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多,陸凡迴房間休息。
還沒等把茶泡好,辦公室主任譚亦橋進來匯報,汴梁市市長左逸凡要匯報工作,陸凡點頭應允。對組織部長來說,交流工作的時候也是考察幹部。
推門而入後,左逸凡恭敬地說道:“打擾部長休息,我簡單匯報一下汴梁市政府的工作。”
陸凡淡淡地說:“逸凡同誌,當務之急是事業單位機構改革,這也是我來汴梁市的目的。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麵臨的問題和阻力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硬碰硬’的改革,將改革向縱深推進。
省委的目標、要求很明確,通過裁撤冗餘、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去除事業單位身上的‘贅肉’,高效發揮服務企業和百姓的公益屬性。我希望汴梁市委、市政府能協同高效、大刀闊斧地完成改革工作。”
左逸凡迴道:“請部長放心,我一定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主動擔當作為,不折不扣地落實省委的決策部署,著力解決好難點問題,大力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重構市政府事業機構布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公益服務需要。 ”
陸凡點了點頭說:“機構改革有人歡喜有人愁,從大局看很正常,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五味雜陳了,隻能說改革是大趨勢,身處其中必須‘局部利益服從大局利益、個人利益服從組織利益’,全市幹部職工要講大局、講紀律、講原則、講服從,機構改革‘先到位、後理順,先運轉、後完善’。
同時,指導組會加大督查力度,對機構改革中以權謀私、違規違紀、阻撓改革的人和事,要堅決依法依規嚴肅查處。逸凡同誌,你是老同誌,這點覺悟和原則肯定有吧?”
麵對部長的“敲打”,左逸凡馬上迴道:“請部長放心,我一定提高站位,在部長和市委的指導下,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市政府及組成部門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工作。”
接著,左逸凡放下一個檔案袋,說道:“部長,省委李明陽書記在汴梁市擔任市長時,我是副市長,負責城建、交通等領域工作。當時迫於無奈,我做了一些違反原則的決策,意識到問題非常嚴重,我愧對組織的厚望,愧對組織的重托,愧對組織的培養。現在,我如實向組織報告個人存在的問題,希望部長能給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今後我一定努力工作,遵紀守法,絕不辜負組織和人民的信任!”
陸凡安撫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對犯錯誤同誌的一貫方針,相信組織、忠於組織,把問題主動向組織講清楚,這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你先迴去吧,材料帶走,交給省紀委趙淩雲書記。”
等人走後,陸凡麵露不恥之色,到了廳級,領導幹部的“來龍去脈”無從隱瞞,左逸凡能擔任市長,是李明陽全力促成。
如今,才剛傳出一些風聲,左逸凡就迫不及待的“落井下石”,從背後捅刀子,陸凡對這種人肯定會“敬而遠之”!
不一會,汴梁市委組織部部長吳政嶼來了,兩人是黨校同學,私交不錯。
進門後,吳政嶼說道:“部長,長夜漫漫,時間還早,要不要去逛逛夜市,欣賞一下汴梁的夜景,順便喝兩口?”
陸凡笑著迴道:“汴梁曆史悠久、多姿多彩,肯定要去看看,不過今天有些累了,你明天下午陪我去城牆走走。”
“當然沒問題,汴梁還有很多小吃,我帶你嚐嚐。”
陸凡感歎道:“汴梁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曾作為北宋的國都,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的宋文化,是一座底蘊厚重的魅力古城,一磚一瓦一胡同都有故事,發展文化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現在發展的卻不盡人意,gdp才二千多億,財政收入不到160億,去年的公共預算支出竟然高達415億,機構改革勢在必行呀!政嶼,組織部是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主力軍’,你一定要把好關,拿出遠見和魄力,把汴梁的改革一次性改到位。”
吳政嶼迴道:“請部長放心,我會嚴格按照市裏的《改革方案》,加大督辦力度,督促各部門、各縣區高質量完成改革。”
陸凡點了點頭說:“汴梁在曆史文化、區位交通、資源產業、製造業發展以及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等方麵都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些優勢能為汴梁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和支持,你多關注一下經濟方麵的工作。”
吳政嶼馬上意會,堂堂省委組織部部長,說出來的每句話都有深意。
陸凡又問:“左逸凡怎麽樣?”
