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康國楚國公兼吏部尚書王修,覲見太後
都穿越了,誰還娶公主啊?造反! 作者:我吃烤地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也難怪,這蛇蠍心腸的潲水婆娘,之前跟她連麵都沒見過,也自認沒在哪兒得罪過她,卻在背後到處說本老爺的壞話,憑空汙人清白。
還成天在那名叫運兒的熊孩子麵前,灌輸念叨本老爺就是個無恥奸滑之徒,讓他千萬別跟老子學壞了。
說到底,這是早就知道,那狗東西根本就是本老爺失散多年的親兒子啊!
這死婆娘,如此明目張膽地挑撥本老爺父子關係,心腸真是太惡毒了,良心太壞了!
可是,等等……也不對呀!
既然她早就知道,本老爺與女皇帝李輕眉之間那點不得不說的故事,早就知道當今慶國唯一的皇子,乃是我王老爺播下的種子,可又為何這一路上,對老子這個實質性的姐夫,會是這番惡劣態度?
一點都不禮貌尊重,兇巴巴的也就罷了,小姨子把姐夫騎在胯下打,性質是不是太惡劣了些?
難不成,她與那女皇帝之間,並沒有表麵上那般姐妹情深?
根本就是表麵心連心,背地裏動腦筋的那種?
甚至嚴格來說,更是野心勃勃,早就想趁著眼下這場大亂,坐收漁翁之利,而覬覦那張千百年來令天下無數梟雄豪傑為之癲狂的龍椅寶座。
畢竟嚴格來說,拋開魏王李順這大半輩子的赫赫戰功與手中兵權不談,隻論身份名分,若女皇帝最終真不得不被迫頒布詔書退位,那個位置,這死婆娘的確比那魏王更名正言順太多。
喲嗬,看不出來啊,這潲水婆娘還是個很有想法的人呐。
隻是若真如此的話,慶國這場內亂,接下來的形勢恐怕就更兇險複雜了。
而正當王老爺胡思亂想心中腹誹得走神,卻見那潲水婆娘已踱著步子到了跟前。
依然板著一張又臭又冷的臉,如天生就沒有七情六欲,“楚國公不是一直都極為好奇在下的身份嗎?”
“自我介紹一下,在下不才,忝為慶國梁王,李雲霜。”
“不知今日早膳,可還合楚國公的胃口?”
伸手一指旁邊那輛普通馬車,“時辰不早了,楚國公請吧,咱這就出發。”
也不知有意無意,還不忘加上一句,“楚國公大可不必緊張……”
“放心,今日之局,楚國公若是落難,不幸殞命,即便看在運兒的麵子上,本王也定會厚殮,再派人鄭重護送靈柩迴康國,令楚國公能得以落葉歸根。”
刹那間,直把王老爺氣得直想罵娘。
這死婆娘有毛病是吧?老子現在心中已經夠懸吊吊的了,她還張嘴閉嘴死啦死啦的,淨說些老子不愛聽的話,搞得老子更心裏涼涼的,一點溫度都沒有。
可即便如此,也隻得黑著臉一拱手,“如此,本官那便多謝王爺了。”
“放心,本官熟讀聖賢書,自然深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
“即便今日十死無生,小命留在了慶國,可念在王爺如此盛情好意,這段時日的照拂,哪怕將來化作厲鬼冤魂,也定不會忘了王爺的恩情,定當每日夜深人靜之時,飄來王爺床前敘舊問候一番。”
隨即,屁股一甩,便鑽進了那精致馬車中。
嗬,也不去打聽打聽,若單論打嘴仗,老子啥時候輸過?
