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你說說,這事幹得厚道嗎?
都穿越了,誰還娶公主啊?造反! 作者:我吃烤地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阿殿內,頓時又一片嘩然。
“胡鬧!簡直胡鬧!”
“是啊,都是些什麽亂七八糟的?還什麽鄉野作坊,不就是讓那些農家百姓,去做那低賤商賈嗎?”
“這算什麽?本官還聽說,那王修小兒,自上任臨州判司,竟是裹挾太子殿下與陳小國公與程小郡公,四人為非作歹,橫行霸道……”
“州府各律司衙門官員,包括下屬各縣令,凡是違抗拒絕執行這些政令的,四個人便將其摁在地上便是一頓暴打。”
“簡直無法無天!”
“哎,若任由那無知小兒胡鬧下去,臨州百姓必然身處水深火熱,甚至生出民變。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景隆帝身著龍袍頭戴冠旒,端坐龍椅之上。
可此時,又何嚐不是眼珠子瞪得滾圓,臉色漆黑如鍋底?
捫心自問,當初在臨州,那小兒尚且還住在烏雞巷那破院子的時候,喝酒之時,便曾聽那小兒高談闊論這商賈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
什麽國無商不富,什麽朝廷當鼓勵經商,刺激經濟發展。
可即便前兩年,那慶國女皇帝也同樣力排眾議,推出了一係列鼓勵商賈經營的政令,搞得現在連大康京城,都隨處可見慶國的行商。
卻也並沒將那些稀奇古怪的理論,放在心上。
最多也隻是感覺耳目一新。
可誰知道,那小兒才上任臨州判司十來天,就搞出這麽大陣仗來?
還有那什麽振興鄉村經濟,鼓勵承包荒地貧地,搞養殖業種植業,又是些什麽亂七八糟的?
盡管眼下,太子才是臨州最大的父母官,可他景隆帝,自然還不會相信,這些駭人聽聞的政令,乃是太子的主張。
說實話,自登基以來,已近二十年,還從未見過朝堂之上,滿朝文武如此人聲鼎沸眾口一詞,彈劾狀告一個區區州府判司。
甚至就連不少武將,都參與其中。
盡管他景隆帝,從來都相信,那小兒絕對有著一身經世濟國之才。
可眼下,才上任十來天,便已鬧得朝堂震動,群起而攻之,搞得他也有些左右為難了。
沒想到這時,吏部左侍郎吳正德卻徑直站了出來。
一聲大唿,“陛下,臣有話說……”
“盡管滿朝皆知,臣那不爭氣的小兒,與藍平縣公有些恩怨……可吏部之責,本就是為朝廷擇優人才。”
“為國,為民,為社稷,臣自當公私分明。”
“那王修,臣雖未見過,但也多少了解過,無論才華,或者與南楚使團的比試,以及去年的雪災寒災,皆為朝廷立下了不朽功勳!”
“此子,實乃萬裏挑一的濟世能臣。雖此番臨州推出的幾項政令,實在驚世駭俗了些,甚至忤逆了聖人之德!”
“但或許,真有奇效,也說不準!”
“因此,臣鬥膽諫言,大可放任這藍平縣公放手去做,朝廷用人,自當不疑!”
頃刻,景隆帝臉色微變。
望向這吳正德,眼神說不出的古怪玩味。
身為天子,他自是不相信,這吳正德本與那小兒有著宿怨,再加上其又出自右丞相曹牧的門下,今日會這般好心,哪怕掃了滿朝大臣的麵子,也要極力維護那小兒。
甚至,即便滿朝文武都相信那小兒,能在臨州做出一番卓絕政績,這吳正德也絕不會信的!
說到底,根本不過,隻是想等著看那小兒的笑話。
待到那小兒,在臨州一番胡亂折騰,搞得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生出民變釀出大禍……可就遠不是撤除官職削爵這麽簡單了!
倒是玩得好一手以退為進!
可即便如此,他景隆帝也隻得借坡下驢。
“既然吳卿家都這樣說了,那就這樣吧。那王修此番,是功還是過,現在尚還不能斷言!”
“散朝!”
……
太阿殿外。
散朝的官員們,陸陸續續順著寬闊台階向外麵走著。
可此時,一個個朝臣們依然神情激憤。三五成群,或長籲短歎,或垂頭喪氣歎息。
“哎,庸臣禍國,庸臣禍國啊……”
“自古士農工商,竟敢打出口號,農商並重,逆天而行呐!”
“臣與那王修,素未蒙麵也無冤無仇,今日參他一本,也隻是為臨州百姓鳴不平啊!”