吳政嶼想了想迴道:“政治鬥爭經驗豐富,但心思不在謀發展上,熱衷於城市建設,最關注政府投資項目,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在民眾中存在感非常低。”
……
第二天上午九點,汴梁市召開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動員會,市委書記李家興主持會議,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陸凡出席並講話。
李家興在講話中強調,全市上下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定信心,按照省裏要求,搞好事業單位清理規範,確保兩個月內完成任務。從今天開始,全市凍結人事,一律停止受理和審批新增事業單位機構編製。
省委組織部部長陸凡強調,本次改革汴梁市要嚴控財政補助編製總量,根據工作需要賦予事業單位新的公益職能,科學確定崗位數量和名稱,確保“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圓滿完成省委既定改革目標,精簡機構45%,收迴編製6500個。
會後,各部門、各縣區迅速行動起來,一場重塑性的改革在汴梁大地拉開帷幕!沒有人敢不重視,因為省委組織部部長親自坐鎮汴梁,利劍高懸!
晚飯後,在吳政嶼的陪同下,陸凡去爬城牆。
古城牆作為古都標誌性的曆史建築,在汴梁的市井文化中城牆也頗有地位,見證了汴梁輝煌的曆史和悠久燦爛的文化,是汴梁人心中深深的情結。
漫步於汴梁城牆上,仿佛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代代傳承的那鄉音古韻。
陸凡感歎道:“不同人的眼裏,古城牆有著不一樣的魅力,也許是威武的,也許是莊嚴的,也許是悠閑的。我現在想起了小時候看電視劇的那句歌詞:汴梁有個包青天,鐵麵無私辨忠奸。
我們現在太需要一大批大公無私、不畏權勢、清廉愛民的‘包青天’!”
吳政嶼迴道:“當時有人將他比喻為‘黃河清’,形容他大公無私及鍥而不舍的精神。包拯為官以‘披肝瀝膽,冒犯威嚴,不知忌諱,不避怨仇’自勉,像他這種不畏權貴、鐵麵無私的官員,在曆史上相當罕見,千百年來一直被後人稱頌不衰,是汴梁人最引以為傲的情懷!”
在華燈的流光中,品小吃、乘船聽曲、看演出,是夜遊汴梁的最理想方式!
大宋不夜城,燈火璀璨再現北宋東京繁華盛景。
清園夜市再現舌尖大宋,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複開張。
杏仁茶、炒涼粉、紅薯泥、羊肉炕饃、灌湯包……傳統的烹飪工藝,正宗的百味小吃,都存在於熱鬧的東京食坊裏……
吃飽之後,二人找個茶館,臨水而坐,嚐嚐茶點,吹著溫柔的晚風,暢聊人生,體驗如宋人一般的雅致休閑生活。
陸凡有感而發:“政嶼,平心而論,宋朝是曆史中老百姓生活水準最高的朝代,人口超過了億人,糧食的產量也有所提升。並且形成了許多傳統文化,比方說炒菜,各大菜係都是在宋朝來產生的,老百姓非常有口福,想怎麽吃怎麽吃,而且不受約束。
吳政嶼附和道:“曆史的長河中,所有的朝代裏邊,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有好有壞的,但總體而言,宋朝確實是生活水準最高的,綜合國力也是曆史上最強盛的。但同時也是曆史上最為窩囊的朝代,一直是漢民族一道無法愈合的‘傷口’。
陸凡點了點頭說:“日子越安逸,統治者越不敢有敵人。既然不敢有敵人,就沒有必要保持強大的軍隊了。這是宋朝的治國邏輯,推行‘重文教,抑武事’國策。
事實上敢有敵人,不是為了主動擁有敵人。在這個世界上,隻要有競爭存在,優勝劣汰是亙古不變定律。一個民族要生存發展下去,必須有敵情意識,並且不斷培育善於戰鬥的勇氣和稟性,否則經濟與文化無以依附。一個民族保家衛國的軍事才能,才是一個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本!”
正聊著,陸凡的電話響了,看了看號碼,竟然是小斌書記打來的。
趕忙接通後,陸凡問道:“張書記,您好!”
“陸凡,在哪呢?我還有一個小時多點到華原,有空坐坐嗎?”
陸凡起身說道:“張書記,您坐飛機?還是高鐵?”
