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老臣有一女,願去臨州學醫
都穿越了,誰還娶公主啊?造反! 作者:我吃烤地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政令的內容也簡單。
歸根結底,其一,凡是大康文人才子,無論勳貴之後或是貧寒子弟,欲進入醫學院學習,皆需先經過專門的考試,才能取得入學的資格……
但是,若學滿四年並且通過考核,順利結業的,不但可獲得朝廷認可的文書憑證,若是此後從事行醫治病的活計,還可向州府申請一定額度的補助。
不僅如此,若是在行醫之術方麵有重大突出貢獻,諸如研究出什麽新的治病方法,或者在診治某個惡疾絕症方麵有重大突破,或者什麽重大發現……
從此,不但可根據貢獻大小,獲得朝廷的官階品銜,而且還有相對應的豐厚獎金,以及享受朝廷薪俸。
甚至,破格錄用直接入朝為官。
這不但是朝廷對身份的認可,更算是極大的激勵措施了。
畢竟,對於太多太多科考屢試不中又舉薦無門的窮苦讀書人來說,也算多了一條能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的路子。
雖然這條路,同樣不好走!
其次,便是針對女學員的招生。
政令中明確規定,朝中凡是七品以上官員,無論京官或是地方官,凡是家中有讀過書且尚未出嫁的女子,皆需朝廷登基造冊。
再由朝廷挑選合適的人選,前往醫學院讀書。
這幾乎算是,他這個皇帝用強硬手段,強製性攤牌名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如今的大康朝,能識文斷字的百姓不足兩成。讀過書又頗有才學的女子,那更是少得可憐,幾乎全是出身勳貴官員以及富商。
而又因為,醫學院除了收取極少的書本費之外,不會再收取學生的任何費用。
因此,日常開銷,包括授課先生與工作人員的薪俸、研究經費,包括日常運轉所需的所有花費,戶部將派遣專門的官員進駐學院內稽核賬目,再由朝廷專項調撥款項。
說實話,雖然早已料到,這政令一旦推出,必然如驚天霹靂般,瞬間引起滿朝文武極大反對,口誅筆伐甚至朝堂震動!
可他景隆帝還真沒想到,反響竟然激烈到如此地步。
但是,倒也能理解。
畢竟首先,這滿朝文武乃至各地州府官員,哪怕僅僅是沒有品階的吏員……
因為傳承幾百年的取仕製度,要麽壓根是勳貴或世家子弟,直接入朝為官,要麽是權臣門生得以舉薦入朝。
極少部分出身貧苦百姓的,那也是多少年寒窗苦讀,自詡飽受聖賢熏陶自命清高的才子,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高中科考,才終於在官場有了一席之地。
就連那些出身貧寒沒念過多少書的武將,頭頂的官帽,那也是實打實靠著汗水靠著鮮血,赫赫戰功拿命換來的!
誰能忍受得了,那些學了幾年下九流難登大雅之堂的醫術的學生,僅靠著研究研究草藥湯劑,什麽阿貓阿狗的,竟也同樣可躋身朝堂,吃這朝廷俸祿,與自己一般有著官階品銜?
說到底,士農工商,身份地位帶來的優越感,蕩然無存呐!
大家都是要臉麵的人呐!
更別提,關於女學員的招生……
那更絕對算是,狠狠地在滿朝文武的心髒上捅刀子,拉開一道鮮紅的口子,再狠狠地喝血呐!
這讓景隆帝此時,又何嚐不是心中唏噓,有些驚魂未定?
可就在這時,卻見從來朝堂之上沉默寡言的曹牧,居然破天荒站了出來。
位極人臣,倒是神色寵辱不驚,一副老成持重模樣,手持笏板,徑直走到前方中央,一聲高唿,“陛下,關於這醫學院一事,老臣有話要講!”
頓時,眼見當朝右相都站了出來,喧鬧嘈雜怨氣衝天的大殿,倒是安靜不少。
緊跟著,隻見曹牧清了清嗓子,才不急不緩道,“陛下,或許朝中不少同僚皆知,吏部左侍郎吳正德,在入京為官之前,便是老臣的得意門生。”
“而前兩年,吳正德之子吳子俊,又與如今臨州判司、楚國公王修有過私人恩怨!”
