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甲胄新優化,驍騎初養成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內史伯朙拱手落座。
姬宮湦緩緩走向堪輿圖。
此前大規模抽調甲士捕捉鼉龍,而今王師九軍多處於訓練狀態。
虎賁軍與羽林軍被抽調最多,目前兵力僅夠戍衛王城。
姬掘突率玄甲軍,駐守三川郡與河內郡,兼收納中原流民。
趙世父領天狼軍,屯駐三大邊郡,防範太原戎與烏氏戎殘部來襲。
勃赫統龍驤軍坐鎮漢中郡,鄭黙率驍騎軍威懾鬼方,懸壺軍歸屬醫務後勤。
虎嘯軍與飛熊軍剛受命,前往江水招攬羅國百姓。
姬宮湦這才發覺,王師竟然無軍可供調遣。
寺人尨見姬宮湦眉頭輕蹙,連忙走上前,小心翼翼地詢問。
“大王,可有計策?”
姬宮湦搖頭:“依爾之見,何人可奪取上黨?”
寺人尨毫不猶豫:“張魨曾擊敗條戎,大王或可用之。”
姬宮湦繼續搖頭:“招攬羅國百姓乃當務之急,須虎嘯軍與飛熊軍同往,方能妥善處置。”
“可命偏將軍內史叔垚,接替張魨之職。”
“內史叔垚正戍守淮陽郡。”
“漢中無戰事,龍驤軍可往。”
“據丁丙最新探報,蜀國正不斷征召甲士,似乎另有圖謀。”
“鬼方亦屬三狄,不如命鄭黙率先出擊,進而推動晉國出兵。”
姬宮湦聽罷,眼前一亮。
寺人尨之提議,類似於窮舉法,看似毫無深度,有時卻能起到奇效。
姬宮湦時常問計寺人尨,皆因旁觀者偶爾清。
既然沒有多餘兵力攻取上黨,那便調整此前策略,改為謀取河套地區。
驍騎軍滿編為三千人,除被抽調五百人外,尚有兩千五百人。
王師九軍之中,僅隻驍騎軍以騎兵為主。
目前,驍騎軍擁有戰馬三千匹,雖不能與前世帝國相比,卻也算初具規模。
在驪山工業區努力下,所有戰馬均已配備馬鞍、馬鐙與馬掌。
伴隨鼉龍皮甲大批量生產,不少戰馬甚至能披上防護皮甲。
騎士方麵亦有所改變。
在此之前,姬宮湦嚴重低估鐵甲製作難度。
前世常說三千越甲可吞吳,而非三千越劍可吞吳。建奴以十三副甲胄起兵,最終一統女真,建立後金席卷遼東。
古代私藏甲胄,均被視為謀反重罪。藏有弓箭與刀劍,反倒很少被追究。
究其原因,冷兵器時代,全副甲胄堪稱神器。
不僅可以抵擋箭矢,近身搏鬥時更是無視普通刀槍劍戟。
殷商之前便有皮甲,多用堅韌獸皮製成,防禦能力雖然有限,卻已遠勝無甲士卒。
西周末年,便有銅製頭盔及鎧甲,卻因過於材質稀缺與穿著笨重,並未大麵積應用。
直至春秋戰國時期,才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甲胄。
受限於技術條件,打造全副甲胄尤為艱難。
在材料充裕的情況下,熟練工匠亦需數年之久,方能製成一整副甲胄。
姬宮湦經過仔細迴憶,終於找出轉圜之法。
《新唐書·徐商傳》記載:“襞紙為鎧, 勁矢不能洞。”
由此可見,唐宋時期,戰場上便出現紙甲。
相較於鐵甲,紙甲製作成本低廉,不僅比鐵甲輕便靈活,防禦能力更是毫不遜色。
紙甲浸水之後,甚至還能防禦火銃射擊。
唯一缺點,便是耐久性不及鐵甲,且泡水後無法繼續使用。
姬宮湦認真對比,最終決定優先普及紙甲。
玄甲軍所穿戴之甲胄,均是將鐵片直接縫在皮甲上。
即便如此粗糙,亦滿足目前征戰中原所需。
驍騎軍作為未來西征之利器,順理成章地成為穿戴紙甲先行者。
得益於造紙術最先實現還原,造紙總司早已研發出各類紙張,隻是紙幣仍在推廣,遂沒有擴大應用範圍。
原材料不存在問題,批量製作自然並非難事。
截止目前,驍騎軍已全麵普及紙甲。
此外,姬宮湦結合作戰方式,對騎士衣襟與武器進行改良。
橫向參照,便是提前效仿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經過一年多全心訓練,外加此前震懾雕國,驍騎軍已小有所成。
鬼方雖不乏騎兵,卻與戎族一般,隻將馬匹視為行軍工具,並未形成馬上作戰模式。
姬宮湦念及此處,便忍不住大笑起來。
“寺人尨,孤王明日親征鬼方,爾可願隨從?”
