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妄想一人之力,挑戰天下文壇?
都穿越了,誰還娶公主啊?造反! 作者:我吃烤地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場恩科,陡然生出如此亂子,盡管心中惶恐,可幸災樂禍的竊喜之意還是難免的。
身為昔日稷下學宮首席大弟子,同時又乃當朝諫議大夫之子,他柳俊彥自然比誰都清楚,千百年來,無論血雨腥風曆經了多少次朝代更迭,可朝廷與天下儒生之間的關係,從來都是極其微妙的。
無論是以往的舉孝廉舉賢能,或前朝開創科舉取仕,曆朝天子都深知,國家的強盛與治理,離不開有著真才實學的文人士子。
而天下學子,十餘載寒窗苦讀或傾盡一身研習傳道聖人學問,是為了造福蒼生行一身浩然正氣也罷,或隻是為了權勢名利史冊留名也罷,身居廟堂無疑才是最好的歸宿。
可文人的執拗與酸腐氣,以筆為劍以墨為刀,褒貶起時政,甚至痛罵起當朝天子,那也是毫不手軟的啊!
別的不說,就前朝的高宗皇帝,便是個鮮明例子。
自詡風流倜儻又多情,好一個癡情的男兒。
將先帝的一位頗有才情與美貌的側妃,納入了自己後宮,封為貴妃,且有史冊記載,這位貴妃還本就是高宗皇帝少年時情投意合青梅竹馬的女子,隻是陰差陽錯才成了先帝的側妃。
因此,而惹來天下儒生士子口誅筆伐,那是何等聲勢浩大轟動一時?
甚至上萬名儒生士子,其中也不乏名噪一時的當世大儒,千裏迢迢專程趕來京城,高唿著“天子失德,人倫不興”的口號,於皇城外聚眾抗議,甚至逼宮。
這場動亂,足足持續半月之久。
最終,那高宗皇帝縱然文治武功,帝王鐵血手腕,也不得不選擇妥協,將心愛的貴妃貶為庶人,責令其出嫁為尼修行,並下了罪己詔,才終於平息事端。
為此,史冊記載這位癡情的帝王,還大病了一場。
黎民百姓可得罪,商賈販夫可得罪,唯獨天下儒生不可得罪啊!
這也是為何,諸如李舍人這等名滿天下的大儒,天下諸國帝王國王,會不遺餘力,許以高官厚祿甚至爵位相邀。
也正因為如此,他柳大公子才能如此篤定,今日這場動蕩,那個讓他恨得牙根癢癢抓心抓肺的死變態,注定是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的。
唉,這次,本公子可沒在背後搞什麽小動作哈!
哪怕本該登頂一甲前三的,最終卻隻勉強登上二甲榜末,這麽大的冤屈,都硬是忍住了,沒吭一聲。
要怪,也隻能怪那死變態,雖不得不承認的確頗有才學本事,可實在太狂妄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啊!
年紀輕輕,初入官場,能被拜為今年恩科副考官,那是天子恩寵與扶持,那是無數重臣做夢都不敢想的造化與榮耀。
本來吧,循規蹈矩的,隻需老老實實協助主考官曹牧曹公,保證科考順利進行,再順利放榜取仕。
不出紕漏,便是天大的功勞!
結果,他倒好,非得嚷嚷什麽“文以承道”,借朝廷恩科大做文章,搞什麽士子文風大變革。
難道他就不知,幾十年來,大康上至弘文館國子監與太學,下至地方私塾學堂,文章皆以華麗論英雄麽?
誰的文章,若是沒用上幾句驚豔絕倫的詞句,沒搞上幾個生澀孤僻的典故,那是要被恥笑的好吧!
這不就等同於,赤裸裸告訴天下所有讀書人,甚至那些開宗立派名聲顯赫的大儒,“嗯,本國公說的,你們的文章皆狗屁不通,你們算不得文人”。
這不就是活生生刨人家祖墳麽?
難不成,他還妄想憑一人之力,挑戰天下文壇?
這下好了,出亂子了吧。
……
隨著憤怒不甘的情緒愈發高漲,越來越多的考生們,加入抗議的隊伍。
這才片刻間功夫,便已足足四五千人之多。
畢竟,情緒這東西,是會傳染的。
更何況,縱然絕大多數考生,也自知才疏學淺,即便鬧到最後,朝廷不得不妥協,重新閱卷評定名次,自己也定然高中無望……
可文人相交,講究的就是個圈子。
在這般眾誌成城同仇敵愾之際,若是顯得懦弱了退縮了,那日後注定在圈子裏是要受排斥的被唾棄的。
柳俊彥權衡半天,也終於還是決定,惶惶跟在人群最後麵。
縱然此次,自己已經高中二甲,可此等事關天下讀書人前程命運與公道的大事麵前,若是選擇了置身事外,那也注定是要被戳脊梁骨恥笑的。
文人嘛,要講風骨與氣節的!