“但是,臣為當朝右丞相……”
“在其位謀其職,十餘年來雖不敢自稱功績顯著,但從來兢兢業業如履薄冰,不敢絲毫辜負了陛下的聖恩與信任!”
“更不敢因私人恩怨而亂公心!”
“因此,今日願說句公道話!”
又朝皇帝躬身一施禮,轉過頭來,望向身後密密麻麻文武百官,“諸位同僚,老夫雖與那楚國公王修素未蒙麵,也素不相識,但是……”
“暫且不提楚國公,昔日一人之力獨戰南楚二十多名翹楚學子,揚大康國威,又與太子殿下賑濟寒災雪災,功勳卓著!”
“也暫且不提,統領兩萬餘岐山守軍,滅西詔宋呂兩國,又居嶼關一戰,運籌帷幄用兵如神!”
“皆為驚天動地蓋世奇功也!”
“僅僅是臨州府的治理……”
神色平靜在文武百官臉上掃過,聲音陡然提升不少,“但是諸位也知道,老夫代陛下統領門下省與吏部農部工部……”
“職責所在,因此,早在前兩日陛下剛頒布這醫學院創辦的詔令之初,老夫便親自調閱了關於臨州府去年的一些卷宗!”
“說實話,便是老夫,也如當頭棒喝!”
頓了頓,“猶記得去年,楚國公剛上任臨州判司,接下來推出一係列新政政令之時,諸位同僚亦是諸多非議!”
“可是,諸位誰又真正去了解過臨州如今的治理,有誰去臨州走一走看一看?”
“或許諸位有所不知,去年年底吏部對各地官員的政績考核中,臨州府絕對是一枝獨秀!”
“雖然臨州府降低了商稅,還州府出錢幫助商賈建作坊,幫助百姓們承包荒山之類,開銷甚大……”
“可是結果,恰恰相反,臨州府去年上繳朝廷的稅收,不但沒有減少,反倒比往年增加了三成之多!”
“還有農部呈上來的卷宗顯示,如今臨州的田野鄉間,可謂是熱火朝天!”
“不僅大量以往閑置的荒山荒地與貧地,都已被一些商賈或地主承包,種上了瓜果蔬菜或藥材,或者成群地養了牛羊雞鴨,不少農家自己挖了魚塘……”
“而且如今,州府出錢正在修建各種啟蒙學堂,教化之功顯著,就連鳳鳴山下的臨州工業園區,也是一番新景象!”
“這才短短一年時間,臨州府的治理,已經稱得上是變了一番模樣!”
話鋒一轉,“因此,依老夫所見,這楚國公王修,雖尚且年輕,但一身經世濟國之才,天下罕見,難能可貴的,更有著一顆為百姓為社稷的拳拳之心……”
“這樣的大才,又豈是諸位口中,狂悖無知之輩?”
目光深邃,笑了笑,才又繼續道,“至於這醫學院的創立……”
“老夫也知道,雖是駭人聽聞了些,千百年來聞所未聞,甚至說是離經叛道也不為過,也難免引得諸位同僚心中悲憤!”
“但是,以楚國公之大才,以楚國公為社稷為百姓的赤城之心,老臣願相信,此乃功在千秋之大業也!”
“更何況,這行醫治病之術法,雖是難登大雅之堂,比不得上古先賢之學問,可若能發揚光大,終究是天下百姓受惠!”
緊隨其後,又朝皇帝一施禮,朗聲高唿,“因此,稟陛下,楚國公這醫學院的創辦,老臣持支持態度!”
“不僅如此,為表示願堅定支持楚國公的態度,老臣願以身作則!”
“老臣膝下男丁不少,大幸的是,年近四十才得一小女,乃是正房夫人所生,年方十九,不敢言聰慧,但也算自幼飽讀詩書,頗有些才學,深得老臣喜歡!”
“本打算就這一兩年,為她尋摸個清白人家,但為了支持楚國公這醫學院的創立……”
“老臣決定,親自送她去臨州學醫!”
隻是話音未落,卻又不動聲色,朝身後人群中遞了個眼色。
緊隨其後,便見吏部左侍郎吳正德,以及其中不少官員,雖滿麵疑惑,卻是紛紛站了出來。
躬身附和,“臣等,願全力支持臨州醫學院的創立……”
“卑臣亦有一女,願去臨州學醫!”
