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樹仁德美名,防門閥世家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姬宮湦聞言,當即轉頭望向一旁的延乙期。
延乙期瞬間如坐針氈。
“啟稟大王,河西超級農莊尚處墾荒期,並無多餘糧食。”
姬宮湦笑道:“沒有糧食,總該有不少牲畜。”
延乙期連忙哭訴:“自今歲初雪以來,便有不少牲畜凍死。”
姬宮湦問:“凍死之牲畜,爾等會如何處置?”
“凍死便意味著體弱,極有可能藏有疫病,隻能掩埋到荒地,使其自行腐化成肥料。”
“莫非隻能任由牲畜凍死?”
“為免損失擴大,臣已命人對長成牲畜進行宰殺,使用冷凍、風幹、醃製等方式處理,再對外進行售賣。”
“未長成牲畜如何處置?”
“即將長成者,隻能忍痛提前宰殺。若是實在幼小,唯有命人悉心照料。”
“售賣是否順暢?”
延乙期道:“肉食市價較高,王城雖不乏家資豐盈者,卻也難以消耗如此之多。”
姬宮湦笑道:“孤王欲收納流民,府庫卻無多餘糧食。倘若將肉幹運往各郡縣,與新國人交換屯糧,問題便能解決。”
延乙期不禁有些犯難。
“新國人大多慣於窮苦,而今家中方有餘糧,鮮有人願意換成肉食。”
姬宮湦卻信心滿滿。
“皆因牲畜肉食市價過高。東海之鹹魚蝦仁,南地之鼉龍肉幹,便有大量新國人購買,當作年節享用之物。”
“大王之意,賤賣牲畜?”
“並非直接賤賣,而是先按市價售予大周府庫,抵扣此前無息借款。再由大周府庫以惠民之名,與新國人交換糧食。”
延乙期頓時鬆了一口氣。
“大王聖明!”
太督內史冂忙道:“如此一來,大周府庫便會出現虧損,直接影響整體運轉。”
姬宮湦先是微微一笑,接著轉頭望向寺人尨。
“依照府庫禮法,孤王、王後、太子及王子等皆有俸祿,用於修繕王宮及日常花銷。”
寺人尨心中一緊:“大王曾下令,將俸祿悉數交由王後處置。”
姬宮湦道:“”孤王此前清理內宮,不僅遣散大部分奴仆與宮娥,亦未曾修繕王宮,如今應當有不少積蓄。”
寺人尨連忙勸諫:“此乃大王私屬,萬不可私器公用。”
太督內史冂亦奏報:“大王欲行惠民之策,可向太倉屬寮下命,另行增設規條,無需挪用私屬之錢財。”
姬宮湦清咳一聲:“孤王乃府庫禮法製定者,豈可自行毀壞。況且將孤王私屬錢財,用於惠民之策,可樹立孤王仁德之美名。”
寺人尨與太督內史冂齊聲道:“仍是不妥也!”
姬宮湦反問:“孤王此舉,是否違背各項禮法?”
太督內史冂道:“並無!”
姬宮湦又問:“孤王私屬錢財,是否有盈餘?”
寺人尨道:“確有盈餘。”
姬宮湦再問:“孤王欲樹立仁德之美名,是否會危害大周?”
太督內史冂頗為無奈:“非但不會危害大周,反而能收獲民心,於社稷有大益也。”
姬宮湦不禁長歎:“既然如此,爾等為何還要勸諫?”
太督內史冂道:“大王曾曰,鬥米仇升米恩。倘若開此由頭,往後便需持續,否則將被新國人視為吝嗇。”
姬宮湦恍然大悟:“原來爾等是在憂心此處。”
太督內史冂坦言:“正是!”
姬宮湦道:“隻需以特別名目,便可免除隱患。”
“敢問大王,以何名目?”
“孤王即將登基十載,恰逢王子恬滿周歲,且大周新國人突破三百萬。三喜臨門,孤心大悅,便動用私屬錢財,對肉食進行補貼。”
太督內史冂思量片刻。
“若以為名目,倒是可以免除隱患,卻容易使內宮捉襟見肘。臣以為,此事應與王後相商,再做定奪不遲。”
姬宮湦道:“那便先明定此策,孤王稍後再與王後相商。最終動用多少錢財,屆時方能知曉。”
眾人齊身拱手:“大王聖明!”