在那上百名侍衛的護衛下,兩輛馬車自然很快便緩緩朝前駛去。
不知為何,王老爺心中卻突然有些莫名緊張起來,比起當年第一次進洞房時還要忐忑不安,盡管他也不知,這位慶國位尊身貴萬千人仰望不可及的女王爺,到底要將他帶去哪兒,等待他的,又會是怎樣的九死一生之局。
撩開馬車轎簾,卻見窗外,這座天下最為繁華的梁都城,竟一下子冷清了太多。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那魏王李順二十萬反叛大軍已兵臨城下,劍鋒直指皇城大戰一觸即發的消息,已經鬧得京城人盡皆知人人自危。
再沒來之前所見,那行人車馬來來往往、商賈走卒吆喝聲此起彼伏的喧鬧模樣。
隻有稀稀拉拉一些百姓,或為了生計,埋頭匆匆而行。
倒是隔三差五,便見有規模大小不一的皇宮禁軍或城防司官兵,疾馳奔騰而過。
反而更讓整座梁都城,徹底籠罩在一片陰雲密布山雨欲來的恐慌中。
而讓王老爺略感意外的,足足近半個時辰的行程,馬車卻是徑直到了皇宮東門外。
時隔三年多,再一次來了這天下泱泱大國巍峨皇城承明宮,心中依然免不得一陣唏噓感慨。
依照慶國朝廷禮法,在外開府建牙的親王郡王或公主郡主,若要進宮麵聖,是不必如尋常朝臣那般,從南門而入的。
走東門便可,以彰身份尊崇 。
但是無論文武百官,或者親王郡公公主,皇宮外,皆須得下馬解劍,否則便是大不敬之罪。
可也不知是不是女皇帝給這死婆娘的特赦恩賜,守門的禁軍將士剛要上前,眼見是梁王李雲霜的儀仗車駕,卻根本連盤問兩句都不敢,趕緊躬身放行。
隻是那上百名護送的手下侍衛,自然隻能留在外麵候著。
穿過一條筆直狹長的甬道,便算是徹底進入承明宮了。
再過了足足兩炷香時間,穿過重重殿落,馬車終於停下。
而當王老爺跳下車來,頓時卻不由得有些愣住了。
隻見出乎意料,眼前並不是慶國大朝會所在的承明殿,不是女皇帝日常批閱奏折處理國政大事的坤德殿,也更不是之前曾來過的,女皇帝休憩讀書所用的“清泉澗”。
而是一座名為“萬福祠”的獨立院落。
建造規模很是宏大,也很莊嚴肅穆,從那青瓦紅簷以及一根根得須幾人合抱的木柱來看,應該已經很有些年頭了。
雄渾厚重的大門敞開著,外麵一座座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石獅旁,密密麻麻有上千名身著盔甲手持長矛的禁軍把守。
一個個麵色緊繃,如臨大敵。
而這時,隔著老遠,隻聽得裏麵,有太監一聲唱喊,“康國楚國公兼吏部尚書王修,覲見太後。”
那潲水婆娘李雲霜自然也早已下了馬車,麵色依然冰冷得沒有絲毫溫度。
隻是整了整身上王袍,轉過頭來,“楚國公,請吧!”
隨即,抬腿大步便朝裏麵走去。
王老爺自然隻得老實跟上。
可當他剛踏入裏麵,眼前的景象,卻更讓他一下子呆住了。
還成天在那名叫運兒的熊孩子麵前,灌輸念叨本老爺就是個無恥奸滑之徒,讓他千萬別跟老子學壞了。
說到底,這是早就知道,那狗東西根本就是本老爺失散多年的親兒子啊!
這死婆娘,如此明目張膽地挑撥本老爺父子關係,心腸真是太惡毒了,良心太壞了!
可是,等等……也不對呀!
既然她早就知道,本老爺與女皇帝李輕眉之間那點不得不說的故事,早就知道當今慶國唯一的皇子,乃是我王老爺播下的種子,可又為何這一路上,對老子這個實質性的姐夫,會是這番惡劣態度?
一點都不禮貌尊重,兇巴巴的也就罷了,小姨子把姐夫騎在胯下打,性質是不是太惡劣了些?
難不成,她與那女皇帝之間,並沒有表麵上那般姐妹情深?
根本就是表麵心連心,背地裏動腦筋的那種?
甚至嚴格來說,更是野心勃勃,早就想趁著眼下這場大亂,坐收漁翁之利,而覬覦那張千百年來令天下無數梟雄豪傑為之癲狂的龍椅寶座。
畢竟嚴格來說,拋開魏王李順這大半輩子的赫赫戰功與手中兵權不談,隻論身份名分,若女皇帝最終真不得不被迫頒布詔書退位,那個位置,這死婆娘的確比那魏王更名正言順太多。
喲嗬,看不出來啊,這潲水婆娘還是個很有想法的人呐。
隻是若真如此的話,慶國這場內亂,接下來的形勢恐怕就更兇險複雜了。
而正當王老爺胡思亂想心中腹誹得走神,卻見那潲水婆娘已踱著步子到了跟前。
依然板著一張又臭又冷的臉,如天生就沒有七情六欲,“楚國公不是一直都極為好奇在下的身份嗎?”
“自我介紹一下,在下不才,忝為慶國梁王,李雲霜。”
“不知今日早膳,可還合楚國公的胃口?”
