治療,會變成什麽樣子,然後用什麽方子治療。
這種文風,那就是大白話,越簡單,越好懂越好。
所以讀傷寒呀,最好不要想太多,加戲加的太多,就容易出問題。
還是那句話,方子好不好,是用出來的,有效就是好方子。
不會經方?那就記一句大白話,半夏瀉心湯可以治療急性胃腸炎。
什麽是經方?這,就是經方。
譚大夫呢,出現了很多初學中醫者會出現的困惑。
就是這個病呢,沒治好,能找出一大堆問題,真的開方子治好了,反而迷茫了,患者的問題解決了,大夫的問題變得多了。
“我這小青龍湯,不是治療外寒裏飲的嘛,她這是幹咳無痰呀,為什麽就能治好了呢?”
“她也沒有表證吧?裏麵還有麻黃桂枝......”
“唉,這感覺治好了,反而越來越糊塗了。”
聽著譚大夫的疑問,李介賓明白他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
簡單堆砌的知識是沒有用的,經過梳理條理清楚的知識才是有益的。
“你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你把小青龍湯當做解表劑了......”
“教材上就是這樣劃分的嘛。”
“那是汪昂劃分的,又不是張仲景劃分的,張仲景在用小青龍湯的時候,可沒說這就隻能解表......”
汪昂,清代名醫,他對於後世影響深遠的就是對於方劑的分類方法,如今教材的分類方法就是來著他的《醫方集解》。
“六經辨證是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是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是三焦辨證,你要首先搞清楚屬於那套理論,然後再按照這裏麵的理論去解讀,而不是相互混淆後,拿著美國的螺絲去擰蘇聯的發動機......他們標準是不匹配的。”
這一番話,似乎給了譚大夫一點點警醒,不過他已經那麽大年紀了,能領悟多少就看他的了。
學的東西多,不一定是個好事兒,多而繁雜,如果不精,那麽等於什麽都沒有。
天龍裏麵的逍遙派就是這樣,這個門派武功秘籍很厲害,但是有個毛病,喜歡把副科當主科發展,結果弄得不上不下的。
黑石轉輪王就批評過彩戲師,你要練武功就練武功,變戲法就變戲法,又是變戲法又是武功的,死的快,可惜神仙索以後就此失傳了。
兩人談了一會兒,李介賓還想去羅娜那邊打個招唿,可惜羅娜不在醫院,她畢業了,迴學校參加畢業典禮了。
李介賓想起來離開學校的時候,有很多人在東操場舉辦典禮,可能就是她們吧。
時間真快,這個學期就快結束了。
考完試就該放假了,假期怎麽辦?難道真的要跟著月池去日本看中醫?
“今天是我們中診最後一課了。”中診老師傷感的擦掉眼角並不存在的眼淚。
真難,總算熬到期末了,以後就能跟這班學生說拜拜了。
中診老師簡單把後麵的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講了一遍,然後就撤了......一刻都不想多待了。
下麵的同學:......
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在中診裏麵被歸到其他辨證方法裏麵,這一點,李介賓是不太理解的。
要麽就刪了,要麽就多給一點內容唄,就這樣簡單講一講,真是讓人不上不下的。
沒辦法,通俗教材嘛,就講一個簡單易懂方便上手。
最近有講,現在的教材跟以前的教材比起來,跟簡筆畫一樣,越來越薄。
很難說這是進步還是退步,要求高一點好還是低一點呢,國內的小學生都會的九九乘法口訣,國外的小孩子是不會的。
下周就要期末考試了,大家收拾完東西就去複習了。
李介賓也沒再多講什麽,六經辨證來自於《傷寒雜病論》,衛氣營血辨證來自於《溫熱論》,三焦辨證來自《溫病條辨》。
等到學中醫經典的時候,就再講吧。
李介賓收拾完東西,就坐地鐵去了醫院,去了譚大夫的診室。
譚大夫還在整理自己的病案,看到李介賓來了,高興的起身。
“阿賓你來了呀,那個患者剛剛走,她現在已經不咳嗽了,哪裏都好......”