嗯,就權當是跟去看熱鬧,大不了到時候,若眼見形勢不對,趕緊偷偷開溜。
……
這一天,注定是非同尋常的。
恩科放榜,一錘定音,事關所有考生前程命運的大日子,卻陡然生出如此巨大的動亂,足足四五千名考生學子,公然質疑朝廷科考不公,聲勢浩大聚眾欲衝撞副考官大人、當朝楚國公府邸,討要說法與公道,甚至欲逼迫朝廷重新閱卷評定高中榜單……
這在大康自立國,百年的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幾千名文人才子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自禮部貢院出發,直奔朱雀大街楚國公府,聲勢不可謂不浩大,場麵不可謂不壯觀。
片刻間功夫,百姓奔走相告,京城中已是沸沸揚揚人人震動。
必經之路兩側,早已是人山人海,圍滿了看熱鬧的百姓,指指點點嘰嘰喳喳議論個不停。
這讓這座三朝京師大興城,更一下子喧鬧沸騰起來。
朝廷與官府倒是反應迅速,很快便有京城城防司的官兵與宮中侍衛,上千人狂奔而來。
然而,今日聚眾鬧事的,生出亂子的,皆是參加今年恩科的文人才子,身份特殊且人數眾多,唯一能做的,也隻能沿途維護秩序。
隊伍最前端簇擁著的,自然是那振臂高唿的李驍李神童。
本來離著並不太遠的路程,可夾雜在沿途看熱鬧的百姓中,一邊行進一邊高唿著“朗朗乾坤,我等讀書人要個公道”的口號,硬是行進了足一個時辰。
然而,當隊伍同仇敵愾浩浩蕩蕩,剛到達朱雀大街,眼瞅著那楚國公府已近在咫尺,眼前的景象,卻讓他柳俊彥也有些懵了。
隻見這空曠寬敞無比的朱雀大街,也不知是有官兵清場,還是因為其他,竟破天荒地,空無一人。
而此刻,前方不遠處,大街正中央,擺著一張巨大純梨花木桌案。
桌案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精美無比的糕點吃食,還有一壇子上等美酒。
桌案後麵,放著一張舒坦無比的木椅。
木椅上,正孤身端坐著一人。
不是此次恩科副考官,那楚國公王修,又能是誰?
身為昔日稷下學宮首席大弟子,同時又乃當朝諫議大夫之子,他柳俊彥自然比誰都清楚,千百年來,無論血雨腥風曆經了多少次朝代更迭,可朝廷與天下儒生之間的關係,從來都是極其微妙的。
無論是以往的舉孝廉舉賢能,或前朝開創科舉取仕,曆朝天子都深知,國家的強盛與治理,離不開有著真才實學的文人士子。
而天下學子,十餘載寒窗苦讀或傾盡一身研習傳道聖人學問,是為了造福蒼生行一身浩然正氣也罷,或隻是為了權勢名利史冊留名也罷,身居廟堂無疑才是最好的歸宿。
可文人的執拗與酸腐氣,以筆為劍以墨為刀,褒貶起時政,甚至痛罵起當朝天子,那也是毫不手軟的啊!
別的不說,就前朝的高宗皇帝,便是個鮮明例子。
自詡風流倜儻又多情,好一個癡情的男兒。
將先帝的一位頗有才情與美貌的側妃,納入了自己後宮,封為貴妃,且有史冊記載,這位貴妃還本就是高宗皇帝少年時情投意合青梅竹馬的女子,隻是陰差陽錯才成了先帝的側妃。
因此,而惹來天下儒生士子口誅筆伐,那是何等聲勢浩大轟動一時?
甚至上萬名儒生士子,其中也不乏名噪一時的當世大儒,千裏迢迢專程趕來京城,高唿著“天子失德,人倫不興”的口號,於皇城外聚眾抗議,甚至逼宮。
這場動亂,足足持續半月之久。
最終,那高宗皇帝縱然文治武功,帝王鐵血手腕,也不得不選擇妥協,將心愛的貴妃貶為庶人,責令其出嫁為尼修行,並下了罪己詔,才終於平息事端。
為此,史冊記載這位癡情的帝王,還大病了一場。
黎民百姓可得罪,商賈販夫可得罪,唯獨天下儒生不可得罪啊!
這也是為何,諸如李舍人這等名滿天下的大儒,天下諸國帝王國王,會不遺餘力,許以高官厚祿甚至爵位相邀。
也正因為如此,他柳大公子才能如此篤定,今日這場動蕩,那個讓他恨得牙根癢癢抓心抓肺的死變態,注定是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的。
唉,這次,本公子可沒在背後搞什麽小動作哈!
