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他不是讀書人,他是讀書人的恥辱
都穿越了,誰還娶公主啊?造反! 作者:我吃烤地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句“你們都錯了”,無疑是一把鋒利鋼刀,狠狠在台下這群儒生士子的心髒上捅。
偌大的場地內,熙熙攘攘擠了足三千人,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李舍人站在最前端。
作為當今世上最具盛名的大儒,門生遍布天下,就連在他國國王與王侯見了,也從來舉止謙卑,敬為上賓……
何曾被一個乳臭未幹的少年郎,如此劈頭蓋臉針針見血痛罵過?
一時間,臉色漲紅如豬肝,雙目赤紅充血得厲害。
可偏偏,又不知當如何反駁。
隻是喉嚨裏,發出陣陣沙啞呢喃,“妖邪……妖邪……他不是讀書人,他是讀書人的恥辱……”
卻奈何高台上,那少年郎神色堅毅,臉上依然滿是赤裸裸的嘲諷譏誚。
一字一頓,“倒是你李舍人,仗著多讀了幾本書,自詡為天下名儒。”
“著書立學,講學傳道,張嘴閉嘴之乎者也,滿嘴道德仁義,開壇授課……”
“外敵入侵了,你要洋洋灑灑寫上兩篇文章,發表一番感慨;遇上天災,百姓遭難了,你要出來期期艾艾一番。”
“皇帝推出一個新的詔令,你要指手畫腳一番,哪個商賈又倒賣貨品賺錢了,你要出來罵兩句販夫走卒!”
“十指不沾泥,倒是好一副憂國憂民仁愛百姓的嘴臉!”
冷笑,“接下來,你是不是還要出來建議,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隻需要把藏在羊圈裏的幾千兩銀子刨出來,或者把京城裏三進三出的大院子賣掉……”
“就可以吃上肉喝上酒,穿上厚實的衣衫了。”
“你……”頃刻,李舍人更悲憤到極致。
沒想到,任憑他滔天羞憤下,大口喘著氣,身子都已哆嗦個不停,那少年郎卻依然麵色冷凝。
一絲冷笑,不急不緩繼續道,“說實話,你李舍人這輩子著書幾十部,我也曾拜讀過幾本。”
“令吾印象最深的,記得有一部《孝道論》。不愧是天下大儒啊,寫得真不錯啊,那是旁征博引,滿篇之乎者也,將聖人思想所提倡之孝道,講得繪聲繪色。”
可瞬間,卻一聲冷喝,“可今日,我送你四個字……爛如狗屎!”
“自古以來,大道由簡!”
“聖人說仁愛,那我們便去仁愛百姓,上到入朝為官,治理一方,一心為百姓請命,下到遇上受凍的災民,能煮上一碗熱水,皆為仁愛!”
“聖人說要孝順,那我們便去孝順親近長輩,上到傾盡萬貫家產讓父母可錦衣玉食,下到病榻前能一聲噓寒問暖。”
“哪來那麽多彎彎繞繞?聖人的思想,從來都在字麵上!”
“結果呢,你李舍人也罷,當朝眾多著書立學的名儒也罷,你們眼裏奉為真神的諸多先賢也罷……”
“千百年來,就圍繞著這再簡單不過的幾個字,非得去詮釋一番,長篇大論去解釋什麽是仁愛,去探究為何要忠孝。”
“反倒越講越複雜,終於弄得世人再也看不懂!”
“還自詡,得了聖人真傳,悟了大道!”
“滿嘴胡言亂語,誤人子弟!”
寂靜!高台之下,一片死寂。
然而短暫沉默,卻見那少年郎,又隻是將目光緩緩投向前方,那黑壓壓上千名儒生士子。
隻不知不覺,聲音更沙啞落寞得出奇,“還有你們……”
“我知道,你們都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自命不凡。”
“可是,除了成天之乎者也,混跡於各種講學與詩會,青樓自命風流,或者寫兩篇華麗文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番,你們還能做什麽?”
“同樣滿嘴道德,滿嘴仁愛忠孝,又真正為百姓做了什麽?”
“成天眼高於頂,不知所謂,眼下到了春耕播種時節,要寫兩篇錦繡文章頌揚一番農事……”
“前兩年大康與慶國,北方起了戰事,要出來針砭時政,罵上兩句朝廷無能!”
