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穿上了該死的朝服,胸前那栩栩如生的錦雞補子,卻讓林川覺得就是一種嘲笑。
淩晨三點,林川出發,再次前往皇宮,參加百官雲集的早朝議政。稍顯安慰的是,過了今天他就可以迴去土家堡,再也不用穿這種,套上秒變二百斤大胖子的官服,聽一群跳梁小醜嗶嗶叨叨了。
在上朝的路上,林川遇見了黃淮,他看上去精神奕奕,還主動跟林川打著招唿,完全不知道今日,漢王朱高煦將呈上《真太祖實錄》,然後去砍了他九族的腦袋。
不知道很正常,因為林川壓根沒有告訴他,甚至事後都沒有找過朱高煦,或者沈千山的麻煩,裝出了一副完全不知道已有一本反書,落在漢王手中的事情。
而當在皇宮裏遇見朱高煦時,這和林川八字不合的漢王,也是主動跟林川打著招唿。
“方大人,許久不見,更顯容光煥發啊!”朱高煦雙手插在衣襟中,竟然拍起馬屁來。
“漢王殿下還不是一樣,病好得那麽快,跟假的似的。”林川也沒給好臉色,說得周圍一眾大臣不由一笑,畢竟漢王裝病這岔子,大家都已心照不宣了。
漢王怒目掃視了一圈,那些憋笑的大臣迅速收迴了笑臉,快步離開,以免沾染了是非。
“我聽大哥說,你要迴去土家堡了,怎麽,京師的好酒好菜留不住方大人的心嗎?”朱高煦一副舍不得模樣,假得不能再假。
“沒辦法,京師的狗彘多,還喜歡亂咬人。土家堡窮是窮了點,但安逸,沒這麽多破事。”林川指桑罵槐可沒輸過。
“隻怕你想走沒那麽容易……”朱高煦說完,也不多做解釋,快步向前走去,他衣袖裏一直插著那本《真太祖實錄》,為的可不僅僅是送黃淮去死。他已經想好了流程,一旦黃淮被打入詔獄,不管用什麽辦法,都要讓這老東西供述,林川就是同謀,是受這小子授意才如此書寫。
再加上沈千山的供詞,林川曾派遣下屬去取黃淮寄存的《真太祖實錄》,就能坐實罪名。到那時候林川將百口莫辯,哪怕他神通廣大逃出追捕與牢獄,但大明官場,他將再無立足之地,最多隻能逃出關外,了此殘生了。
這套摟草打兔子的計謀,朱高煦已經謀劃了許久,想好了每一個細節,甚至想著想著還能從睡夢裏笑醒過來。
而這一切的關鍵,就是他袖內的《真太祖實錄》,一想到這,他隻感袖內一空,慌神地趕緊摸去,還好還好,書還在,一切不過是自己嚇自己的恍惚而已。
卯時到,伴隨著公公的吆喝聲,文武百官列成兩隊進入金鑾寶殿,麵聖議事。
今日的朱棣看上去有些心事,臉色凝重,又有些蒼白,就像沒有休息好一樣。大臣們明白,這種時候一般都要盡量少說話,快說話,無關緊要的議題壓一壓,別惹皇帝嫌,被惦記上,估計以後都沒上朝的機會了。
“來吧,諸位愛卿,有沒有要事啟奏,如果沒有,朕可有事要說。”朱棣主動開啟加速模式。
“啟稟吾皇,兒臣有事啟奏。”果然,休養了多日的漢王朱高煦,主動走出了隊列。
“休息了這麽久,你就憋著整個大事出來嗎?”朱棣意味深長地看著自己的兒子,那副洋洋得意的嘴臉,想來又有哪個不開眼的官員,被他揪住小鞭子了吧?
