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g金銀花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作者:木子李大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便怎麽樣?”
“這幾天一直拉肚子。”
“嗯嗯,刀口還流膿嗎?”
“不流了。”
過完元宵節,馬上就要開學了,李介賓在複診最後一個病人。
這個病人是急性胰腺炎,已經做過一次手術了,但是傷口一直化膿,在醫院裏麵大夫說還要再做一次手術,患者家屬覺得這手術不靠譜,想找個中醫看看能不能不做手術,經人介紹,才來找李介賓來看。
一旁是縣中醫院的王醫生,他看著李介賓又調了調方,有些歎息道:
“這個量,你可把我嚇到了,別說300g,就是100g,醫院信息科就會懷疑是不是工號被盜了。”
“所以其實醫院裏麵的中醫,歸根結底還是限製了中醫的發揮。”
“確實,醫院敢開300g金銀花,是要被投訴死的。”
“但是確實很有效,不是嗎?”
患者本來還在流膿的手術刀口已經止住了,彩超複查,本來腫大的胰腺如今也恢複了不少,讓上次那個主刀大夫驚歎不可思議,連連追問這是吃了什麽新研發的藥物?
哪有什麽新藥,無非是被玩到爐火純青的老藥。
金銀花,俗稱二花,正名為忍冬,“金銀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 ,由於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後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
李介賓後院就種了一排金銀花,3月開花,五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名金銀花。
又因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王醫生歎為觀止,這李介賓用300g金銀花煎水,再用這煎出來的水去煎藥,以湯藥煎湯藥,三劑下去就有如此神效。
李介賓笑笑,大力出奇跡嘛。
不過中病即止,雖然藥效很好,但是患者的脾胃已經被寒涼藥所傷,這三天一點東西都吃不下去,還拉了三天肚子。
幸好讓他每天輸著糖鹽水,氨基酸,營養液吊著,不然就算胰腺炎好了,這人也被折騰過去半條命。
李介賓開始寫方子。
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丁香、木香、藿香、蓮子、厚樸、縮砂、麥芽、神曲......
“接下來要開始收尾了,這開胃進食湯出自《醫宗金鑒》,顧名思義,開胃進食效果最佳。”
《醫宗金鑒》作為清朝以及如今彎彎的中醫教材,以官方之力,集全國醫家學說,取中正平和者,細細厘為十一科,綱舉目張,常識充足,遂有清一代醫林之楷範。
吳謙其人,名聲不顯,但該書雖然說是乾隆詔太醫院集合各省醫家共同編輯,其實是在吳謙原稿上擴充修正而成。
書成之日,頒布天下,自此習醫者,於《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之外,以此書作為入門方法。
該書最大優點在於平正通達,條理分明,所集方藥雖多,但以理法為重,不拘泥於一偏之說,故全國可以通行。
以醫學界首席杠精,徐靈胎之精博不阿,尤稱熟讀此書,可以名世。
後世湖南國醫大師熊繼柏自述中醫之路,下鄉之時,鄉野村醫不讀傷寒溫病經典,但是每每開方有效,問緣由後發現,皆出自《醫宗金鑒》,該書之價值,可見一斑。
“這《醫宗金鑒》我是讀過的,常用的方子確實有效,但是我好奇的是你那金銀花的用法是哪裏學來的?”
“一個電影裏麵的靈感。”
“什麽?”王醫生這就意外了,什麽電影?他也去看看去。
李介賓嗬嗬一笑:“去看看吧,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
“那我可真要去看看,你就要開學了吧?”
“一會兒就走了,替我向師弟問好。”
“好的,有什麽要給他們捎的嗎?”
王醫生笑道:“瞞不過你。”
隨後從身邊的提包裏,拿出來一個長盒子。
李介賓吸了吸鼻子,伸手按住了王醫生想打開盒子的手。
“不用打開了,我直接捎過去就行。”
“好的。”王醫生把盒子交出去,欲言又止,“你就不想知道這裏麵是什麽嗎?”