李介賓拿過病案,看了一眼,不奇怪。
張某,女,28歲。初診,主訴陣發性咳嗽2月餘。咳嗽呈陣發性、連續性,幹咳無痰,咳則胸憋,晚上較白天咳嗽多發,影響睡眠。口幹不喜多飲,納食尚可,大、小便調。舌質淡暗,舌苔薄白,脈沉細弦。
處方:生麻黃3g,桂枝3g,幹薑3g,細辛3g,薑半夏9g,生白芍9g,五味子9g,生甘草3g。7劑,水煎服。
二診:咳嗽即明顯減輕,效不更方繼續服用,但連服10劑後,仍沒有盡全效,現症見咽幹、微咳,舌紅,舌苔薄白,脈細弦。
三診:生麻黃3g,炒杏仁12g,幹薑3g,五味子5g,射幹12g,桔梗12g,生甘草10g。3劑,水煎服。
複診:諸症皆消。
按照胡希恕的說法,六經辨證,不是六條經脈,而是六類症狀群: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幹、目眩。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鞭。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很多看過《內經》與《傷寒論》的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麽兩本經典文風差別那麽大。
因為《內經》是論文,而《傷寒論》是指南。
尤其是《內經》被唐代王冰這個道士經手整理,那真是境界越高越好,文采越華美越好,恨不能一句話掰出來十個道理。
而《傷寒論》則是言語簡練,什麽病,有什麽症狀特征,用什麽方子治療。
什麽病,用錯了方法治療,會變成什麽樣子,然後用什麽方子治療。
這種文風,那就是大白話,越簡單,越好懂越好。
所以讀傷寒呀,最好不要想太多,加戲加的太多,就容易出問題。
還是那句話,方子好不好,是用出來的,有效就是好方子。
不會經方?那就記一句大白話,半夏瀉心湯可以治療急性胃腸炎。
什麽是經方?這,就是經方。
譚大夫呢,出現了很多初學中醫者會出現的困惑。
就是這個病呢,沒治好,能找出一大堆問題,真的開方子治好了,反而迷茫了,患者的問題解決了,大夫的問題變得多了。
“我這小青龍湯,不是治療外寒裏飲的嘛,她這是幹咳無痰呀,為什麽就能治好了呢?”
“她也沒有表證吧?裏麵還有麻黃桂枝......”
“唉,這感覺治好了,反而越來越糊塗了。”
聽著譚大夫的疑問,李介賓明白他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
簡單堆砌的知識是沒有用的,經過梳理條理清楚的知識才是有益的。
“你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你把小青龍湯當做解表劑了......”
“教材上就是這樣劃分的嘛。”
“那是汪昂劃分的,又不是張仲景劃分的,張仲景在用小青龍湯的時候,可沒說這就隻能解表......”
汪昂,清代名醫,他對於後世影響深遠的就是對於方劑的分類方法,如今教材的分類方法就是來著他的《醫方集解》。
“六經辨證是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是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是三焦辨證,你要首先搞清楚屬於那套理論,然後再按照這裏麵的理論去解讀,而不是相互混淆後,拿著美國的螺絲去擰蘇聯的發動機......他們標準是不匹配的。”
這一番話,似乎給了譚大夫一點點警醒,不過他已經那麽大年紀了,能領悟多少就看他的了。
學的東西多,不一定是個好事兒,多而繁雜,如果不精,那麽等於什麽都沒有。
天龍裏麵的逍遙派就是這樣,這個門派武功秘籍很厲害,但是有個毛病,喜歡把副科當主科發展,結果弄得不上不下的。
黑石轉輪王就批評過彩戲師,你要練武功就練武功,變戲法就變戲法,又是變戲法又是武功的,死的快,可惜神仙索以後就此失傳了。
兩人談了一會兒,李介賓還想去羅娜那邊打個招唿,可惜羅娜不在醫院,她畢業了,迴學校參加畢業典禮了。
李介賓想起來離開學校的時候,有很多人在東操場舉辦典禮,可能就是她們吧。
時間真快,這個學期就快結束了。
考完試就該放假了,假期怎麽辦?難道真的要跟著月池去日本看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