哪怕本該登頂一甲前三的,最終卻隻勉強登上二甲榜末,這麽大的冤屈,都硬是忍住了,沒吭一聲。
要怪,也隻能怪那死變態,雖不得不承認的確頗有才學本事,可實在太狂妄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啊!
年紀輕輕,初入官場,能被拜為今年恩科副考官,那是天子恩寵與扶持,那是無數重臣做夢都不敢想的造化與榮耀。
本來吧,循規蹈矩的,隻需老老實實協助主考官曹牧曹公,保證科考順利進行,再順利放榜取仕。
不出紕漏,便是天大的功勞!
結果,他倒好,非得嚷嚷什麽“文以承道”,借朝廷恩科大做文章,搞什麽士子文風大變革。
難道他就不知,幾十年來,大康上至弘文館國子監與太學,下至地方私塾學堂,文章皆以華麗論英雄麽?
誰的文章,若是沒用上幾句驚豔絕倫的詞句,沒搞上幾個生澀孤僻的典故,那是要被恥笑的好吧!
這不就等同於,赤裸裸告訴天下所有讀書人,甚至那些開宗立派名聲顯赫的大儒,“嗯,本國公說的,你們的文章皆狗屁不通,你們算不得文人”。
這不就是活生生刨人家祖墳麽?
難不成,他還妄想憑一人之力,挑戰天下文壇?
這下好了,出亂子了吧。
……
隨著憤怒不甘的情緒愈發高漲,越來越多的考生們,加入抗議的隊伍。
這才片刻間功夫,便已足足四五千人之多。
畢竟,情緒這東西,是會傳染的。
更何況,縱然絕大多數考生,也自知才疏學淺,即便鬧到最後,朝廷不得不妥協,重新閱卷評定名次,自己也定然高中無望……
可文人相交,講究的就是個圈子。
在這般眾誌成城同仇敵愾之際,若是顯得懦弱了退縮了,那日後注定在圈子裏是要受排斥的被唾棄的。
柳俊彥權衡半天,也終於還是決定,惶惶跟在人群最後麵。
縱然此次,自己已經高中二甲,可此等事關天下讀書人前程命運與公道的大事麵前,若是選擇了置身事外,那也注定是要被戳脊梁骨恥笑的。
文人嘛,要講風骨與氣節的!
嗯,就權當是跟去看熱鬧,大不了到時候,若眼見形勢不對,趕緊偷偷開溜。
……
這一天,注定是非同尋常的。
恩科放榜,一錘定音,事關所有考生前程命運的大日子,卻陡然生出如此巨大的動亂,足足四五千名考生學子,公然質疑朝廷科考不公,聲勢浩大聚眾欲衝撞副考官大人、當朝楚國公府邸,討要說法與公道,甚至欲逼迫朝廷重新閱卷評定高中榜單……
這在大康自立國,百年的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幾千名文人才子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自禮部貢院出發,直奔朱雀大街楚國公府,聲勢不可謂不浩大,場麵不可謂不壯觀。
片刻間功夫,百姓奔走相告,京城中已是沸沸揚揚人人震動。
必經之路兩側,早已是人山人海,圍滿了看熱鬧的百姓,指指點點嘰嘰喳喳議論個不停。
這讓這座三朝京師大興城,更一下子喧鬧沸騰起來。
朝廷與官府倒是反應迅速,很快便有京城城防司的官兵與宮中侍衛,上千人狂奔而來。
然而,今日聚眾鬧事的,生出亂子的,皆是參加今年恩科的文人才子,身份特殊且人數眾多,唯一能做的,也隻能沿途維護秩序。
隊伍最前端簇擁著的,自然是那振臂高唿的李驍李神童。
本來離著並不太遠的路程,可夾雜在沿途看熱鬧的百姓中,一邊行進一邊高唿著“朗朗乾坤,我等讀書人要個公道”的口號,硬是行進了足一個時辰。
然而,當隊伍同仇敵愾浩浩蕩蕩,剛到達朱雀大街,眼瞅著那楚國公府已近在咫尺,眼前的景象,卻讓他柳俊彥也有些懵了。
隻見這空曠寬敞無比的朱雀大街,也不知是有官兵清場,還是因為其他,竟破天荒地,空無一人。
而此刻,前方不遠處,大街正中央,擺著一張巨大純梨花木桌案。
桌案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精美無比的糕點吃食,還有一壇子上等美酒。
桌案後麵,放著一張舒坦無比的木椅。
木椅上,正孤身端坐著一人。
不是此次恩科副考官,那楚國公王修,又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