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才!此子實乃大才啊!
都穿越了,誰還娶公主啊?造反! 作者:我吃烤地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知道,這大康律可是嚴厲禁止,民間私自釀酒售賣!
原因也簡單,國家終究以農耕為基礎。
而釀酒,自然消耗大量糧食。
朝廷若不加以嚴格管控,遇上豐收年還好,可要遇上災荒……難免出現糧食緊缺災民遍野的局麵,甚至生出動亂。
因此,市麵上賣酒的酒肆,基本都是半官府性質的。而且每個月釀造多少酒,也都有嚴格限製!
而眼前這混賬小兒,竟然如此無視朝廷律令,是不是膽子也太大了些?
沒想到,不等兩人開口,王修卻一下子怒了。
一聲大罵,“你倆這都什麽表情呢?”
“你們以為本老爺,不知道朝廷律令?”
“但別忘了,本老爺釀造這酒,隻是自己飲用,並不拿出去售賣!”
“哪怕被府衙追查,大不了便是沒收,再罰上幾兩銀子,受不了勞役的!”
一盞酒下肚,卻又一陣嘟囔,“說到這個,本老爺就忍不住想抱怨兩句……”
“也不知當今皇帝到底怎麽想的,居然會推出這麽荒唐的律令來!”
“鹽鐵二物,關係重大,由朝廷嚴加管控,自是必然!可是連這酒水,朝廷都嚴加限製,可就實在有點扯淡了……”
“哦?”景隆帝麵色倒緩和不少。
可頃刻,卻是一下來了精神,堆起幾分和善笑容,“小兄弟,詳細講講?”
沒想到,這家夥卻沒好氣一瞪眼,“講什麽講?”
“妄議朝政,你覺得咱們有幾顆腦袋夠砍?”
“這……”景隆帝一陣吃癟。
這裏又沒旁人,這混賬小兒是不是太謹慎了?想要從他嘴裏,套點東西,咋就這麽難?
倒是一側陳無相,迅速湊了上來,“王相公,你就詳細說說,不然這幹巴巴地吃菜喝酒也沒啥意思……”
“老夫與東家好歹也是京城的人,不會不知輕重,而且一向嘴巴嚴得很,出了這道門,保證徹底爛肚子裏!”
“是嗎?”王修皺著眉頭,疑惑地打量二人一番。
夾了一片迴鍋肉塞嘴裏,半晌,才一聳肩,“也罷,反正這些,隻是跟商賈之事有關,即便傳出去,也惹不來多大禍事……”
景隆帝的肩膀,壓低聲音,“老哥,雖然你那康泰大商行,王某未曾聽過,但想必生意也做得挺大!”
“但是,常年四處奔走做生意,你有沒有覺得,受朝廷律令限製太多,處處束縛著手腳?”
“就拿這酒水來說,隻有官府能經營,而且數量嚴加限製……”
“當然,我也能理解,朝廷無非就是擔心,民間商賈肆意釀酒,造成糧食短缺嘛!”
頓了頓,“但是,有沒有聽過一句話,穀賤傷農?”
“其實咱大康朝,自古便是農耕大國,有著廣袤肥沃的土地,真正會缺糧食嗎?”
“一個普通農家,每年累死累活種些莊稼,交了租子,留了全年的口糧……”
“好不容易有了些盈餘,卻隻能賣到三五文一斤!你認為,他們還會有耕種的積極性嗎?”
景隆帝與陳無相對視一眼,沒說話。
短暫沉默,王修才又繼續說到,“可相反,市場決定需求,需求決定價值,價值才能決定生產力!”
“你再想想,如果朝廷放開對酒水的管控,允許民間自由釀造售賣……”
“對糧食的需求,是不是一下子就大了許多?”
“糧食的價格,自然會跟著上漲一些!而當糧食真正能變成錢了,百姓耕種的積極性,是不是自然就調動起來了?”
“到那時,還會有諸多撂荒的土地嗎?全國糧食的產量,是不是也跟著提高了?”
“況且,朝廷隻需要稍加監管,保證國庫有足夠的糧食儲備,也不必擔心,糧食價格會漲得離譜,釀酒行業會無度地消耗糧食,動搖國本!”
“因為,市場自然有其調節作用!”
“說這個,你們可能聽不懂……”
“舉個例子,一家酒肆,七八文錢一斤收購糧食用於釀酒,酒可以賣到二十文一斤,百姓也買得起。”
“可如果糧食漲到七八十文一斤,那酒就得賣到二百文一斤才能賺錢,尋常百姓還喝得起這樣的酒嗎?”
“酒水的需求量降下來,糧食的需求量自然跟著下降,那糧食的價格自然也跟著下降!”
“這個,就叫市場的自我調節!”