滿麵激憤,卻是一聲怒吼,“可今日,我就問問你們這群精英學子……”
“你們是種過一顆糧食,還是織過一匹布?”
“你們自命不凡,才高八鬥,可何時才能脫下身上的長袍,真正彎下腰來,看一看大康底層的百姓們?”
“眼下春耕農忙,你們中間,但凡有人,脫下長袍卷起褲腿,去到田間地野,幫那些農戶,挖上兩塊地,撒上兩顆種子……”
“眼下北方慶國,陳兵三十萬,欲滌蕩我大康版圖,欲魚肉我大康百姓,你們中間,但凡有人,扔下毛筆,拿起刀槍,去前線,去與敵軍同歸於盡……”
“我王修,敬你們是爺們,敬你們是漢子,給你們鞠躬!”
“可你們,狗屁不是!”
“典型的花錢進來討罵!”
時間如同靜止,畫麵徹底定格。
高台之下,氣氛似乎突然變得說不出的凝重。
景隆帝瞪大著眼睛,本想大唿一聲,“罵得好,當浮一大白!”可不知為何,神色又說不出的沉重。
陳皇後雙目死死望著遠方高台上,那道略顯單薄孤寂的身影,滿麵黯然傷感。
長公主趙瀾一隻蔥段小手死死捂著檀口,嬌軀微微顫抖著,一雙美目,隱約有淚花在閃爍。
時間流逝。
不知過了多久,隻見那少年郎,才又一聲長歎。
隻是眉宇之中,隱約有些落寞,“其實說實話,我這人一向膽小,怕死得要命……”
“胸無大誌,而且也從來都覺得,這天底下的百姓,是生是死,那是皇帝的事,是朝中大臣的事,與我這區區小百姓,沒什麽關係。”
“甚至在這之前,我都從不覺得,自己是這大康朝的人……”
“也沒想過要入朝為官,甚至當初被朝廷封侯拜官,也曾三番五次給皇帝上過折子,請求辭官。”
“這輩子最大的願望,無非娶一個賢惠漂亮的妻子,做點小生意,天天小酒喝著,悠哉悠哉混吃等死,豈不快活?”
“哪怕剛上任這臨州判司之時,我還在打定主意,天天去衙門點個卯就走,或者天天在府衙睡覺。”
“不求無功,便求無過便好!”
偌大的場地內,熙熙攘攘擠了足三千人,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李舍人站在最前端。
作為當今世上最具盛名的大儒,門生遍布天下,就連在他國國王與王侯見了,也從來舉止謙卑,敬為上賓……
何曾被一個乳臭未幹的少年郎,如此劈頭蓋臉針針見血痛罵過?
一時間,臉色漲紅如豬肝,雙目赤紅充血得厲害。
可偏偏,又不知當如何反駁。
隻是喉嚨裏,發出陣陣沙啞呢喃,“妖邪……妖邪……他不是讀書人,他是讀書人的恥辱……”
卻奈何高台上,那少年郎神色堅毅,臉上依然滿是赤裸裸的嘲諷譏誚。
一字一頓,“倒是你李舍人,仗著多讀了幾本書,自詡為天下名儒。”
“著書立學,講學傳道,張嘴閉嘴之乎者也,滿嘴道德仁義,開壇授課……”
“外敵入侵了,你要洋洋灑灑寫上兩篇文章,發表一番感慨;遇上天災,百姓遭難了,你要出來期期艾艾一番。”
“皇帝推出一個新的詔令,你要指手畫腳一番,哪個商賈又倒賣貨品賺錢了,你要出來罵兩句販夫走卒!”
“十指不沾泥,倒是好一副憂國憂民仁愛百姓的嘴臉!”
冷笑,“接下來,你是不是還要出來建議,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隻需要把藏在羊圈裏的幾千兩銀子刨出來,或者把京城裏三進三出的大院子賣掉……”
“就可以吃上肉喝上酒,穿上厚實的衣衫了。”
“你……”頃刻,李舍人更悲憤到極致。
沒想到,任憑他滔天羞憤下,大口喘著氣,身子都已哆嗦個不停,那少年郎卻依然麵色冷凝。
一絲冷笑,不急不緩繼續道,“說實話,你李舍人這輩子著書幾十部,我也曾拜讀過幾本。”
“令吾印象最深的,記得有一部《孝道論》。不愧是天下大儒啊,寫得真不錯啊,那是旁征博引,滿篇之乎者也,將聖人思想所提倡之孝道,講得繪聲繪色。”
可瞬間,卻一聲冷喝,“可今日,我送你四個字……爛如狗屎!”
