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你這玩意,也配稱其為文章?
都穿越了,誰還娶公主啊?造反! 作者:我吃烤地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見這位年紀輕輕的副考官大人,端坐躺椅上,神情依然冷冽。
“可是本官這幾年翻閱群書,尤記得千年前,莊聖人傳世之珍典《雜經論》中便對文章二字,有過明確說法……”
“所謂文章,無非描述事物,或陳述觀點,或傳道世人,何其簡也?”
“說白了,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甚至語句文字也當盡可能簡練一些,才能讓人讀得懂。”
“文,當承道也!”
搖了搖頭,一聲長歎,“可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特別這三四十年來,大康朝的文風便漸漸走向了一條歪路……”
“上至弘文館國子監與太學,下至地方州府官學與私塾,天下士子甚至一些當世名儒,筆下的文章已不再注重對事物事件的描述,論點思想的承載。”
“而開始刻意去追求辭藻語句的華麗,引經據典的巧妙。”
“甚至多少人,為動筆寫上一篇錦繡文章,開始絞盡腦汁去搬弄生造一些生僻辭藻,或者翻遍雜史野史去尋求一些常人不知的典故,隻為劍走偏鋒嘩眾取寵。”
“為賦新詞強說愁,甚至最終,文章通篇無非胡亂堆砌的一些生僻辭藻與典故……”
“最終,不但讀起來極為拗口難懂,甚至從頭到尾,都不知這文章到底想要表達什麽意思。”
“而下筆之人,還陶醉其中!”
“在此,本官想問問諸位……爾等皆是咱大康最為才學精進的學子,這還是文章該有的樣子嗎?”
四周依然鴉雀無聲,烏泱泱幾千名考生學子,雖依然滿麵憤慨氣勢洶洶,竟再無一人站出來說話。
短暫沉默,卻見副考官王大人,冷凝嚴肅的神色倒終於緩和不少,似乎盡量讓自己心平氣和一些。
“再說說今年春闈,策論一科的考題,《論宋西都護府之長治久安》……”
“中規中矩,相信甚至不少考生,都押中了題目。”
“說到底,無非是考教諸位才子,對於治理一州一縣的良策與見解……”
“考場之上,隻需結合目前宋西都護府之地治理之實情,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若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治理良策與諫言,當然更為出彩。”
“除此,隻需字跡再工整一些,語句通順一些,通篇文章有條有理一些,觀點突出一些,輕鬆便可脫穎而出拿到高分。”
“可是諸位,特別是國子監與太學參考的諸位自詡才學驚世的生員們……”
“捫心自問,你們的文章,到底都寫了些什麽?”
說著說著,語氣卻陡然嚴厲不少,“若是尋常人,附庸風雅舞文弄墨,隨便寫寫孤芳自賞也就罷了!”
“可爾等,皆是咱大康最為才學精進的讀書人呐,肩上扛著的,可是文壇與聖人學問傳承的重擔呐……”
“你們中不少人,甚至還將高中入朝為官,或為朝廷社稷諫言納策,或治理一方造福百姓!”
“我想問問諸位,就爾等這般做派,如此浮躁之風,你們配得上進士高中嗎?”
話音未落,卻是目光如刀望向站在眾學子最前方的李驍。
一聲冷哼,“至於你李驍……”
“禮部貢院外振臂一揮,羅列了本官條條離經叛道之罪狀,煽動足足幾千考生學子,打著要為天下讀書人討個公道的口號,浩浩蕩蕩前來興師問罪!”
“倒是好生豪邁,好一副慷慨激昂為正義寧死也的雄渾氣魄,少年英雄呐!”
“就連本官也不得不佩服,年輕有血性就是好啊!”
話鋒一轉,“可說到底,不就是因為汝,自幼天資聰慧,自詡經史子集樣樣精通,更是少年成名……”
“且不得不承認,爾的確才學極優,不愧為蘄州府人人讚譽的神童,此次春闈,明經一科輕輕鬆鬆便答完了足八成的題目,且正確率極高!”
“這在今年今萬名的考生中,也實屬鳳毛麟角,足以躋身前二十名了!”
“可是最終……依然落榜了,連個三甲同進士都沒拿到!”
“因此心中憤恨了,不甘了,覺得委屈了,狗急跳牆了!”