歸根結底,其一,凡是大康文人才子,無論勳貴之後或是貧寒子弟,欲進入醫學院學習,皆需先經過專門的考試,才能取得入學的資格……
但是,若學滿四年並且通過考核,順利結業的,不但可獲得朝廷認可的文書憑證,若是此後從事行醫治病的活計,還可向州府申請一定額度的補助。
不僅如此,若是在行醫之術方麵有重大突出貢獻,諸如研究出什麽新的治病方法,或者在診治某個惡疾絕症方麵有重大突破,或者什麽重大發現……
從此,不但可根據貢獻大小,獲得朝廷的官階品銜,而且還有相對應的豐厚獎金,以及享受朝廷薪俸。
甚至,破格錄用直接入朝為官。
這不但是朝廷對身份的認可,更算是極大的激勵措施了。
畢竟,對於太多太多科考屢試不中又舉薦無門的窮苦讀書人來說,也算多了一條能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的路子。
雖然這條路,同樣不好走!
其次,便是針對女學員的招生。
政令中明確規定,朝中凡是七品以上官員,無論京官或是地方官,凡是家中有讀過書且尚未出嫁的女子,皆需朝廷登基造冊。
再由朝廷挑選合適的人選,前往醫學院讀書。
這幾乎算是,他這個皇帝用強硬手段,強製性攤牌名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如今的大康朝,能識文斷字的百姓不足兩成。讀過書又頗有才學的女子,那更是少得可憐,幾乎全是出身勳貴官員以及富商。
而又因為,醫學院除了收取極少的書本費之外,不會再收取學生的任何費用。
因此,日常開銷,包括授課先生與工作人員的薪俸、研究經費,包括日常運轉所需的所有花費,戶部將派遣專門的官員進駐學院內稽核賬目,再由朝廷專項調撥款項。
說實話,雖然早已料到,這政令一旦推出,必然如驚天霹靂般,瞬間引起滿朝文武極大反對,口誅筆伐甚至朝堂震動!
可他景隆帝還真沒想到,反響竟然激烈到如此地步。
但是,倒也能理解。
畢竟首先,這滿朝文武乃至各地州府官員,哪怕僅僅是沒有品階的吏員……
因為傳承幾百年的取仕製度,要麽壓根是勳貴或世家子弟,直接入朝為官,要麽是權臣門生得以舉薦入朝。
極少部分出身貧苦百姓的,那也是多少年寒窗苦讀,自詡飽受聖賢熏陶自命清高的才子,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高中科考,才終於在官場有了一席之地。
就連那些出身貧寒沒念過多少書的武將,頭頂的官帽,那也是實打實靠著汗水靠著鮮血,赫赫戰功拿命換來的!
誰能忍受得了,那些學了幾年下九流難登大雅之堂的醫術的學生,僅靠著研究研究草藥湯劑,什麽阿貓阿狗的,竟也同樣可躋身朝堂,吃這朝廷俸祿,與自己一般有著官階品銜?
說到底,士農工商,身份地位帶來的優越感,蕩然無存呐!
大家都是要臉麵的人呐!
更別提,關於女學員的招生……
那更絕對算是,狠狠地在滿朝文武的心髒上捅刀子,拉開一道鮮紅的口子,再狠狠地喝血呐!
這讓景隆帝此時,又何嚐不是心中唏噓,有些驚魂未定?
可就在這時,卻見從來朝堂之上沉默寡言的曹牧,居然破天荒站了出來。
位極人臣,倒是神色寵辱不驚,一副老成持重模樣,手持笏板,徑直走到前方中央,一聲高唿,“陛下,關於這醫學院一事,老臣有話要講!”
頓時,眼見當朝右相都站了出來,喧鬧嘈雜怨氣衝天的大殿,倒是安靜不少。
緊跟著,隻見曹牧清了清嗓子,才不急不緩道,“陛下,或許朝中不少同僚皆知,吏部左侍郎吳正德,在入京為官之前,便是老臣的得意門生。”
“而前兩年,吳正德之子吳子俊,又與如今臨州判司、楚國公王修有過私人恩怨!”