寺人尨愕然:“新王子昨日剛誕生,大王未曾目睹也。”
“孤王既身為天子,自當以大周社稷為重。”
“大王此番乃是主動出征,可稍緩幾日,待目睹新王子後,再動身亦不遲。”
姬宮湦解釋:“聖賢曾曰,兵貴神速。王後誕下新王子,消息很快傳遍四方。天下亦會以為,孤王短期內不會對外用兵。”
寺人尨恍然大悟。
“大王親征,小的誓死追隨。”
姬宮湦意味深長道:“此番北征是為奇襲,事先不得聲張。”
寺人尨道:“請大王明示。”
姬宮湦清咳一聲:“傳孤王密令,召集五百虎賁軍,會同一千羽林軍,以抽調為名,明日午時於渭水河畔等候。”
“何人隨同出征?”
“太禦媯子騭留守鎬京王城,除爾與諸位親衛外,便由羽林軍中郎將姞?隨同出征。”
寺人尨當即領命:“諾!”
便在此時,內史伯朙又一次站起身拱手。
“啟稟大王,臣亦想隨行。”
姬宮湦笑道:“內史方才便言,領軍作戰之事,一概不知也!”
內史伯朙迴答:“臣司內史一職,大王此番突襲鬼方,臣當詳細記錄全程。”
姬宮湦頷首:“既然如此,內史便一同前往。”
西周之時,竹簡製作與保存不易,是以典籍多采用精煉筆法。
一場酣暢淋漓之戰,最終可能隻有幾句短語。
譬如此前屠滅隴西諸戎,典籍所載便頗為簡略。
“王七年,西戎犯汧,天子屠邽、冀、錦諸、烏氏,置隴西郡。”
具體日月不詳,交戰地點模糊,統兵將領未知,起因、經過、結果均一筆帶過。
以史為鏡,鏡子卻模糊不清,是時候作出改變。
姬宮湦當即吩咐:“孤王需編撰兵書,內史此番隨軍同行,務必詳細記載過程,以備孤王往後查閱。”
內史伯朙頓時犯難。
“竹簡本就攜帶不易,如今隨軍同行,臣有心無力也!”
姬宮湦道:“此番便棄用竹簡,改以布帛,內史可盡情揮灑筆墨。”
內史伯朙當即領命:“諾!”
姬宮湦緩緩走向堪輿圖。
此前大規模抽調甲士捕捉鼉龍,而今王師九軍多處於訓練狀態。
虎賁軍與羽林軍被抽調最多,目前兵力僅夠戍衛王城。
姬掘突率玄甲軍,駐守三川郡與河內郡,兼收納中原流民。
趙世父領天狼軍,屯駐三大邊郡,防範太原戎與烏氏戎殘部來襲。
勃赫統龍驤軍坐鎮漢中郡,鄭黙率驍騎軍威懾鬼方,懸壺軍歸屬醫務後勤。
虎嘯軍與飛熊軍剛受命,前往江水招攬羅國百姓。
姬宮湦這才發覺,王師竟然無軍可供調遣。
寺人尨見姬宮湦眉頭輕蹙,連忙走上前,小心翼翼地詢問。
“大王,可有計策?”
姬宮湦搖頭:“依爾之見,何人可奪取上黨?”