“想要以此,逼迫陛下不得不妥協,將本官免官治罪,詔令此次科考榜單作廢,重新閱卷放榜。”
倒是一聳肩,“不過沒關係,本官向來崇尚以理服人!”
大手一揮,“呈上來!”
與此同時,卻見大開的國公府大門內,四個長得牛高馬大虎背熊腰的侍衛,抬著一口朱紅色大實木箱子走了出來。
上麵禮部的封條已經被撕開,箱蓋也已打開,隻見裏麵整整齊齊裝著的,是滿滿的卷宗,目測竟足兩三百斤之重。
抬到旁邊放下,再施禮退了下去。
直到這時,王大人才又不緊不慢繼續朗聲道,“諸位都瞧見了,這裏麵裝著的,乃是今年春闈,策論一科所有考生的考卷……”
“按理來說,依照章程,這些考卷批閱完之後,便當悉數封存交由翰林院歸檔保存,以便日後可查證!”
“但本官還是破例,早已奏請陛下將其借了出來。”
隨手拾起最上麵一份考官,疊得工工整整的折子打開,“而本官手裏這份,便正是你李驍的大作了……”
然而瞬間,再次變得聲色俱厲起來,一聲嗬斥,“開篇一句,‘天地軋,四海瑕,常德高潔’,本官倒想問問你,你到底想要表達什麽?”
“洋洋灑灑緊隨其後,那更是通篇華麗辭藻的堆砌,語句嘩眾取寵,足十餘處連眾多閱卷官員都聞所未聞之典故……”
“讀起來,更是生澀難懂,極其拗口!”
“不僅如此,通篇下來,足足幾千字,硬是令人滿頭霧水,完全不知你在說什麽?”
“這也就罷了,考題乃是《論宋西都護府之長治久安》,可從頭到尾,竟不見你對此有絲毫見解與治理良策,唯獨隻有兩句話,提到了宋西都護府……”
“可說到底,也不過是對當朝開疆拓土之功業,大聲高唿唱讚歌而已!”
“滿篇胡言亂語,不知所謂!”
“在此,本官倒想問問你,就這樣的東西,你也有臉稱其為文章?”
“你又何來臉麵,膽敢振臂一唿煽動眾人,來本官麵前興師問罪?”
“這份考卷,判其為劣等,你可有話說?”
“可是本官這幾年翻閱群書,尤記得千年前,莊聖人傳世之珍典《雜經論》中便對文章二字,有過明確說法……”
“所謂文章,無非描述事物,或陳述觀點,或傳道世人,何其簡也?”
“說白了,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甚至語句文字也當盡可能簡練一些,才能讓人讀得懂。”
“文,當承道也!”
搖了搖頭,一聲長歎,“可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特別這三四十年來,大康朝的文風便漸漸走向了一條歪路……”
“上至弘文館國子監與太學,下至地方州府官學與私塾,天下士子甚至一些當世名儒,筆下的文章已不再注重對事物事件的描述,論點思想的承載。”
“而開始刻意去追求辭藻語句的華麗,引經據典的巧妙。”
“甚至多少人,為動筆寫上一篇錦繡文章,開始絞盡腦汁去搬弄生造一些生僻辭藻,或者翻遍雜史野史去尋求一些常人不知的典故,隻為劍走偏鋒嘩眾取寵。”
“為賦新詞強說愁,甚至最終,文章通篇無非胡亂堆砌的一些生僻辭藻與典故……”
“最終,不但讀起來極為拗口難懂,甚至從頭到尾,都不知這文章到底想要表達什麽意思。”
“而下筆之人,還陶醉其中!”
“在此,本官想問問諸位……爾等皆是咱大康最為才學精進的學子,這還是文章該有的樣子嗎?”
四周依然鴉雀無聲,烏泱泱幾千名考生學子,雖依然滿麵憤慨氣勢洶洶,竟再無一人站出來說話。
短暫沉默,卻見副考官王大人,冷凝嚴肅的神色倒終於緩和不少,似乎盡量讓自己心平氣和一些。
“再說說今年春闈,策論一科的考題,《論宋西都護府之長治久安》……”
“中規中矩,相信甚至不少考生,都押中了題目。”
“說到底,無非是考教諸位才子,對於治理一州一縣的良策與見解……”
“考場之上,隻需結合目前宋西都護府之地治理之實情,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若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治理良策與諫言,當然更為出彩。”
“除此,隻需字跡再工整一些,語句通順一些,通篇文章有條有理一些,觀點突出一些,輕鬆便可脫穎而出拿到高分。”
“可是諸位,特別是國子監與太學參考的諸位自詡才學驚世的生員們……”
“捫心自問,你們的文章,到底都寫了些什麽?”