“是啊,再瞧瞧那什麽村野作坊與種植養殖基地,都是些什麽亂七八糟的?”
“哎,再瞧瞧眼下,慶國已三十萬大軍壓境,恐怕就這兩三月,北方邊境就是一場惡戰,據說那女皇帝,都很可能前線親自督戰……”
“臨州可是京畿數一數二的大州府,若是再起民變,大康真的危矣。”
“別提了,陛下行事,如今是越來越讓人看不透了!讓太子殿下與那王修,兩個尚且才二十歲的後生,去治理偌大一個州府……”
“就連年前,對夏國用兵,朝中這麽多身經百戰的將軍不用,卻偏偏任命了連戰場都沒上過的公主作為主帥。”
“雖說之前,無論大康或是前朝,也有過女子帶兵前線殺敵的先例,可這是不是太兒戲了些?”
鄭明禮徑直向前走著,依然不發一言。
然而這時,卻聽得身後一聲叫喊,“鄭侍郎,鄭侍郎……”
扭過頭,便見禮部尚書唐明,快走兩步追了上來。
走到跟前,臉上帶著笑,卻是神色古怪,“喲?你這姓鄭的,你去臨州做太守之前,咱倆好歹也算有些交情……”
“結果現在,迴了京城做戶部侍郎,也一個月了,朝堂上遇見也不隻一兩次了,結果現在遇見本官,連招唿也不打一個了!”
“怎麽?做了虧心事,沒臉見本官了?”
鄭明禮嘴角一抽,“唐公在說什麽?下官怎麽聽不懂?”
“喲?喲?”沒想到,唐明卻是一臉鄙視,“裝傻充愣是吧?”
“當初,本官是不是跟你提過,想撮合撮合我家那小子,和你家那丫頭,你雖當時沒同意,可也沒反對不是?”
“然後吧,自從那王修小兒封了侯爵,本官就琢磨著,將我家那丫頭許配給那小兒!”
“而且,本官都去求見了陛下,陛下對本官有些顧慮,可雖當時沒應允,但這事也基本八九不離十!”
一攤手,“結果倒好,你這老匹夫,看著老實,實則一肚子壞水,把賜婚的名額給搶了!”
“搞得現在,你家那丫頭嫁給了我中意的女婿,我這一對兒女,全涼著了!”
“你說說,這事幹得厚道嗎?”
“胡鬧!簡直胡鬧!”
“是啊,都是些什麽亂七八糟的?還什麽鄉野作坊,不就是讓那些農家百姓,去做那低賤商賈嗎?”
“這算什麽?本官還聽說,那王修小兒,自上任臨州判司,竟是裹挾太子殿下與陳小國公與程小郡公,四人為非作歹,橫行霸道……”
“州府各律司衙門官員,包括下屬各縣令,凡是違抗拒絕執行這些政令的,四個人便將其摁在地上便是一頓暴打。”
“簡直無法無天!”
“哎,若任由那無知小兒胡鬧下去,臨州百姓必然身處水深火熱,甚至生出民變。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景隆帝身著龍袍頭戴冠旒,端坐龍椅之上。
可此時,又何嚐不是眼珠子瞪得滾圓,臉色漆黑如鍋底?
捫心自問,當初在臨州,那小兒尚且還住在烏雞巷那破院子的時候,喝酒之時,便曾聽那小兒高談闊論這商賈對國家經濟的重要性。
什麽國無商不富,什麽朝廷當鼓勵經商,刺激經濟發展。
可即便前兩年,那慶國女皇帝也同樣力排眾議,推出了一係列鼓勵商賈經營的政令,搞得現在連大康京城,都隨處可見慶國的行商。
卻也並沒將那些稀奇古怪的理論,放在心上。
最多也隻是感覺耳目一新。
可誰知道,那小兒才上任臨州判司十來天,就搞出這麽大陣仗來?
還有那什麽振興鄉村經濟,鼓勵承包荒地貧地,搞養殖業種植業,又是些什麽亂七八糟的?
盡管眼下,太子才是臨州最大的父母官,可他景隆帝,自然還不會相信,這些駭人聽聞的政令,乃是太子的主張。
說實話,自登基以來,已近二十年,還從未見過朝堂之上,滿朝文武如此人聲鼎沸眾口一詞,彈劾狀告一個區區州府判司。
甚至就連不少武將,都參與其中。
盡管他景隆帝,從來都相信,那小兒絕對有著一身經世濟國之才。
可眼下,才上任十來天,便已鬧得朝堂震動,群起而攻之,搞得他也有些左右為難了。
沒想到這時,吏部左侍郎吳正德卻徑直站了出來。
一聲大唿,“陛下,臣有話說……”
“盡管滿朝皆知,臣那不爭氣的小兒,與藍平縣公有些恩怨……可吏部之責,本就是為朝廷擇優人才。”
“為國,為民,為社稷,臣自當公私分明。”
“那王修,臣雖未見過,但也多少了解過,無論才華,或者與南楚使團的比試,以及去年的雪災寒災,皆為朝廷立下了不朽功勳!”