姬宮湦道:“雪災已初顯端倪,且有加劇趨勢。此事便由太督總領,延乙期與角人六指從旁協助,務必盡早落實。”
三人紛紛起身:“諾!”
姬宮湦稍微舒展肩臂。
“爾等若無其他要事奏報,那便立即前去執辦。”
角人六指正欲拱手告退,卻見太督內史冂與延乙期站著不動,連忙將雙手放下。
姬宮湦敏銳覺察到,便直接朝角人六指下令。
“爾需聯絡各國諸侯,商定流民換糧細則,便先行退下罷。”
角人六指會意:“臣告退!”
待角人六指走後,姬宮湦便望向延乙期。
“延鬆可有密信傳來?”
延乙期道:“目前尚無。”
姬宮湦頷首:“沒有密信,那便意味著諸事順利,爾亦退下罷。”
延乙期當即領命:“諾!”
待大殿僅剩太督內史冂,姬宮湦才悠悠開口。
“孤王北征南巡,離王城半載有餘?太督手捧布帛而來,必是諸多要事奏報。現下孤王尚未疲倦,太督可一一奏報。”
太督內史冂道:“朝堂之要事,此前皆已派長羽甲士稟報大王。臣今日所要奏報,卻是為三件私事。”
姬宮湦當即笑問:“可是與伯朙婚事有關?”
太督內史冂道:“首件私事,確為伯朙婚事。”
“太督意下如何?”
“臣以為不妥。”
“周輕雖然出身低微,且被訛傳為不祥之人,卻與伯朙相處融洽。太督若是嫌棄,孤王可收周輕為義妹,如此便能不落名分。”
“臣並非嫌棄周輕,而是覺得,此事可以使大周社稷獲益。”
姬宮湦不禁錯愕:“此乃伯朙婚事,與大周社稷何幹?”
太督內史冂道:“大王可借機頒布王命詔書,鼓勵公卿與普通百姓通婚。以伯朙婚事為範例,逐漸形成風氣,減少公卿彼此聯姻。”
從朝堂角度,太督內史冂提議確實很精妙。
倘若任由公卿彼此聯姻,結局必然是權柄固化,最終形成門閥。
屆時公卿互相抱團,天子便會逐漸淪為擺設。
鼓勵公卿與普通百姓通婚,確實可以延緩門閥形成。
前世史書所載,朱元璋登基後,為避免外戚幹政,曾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
“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
明成祖朱棣之徐皇後,雖為徐達長女,卻是靖難之役前所娶,本就不按皇後規則選定。
明英宗朱祁鎮之錢皇後,其父受祖上蔭為正三品,出身便僅次於徐皇後。
除上述二者外,大明皇後均出身平民之家。
縱觀大明二百七十六載,鮮有後宮與外戚幹政之事發生。
另一方麵,伴隨科舉製不斷完善,依托姓氏血脈建立的門閥世家逐漸消亡,轉而變成地域性的文官士紳集團。
大明權勢之爭,便以宦官集團與文官士紳集團為主。
姬宮湦推行學政,並不斷提拔出身低微者,正是為防範門閥世家滋生。
此前於洛邑宮苑召見卜師廿,亦曾密談此事。
大舉任用內史一門,皆因其等忠誠與才能。
若想防範門閥世家滋生,仍然需要慎重對待內史一門。
太督內史冂顯然深知這點,便以內史伯朙婚事為突破口,表明內史一門,並無成為門閥世家之心。
姬宮湦歎道:“太督深明大義,然公卿聯姻之事,倘若孤王多加幹涉,或會適得其反。”
太督內史冂卻道:“據臣猜測,早有公卿觀望。倘若大王不借此樹立範例,未來或將出現公卿聯姻。”
姬宮湦笑問:“太督所指,可是姬友、太史伯陽父等人?”
太督內史冂連忙解釋。
“臣隻是猜測,不敢妄言。”
姬宮湦大笑:“太督過於多心矣。諸侯聯姻不曾斷絕,倘若事關社稷,有幾人會因為聯姻,舍棄自家利益?”