“高鐵。”
“好的,我去接您!”
還沒等把茶泡好,辦公室主任譚亦橋進來匯報,汴梁市市長左逸凡要匯報工作,陸凡點頭應允。對組織部長來說,交流工作的時候也是考察幹部。
推門而入後,左逸凡恭敬地說道:“打擾部長休息,我簡單匯報一下汴梁市政府的工作。”
陸凡淡淡地說:“逸凡同誌,當務之急是事業單位機構改革,這也是我來汴梁市的目的。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麵臨的問題和阻力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硬碰硬’的改革,將改革向縱深推進。
省委的目標、要求很明確,通過裁撤冗餘、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去除事業單位身上的‘贅肉’,高效發揮服務企業和百姓的公益屬性。我希望汴梁市委、市政府能協同高效、大刀闊斧地完成改革工作。”
左逸凡迴道:“請部長放心,我一定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主動擔當作為,不折不扣地落實省委的決策部署,著力解決好難點問題,大力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重構市政府事業機構布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公益服務需要。 ”
陸凡點了點頭說:“機構改革有人歡喜有人愁,從大局看很正常,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五味雜陳了,隻能說改革是大趨勢,身處其中必須‘局部利益服從大局利益、個人利益服從組織利益’,全市幹部職工要講大局、講紀律、講原則、講服從,機構改革‘先到位、後理順,先運轉、後完善’。
同時,指導組會加大督查力度,對機構改革中以權謀私、違規違紀、阻撓改革的人和事,要堅決依法依規嚴肅查處。逸凡同誌,你是老同誌,這點覺悟和原則肯定有吧?”
麵對部長的“敲打”,左逸凡馬上迴道:“請部長放心,我一定提高站位,在部長和市委的指導下,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市政府及組成部門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工作。”
接著,左逸凡放下一個檔案袋,說道:“部長,省委李明陽書記在汴梁市擔任市長時,我是副市長,負責城建、交通等領域工作。當時迫於無奈,我做了一些違反原則的決策,意識到問題非常嚴重,我愧對組織的厚望,愧對組織的重托,愧對組織的培養。現在,我如實向組織報告個人存在的問題,希望部長能給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今後我一定努力工作,遵紀守法,絕不辜負組織和人民的信任!”
陸凡安撫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對犯錯誤同誌的一貫方針,相信組織、忠於組織,把問題主動向組織講清楚,這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你先迴去吧,材料帶走,交給省紀委趙淩雲書記。”
等人走後,陸凡麵露不恥之色,到了廳級,領導幹部的“來龍去脈”無從隱瞞,左逸凡能擔任市長,是李明陽全力促成。
如今,才剛傳出一些風聲,左逸凡就迫不及待的“落井下石”,從背後捅刀子,陸凡對這種人肯定會“敬而遠之”!
不一會,汴梁市委組織部部長吳政嶼來了,兩人是黨校同學,私交不錯。
進門後,吳政嶼說道:“部長,長夜漫漫,時間還早,要不要去逛逛夜市,欣賞一下汴梁的夜景,順便喝兩口?”
陸凡笑著迴道:“汴梁曆史悠久、多姿多彩,肯定要去看看,不過今天有些累了,你明天下午陪我去城牆走走。”
“當然沒問題,汴梁還有很多小吃,我帶你嚐嚐。”
陸凡感歎道:“汴梁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曾作為北宋的國都,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的宋文化,是一座底蘊厚重的魅力古城,一磚一瓦一胡同都有故事,發展文化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現在發展的卻不盡人意,gdp才二千多億,財政收入不到160億,去年的公共預算支出竟然高達415億,機構改革勢在必行呀!政嶼,組織部是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主力軍’,你一定要把好關,拿出遠見和魄力,把汴梁的改革一次性改到位。”
吳政嶼迴道:“請部長放心,我會嚴格按照市裏的《改革方案》,加大督辦力度,督促各部門、各縣區高質量完成改革。”
陸凡點了點頭說:“汴梁在曆史文化、區位交通、資源產業、製造業發展以及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等方麵都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些優勢能為汴梁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和支持,你多關注一下經濟方麵的工作。”
吳政嶼馬上意會,堂堂省委組織部部長,說出來的每句話都有深意。
陸凡又問:“左逸凡怎麽樣?”