“此子,實乃萬裏挑一的濟世能臣。雖此番臨州推出的幾項政令,實在驚世駭俗了些,甚至忤逆了聖人之德!”
“但或許,真有奇效,也說不準!”
“因此,臣鬥膽諫言,大可放任這藍平縣公放手去做,朝廷用人,自當不疑!”
頃刻,景隆帝臉色微變。
望向這吳正德,眼神說不出的古怪玩味。
身為天子,他自是不相信,這吳正德本與那小兒有著宿怨,再加上其又出自右丞相曹牧的門下,今日會這般好心,哪怕掃了滿朝大臣的麵子,也要極力維護那小兒。
甚至,即便滿朝文武都相信那小兒,能在臨州做出一番卓絕政績,這吳正德也絕不會信的!
說到底,根本不過,隻是想等著看那小兒的笑話。
待到那小兒,在臨州一番胡亂折騰,搞得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生出民變釀出大禍……可就遠不是撤除官職削爵這麽簡單了!
倒是玩得好一手以退為進!
可即便如此,他景隆帝也隻得借坡下驢。
“既然吳卿家都這樣說了,那就這樣吧。那王修此番,是功還是過,現在尚還不能斷言!”
“散朝!”
……
太阿殿外。
散朝的官員們,陸陸續續順著寬闊台階向外麵走著。
可此時,一個個朝臣們依然神情激憤。三五成群,或長籲短歎,或垂頭喪氣歎息。
“哎,庸臣禍國,庸臣禍國啊……”
“自古士農工商,竟敢打出口號,農商並重,逆天而行呐!”
“臣與那王修,素未蒙麵也無冤無仇,今日參他一本,也隻是為臨州百姓鳴不平啊!”
“是啊,再瞧瞧那什麽村野作坊與種植養殖基地,都是些什麽亂七八糟的?”
“哎,再瞧瞧眼下,慶國已三十萬大軍壓境,恐怕就這兩三月,北方邊境就是一場惡戰,據說那女皇帝,都很可能前線親自督戰……”
“臨州可是京畿數一數二的大州府,若是再起民變,大康真的危矣。”
“別提了,陛下行事,如今是越來越讓人看不透了!讓太子殿下與那王修,兩個尚且才二十歲的後生,去治理偌大一個州府……”
“就連年前,對夏國用兵,朝中這麽多身經百戰的將軍不用,卻偏偏任命了連戰場都沒上過的公主作為主帥。”
“雖說之前,無論大康或是前朝,也有過女子帶兵前線殺敵的先例,可這是不是太兒戲了些?”
鄭明禮徑直向前走著,依然不發一言。
然而這時,卻聽得身後一聲叫喊,“鄭侍郎,鄭侍郎……”
扭過頭,便見禮部尚書唐明,快走兩步追了上來。
走到跟前,臉上帶著笑,卻是神色古怪,“喲?你這姓鄭的,你去臨州做太守之前,咱倆好歹也算有些交情……”
“結果現在,迴了京城做戶部侍郎,也一個月了,朝堂上遇見也不隻一兩次了,結果現在遇見本官,連招唿也不打一個了!”
“怎麽?做了虧心事,沒臉見本官了?”
鄭明禮嘴角一抽,“唐公在說什麽?下官怎麽聽不懂?”
“喲?喲?”沒想到,唐明卻是一臉鄙視,“裝傻充愣是吧?”
“當初,本官是不是跟你提過,想撮合撮合我家那小子,和你家那丫頭,你雖當時沒同意,可也沒反對不是?”
“然後吧,自從那王修小兒封了侯爵,本官就琢磨著,將我家那丫頭許配給那小兒!”
“而且,本官都去求見了陛下,陛下對本官有些顧慮,可雖當時沒應允,但這事也基本八九不離十!”
一攤手,“結果倒好,你這老匹夫,看著老實,實則一肚子壞水,把賜婚的名額給搶了!”
“搞得現在,你家那丫頭嫁給了我中意的女婿,我這一對兒女,全涼著了!”
“你說說,這事幹得厚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