“兒臣要參,文淵閣閣老臣黃淮,接總裁修著《太祖實錄》時,故意編帶揶揄我朱家父子,其心當誅!”朱高煦此言一出,全場一片嘩然,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包括太子朱高熾也是驚掉了下巴。
“你!你胡說!漢王你血口噴人!明明就是你一直記恨,微臣諫言立儲之事,故意刁難微臣,解縉已經被你送進了詔獄,你也要送我進去不成?!”黃淮一下子就炸了,立刻反唇相譏,脊梁挺得筆直,畢竟林川已經跟他說過,三本真跡已經銷毀。
“血口噴人?諸位請看,這是什麽?”朱高煦就像變魔術一般,從衣袖裏唰地一下掏出了那本《真太祖實錄》來。
看到這一幕,黃淮整個人都亞麻呆住了,怎麽可能還有?他顫抖地迴頭看向了林川,林川卻跟沒事人一樣打著哈欠,壓根不當一迴事。
完蛋了,這下算是要被林川活活害死了!黃淮的眼淚都開始在眼眶中打轉,大腦飛速運轉,cpu都快幹燒了。現在他隻有兩個選擇,要麽磕頭認罪,要麽學方孝孺,指著朱棣的鼻子破口大罵,雖然這兩種的下場都是死,但第二種至少死得有點尊嚴……
“《真太祖實錄》?這麽有意思的嗎?拿來我看看。”朱棣沒有翻臉,反倒好奇地招了招手。
劉金寶公公迅速上前,從朱高煦的手裏接過了書籍,呈到了朱棣麵前。
“現在我看你們怎麽死?”此時此刻朱高煦迴頭看向了林川,用唇語如此說道。
林川迴了他一根豎立的中指,顯然這個朝代的人,還看不懂這新穎的手勢。
朱棣接過書籍,自顧自地翻看起來,一頁,兩頁,三頁,默不作聲。大殿裏一片死靜,沒有人敢說話,隻有黃淮頭頂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掉著。
終於,忍無可忍的朱棣皺眉質問道,“黃淮啊,我讓你總裁編著《太祖實錄》就是看在你文采好,敢說幾句實在話。你看看你這都寫的什麽玩意?馬屁這麽拍,馬都給你拍死了,後世百姓看了,誰信啊?”
朱棣說著將書籍放迴了托盤,讓劉金寶公公又呈到了黃淮的麵前。
懵逼的黃淮拿過書翻看起來,一些好事的官員,包括楊士奇都是勾著腦袋,去看到底寫得何等粗鄙之語。
那筆跡確實是黃淮的筆跡,裏麵寫的卻是什麽“太祖四子降世,天生祥瑞,龍吟九霄,久久不散”,什麽“燕王雄才偉略,單人單騎殺入韃靼腹地,七進七出,堪比戰神轉生,天佑大明。”
像這種不要逼臉的吹捧之言,一本書裏摻雜了一半,哪還是什麽《太祖實錄》,直接改變叫《我有個牛筆兒子叫朱棣》得了。
看得一些官員都不由皺眉嗤之以鼻,雖然大家都是靠拍皇帝馬屁混到今天的,但像黃淮這種拍起來如策馬揚鞭的貨色,還是要被大家擠兌擠兌的。
淩晨三點,林川出發,再次前往皇宮,參加百官雲集的早朝議政。稍顯安慰的是,過了今天他就可以迴去土家堡,再也不用穿這種,套上秒變二百斤大胖子的官服,聽一群跳梁小醜嗶嗶叨叨了。
在上朝的路上,林川遇見了黃淮,他看上去精神奕奕,還主動跟林川打著招唿,完全不知道今日,漢王朱高煦將呈上《真太祖實錄》,然後去砍了他九族的腦袋。
不知道很正常,因為林川壓根沒有告訴他,甚至事後都沒有找過朱高煦,或者沈千山的麻煩,裝出了一副完全不知道已有一本反書,落在漢王手中的事情。
而當在皇宮裏遇見朱高煦時,這和林川八字不合的漢王,也是主動跟林川打著招唿。
“方大人,許久不見,更顯容光煥發啊!”朱高煦雙手插在衣襟中,竟然拍起馬屁來。
“漢王殿下還不是一樣,病好得那麽快,跟假的似的。”林川也沒給好臉色,說得周圍一眾大臣不由一笑,畢竟漢王裝病這岔子,大家都已心照不宣了。
漢王怒目掃視了一圈,那些憋笑的大臣迅速收迴了笑臉,快步離開,以免沾染了是非。
“我聽大哥說,你要迴去土家堡了,怎麽,京師的好酒好菜留不住方大人的心嗎?”朱高煦一副舍不得模樣,假得不能再假。
“沒辦法,京師的狗彘多,還喜歡亂咬人。土家堡窮是窮了點,但安逸,沒這麽多破事。”林川指桑罵槐可沒輸過。
“隻怕你想走沒那麽容易……”朱高煦說完,也不多做解釋,快步向前走去,他衣袖裏一直插著那本《真太祖實錄》,為的可不僅僅是送黃淮去死。他已經想好了流程,一旦黃淮被打入詔獄,不管用什麽辦法,都要讓這老東西供述,林川就是同謀,是受這小子授意才如此書寫。
再加上沈千山的供詞,林川曾派遣下屬去取黃淮寄存的《真太祖實錄》,就能坐實罪名。到那時候林川將百口莫辯,哪怕他神通廣大逃出追捕與牢獄,但大明官場,他將再無立足之地,最多隻能逃出關外,了此殘生了。
這套摟草打兔子的計謀,朱高煦已經謀劃了許久,想好了每一個細節,甚至想著想著還能從睡夢裏笑醒過來。
而這一切的關鍵,就是他袖內的《真太祖實錄》,一想到這,他隻感袖內一空,慌神地趕緊摸去,還好還好,書還在,一切不過是自己嚇自己的恍惚而已。
卯時到,伴隨著公公的吆喝聲,文武百官列成兩隊進入金鑾寶殿,麵聖議事。
今日的朱棣看上去有些心事,臉色凝重,又有些蒼白,就像沒有休息好一樣。大臣們明白,這種時候一般都要盡量少說話,快說話,無關緊要的議題壓一壓,別惹皇帝嫌,被惦記上,估計以後都沒上朝的機會了。
“來吧,諸位愛卿,有沒有要事啟奏,如果沒有,朕可有事要說。”朱棣主動開啟加速模式。
“啟稟吾皇,兒臣有事啟奏。”果然,休養了多日的漢王朱高煦,主動走出了隊列。
“休息了這麽久,你就憋著整個大事出來嗎?”朱棣意味深長地看著自己的兒子,那副洋洋得意的嘴臉,想來又有哪個不開眼的官員,被他揪住小鞭子了吧?
