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臣鬥膽,要為澄州數十萬百姓,討一個公道!
都穿越了,誰還娶公主啊?造反! 作者:我吃烤地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場眾人頓時猛地一驚。
齊刷刷望過來,卻見王修王老爺,已一反剛才那副老實巴交縮頭縮腦的模樣。
也不知是因為總算意識到,眼下自己所麵臨的九死一生局麵,或是因為其他……
臉色突然變得說不出的凝重,似乎連唿吸都變得沉重了許多。
偏偏,嘴角隱約帶著些自嘲的笑。
觀禮的眾人皆是一臉疑惑不解。
唯獨景隆帝,端坐龍椅上,似乎猛地意識到什麽,臉色瞬間比剛才還要難看太多。
雙目如刀死死鎖定在他身上,眉頭陰鬱緊鎖,眼皮突突跳得厲害,甚至隱約幾分震怒。
而良久,隻見這位大康朝最年輕的國公爺,似乎終於做了一個事關生死的艱難抉擇,狠狠一咬牙,竟不緊不慢,一步一步朝著承德殿外那四方高台而去。
隻是步子,總顯得有些沉重。
“大膽!”刹那間,那寬闊的漢白玉台階兩側,一小隊威風凜凜的禁軍侍衛衝了過來。
手中長矛在熾烈的太陽下閃著刺眼的光,“叮”的一聲左右交叉,便已橫在跟前,死死擋住他的去路。
如臨大敵,滿麵肅殺之氣,似乎隻要他膽敢再上前一步,便要當場拿下。
畢竟太後與皇帝皇後的安危,出不得半點紕漏。
可沒想到,緊跟著,卻聽得那高台之上,景隆帝一聲威嚴而又陰沉的聲音,“放他上來!”
幾名禁軍侍衛隻得收起長矛,退了迴去。
恢弘莊重的承德殿外,這一場盛大喜慶而又肅穆的皇家大殿,氣氛急轉直下,似乎更一下子變得壓抑了太多,讓人都快喘不過氣來。
再沒人說話,四周安靜得隻能聽見眾人砰砰的心跳聲。
僅僅兩三百級台階,竟如遍布著荊棘與坎坷,讓這個狂妄小兒,走得有些艱難。
足足兩炷香的功夫,一步一步,才終於行到那四方高台之上。
可出乎意料,沒有趕緊為自己今日衝撞大鬧皇家盛典的罪責而開脫辯解,也沒有做出絲毫忤逆過激的舉動。
神情倒是突然變得平靜坦然了太多。
徑直走到曹太後跟前,為顯尊崇,還不忘鄭重其事理了理官袍,正了正頭頂烏紗帽。
緊跟著,雙手合圍,九十度彎腰鄭重一拜。
大唿,“臣,吏部右侍郎兼太子伴讀王修,恭祝太後福壽昌吉,萬年長青!”
然而,對於如此鄭重的君臣之禮,曹太後似乎並沒顯得多受用。
蒼老滿是皺紋的臉上依然陰雲密布,隻是一聲冷哼,索性將頭扭向一邊。
沒想到,王大人對此倒也不覺尷尬。
站直了身子,笑笑,“太後也不必如此動怒,當注意聖體安康才是!”
“且臣也知道,太後對臣甚為不喜,甚至說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也毫不為過!”
“不過沒關係,大康以仁孝立國,太後為一國之母,德行孔昭,更乃拙荊景陽郡王之祖母……”
“臣自當對太後,心存敬重,尊崇有加!”
隻是隨即,嘴角又勾起幾分戲謔,“況且,今日之局麵,壽典上如此變故,不也正是太後所希望看到且一手促成的嗎?”
“臣雖也早有耳聞,衛國公曹公之子曹參,向來行事張狂,目中無人常有囂張跋扈之舉。”
“可臣也知道,這曹三公子,可也絕非是那種頭腦簡單,仗著自己深得太後之恩寵喜愛,又身為衛國公府嫡子,便忘了自己姓甚名誰,不知天高地厚之輩。”
“更何況,其自幼出身重臣之家,因為乃太後最喜愛的侄孫兒,時常出入宮闈高牆……”
“如今時值壯年,入朝為官已近十年,官拜正五品一州太守,都已四五年之久……”
“又豈會不知朝廷法度之森嚴?”
“若無太後私下授意,這曹三公子即便再狂妄無法無天,又豈敢在太後壽辰,如此普天同慶的皇家大典之上如此妄為?”
“隨意走動,隔著老遠跑來臣的麵前……”
“不僅對臣這個正四品上官,毫無敬重之意,更是肆意挑釁,滿口挖苦嘲諷之言,甚至咄咄逼人極盡威脅之言!”
“窮盡一切辦法,隻為激怒於臣!”