寺人尨毫不猶豫:“張魨曾擊敗條戎,大王或可用之。”
姬宮湦繼續搖頭:“招攬羅國百姓乃當務之急,須虎嘯軍與飛熊軍同往,方能妥善處置。”
“可命偏將軍內史叔垚,接替張魨之職。”
“內史叔垚正戍守淮陽郡。”
“漢中無戰事,龍驤軍可往。”
“據丁丙最新探報,蜀國正不斷征召甲士,似乎另有圖謀。”
“鬼方亦屬三狄,不如命鄭黙率先出擊,進而推動晉國出兵。”
姬宮湦聽罷,眼前一亮。
寺人尨之提議,類似於窮舉法,看似毫無深度,有時卻能起到奇效。
姬宮湦時常問計寺人尨,皆因旁觀者偶爾清。
既然沒有多餘兵力攻取上黨,那便調整此前策略,改為謀取河套地區。
驍騎軍滿編為三千人,除被抽調五百人外,尚有兩千五百人。
王師九軍之中,僅隻驍騎軍以騎兵為主。
目前,驍騎軍擁有戰馬三千匹,雖不能與前世帝國相比,卻也算初具規模。
在驪山工業區努力下,所有戰馬均已配備馬鞍、馬鐙與馬掌。
伴隨鼉龍皮甲大批量生產,不少戰馬甚至能披上防護皮甲。
騎士方麵亦有所改變。
在此之前,姬宮湦嚴重低估鐵甲製作難度。
前世常說三千越甲可吞吳,而非三千越劍可吞吳。建奴以十三副甲胄起兵,最終一統女真,建立後金席卷遼東。
古代私藏甲胄,均被視為謀反重罪。藏有弓箭與刀劍,反倒很少被追究。
究其原因,冷兵器時代,全副甲胄堪稱神器。
不僅可以抵擋箭矢,近身搏鬥時更是無視普通刀槍劍戟。
殷商之前便有皮甲,多用堅韌獸皮製成,防禦能力雖然有限,卻已遠勝無甲士卒。
西周末年,便有銅製頭盔及鎧甲,卻因過於材質稀缺與穿著笨重,並未大麵積應用。
直至春秋戰國時期,才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甲胄。
受限於技術條件,打造全副甲胄尤為艱難。
在材料充裕的情況下,熟練工匠亦需數年之久,方能製成一整副甲胄。
姬宮湦經過仔細迴憶,終於找出轉圜之法。
《新唐書·徐商傳》記載:“襞紙為鎧, 勁矢不能洞。”
由此可見,唐宋時期,戰場上便出現紙甲。
相較於鐵甲,紙甲製作成本低廉,不僅比鐵甲輕便靈活,防禦能力更是毫不遜色。
紙甲浸水之後,甚至還能防禦火銃射擊。
唯一缺點,便是耐久性不及鐵甲,且泡水後無法繼續使用。
姬宮湦認真對比,最終決定優先普及紙甲。
玄甲軍所穿戴之甲胄,均是將鐵片直接縫在皮甲上。
即便如此粗糙,亦滿足目前征戰中原所需。
驍騎軍作為未來西征之利器,順理成章地成為穿戴紙甲先行者。
得益於造紙術最先實現還原,造紙總司早已研發出各類紙張,隻是紙幣仍在推廣,遂沒有擴大應用範圍。
原材料不存在問題,批量製作自然並非難事。
截止目前,驍騎軍已全麵普及紙甲。
此外,姬宮湦結合作戰方式,對騎士衣襟與武器進行改良。
橫向參照,便是提前效仿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經過一年多全心訓練,外加此前震懾雕國,驍騎軍已小有所成。
鬼方雖不乏騎兵,卻與戎族一般,隻將馬匹視為行軍工具,並未形成馬上作戰模式。
姬宮湦念及此處,便忍不住大笑起來。
“寺人尨,孤王明日親征鬼方,爾可願隨從?”
寺人尨愕然:“新王子昨日剛誕生,大王未曾目睹也。”
“孤王既身為天子,自當以大周社稷為重。”
“大王此番乃是主動出征,可稍緩幾日,待目睹新王子後,再動身亦不遲。”
姬宮湦解釋:“聖賢曾曰,兵貴神速。王後誕下新王子,消息很快傳遍四方。天下亦會以為,孤王短期內不會對外用兵。”
寺人尨恍然大悟。
“大王親征,小的誓死追隨。”
姬宮湦意味深長道:“此番北征是為奇襲,事先不得聲張。”
寺人尨道:“請大王明示。”
姬宮湦清咳一聲:“傳孤王密令,召集五百虎賁軍,會同一千羽林軍,以抽調為名,明日午時於渭水河畔等候。”
“何人隨同出征?”
“太禦媯子騭留守鎬京王城,除爾與諸位親衛外,便由羽林軍中郎將姞?隨同出征。”
寺人尨當即領命:“諾!”
便在此時,內史伯朙又一次站起身拱手。
“啟稟大王,臣亦想隨行。”
姬宮湦笑道:“內史方才便言,領軍作戰之事,一概不知也!”
內史伯朙迴答:“臣司內史一職,大王此番突襲鬼方,臣當詳細記錄全程。”
姬宮湦頷首:“既然如此,內史便一同前往。”
西周之時,竹簡製作與保存不易,是以典籍多采用精煉筆法。
一場酣暢淋漓之戰,最終可能隻有幾句短語。
譬如此前屠滅隴西諸戎,典籍所載便頗為簡略。
“王七年,西戎犯汧,天子屠邽、冀、錦諸、烏氏,置隴西郡。”
具體日月不詳,交戰地點模糊,統兵將領未知,起因、經過、結果均一筆帶過。
以史為鏡,鏡子卻模糊不清,是時候作出改變。
姬宮湦當即吩咐:“孤王需編撰兵書,內史此番隨軍同行,務必詳細記載過程,以備孤王往後查閱。”
內史伯朙頓時犯難。
“竹簡本就攜帶不易,如今隨軍同行,臣有心無力也!”
姬宮湦道:“此番便棄用竹簡,改以布帛,內史可盡情揮灑筆墨。”
內史伯朙當即領命:“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