“有年頭的人參了吧,現在養殖的人參可沒這個味兒。”
“那我就祝你開學愉快了。”王醫生笑笑,提起包走了。
李介賓看王醫生走遠,還是忍不住打開了盒子,裏麵是一條纖細的人參,看起來跟影視作品的什麽千年人參,百年老參不同,但是李介賓卻讚歎不已。
人參品相要看蘆頭,蘆頭上的褶皺越多說明年份越久。
那些看著胖胖的人參不一定就是藥性好,而是因為在土裏埋的淺,施了肥。
而這條人參的幾條須修長,明顯是紮根更深,這是山裏的人參,先不論藥效參差,但是光看著就能感覺鍾天地靈秀。
李爺爺走出來,嫌棄的看著王醫生走遠的方向,迴頭看到李介賓手捧的盒子,眼睛一亮。
“好品相!哪裏來的那麽好品相的人參?”
“剛剛王醫生送的。”出於某種微妙的情緒,李介賓沒有解釋說是讓捎帶的。
李爺爺一聽,又羨慕又眼氣。
“去上學不用帶那麽貴重的東西,還是留下來吧,爺爺替你保管。”
“不用,不用,這麽貴重的東西,還是隨身攜帶的好。”李介賓把盒子重新紮好,放到了背包裏:“萬一我打個盹的功夫,迴來發現這人參就剩下一根須兒了咋辦?”
李爺爺冷哼一聲,隨後從抽屜裏拿出來一個布包塞到李介賓手裏:“好好上學,別天天琢磨這些沒用的。”
李介賓捏了捏手裏的布包,往衣袋裏一裝,遠遠給父母打了個招唿,就踏上了返校的路途。
一路顛簸,好不容易到了客運南站,避開一群拉客的摩的,拿出手機看看路咋走。
突然手機就響了。
陌生號,誰呀?
接聽後,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
“到了嗎?在哪裏?我接你。”
“這幾天一直拉肚子。”
“嗯嗯,刀口還流膿嗎?”
“不流了。”
過完元宵節,馬上就要開學了,李介賓在複診最後一個病人。
這個病人是急性胰腺炎,已經做過一次手術了,但是傷口一直化膿,在醫院裏麵大夫說還要再做一次手術,患者家屬覺得這手術不靠譜,想找個中醫看看能不能不做手術,經人介紹,才來找李介賓來看。
一旁是縣中醫院的王醫生,他看著李介賓又調了調方,有些歎息道:
“這個量,你可把我嚇到了,別說300g,就是100g,醫院信息科就會懷疑是不是工號被盜了。”
“所以其實醫院裏麵的中醫,歸根結底還是限製了中醫的發揮。”
“確實,醫院敢開300g金銀花,是要被投訴死的。”
“但是確實很有效,不是嗎?”
患者本來還在流膿的手術刀口已經止住了,彩超複查,本來腫大的胰腺如今也恢複了不少,讓上次那個主刀大夫驚歎不可思議,連連追問這是吃了什麽新研發的藥物?
哪有什麽新藥,無非是被玩到爐火純青的老藥。
金銀花,俗稱二花,正名為忍冬,“金銀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 ,由於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後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
李介賓後院就種了一排金銀花,3月開花,五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名金銀花。
又因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王醫生歎為觀止,這李介賓用300g金銀花煎水,再用這煎出來的水去煎藥,以湯藥煎湯藥,三劑下去就有如此神效。
李介賓笑笑,大力出奇跡嘛。
不過中病即止,雖然藥效很好,但是患者的脾胃已經被寒涼藥所傷,這三天一點東西都吃不下去,還拉了三天肚子。
幸好讓他每天輸著糖鹽水,氨基酸,營養液吊著,不然就算胰腺炎好了,這人也被折騰過去半條命。
李介賓開始寫方子。
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丁香、木香、藿香、蓮子、厚樸、縮砂、麥芽、神曲......