“兒臣要參,文淵閣閣老臣黃淮,接總裁修著《太祖實錄》時,故意編帶揶揄我朱家父子,其心當誅!”朱高煦此言一出,全場一片嘩然,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包括太子朱高熾也是驚掉了下巴。
“你!你胡說!漢王你血口噴人!明明就是你一直記恨,微臣諫言立儲之事,故意刁難微臣,解縉已經被你送進了詔獄,你也要送我進去不成?!”黃淮一下子就炸了,立刻反唇相譏,脊梁挺得筆直,畢竟林川已經跟他說過,三本真跡已經銷毀。
“血口噴人?諸位請看,這是什麽?”朱高煦就像變魔術一般,從衣袖裏唰地一下掏出了那本《真太祖實錄》來。
看到這一幕,黃淮整個人都亞麻呆住了,怎麽可能還有?他顫抖地迴頭看向了林川,林川卻跟沒事人一樣打著哈欠,壓根不當一迴事。
完蛋了,這下算是要被林川活活害死了!黃淮的眼淚都開始在眼眶中打轉,大腦飛速運轉,cpu都快幹燒了。現在他隻有兩個選擇,要麽磕頭認罪,要麽學方孝孺,指著朱棣的鼻子破口大罵,雖然這兩種的下場都是死,但第二種至少死得有點尊嚴……
“《真太祖實錄》?這麽有意思的嗎?拿來我看看。”朱棣沒有翻臉,反倒好奇地招了招手。
劉金寶公公迅速上前,從朱高煦的手裏接過了書籍,呈到了朱棣麵前。
“現在我看你們怎麽死?”此時此刻朱高煦迴頭看向了林川,用唇語如此說道。
林川迴了他一根豎立的中指,顯然這個朝代的人,還看不懂這新穎的手勢。
朱棣接過書籍,自顧自地翻看起來,一頁,兩頁,三頁,默不作聲。大殿裏一片死靜,沒有人敢說話,隻有黃淮頭頂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掉著。
終於,忍無可忍的朱棣皺眉質問道,“黃淮啊,我讓你總裁編著《太祖實錄》就是看在你文采好,敢說幾句實在話。你看看你這都寫的什麽玩意?馬屁這麽拍,馬都給你拍死了,後世百姓看了,誰信啊?”
朱棣說著將書籍放迴了托盤,讓劉金寶公公又呈到了黃淮的麵前。
懵逼的黃淮拿過書翻看起來,一些好事的官員,包括楊士奇都是勾著腦袋,去看到底寫得何等粗鄙之語。
那筆跡確實是黃淮的筆跡,裏麵寫的卻是什麽“太祖四子降世,天生祥瑞,龍吟九霄,久久不散”,什麽“燕王雄才偉略,單人單騎殺入韃靼腹地,七進七出,堪比戰神轉生,天佑大明。”
像這種不要逼臉的吹捧之言,一本書裏摻雜了一半,哪還是什麽《太祖實錄》,直接改變叫《我有個牛筆兒子叫朱棣》得了。
看得一些官員都不由皺眉嗤之以鼻,雖然大家都是靠拍皇帝馬屁混到今天的,但像黃淮這種拍起來如策馬揚鞭的貨色,還是要被大家擠兌擠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