伸手一指旁邊那輛普通馬車,“時辰不早了,楚國公請吧,咱這就出發。”
也不知有意無意,還不忘加上一句,“楚國公大可不必緊張……”
“放心,今日之局,楚國公若是落難,不幸殞命,即便看在運兒的麵子上,本王也定會厚殮,再派人鄭重護送靈柩迴康國,令楚國公能得以落葉歸根。”
刹那間,直把王老爺氣得直想罵娘。
這死婆娘有毛病是吧?老子現在心中已經夠懸吊吊的了,她還張嘴閉嘴死啦死啦的,淨說些老子不愛聽的話,搞得老子更心裏涼涼的,一點溫度都沒有。
可即便如此,也隻得黑著臉一拱手,“如此,本官那便多謝王爺了。”
“放心,本官熟讀聖賢書,自然深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
“即便今日十死無生,小命留在了慶國,可念在王爺如此盛情好意,這段時日的照拂,哪怕將來化作厲鬼冤魂,也定不會忘了王爺的恩情,定當每日夜深人靜之時,飄來王爺床前敘舊問候一番。”
隨即,屁股一甩,便鑽進了那精致馬車中。
嗬,也不去打聽打聽,若單論打嘴仗,老子啥時候輸過?
在那上百名侍衛的護衛下,兩輛馬車自然很快便緩緩朝前駛去。
不知為何,王老爺心中卻突然有些莫名緊張起來,比起當年第一次進洞房時還要忐忑不安,盡管他也不知,這位慶國位尊身貴萬千人仰望不可及的女王爺,到底要將他帶去哪兒,等待他的,又會是怎樣的九死一生之局。
撩開馬車轎簾,卻見窗外,這座天下最為繁華的梁都城,竟一下子冷清了太多。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那魏王李順二十萬反叛大軍已兵臨城下,劍鋒直指皇城大戰一觸即發的消息,已經鬧得京城人盡皆知人人自危。
再沒來之前所見,那行人車馬來來往往、商賈走卒吆喝聲此起彼伏的喧鬧模樣。
隻有稀稀拉拉一些百姓,或為了生計,埋頭匆匆而行。
倒是隔三差五,便見有規模大小不一的皇宮禁軍或城防司官兵,疾馳奔騰而過。
反而更讓整座梁都城,徹底籠罩在一片陰雲密布山雨欲來的恐慌中。
而讓王老爺略感意外的,足足近半個時辰的行程,馬車卻是徑直到了皇宮東門外。
時隔三年多,再一次來了這天下泱泱大國巍峨皇城承明宮,心中依然免不得一陣唏噓感慨。
依照慶國朝廷禮法,在外開府建牙的親王郡王或公主郡主,若要進宮麵聖,是不必如尋常朝臣那般,從南門而入的。
走東門便可,以彰身份尊崇 。
但是無論文武百官,或者親王郡公公主,皇宮外,皆須得下馬解劍,否則便是大不敬之罪。
可也不知是不是女皇帝給這死婆娘的特赦恩賜,守門的禁軍將士剛要上前,眼見是梁王李雲霜的儀仗車駕,卻根本連盤問兩句都不敢,趕緊躬身放行。
隻是那上百名護送的手下侍衛,自然隻能留在外麵候著。
穿過一條筆直狹長的甬道,便算是徹底進入承明宮了。
再過了足足兩炷香時間,穿過重重殿落,馬車終於停下。
而當王老爺跳下車來,頓時卻不由得有些愣住了。
隻見出乎意料,眼前並不是慶國大朝會所在的承明殿,不是女皇帝日常批閱奏折處理國政大事的坤德殿,也更不是之前曾來過的,女皇帝休憩讀書所用的“清泉澗”。
而是一座名為“萬福祠”的獨立院落。
建造規模很是宏大,也很莊嚴肅穆,從那青瓦紅簷以及一根根得須幾人合抱的木柱來看,應該已經很有些年頭了。
雄渾厚重的大門敞開著,外麵一座座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石獅旁,密密麻麻有上千名身著盔甲手持長矛的禁軍把守。
一個個麵色緊繃,如臨大敵。
而這時,隔著老遠,隻聽得裏麵,有太監一聲唱喊,“康國楚國公兼吏部尚書王修,覲見太後。”
那潲水婆娘李雲霜自然也早已下了馬車,麵色依然冰冷得沒有絲毫溫度。
隻是整了整身上王袍,轉過頭來,“楚國公,請吧!”
隨即,抬腿大步便朝裏麵走去。
王老爺自然隻得老實跟上。
可當他剛踏入裏麵,眼前的景象,卻更讓他一下子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