“自古以來,大道由簡!”
“聖人說仁愛,那我們便去仁愛百姓,上到入朝為官,治理一方,一心為百姓請命,下到遇上受凍的災民,能煮上一碗熱水,皆為仁愛!”
“聖人說要孝順,那我們便去孝順親近長輩,上到傾盡萬貫家產讓父母可錦衣玉食,下到病榻前能一聲噓寒問暖。”
“哪來那麽多彎彎繞繞?聖人的思想,從來都在字麵上!”
“結果呢,你李舍人也罷,當朝眾多著書立學的名儒也罷,你們眼裏奉為真神的諸多先賢也罷……”
“千百年來,就圍繞著這再簡單不過的幾個字,非得去詮釋一番,長篇大論去解釋什麽是仁愛,去探究為何要忠孝。”
“反倒越講越複雜,終於弄得世人再也看不懂!”
“還自詡,得了聖人真傳,悟了大道!”
“滿嘴胡言亂語,誤人子弟!”
寂靜!高台之下,一片死寂。
然而短暫沉默,卻見那少年郎,又隻是將目光緩緩投向前方,那黑壓壓上千名儒生士子。
隻不知不覺,聲音更沙啞落寞得出奇,“還有你們……”
“我知道,你們都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自命不凡。”
“可是,除了成天之乎者也,混跡於各種講學與詩會,青樓自命風流,或者寫兩篇華麗文章,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番,你們還能做什麽?”
“同樣滿嘴道德,滿嘴仁愛忠孝,又真正為百姓做了什麽?”
“成天眼高於頂,不知所謂,眼下到了春耕播種時節,要寫兩篇錦繡文章頌揚一番農事……”
“前兩年大康與慶國,北方起了戰事,要出來針砭時政,罵上兩句朝廷無能!”
滿麵激憤,卻是一聲怒吼,“可今日,我就問問你們這群精英學子……”
“你們是種過一顆糧食,還是織過一匹布?”
“你們自命不凡,才高八鬥,可何時才能脫下身上的長袍,真正彎下腰來,看一看大康底層的百姓們?”
“眼下春耕農忙,你們中間,但凡有人,脫下長袍卷起褲腿,去到田間地野,幫那些農戶,挖上兩塊地,撒上兩顆種子……”
“眼下北方慶國,陳兵三十萬,欲滌蕩我大康版圖,欲魚肉我大康百姓,你們中間,但凡有人,扔下毛筆,拿起刀槍,去前線,去與敵軍同歸於盡……”
“我王修,敬你們是爺們,敬你們是漢子,給你們鞠躬!”
“可你們,狗屁不是!”
“典型的花錢進來討罵!”
時間如同靜止,畫麵徹底定格。
高台之下,氣氛似乎突然變得說不出的凝重。
景隆帝瞪大著眼睛,本想大唿一聲,“罵得好,當浮一大白!”可不知為何,神色又說不出的沉重。
陳皇後雙目死死望著遠方高台上,那道略顯單薄孤寂的身影,滿麵黯然傷感。
長公主趙瀾一隻蔥段小手死死捂著檀口,嬌軀微微顫抖著,一雙美目,隱約有淚花在閃爍。
時間流逝。
不知過了多久,隻見那少年郎,才又一聲長歎。
隻是眉宇之中,隱約有些落寞,“其實說實話,我這人一向膽小,怕死得要命……”
“胸無大誌,而且也從來都覺得,這天底下的百姓,是生是死,那是皇帝的事,是朝中大臣的事,與我這區區小百姓,沒什麽關係。”
“甚至在這之前,我都從不覺得,自己是這大康朝的人……”
“也沒想過要入朝為官,甚至當初被朝廷封侯拜官,也曾三番五次給皇帝上過折子,請求辭官。”
“這輩子最大的願望,無非娶一個賢惠漂亮的妻子,做點小生意,天天小酒喝著,悠哉悠哉混吃等死,豈不快活?”
“哪怕剛上任這臨州判司之時,我還在打定主意,天天去衙門點個卯就走,或者天天在府衙睡覺。”
“不求無功,便求無過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