景隆帝二人依然不說話,眉頭輕鎖。
王修又一杯酒下肚,才又小聲繼續說道,“再說這商賈……”
“什麽叫國富民強?不是朝廷每年收了多少稅收,不是養了多少兵馬,不是老百姓勉強能填飽肚子……”
“國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
“可別小瞧了咱們商賈,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商賈的作用,不但可調動市場的需求,可加強財富的流通,更對經濟的刺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可是再瞧瞧現在,包括曆朝曆代,朝廷卻從來都采取著重農抑商的政策!”
“各種律令限製,地位低下,甚至還被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士子,罵上一句滿身銅臭的走卒販夫!”
“畢竟在大多數人眼裏,商賈無非狡猾鑽營,沒有創造任何東西,隻靠著低買高賣賺取差價而已!”
“若朝廷也是如此想法,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這與自廢手腳有什麽區別?”
“因此,朝廷不但不應該抑製商賈的發展,相反,還應該出台律令,調整商稅,鼓勵民間經商,將商業的地位,提升到與農耕同等重要!”
“隻有農業與商業並重,這個國家才能真正富起來!當然,還有科技與工業製造!”
於是刹那,景隆帝徹底呆住了。
盡管那什麽市場決定需求、需求決定價值,什麽市場的調節作用……
聽得他腦袋暈乎乎的,可此時,卻又何嚐不是心中如洪水般翻騰得厲害?
暫且不論,這混賬小兒提出的放開酒水限製,以及鼓勵經商刺激經濟的策略,是否可行……
如何想得到,眼前這混賬小兒,年紀輕輕,竟有著如此超乎常人的見識?
一時間,竟隻如醍醐灌頂!
扭過頭,卻見一側陳無相,隻是低垂著頭若有所思……
可緊跟著,神色卻是一下子變了。
情緒說不出的激動,俯在他耳邊,聲音都忍不住有些顫抖,“陛下!大才!此子實乃經世濟國的大才啊!”
“如此年紀,竟有著如此真知灼見,實在令老臣,如當頭棒喝啊!”
“陛下說得沒錯,這王修小子,肚子裏果然有貨呀!”
“待迴到京城,老臣這便召集六部之人,仔細斟酌斟酌……”
“記得那慶國女皇帝,當初推出的變革措施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不就是降低商稅,鼓勵民間經商嗎?”
“這才幾年時間,京城已是越來越多來自慶國的行商!”
說著說著,眼見王修放下筷子,朝這邊望過來……
卻又趕緊正了正色,裝作若無其事,“王相公這番言論,倒也新穎有趣……”
“不過,這也不是咱們這般尋常百姓所能操心的事,吃菜吃菜……”
緊跟著,卻又微微眯著眼睛,“對了,不知王相公,對如今朝廷所奉行的取仕製度,有什麽看法?”
原因也簡單,國家終究以農耕為基礎。
而釀酒,自然消耗大量糧食。
朝廷若不加以嚴格管控,遇上豐收年還好,可要遇上災荒……難免出現糧食緊缺災民遍野的局麵,甚至生出動亂。
因此,市麵上賣酒的酒肆,基本都是半官府性質的。而且每個月釀造多少酒,也都有嚴格限製!
而眼前這混賬小兒,竟然如此無視朝廷律令,是不是膽子也太大了些?
沒想到,不等兩人開口,王修卻一下子怒了。
一聲大罵,“你倆這都什麽表情呢?”
“你們以為本老爺,不知道朝廷律令?”
“但別忘了,本老爺釀造這酒,隻是自己飲用,並不拿出去售賣!”
“哪怕被府衙追查,大不了便是沒收,再罰上幾兩銀子,受不了勞役的!”
一盞酒下肚,卻又一陣嘟囔,“說到這個,本老爺就忍不住想抱怨兩句……”
“也不知當今皇帝到底怎麽想的,居然會推出這麽荒唐的律令來!”
“鹽鐵二物,關係重大,由朝廷嚴加管控,自是必然!可是連這酒水,朝廷都嚴加限製,可就實在有點扯淡了……”
“哦?”景隆帝麵色倒緩和不少。
可頃刻,卻是一下來了精神,堆起幾分和善笑容,“小兄弟,詳細講講?”
沒想到,這家夥卻沒好氣一瞪眼,“講什麽講?”
“妄議朝政,你覺得咱們有幾顆腦袋夠砍?”
“這……”景隆帝一陣吃癟。
這裏又沒旁人,這混賬小兒是不是太謹慎了?想要從他嘴裏,套點東西,咋就這麽難?
倒是一側陳無相,迅速湊了上來,“王相公,你就詳細說說,不然這幹巴巴地吃菜喝酒也沒啥意思……”
“老夫與東家好歹也是京城的人,不會不知輕重,而且一向嘴巴嚴得很,出了這道門,保證徹底爛肚子裏!”
“是嗎?”王修皺著眉頭,疑惑地打量二人一番。
夾了一片迴鍋肉塞嘴裏,半晌,才一聳肩,“也罷,反正這些,隻是跟商賈之事有關,即便傳出去,也惹不來多大禍事……”
景隆帝的肩膀,壓低聲音,“老哥,雖然你那康泰大商行,王某未曾聽過,但想必生意也做得挺大!”