吳政嶼想了想迴道:“政治鬥爭經驗豐富,但心思不在謀發展上,熱衷於城市建設,最關注政府投資項目,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在民眾中存在感非常低。”
……
第二天上午九點,汴梁市召開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動員會,市委書記李家興主持會議,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陸凡出席並講話。
李家興在講話中強調,全市上下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定信心,按照省裏要求,搞好事業單位清理規範,確保兩個月內完成任務。從今天開始,全市凍結人事,一律停止受理和審批新增事業單位機構編製。
省委組織部部長陸凡強調,本次改革汴梁市要嚴控財政補助編製總量,根據工作需要賦予事業單位新的公益職能,科學確定崗位數量和名稱,確保“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圓滿完成省委既定改革目標,精簡機構45%,收迴編製6500個。
會後,各部門、各縣區迅速行動起來,一場重塑性的改革在汴梁大地拉開帷幕!沒有人敢不重視,因為省委組織部部長親自坐鎮汴梁,利劍高懸!
晚飯後,在吳政嶼的陪同下,陸凡去爬城牆。
古城牆作為古都標誌性的曆史建築,在汴梁的市井文化中城牆也頗有地位,見證了汴梁輝煌的曆史和悠久燦爛的文化,是汴梁人心中深深的情結。
漫步於汴梁城牆上,仿佛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代代傳承的那鄉音古韻。
陸凡感歎道:“不同人的眼裏,古城牆有著不一樣的魅力,也許是威武的,也許是莊嚴的,也許是悠閑的。我現在想起了小時候看電視劇的那句歌詞:汴梁有個包青天,鐵麵無私辨忠奸。
我們現在太需要一大批大公無私、不畏權勢、清廉愛民的‘包青天’!”
吳政嶼迴道:“當時有人將他比喻為‘黃河清’,形容他大公無私及鍥而不舍的精神。包拯為官以‘披肝瀝膽,冒犯威嚴,不知忌諱,不避怨仇’自勉,像他這種不畏權貴、鐵麵無私的官員,在曆史上相當罕見,千百年來一直被後人稱頌不衰,是汴梁人最引以為傲的情懷!”
在華燈的流光中,品小吃、乘船聽曲、看演出,是夜遊汴梁的最理想方式!
大宋不夜城,燈火璀璨再現北宋東京繁華盛景。
清園夜市再現舌尖大宋,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複開張。
杏仁茶、炒涼粉、紅薯泥、羊肉炕饃、灌湯包……傳統的烹飪工藝,正宗的百味小吃,都存在於熱鬧的東京食坊裏……
吃飽之後,二人找個茶館,臨水而坐,嚐嚐茶點,吹著溫柔的晚風,暢聊人生,體驗如宋人一般的雅致休閑生活。
陸凡有感而發:“政嶼,平心而論,宋朝是曆史中老百姓生活水準最高的朝代,人口超過了億人,糧食的產量也有所提升。並且形成了許多傳統文化,比方說炒菜,各大菜係都是在宋朝來產生的,老百姓非常有口福,想怎麽吃怎麽吃,而且不受約束。
吳政嶼附和道:“曆史的長河中,所有的朝代裏邊,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有好有壞的,但總體而言,宋朝確實是生活水準最高的,綜合國力也是曆史上最強盛的。但同時也是曆史上最為窩囊的朝代,一直是漢民族一道無法愈合的‘傷口’。
陸凡點了點頭說:“日子越安逸,統治者越不敢有敵人。既然不敢有敵人,就沒有必要保持強大的軍隊了。這是宋朝的治國邏輯,推行‘重文教,抑武事’國策。
事實上敢有敵人,不是為了主動擁有敵人。在這個世界上,隻要有競爭存在,優勝劣汰是亙古不變定律。一個民族要生存發展下去,必須有敵情意識,並且不斷培育善於戰鬥的勇氣和稟性,否則經濟與文化無以依附。一個民族保家衛國的軍事才能,才是一個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本!”
正聊著,陸凡的電話響了,看了看號碼,竟然是小斌書記打來的。
趕忙接通後,陸凡問道:“張書記,您好!”
“陸凡,在哪呢?我還有一個小時多點到華原,有空坐坐嗎?”
陸凡起身說道:“張書記,您坐飛機?還是高鐵?”
“高鐵。”
“好的,我去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