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大胖這麽跟林川翻臉,還是在鹹寧公主寫信要為了林川離婚的時候。不過那一次遠沒有這一次來得殺氣騰騰。但凡旁邊有塊大石頭,林川都懷疑大胖會撿起來爆自己頭了。


    林川複盤了一下剛才自己的發言,或許有些想借大明官方謀利的小算盤,但方倉本就是建立在這種小算盤上的壟斷型商業綜合體啊。


    況且方倉裏戶部可是有股份的,它賺錢了又不是隻有自己獲利,大明朝廷不是一樣賺得盆滿缽滿?為了些銀兩,甚至不惜頂撞父皇的大胖太子,竟是一反常態為了林川的賺錢計劃大發雷霆?林川一下子真沒反應過來。


    “方淵,你知道開國之時,為何我爺爺會斬了沈萬三嗎?要知道沈萬三與我爺爺也算患難之交,為何最後一定要流放雲南?”朱高熾看著眼前的林川,似乎也覺得自己有些過激,語氣稍顯緩和了些許。


    “我從哪知道?隻是聽說是沈萬三要自己拿錢出來犒賞太祖的兵卒,太祖覺他有謀反之意,所以動了殺心,還是馬皇後求情才改為了滿門流放。”林川說的是民間傳說。


    “我爺爺還沒到那般小肚雞腸,所有緣由,都在‘士農工商’四個大字上。”朱高熾終於坐在了躺椅之上,喝了一口林川衝泡的茶水,算是原諒了一臉錯愕的林川。


    朱高熾說起了過往的故事,原來,明太祖並非因為庶民膽敢犒賞皇家軍隊而動怒,而是受邀前去沈萬三的家鄉——周莊,頓感此人於國於民堪稱一劑毒藥。


    沈萬三的父親,曾徒步遷徙於周莊,率族人開墾荒地,以農業發家。沈萬三繼承父業後,展現出了跨越時代的商業才能,對於商品貿易與流通變現有著驚人的天賦。可以說沈萬三就像一台賺錢的超級機器,每筆投資都是數十倍的迴報,遠比什麽現代的巴菲特索羅斯之流更為可怕。


    而他本人樂善好施,並非為富不仁之輩,廣泛招納人手,帶動周邊村鎮共同富裕,家家戶戶因為他過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富足生活。正是如此,朱元璋才下定決心,此子斷不可留。


    因為周莊富饒的農田內雜草叢生,種田的農戶根本沒把心思用在地裏,哪怕交不出朝廷要求的公糧,也能輕鬆用錢財銀兩去抵扣。而家家戶戶的孩子,不再願讀聖賢書,不想參加科舉,卻醉心珠算,隻想能進沈家當一個賬房先生,年年分紅。


    長此以往下去,大明遍地都是商賈,誰去種田養天下?誰去當官守國門?士農工商,為何商人最為卑劣?隻因對於生死存亡的國家來說,隻知道逐利的商人,就像盤踞天空的禿鷲,隨時都能變成吞噬百姓骨血的惡鬼。


    雖然不可否認,世間真有愛國的好商人,可以為了救國散盡家財,奮不顧身,但那僅僅是屈指可數的故事,無奸不商,才是商人的本質。


    “太祖曾告誡我,商人,猶如洪水猛獸,一定要關進籠中,而鑰匙也要緊握在手。”朱高熾從不敢忘爺爺教誨,“方淵,我相信你是忠君愛國之棟梁,也很感謝你今時今日不計前嫌,為朝廷效力的種種過往。但你必須記住,銀子之所以能買所有,是因為有人去生產所有。


    誠然,方倉的擴張確實充實了國庫,也幫助許多貧苦的老百姓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但你也要知道,隻要有方倉所在的地方,糧食就停止了增長。”


    “太子爺,你說的都是真的嗎?”林川有些不敢相信。


    “我為何糊弄於你?一切都有戶部的數據可查。”朱高熾無奈歎息,“那些原本務農的百姓,丟下了鋤頭扛起了你方倉的大包,莊稼自然長勢不進反退。國庫永遠不能隻存放銀兩,足夠養活老百姓的糧食,才是最為重要之物。


    等你一旦開啟海運,勢必需要大量的瓷器,茶葉,絲綢,農戶退稻種桑,糧庫何以保障?誰來喂養黎民百姓?


    當中原遭遇災禍,無糧賑災,豈不是餓殍遍野?


    再遇上奸商囤糧,炒作糧價,百姓手中的財富,還不是頃刻間化為烏有?”


    林川一直覺得自己已經足夠聰明,但看著眼前的朱高熾,卻是第一次想給他比一個大拇哥。帝王之姿,說的就是眼前這胖子,或許無法騎馬打仗,總是一副憨態可掬跟熊貓似的,但在大是大非麵前,從不含糊,麵對暴利誘惑也可以堅持原則,絕不動搖,難能可貴。


    “對不起,是我膚淺了。”林川第一次主動向太子道歉道。


    “不怪你,你隻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我要考慮的事情就很多了。”朱高熾終於重新撿起了魚竿,一王一臣冰釋前嫌。


    朱高熾說得有道理,一旦市麵上茶葉,瓷器,絲綢,甚至各種會讓外邦垂涎欲滴的商品供不應求時,勢必會讓更多的農民放棄辛苦薄利的種地行為,加入到賺錢行列中去。


    明代沒有偉大的袁爺爺,水稻粟米畝產都嚴重不足,時不時還要遭遇一些病蟲害,本就十難存八。加上邊塞蠻夷虎視眈眈,需要大批的軍糧飼料用以兵卒與戰馬,消耗空前巨大。不然也不會想出開中之法,讓兵卒屯田種地,貼補前線的政策來了。


    擺在林川麵前的似乎變成了一道無解之題,一旦朝廷同意他的海運通商,勢必導致大量投機客拋棄莊稼,轉農為工為商,殃及國之根本。


    但想要供給全民口糧,又不得不讓大量貧苦百姓,麵朝黃土背朝天,沒日沒夜地勞作,才能吃上一頓飽飯。


    有沒有什麽辦法改變這種狀態,實現共同富裕?人類曆史上確實也發生過這樣的奇跡,曆史書上管這種情況稱為“工業革命”。通過科技發展,提高各行各業產能,擴大生產所得,才能惠及國家的方方麵麵,將貧困的農民從大量無效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其究極形態大概就是美帝的農場模式,一家人通過大型機械化生產,就能種出夠一座村莊所需的口糧。


    但你總不能讓林川掏出農用拖拉機來,活活嚇死麵前的太子爺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把大狙闖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狂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狂笑並收藏一把大狙闖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