“接下來要開始收尾了,這開胃進食湯出自《醫宗金鑒》,顧名思義,開胃進食效果最佳。”
《醫宗金鑒》作為清朝以及如今彎彎的中醫教材,以官方之力,集全國醫家學說,取中正平和者,細細厘為十一科,綱舉目張,常識充足,遂有清一代醫林之楷範。
吳謙其人,名聲不顯,但該書雖然說是乾隆詔太醫院集合各省醫家共同編輯,其實是在吳謙原稿上擴充修正而成。
書成之日,頒布天下,自此習醫者,於《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之外,以此書作為入門方法。
該書最大優點在於平正通達,條理分明,所集方藥雖多,但以理法為重,不拘泥於一偏之說,故全國可以通行。
以醫學界首席杠精,徐靈胎之精博不阿,尤稱熟讀此書,可以名世。
後世湖南國醫大師熊繼柏自述中醫之路,下鄉之時,鄉野村醫不讀傷寒溫病經典,但是每每開方有效,問緣由後發現,皆出自《醫宗金鑒》,該書之價值,可見一斑。
“這《醫宗金鑒》我是讀過的,常用的方子確實有效,但是我好奇的是你那金銀花的用法是哪裏學來的?”
“一個電影裏麵的靈感。”
“什麽?”王醫生這就意外了,什麽電影?他也去看看去。
李介賓嗬嗬一笑:“去看看吧,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
“那我可真要去看看,你就要開學了吧?”
“一會兒就走了,替我向師弟問好。”
“好的,有什麽要給他們捎的嗎?”
王醫生笑道:“瞞不過你。”
隨後從身邊的提包裏,拿出來一個長盒子。
李介賓吸了吸鼻子,伸手按住了王醫生想打開盒子的手。
“不用打開了,我直接捎過去就行。”
“好的。”王醫生把盒子交出去,欲言又止,“你就不想知道這裏麵是什麽嗎?”
“有年頭的人參了吧,現在養殖的人參可沒這個味兒。”
“那我就祝你開學愉快了。”王醫生笑笑,提起包走了。
李介賓看王醫生走遠,還是忍不住打開了盒子,裏麵是一條纖細的人參,看起來跟影視作品的什麽千年人參,百年老參不同,但是李介賓卻讚歎不已。
人參品相要看蘆頭,蘆頭上的褶皺越多說明年份越久。
那些看著胖胖的人參不一定就是藥性好,而是因為在土裏埋的淺,施了肥。
而這條人參的幾條須修長,明顯是紮根更深,這是山裏的人參,先不論藥效參差,但是光看著就能感覺鍾天地靈秀。
李爺爺走出來,嫌棄的看著王醫生走遠的方向,迴頭看到李介賓手捧的盒子,眼睛一亮。
“好品相!哪裏來的那麽好品相的人參?”
“剛剛王醫生送的。”出於某種微妙的情緒,李介賓沒有解釋說是讓捎帶的。
李爺爺一聽,又羨慕又眼氣。
“去上學不用帶那麽貴重的東西,還是留下來吧,爺爺替你保管。”
“不用,不用,這麽貴重的東西,還是隨身攜帶的好。”李介賓把盒子重新紮好,放到了背包裏:“萬一我打個盹的功夫,迴來發現這人參就剩下一根須兒了咋辦?”
李爺爺冷哼一聲,隨後從抽屜裏拿出來一個布包塞到李介賓手裏:“好好上學,別天天琢磨這些沒用的。”
李介賓捏了捏手裏的布包,往衣袋裏一裝,遠遠給父母打了個招唿,就踏上了返校的路途。
一路顛簸,好不容易到了客運南站,避開一群拉客的摩的,拿出手機看看路咋走。
突然手機就響了。
陌生號,誰呀?
接聽後,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
“到了嗎?在哪裏?我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