“但是,臣為當朝右丞相……”
“在其位謀其職,十餘年來雖不敢自稱功績顯著,但從來兢兢業業如履薄冰,不敢絲毫辜負了陛下的聖恩與信任!”
“更不敢因私人恩怨而亂公心!”
“因此,今日願說句公道話!”
又朝皇帝躬身一施禮,轉過頭來,望向身後密密麻麻文武百官,“諸位同僚,老夫雖與那楚國公王修素未蒙麵,也素不相識,但是……”
“暫且不提楚國公,昔日一人之力獨戰南楚二十多名翹楚學子,揚大康國威,又與太子殿下賑濟寒災雪災,功勳卓著!”
“也暫且不提,統領兩萬餘岐山守軍,滅西詔宋呂兩國,又居嶼關一戰,運籌帷幄用兵如神!”
“皆為驚天動地蓋世奇功也!”
“僅僅是臨州府的治理……”
神色平靜在文武百官臉上掃過,聲音陡然提升不少,“但是諸位也知道,老夫代陛下統領門下省與吏部農部工部……”
“職責所在,因此,早在前兩日陛下剛頒布這醫學院創辦的詔令之初,老夫便親自調閱了關於臨州府去年的一些卷宗!”
“說實話,便是老夫,也如當頭棒喝!”
頓了頓,“猶記得去年,楚國公剛上任臨州判司,接下來推出一係列新政政令之時,諸位同僚亦是諸多非議!”
“可是,諸位誰又真正去了解過臨州如今的治理,有誰去臨州走一走看一看?”
“或許諸位有所不知,去年年底吏部對各地官員的政績考核中,臨州府絕對是一枝獨秀!”
“雖然臨州府降低了商稅,還州府出錢幫助商賈建作坊,幫助百姓們承包荒山之類,開銷甚大……”
“可是結果,恰恰相反,臨州府去年上繳朝廷的稅收,不但沒有減少,反倒比往年增加了三成之多!”
“還有農部呈上來的卷宗顯示,如今臨州的田野鄉間,可謂是熱火朝天!”
“不僅大量以往閑置的荒山荒地與貧地,都已被一些商賈或地主承包,種上了瓜果蔬菜或藥材,或者成群地養了牛羊雞鴨,不少農家自己挖了魚塘……”
“而且如今,州府出錢正在修建各種啟蒙學堂,教化之功顯著,就連鳳鳴山下的臨州工業園區,也是一番新景象!”
“這才短短一年時間,臨州府的治理,已經稱得上是變了一番模樣!”
話鋒一轉,“因此,依老夫所見,這楚國公王修,雖尚且年輕,但一身經世濟國之才,天下罕見,難能可貴的,更有著一顆為百姓為社稷的拳拳之心……”
“這樣的大才,又豈是諸位口中,狂悖無知之輩?”
目光深邃,笑了笑,才又繼續道,“至於這醫學院的創立……”
“老夫也知道,雖是駭人聽聞了些,千百年來聞所未聞,甚至說是離經叛道也不為過,也難免引得諸位同僚心中悲憤!”
“但是,以楚國公之大才,以楚國公為社稷為百姓的赤城之心,老臣願相信,此乃功在千秋之大業也!”
“更何況,這行醫治病之術法,雖是難登大雅之堂,比不得上古先賢之學問,可若能發揚光大,終究是天下百姓受惠!”
緊隨其後,又朝皇帝一施禮,朗聲高唿,“因此,稟陛下,楚國公這醫學院的創辦,老臣持支持態度!”
“不僅如此,為表示願堅定支持楚國公的態度,老臣願以身作則!”
“老臣膝下男丁不少,大幸的是,年近四十才得一小女,乃是正房夫人所生,年方十九,不敢言聰慧,但也算自幼飽讀詩書,頗有些才學,深得老臣喜歡!”
“本打算就這一兩年,為她尋摸個清白人家,但為了支持楚國公這醫學院的創立……”
“老臣決定,親自送她去臨州學醫!”
隻是話音未落,卻又不動聲色,朝身後人群中遞了個眼色。
緊隨其後,便見吏部左侍郎吳正德,以及其中不少官員,雖滿麵疑惑,卻是紛紛站了出來。
躬身附和,“臣等,願全力支持臨州醫學院的創立……”
“卑臣亦有一女,願去臨州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