延乙期瞬間如坐針氈。
“啟稟大王,河西超級農莊尚處墾荒期,並無多餘糧食。”
姬宮湦笑道:“沒有糧食,總該有不少牲畜。”
延乙期連忙哭訴:“自今歲初雪以來,便有不少牲畜凍死。”
姬宮湦問:“凍死之牲畜,爾等會如何處置?”
“凍死便意味著體弱,極有可能藏有疫病,隻能掩埋到荒地,使其自行腐化成肥料。”
“莫非隻能任由牲畜凍死?”
“為免損失擴大,臣已命人對長成牲畜進行宰殺,使用冷凍、風幹、醃製等方式處理,再對外進行售賣。”
“未長成牲畜如何處置?”
“即將長成者,隻能忍痛提前宰殺。若是實在幼小,唯有命人悉心照料。”
“售賣是否順暢?”
延乙期道:“肉食市價較高,王城雖不乏家資豐盈者,卻也難以消耗如此之多。”
姬宮湦笑道:“孤王欲收納流民,府庫卻無多餘糧食。倘若將肉幹運往各郡縣,與新國人交換屯糧,問題便能解決。”
延乙期不禁有些犯難。
“新國人大多慣於窮苦,而今家中方有餘糧,鮮有人願意換成肉食。”
姬宮湦卻信心滿滿。
“皆因牲畜肉食市價過高。東海之鹹魚蝦仁,南地之鼉龍肉幹,便有大量新國人購買,當作年節享用之物。”
“大王之意,賤賣牲畜?”
“並非直接賤賣,而是先按市價售予大周府庫,抵扣此前無息借款。再由大周府庫以惠民之名,與新國人交換糧食。”
延乙期頓時鬆了一口氣。
“大王聖明!”
太督內史冂忙道:“如此一來,大周府庫便會出現虧損,直接影響整體運轉。”
姬宮湦先是微微一笑,接著轉頭望向寺人尨。
“依照府庫禮法,孤王、王後、太子及王子等皆有俸祿,用於修繕王宮及日常花銷。”
寺人尨心中一緊:“大王曾下令,將俸祿悉數交由王後處置。”
姬宮湦道:“”孤王此前清理內宮,不僅遣散大部分奴仆與宮娥,亦未曾修繕王宮,如今應當有不少積蓄。”
寺人尨連忙勸諫:“此乃大王私屬,萬不可私器公用。”
太督內史冂亦奏報:“大王欲行惠民之策,可向太倉屬寮下命,另行增設規條,無需挪用私屬之錢財。”
姬宮湦清咳一聲:“孤王乃府庫禮法製定者,豈可自行毀壞。況且將孤王私屬錢財,用於惠民之策,可樹立孤王仁德之美名。”
寺人尨與太督內史冂齊聲道:“仍是不妥也!”
姬宮湦反問:“孤王此舉,是否違背各項禮法?”
太督內史冂道:“並無!”
姬宮湦又問:“孤王私屬錢財,是否有盈餘?”
寺人尨道:“確有盈餘。”
姬宮湦再問:“孤王欲樹立仁德之美名,是否會危害大周?”
太督內史冂頗為無奈:“非但不會危害大周,反而能收獲民心,於社稷有大益也。”
姬宮湦不禁長歎:“既然如此,爾等為何還要勸諫?”
太督內史冂道:“大王曾曰,鬥米仇升米恩。倘若開此由頭,往後便需持續,否則將被新國人視為吝嗇。”
姬宮湦恍然大悟:“原來爾等是在憂心此處。”
太督內史冂坦言:“正是!”
姬宮湦道:“隻需以特別名目,便可免除隱患。”
“敢問大王,以何名目?”
“孤王即將登基十載,恰逢王子恬滿周歲,且大周新國人突破三百萬。三喜臨門,孤心大悅,便動用私屬錢財,對肉食進行補貼。”
太督內史冂思量片刻。
“若以為名目,倒是可以免除隱患,卻容易使內宮捉襟見肘。臣以為,此事應與王後相商,再做定奪不遲。”
姬宮湦道:“那便先明定此策,孤王稍後再與王後相商。最終動用多少錢財,屆時方能知曉。”
眾人齊身拱手:“大王聖明!”