“你……”刹那間,卻見太後臉色驟然一變。
惱羞震怒之餘,神色一陣慌張,一聲嗬斥,“巧舌如簧,一派胡言!”
王大人倒隻是滿麵輕鬆一聳肩,依然隻是笑笑,“不過沒關係,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太後需要一個名正言順,讓滿朝文武與天下百姓都挑不出絲毫毛病的理由,來讓臣下獄流放從此萬劫不複再無翻身之地,甚至治臣於死罪。”
“無疑,衝撞皇家大典,對皇室大不敬,這個罪名足夠充分!”
“而湊巧的是,臣也剛好需要這個機會,借著今日場麵,當著如此多皇室宗親與朝廷貴胄,以及文武百官的麵,讓有些事,做個決斷!”
瞬間,曹太後麵色猛地一緊。
雙目如炬,聲音冷凝刺骨,“你想要幹什麽?”
然而,眾人緊張目光注視下,卻見王大人隻是正了正色。
神情依然平靜坦然,雙手合圍再次鄭重一拜,才一字一頓大聲道,“那便是澄州民變一案!”
“在場諸位皆知,澄州一地,一場春汛洪災,以致近十萬百姓,房屋良田牛羊被衝毀,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而澄州太守曹參,賑災不力,甚至懶政亂政,更利令智昏嚴令百姓進城逃難……”
“再加上當地鄉紳地主,罔顧大康律令,借機肆意侵占百姓良田。”
“最終,終致使官逼民反,幾千災民借著城防司換防之際,衝進城內,縱火搶掠,衝撞州府衙門。”
“打死踩死官兵數十人,衙門官署被打砸,差點付之一炬。”
臉上泛起一絲苦笑,“盡管民變,已迅速得到鎮壓平定,亂民也悉數或被當場格殺,或被緝拿歸案打入了死牢……”
“而陛下仁德,為天下生民計,也迅速頒布政令,朝廷賑災的錢糧也已經運往了澄州府,災情總算得到控製!”
“可此事,已經過去近一個月了……”
“導致這場天災人禍的罪魁禍首,澄州太守曹參當如何處置,朝廷依然擱置不談!”
“至於原因,在場諸位也清楚,隻是無人敢說而已。而陛下又重孝道,不願令太後傷心為難。”
話音未落,言辭灼灼卻又一聲大唿,“而今日,臣鬥膽,要為澄州數十萬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百姓,討一個公道!”
“叩請太後,即刻親下懿旨,下令大理寺將澄州太守曹參,緝拿歸案,嚴查其罪!”
齊刷刷望過來,卻見王修王老爺,已一反剛才那副老實巴交縮頭縮腦的模樣。
也不知是因為總算意識到,眼下自己所麵臨的九死一生局麵,或是因為其他……
臉色突然變得說不出的凝重,似乎連唿吸都變得沉重了許多。
偏偏,嘴角隱約帶著些自嘲的笑。
觀禮的眾人皆是一臉疑惑不解。
唯獨景隆帝,端坐龍椅上,似乎猛地意識到什麽,臉色瞬間比剛才還要難看太多。
雙目如刀死死鎖定在他身上,眉頭陰鬱緊鎖,眼皮突突跳得厲害,甚至隱約幾分震怒。
而良久,隻見這位大康朝最年輕的國公爺,似乎終於做了一個事關生死的艱難抉擇,狠狠一咬牙,竟不緊不慢,一步一步朝著承德殿外那四方高台而去。
隻是步子,總顯得有些沉重。
“大膽!”刹那間,那寬闊的漢白玉台階兩側,一小隊威風凜凜的禁軍侍衛衝了過來。
手中長矛在熾烈的太陽下閃著刺眼的光,“叮”的一聲左右交叉,便已橫在跟前,死死擋住他的去路。
如臨大敵,滿麵肅殺之氣,似乎隻要他膽敢再上前一步,便要當場拿下。
畢竟太後與皇帝皇後的安危,出不得半點紕漏。
可沒想到,緊跟著,卻聽得那高台之上,景隆帝一聲威嚴而又陰沉的聲音,“放他上來!”
幾名禁軍侍衛隻得收起長矛,退了迴去。
恢弘莊重的承德殿外,這一場盛大喜慶而又肅穆的皇家大殿,氣氛急轉直下,似乎更一下子變得壓抑了太多,讓人都快喘不過氣來。
再沒人說話,四周安靜得隻能聽見眾人砰砰的心跳聲。
僅僅兩三百級台階,竟如遍布著荊棘與坎坷,讓這個狂妄小兒,走得有些艱難。
足足兩炷香的功夫,一步一步,才終於行到那四方高台之上。
可出乎意料,沒有趕緊為自己今日衝撞大鬧皇家盛典的罪責而開脫辯解,也沒有做出絲毫忤逆過激的舉動。
神情倒是突然變得平靜坦然了太多。
徑直走到曹太後跟前,為顯尊崇,還不忘鄭重其事理了理官袍,正了正頭頂烏紗帽。
緊跟著,雙手合圍,九十度彎腰鄭重一拜。
大唿,“臣,吏部右侍郎兼太子伴讀王修,恭祝太後福壽昌吉,萬年長青!”
