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二年,三月十六日,土家堡開了一場別開生麵的薯條品鑒會,林川鐵衛的輜重官將老大留下的8000斤土豆,足足拿出了4000斤,簡單處理一下,做出了海量的薯條,撒上了一點食鹽就算完工了。


    按照林川的吩咐,輜重馬車拖行著數之不盡的薯條,在土家堡街道上來迴穿行,分發給一切想嚐嚐的市民食用。這種外表酥脆,內核軟糯的食物頗受老人與孩童喜歡,紛紛從家裏拿來了鍋碗瓢盆,想多裝一些迴去。


    林川沒有什麽別的要求,隻是要讓所有人知道,這種食物叫土豆,好吃,扛餓易儲存就行。這一夜,土家堡內跟過狂歡節一樣,到處都是手舉薯條載歌載舞的老百姓。他們從前隻覺得土家堡經商環境好,削尖了腦袋想在此紮根,以至於土家堡的地價水漲船高,各種生活物品也隨之漲價,生活並非所有人都幸福美滿,不管在哪,什麽朝代,都有窮人。


    林川也正式啟動了土家堡的扶貧計劃,免費出租農田給他們,就用來種植分發大家品嚐過的土豆。一畝地一年上交2000斤,並且承諾,如果按照林川衛教授的方法,一年不能收獲4000斤,林川衛可以不要租子。


    僅僅是3月17日一天,土家堡周邊足足三千畝田地被哄搶一空,按照一戶兩畝地的標準全給發包了出去。其實在林川接手土家堡後,便將農田一直在對外發包,收的租子也不過一半,堪稱邊塞屯田業界良心,但一直承包效果並不理想。


    主要原因是邊塞的農田真的是會種死人的,土地並不肥沃,一年隻能種一季糧食,時不時草原上傳來些蟲害,或是因為缺水旱上月餘,一年就等於白忙活了。但凡不是走投無路,誰也不願意在邊塞這種貧瘠之地當農民。


    再者說來,土家堡並不缺活計,林川衛經常分包修建工事,加固城池,甚至翻新建築的工作,大家隻要勤快一點,倒不至於沒有飯吃的地步。


    不過種土豆就不一樣了,前些天他們就有人看見了朝廷的大官,烏泱烏泱的拖走了好多的土豆,那看看車軲轆印就有幾萬斤。而這些都還是在寒冬臘月裏,僅僅十畝地種出來的結果。


    哪怕林川不公布土豆的消息,好事者已經在不停找熟人打聽,詢問能不能搞點種子過來,大家一起種著試試。誰承想,轉頭林川直接分包田地,免費教授種植技術,還隻收固定的2000斤。


    要知道按照林川的結果,兩畝地一年能產接近8000斤,才上交三成不到,這哪裏是交租,簡直就是翻身農奴把歌唱了。


    一些去晚了的居民,搶不到農田,自願去開墾荒地,也要趕上這波發家致富的機遇,林川衛表示也能接受,可以免費提供種苗。


    就在京師的王公大臣們,為那從邊塞運抵迴來的土豆山,目瞪口呆的時候,土家堡的周邊漫山遍野已是廢寢忘食勞作的農夫了。


    林川也不知道這將帶給大明未來何等的變化,但不管曆史如何更迭,能讓老百姓吃上一口飽飯,總是沒有錯的吧?


    而將生產工作都交出去以後,林川也開始了折騰新生的林川鐵衛了。因為一場北征。林川衛出現了減員,兵部曾前來詢問,是否需要補齊?按照皇上的口諭,林川可以從兵部抽調包括老兵在內的一切兵源。


    但林川都給迴絕了,因為他有更好篩選的機製,那就是方倉。林川通過方倉的勞工群體中尋找可造之材,再送往土家堡參加考試,過關者留下,沒過關的可以迴去繼續當班。


    這些人的政治麵貌全是勞苦大眾,不可能成為哪方勢力有心栽培的細作,畢竟他們在方倉是實打實要去幹體力活的,一幹就是一兩年,沒多少間諜可以承受這種苦吧?


    也因為長期高強度勞作,這些人通過林川衛的資格考試的幾率很大,底子好,能吃苦,又聽話,遠比江湖上那些自命不凡的武功高手,更適合林川鐵衛的定位。


    畢竟管你是不是身懷絕技,真在千軍萬馬的汪洋之中,不聽話,一樣死得賊快。畢竟林川鐵衛打得幾乎都是以少勝多的絕戶戰,時不時還要綁著九族戶口本去立軍令狀,可不是身嬌肉貴者可以勝任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林川鐵衛的戰鬥力將會變得空前絕後,在當今世界,已經很難有正麵部隊可以對他們造成毀滅性打擊了。


    而就在大明正發生著翻天覆地變化之時,草原上也因為久違的和平而恢複生機。瓦剌退還了超過7成吞並的韃靼牧場,收縮迴駐地,休養生息。


    昔日韃靼的皇都哈拉和林,現在已經變成了瓦剌的腹地。那些戰鬥的痕跡都被清除,城池內翻修一新,各種草原上的達官顯貴又重新迴到了這裏,置業定居。


    畢竟哈拉和林在他們的心中是聖城,是元太祖的龍興之地,能在此定居,就跟大明人都想去京師安家一個道理。


    瓦剌被大明討伐一戰後,馬哈木迴來便病倒在了床上,太師之職,全部交由兒子巴噶木來代管。不得不說,他操持得很好,通過和外邦貿易,合理的賦稅與人員配給,瓦剌表現出了非常旺盛的經濟活力。


    許多人甚至不用放牧,也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這在過去都是不敢想象的。


    首先他降低了外來貨品與人員的檢查措施,不管來自哪裏都能在城邦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讓哈拉和林表現出了如同土家堡一樣的,膚色各異平等經商情況。


    所以,當老楊頭牽著一匹老馬,載著雙目失明的何人歡來到此地時,也就沒有那般突兀了。他們隨身帶著大明對煉獄的通緝令,不用裝,那一身的功夫就知道肯定在大明犯事不輕。


    草原上的大明通緝犯不少,多是混不下去逃到關外討口飯吃。這種人不但有本事,也有錢,隻要不再犯事,哈拉和林還是很歡迎這種人前來定居的。


    “主子,我們到地方了。”進入了哈拉和林的都城,老楊頭輕聲喚道。


    “都這麽久了,還能嗅到淡淡的血腥味,當初的林川衛,在這裏到底殺了多少人啊?”眼睛看不見,何人歡的鼻子卻十分靈敏。


    他們就是受林川所托,出關調查另一位天選之人的眼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把大狙闖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笑並收藏一把大狙闖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