姬宮湦道:“雪災已初顯端倪,且有加劇趨勢。此事便由太督總領,延乙期與角人六指從旁協助,務必盡早落實。”
三人紛紛起身:“諾!”
姬宮湦稍微舒展肩臂。
“爾等若無其他要事奏報,那便立即前去執辦。”
角人六指正欲拱手告退,卻見太督內史冂與延乙期站著不動,連忙將雙手放下。
姬宮湦敏銳覺察到,便直接朝角人六指下令。
“爾需聯絡各國諸侯,商定流民換糧細則,便先行退下罷。”
角人六指會意:“臣告退!”
待角人六指走後,姬宮湦便望向延乙期。
“延鬆可有密信傳來?”
延乙期道:“目前尚無。”
姬宮湦頷首:“沒有密信,那便意味著諸事順利,爾亦退下罷。”
延乙期當即領命:“諾!”
待大殿僅剩太督內史冂,姬宮湦才悠悠開口。
“孤王北征南巡,離王城半載有餘?太督手捧布帛而來,必是諸多要事奏報。現下孤王尚未疲倦,太督可一一奏報。”
太督內史冂道:“朝堂之要事,此前皆已派長羽甲士稟報大王。臣今日所要奏報,卻是為三件私事。”
姬宮湦當即笑問:“可是與伯朙婚事有關?”
太督內史冂道:“首件私事,確為伯朙婚事。”
“太督意下如何?”
“臣以為不妥。”
“周輕雖然出身低微,且被訛傳為不祥之人,卻與伯朙相處融洽。太督若是嫌棄,孤王可收周輕為義妹,如此便能不落名分。”
“臣並非嫌棄周輕,而是覺得,此事可以使大周社稷獲益。”
姬宮湦不禁錯愕:“此乃伯朙婚事,與大周社稷何幹?”
太督內史冂道:“大王可借機頒布王命詔書,鼓勵公卿與普通百姓通婚。以伯朙婚事為範例,逐漸形成風氣,減少公卿彼此聯姻。”
從朝堂角度,太督內史冂提議確實很精妙。
倘若任由公卿彼此聯姻,結局必然是權柄固化,最終形成門閥。
屆時公卿互相抱團,天子便會逐漸淪為擺設。
鼓勵公卿與普通百姓通婚,確實可以延緩門閥形成。
前世史書所載,朱元璋登基後,為避免外戚幹政,曾於洪武元年修纂《女訓》。
“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
明成祖朱棣之徐皇後,雖為徐達長女,卻是靖難之役前所娶,本就不按皇後規則選定。
明英宗朱祁鎮之錢皇後,其父受祖上蔭為正三品,出身便僅次於徐皇後。
除上述二者外,大明皇後均出身平民之家。
縱觀大明二百七十六載,鮮有後宮與外戚幹政之事發生。
另一方麵,伴隨科舉製不斷完善,依托姓氏血脈建立的門閥世家逐漸消亡,轉而變成地域性的文官士紳集團。
大明權勢之爭,便以宦官集團與文官士紳集團為主。
姬宮湦推行學政,並不斷提拔出身低微者,正是為防範門閥世家滋生。
此前於洛邑宮苑召見卜師廿,亦曾密談此事。
大舉任用內史一門,皆因其等忠誠與才能。
若想防範門閥世家滋生,仍然需要慎重對待內史一門。
太督內史冂顯然深知這點,便以內史伯朙婚事為突破口,表明內史一門,並無成為門閥世家之心。
姬宮湦歎道:“太督深明大義,然公卿聯姻之事,倘若孤王多加幹涉,或會適得其反。”
太督內史冂卻道:“據臣猜測,早有公卿觀望。倘若大王不借此樹立範例,未來或將出現公卿聯姻。”
姬宮湦笑問:“太督所指,可是姬友、太史伯陽父等人?”
太督內史冂連忙解釋。
“臣隻是猜測,不敢妄言。”
姬宮湦大笑:“太督過於多心矣。諸侯聯姻不曾斷絕,倘若事關社稷,有幾人會因為聯姻,舍棄自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