然而,對於如此鄭重的君臣之禮,曹太後似乎並沒顯得多受用。
蒼老滿是皺紋的臉上依然陰雲密布,隻是一聲冷哼,索性將頭扭向一邊。
沒想到,王大人對此倒也不覺尷尬。
站直了身子,笑笑,“太後也不必如此動怒,當注意聖體安康才是!”
“且臣也知道,太後對臣甚為不喜,甚至說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也毫不為過!”
“不過沒關係,大康以仁孝立國,太後為一國之母,德行孔昭,更乃拙荊景陽郡王之祖母……”
“臣自當對太後,心存敬重,尊崇有加!”
隻是隨即,嘴角又勾起幾分戲謔,“況且,今日之局麵,壽典上如此變故,不也正是太後所希望看到且一手促成的嗎?”
“臣雖也早有耳聞,衛國公曹公之子曹參,向來行事張狂,目中無人常有囂張跋扈之舉。”
“可臣也知道,這曹三公子,可也絕非是那種頭腦簡單,仗著自己深得太後之恩寵喜愛,又身為衛國公府嫡子,便忘了自己姓甚名誰,不知天高地厚之輩。”
“更何況,其自幼出身重臣之家,因為乃太後最喜愛的侄孫兒,時常出入宮闈高牆……”
“如今時值壯年,入朝為官已近十年,官拜正五品一州太守,都已四五年之久……”
“又豈會不知朝廷法度之森嚴?”
“若無太後私下授意,這曹三公子即便再狂妄無法無天,又豈敢在太後壽辰,如此普天同慶的皇家大典之上如此妄為?”
“隨意走動,隔著老遠跑來臣的麵前……”
“不僅對臣這個正四品上官,毫無敬重之意,更是肆意挑釁,滿口挖苦嘲諷之言,甚至咄咄逼人極盡威脅之言!”
“窮盡一切辦法,隻為激怒於臣!”
“你……”刹那間,卻見太後臉色驟然一變。
惱羞震怒之餘,神色一陣慌張,一聲嗬斥,“巧舌如簧,一派胡言!”
王大人倒隻是滿麵輕鬆一聳肩,依然隻是笑笑,“不過沒關係,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太後需要一個名正言順,讓滿朝文武與天下百姓都挑不出絲毫毛病的理由,來讓臣下獄流放從此萬劫不複再無翻身之地,甚至治臣於死罪。”
“無疑,衝撞皇家大典,對皇室大不敬,這個罪名足夠充分!”
“而湊巧的是,臣也剛好需要這個機會,借著今日場麵,當著如此多皇室宗親與朝廷貴胄,以及文武百官的麵,讓有些事,做個決斷!”
瞬間,曹太後麵色猛地一緊。
雙目如炬,聲音冷凝刺骨,“你想要幹什麽?”
然而,眾人緊張目光注視下,卻見王大人隻是正了正色。
神情依然平靜坦然,雙手合圍再次鄭重一拜,才一字一頓大聲道,“那便是澄州民變一案!”
“在場諸位皆知,澄州一地,一場春汛洪災,以致近十萬百姓,房屋良田牛羊被衝毀,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而澄州太守曹參,賑災不力,甚至懶政亂政,更利令智昏嚴令百姓進城逃難……”
“再加上當地鄉紳地主,罔顧大康律令,借機肆意侵占百姓良田。”
“最終,終致使官逼民反,幾千災民借著城防司換防之際,衝進城內,縱火搶掠,衝撞州府衙門。”
“打死踩死官兵數十人,衙門官署被打砸,差點付之一炬。”
臉上泛起一絲苦笑,“盡管民變,已迅速得到鎮壓平定,亂民也悉數或被當場格殺,或被緝拿歸案打入了死牢……”
“而陛下仁德,為天下生民計,也迅速頒布政令,朝廷賑災的錢糧也已經運往了澄州府,災情總算得到控製!”
“可此事,已經過去近一個月了……”
“導致這場天災人禍的罪魁禍首,澄州太守曹參當如何處置,朝廷依然擱置不談!”
“至於原因,在場諸位也清楚,隻是無人敢說而已。而陛下又重孝道,不願令太後傷心為難。”
話音未落,言辭灼灼卻又一聲大唿,“而今日,臣鬥膽,要為澄州數十萬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百姓,討一個公道!”
“叩請太後,即刻親下懿旨,下令大理寺將澄州太守曹參,緝拿歸案,嚴查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