“但是,常年四處奔走做生意,你有沒有覺得,受朝廷律令限製太多,處處束縛著手腳?”
“就拿這酒水來說,隻有官府能經營,而且數量嚴加限製……”
“當然,我也能理解,朝廷無非就是擔心,民間商賈肆意釀酒,造成糧食短缺嘛!”
頓了頓,“但是,有沒有聽過一句話,穀賤傷農?”
“其實咱大康朝,自古便是農耕大國,有著廣袤肥沃的土地,真正會缺糧食嗎?”
“一個普通農家,每年累死累活種些莊稼,交了租子,留了全年的口糧……”
“好不容易有了些盈餘,卻隻能賣到三五文一斤!你認為,他們還會有耕種的積極性嗎?”
景隆帝與陳無相對視一眼,沒說話。
短暫沉默,王修才又繼續說到,“可相反,市場決定需求,需求決定價值,價值才能決定生產力!”
“你再想想,如果朝廷放開對酒水的管控,允許民間自由釀造售賣……”
“對糧食的需求,是不是一下子就大了許多?”
“糧食的價格,自然會跟著上漲一些!而當糧食真正能變成錢了,百姓耕種的積極性,是不是自然就調動起來了?”
“到那時,還會有諸多撂荒的土地嗎?全國糧食的產量,是不是也跟著提高了?”
“況且,朝廷隻需要稍加監管,保證國庫有足夠的糧食儲備,也不必擔心,糧食價格會漲得離譜,釀酒行業會無度地消耗糧食,動搖國本!”
“因為,市場自然有其調節作用!”
“說這個,你們可能聽不懂……”
“舉個例子,一家酒肆,七八文錢一斤收購糧食用於釀酒,酒可以賣到二十文一斤,百姓也買得起。”
“可如果糧食漲到七八十文一斤,那酒就得賣到二百文一斤才能賺錢,尋常百姓還喝得起這樣的酒嗎?”
“酒水的需求量降下來,糧食的需求量自然跟著下降,那糧食的價格自然也跟著下降!”
“這個,就叫市場的自我調節!”
景隆帝二人依然不說話,眉頭輕鎖。
王修又一杯酒下肚,才又小聲繼續說道,“再說這商賈……”
“什麽叫國富民強?不是朝廷每年收了多少稅收,不是養了多少兵馬,不是老百姓勉強能填飽肚子……”
“國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
“可別小瞧了咱們商賈,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商賈的作用,不但可調動市場的需求,可加強財富的流通,更對經濟的刺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可是再瞧瞧現在,包括曆朝曆代,朝廷卻從來都采取著重農抑商的政策!”
“各種律令限製,地位低下,甚至還被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士子,罵上一句滿身銅臭的走卒販夫!”
“畢竟在大多數人眼裏,商賈無非狡猾鑽營,沒有創造任何東西,隻靠著低買高賣賺取差價而已!”
“若朝廷也是如此想法,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這與自廢手腳有什麽區別?”
“因此,朝廷不但不應該抑製商賈的發展,相反,還應該出台律令,調整商稅,鼓勵民間經商,將商業的地位,提升到與農耕同等重要!”
“隻有農業與商業並重,這個國家才能真正富起來!當然,還有科技與工業製造!”
於是刹那,景隆帝徹底呆住了。
盡管那什麽市場決定需求、需求決定價值,什麽市場的調節作用……
聽得他腦袋暈乎乎的,可此時,卻又何嚐不是心中如洪水般翻騰得厲害?
暫且不論,這混賬小兒提出的放開酒水限製,以及鼓勵經商刺激經濟的策略,是否可行……
如何想得到,眼前這混賬小兒,年紀輕輕,竟有著如此超乎常人的見識?
一時間,竟隻如醍醐灌頂!
扭過頭,卻見一側陳無相,隻是低垂著頭若有所思……
可緊跟著,神色卻是一下子變了。
情緒說不出的激動,俯在他耳邊,聲音都忍不住有些顫抖,“陛下!大才!此子實乃經世濟國的大才啊!”
“如此年紀,竟有著如此真知灼見,實在令老臣,如當頭棒喝啊!”
“陛下說得沒錯,這王修小子,肚子裏果然有貨呀!”
“待迴到京城,老臣這便召集六部之人,仔細斟酌斟酌……”
“記得那慶國女皇帝,當初推出的變革措施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不就是降低商稅,鼓勵民間經商嗎?”
“這才幾年時間,京城已是越來越多來自慶國的行商!”
說著說著,眼見王修放下筷子,朝這邊望過來……
卻又趕緊正了正色,裝作若無其事,“王相公這番言論,倒也新穎有趣……”
“不過,這也不是咱們這般尋常百姓所能操心的事,吃菜吃菜……”
緊跟著,卻又微微眯著眼睛,“對了,不知王相公,對如今朝廷所奉行的取仕製度,有什麽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