說著說著,語氣卻陡然嚴厲不少,“若是尋常人,附庸風雅舞文弄墨,隨便寫寫孤芳自賞也就罷了!”
“可爾等,皆是咱大康最為才學精進的讀書人呐,肩上扛著的,可是文壇與聖人學問傳承的重擔呐……”
“你們中不少人,甚至還將高中入朝為官,或為朝廷社稷諫言納策,或治理一方造福百姓!”
“我想問問諸位,就爾等這般做派,如此浮躁之風,你們配得上進士高中嗎?”
話音未落,卻是目光如刀望向站在眾學子最前方的李驍。
一聲冷哼,“至於你李驍……”
“禮部貢院外振臂一揮,羅列了本官條條離經叛道之罪狀,煽動足足幾千考生學子,打著要為天下讀書人討個公道的口號,浩浩蕩蕩前來興師問罪!”
“倒是好生豪邁,好一副慷慨激昂為正義寧死也的雄渾氣魄,少年英雄呐!”
“就連本官也不得不佩服,年輕有血性就是好啊!”
話鋒一轉,“可說到底,不就是因為汝,自幼天資聰慧,自詡經史子集樣樣精通,更是少年成名……”
“且不得不承認,爾的確才學極優,不愧為蘄州府人人讚譽的神童,此次春闈,明經一科輕輕鬆鬆便答完了足八成的題目,且正確率極高!”
“這在今年今萬名的考生中,也實屬鳳毛麟角,足以躋身前二十名了!”
“可是最終……依然落榜了,連個三甲同進士都沒拿到!”
“因此心中憤恨了,不甘了,覺得委屈了,狗急跳牆了!”
“想要以此,逼迫陛下不得不妥協,將本官免官治罪,詔令此次科考榜單作廢,重新閱卷放榜。”
倒是一聳肩,“不過沒關係,本官向來崇尚以理服人!”
大手一揮,“呈上來!”
與此同時,卻見大開的國公府大門內,四個長得牛高馬大虎背熊腰的侍衛,抬著一口朱紅色大實木箱子走了出來。
上麵禮部的封條已經被撕開,箱蓋也已打開,隻見裏麵整整齊齊裝著的,是滿滿的卷宗,目測竟足兩三百斤之重。
抬到旁邊放下,再施禮退了下去。
直到這時,王大人才又不緊不慢繼續朗聲道,“諸位都瞧見了,這裏麵裝著的,乃是今年春闈,策論一科所有考生的考卷……”
“按理來說,依照章程,這些考卷批閱完之後,便當悉數封存交由翰林院歸檔保存,以便日後可查證!”
“但本官還是破例,早已奏請陛下將其借了出來。”
隨手拾起最上麵一份考官,疊得工工整整的折子打開,“而本官手裏這份,便正是你李驍的大作了……”
然而瞬間,再次變得聲色俱厲起來,一聲嗬斥,“開篇一句,‘天地軋,四海瑕,常德高潔’,本官倒想問問你,你到底想要表達什麽?”
“洋洋灑灑緊隨其後,那更是通篇華麗辭藻的堆砌,語句嘩眾取寵,足十餘處連眾多閱卷官員都聞所未聞之典故……”
“讀起來,更是生澀難懂,極其拗口!”
“不僅如此,通篇下來,足足幾千字,硬是令人滿頭霧水,完全不知你在說什麽?”
“這也就罷了,考題乃是《論宋西都護府之長治久安》,可從頭到尾,竟不見你對此有絲毫見解與治理良策,唯獨隻有兩句話,提到了宋西都護府……”
“可說到底,也不過是對當朝開疆拓土之功業,大聲高唿唱讚歌而已!”
“滿篇胡言亂語,不知所謂!”
“在此,本官倒想問問你,就這樣的東西,你也有臉稱其為文章?”
“你又何來臉麵,膽敢振臂一唿煽動眾人,來本官麵前興師問罪?”
“這份考卷,判其為劣等,你可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