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左瞅瞅右看看,這屋子裏坐了幾十號人,還有人甚至坐到了屋子門口外麵——雖然頗有些熟麵孔 ,但是生麵孔也是不少,這麽多人就不用介紹介紹?


    “別看了,這兒有各個軍區和軍分區的首長,還有總部軍工部的同誌——這兩天你也接觸過,這次讓你過來,就是讓你跟大家匯報交流,確定我們今後一段時間的軍工製造思路。”


    橫刀立馬帶頭翻開身前的小本子,拔開鋼筆帽就準備記錄。


    頓時唐亮直接懵了,這豈不是相當於後世的全國工作會議?雖然隻是涉及軍工生產的專項工作會議,但是與會人員裏頭,不光自己的直屬領導所在的晉察冀根據地,就連晉冀豫根據地和晉綏根據地的“老熟人”們也都在場。


    光就這參會人員的級別,就知道這次會議可比一般的全國專項工作會議級別更高。


    全國大會上發言?乖乖!


    唐亮定了定心神,這才開口說話:


    “造什麽炮,這跟我們今後一段時間內打什麽類型的仗有密切的關係,隻有確定我們主要的作戰思路,才能根據這個思路對所需火炮的性能進行取舍,從而篩選出合適我們使用的火炮。”


    “咦,你這話說起來,似乎你懂得很多種類的火炮?”


    “那當然,要給坦克底盤換裝火炮,沒有一定的了解,如何能進行更換呢?”


    唐亮這話是正確的廢話,不過與會人員仍然給了鼓勵的掌聲。


    “按照延安的劃分,隨著武漢會戰的結束,鬼子的戰略進攻已經幾乎到了頂點;我們已經從抗戰最初的戰略退卻,進入到戰略相持階段,因而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我們仍不具備跟鬼子進行戰略決戰的條件。”


    這話基本上是抄《論持久戰》的觀點,大家多數人也沒意見。


    “也就是說我們今後一段時間采取的仍然是遊擊戰?”


    “對。”


    “那麽你建議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選擇哪種火炮?”


    “既然是遊擊戰,那麽我們的戰法仍然是將鬼子放進根據地來打,或者是我們主動到遊擊區打鬼子的伏擊戰,為了有效隱藏自己,我們需要格外強調機動性而非火力,自然是從倭國、歐洲山地國家中尋找更合適我們作戰的火炮。”


    或許是緊張,唐亮覺得口幹,看著身邊386旅長麵前有一杯水,不管三七二十一,端了過來先喝了再說。


    “倭國自然不必多說,它們對占領整個華夏狼子野心,設計的武器都是按對華作戰專門優化過的,突出就一點,輕便,對道路要求適應性低。”


    “你的意思是,我們應該仿製倭國火炮為主?”


    “也不盡然,在戰略相持階段,我軍必然還需要大量依賴迫擊炮這類輕便的步兵伴隨火力,而迫擊炮並不為鬼子所喜歡,這是它們的失誤。”


    鬼子不喜歡迫擊炮?在場的眾人想了一下,確實,都打了一年多了,大家基本上沒見過鬼子使用迫擊炮,倒是認同了唐亮的觀點。


    “考慮到戰略相持階段我們將有局部反攻和拉鋸,免不了有進攻據點的作戰,上一次我們在魯中根據地修複的【百祿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性能就高度適合我們八路軍,甚至不需要大量的騾馬提供後勤;隻不過那門炮更適合我們八路軍團級部隊使用。”


    “團級?”


    “是的,在戰略相持階段,我們目前的兵力素質和火力也隻能做到一個主力團對抗一個鬼子駐紮在縣城的中隊及配屬的偽軍,總兵力大概也就1000人上下;而他們手頭隻有擲彈筒,並無包括【92式步兵炮】之類的身管火炮,我們裝備這種火炮剛好可以壓製他們的擲彈筒,順便還能清除他們的輕重機槍這類火力點。”


    “【百祿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這門炮雖然威力不算大,但是相當輕巧,對畜力的需求相當的低,是很不錯的團級步兵支援火炮。”


    畢竟一門火炮如果完全采取騾馬化後勤,所需要的馬匹是非常多的,馬作為當時最可靠的野戰運輸工具,炮兵部隊對它們的需求量非常大。首先是拉火炮和炮彈需要馬,其次炮兵的設備、後勤物資、野戰廚房,甚至馬自己吃的飼料,都需要用馬來運輸。


    “諸位都是行家,對於炮兵需要的馬匹數量之多也不用我多說了吧?”


    “你不妨細說一下,我們當初紅軍時代的炮兵連隻能是有啥用啥,很多時候也是靠人力進行背負的。”


    “那好,我說一下:以上一次歐洲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軍為例,一個法國炮兵連由174名官兵組成,全連配有168匹馬,其中包括132匹挽馬和32匹騎乘馬。平均下來,每門火炮需要40多人和40多匹馬來伺候。”


    “需要這麽多馬匹?”


    不少人很是驚訝。


    “不僅僅要用這麽多炮,跟歐美列強相比,我們華夏的馬匹體格單薄,歐美馬匹和騾子能拖得動的火炮,我們相同數量的馬和騾子可未必能拉得動。”


    “那豈不是我們還得要更多的馬匹和騾子?”


    “那當然!”


    眾人都有點牙疼,這炮兵用的馬也太多了吧?


    雖然大家都有耳聞,但是畢竟紅軍長征抵達陝北後,隻剩下1門山炮而已;其餘都是迫擊炮,後來擊破陝軍東北軍和中央軍圍剿,也不過又多了3門山炮,合計就4門山炮,一個炮兵連罷了。


    由於炮兵規模小,大家對炮兵所需的馬匹和人手了解便不多,都是有啥用啥,哪怕從30年代起也是翻譯了不少歐洲的軍事作品,尤其是蘇俄的炮兵軍事操典,不過大家畢竟在炮兵上了解不多,對這塊內容的認識相對膚淺。


    “先別打岔,讓唐亮說下去。”


    唐亮清了清嗓子,繼續介紹。


    “法國炮兵連全連分為9個分組,在前四個分組中,每個分組配備一門火炮、兩輛前車和一輛後車。火炮與其中一輛前車構成炮車,由6匹馬拖曳;第二輛前車和後車組成彈藥車,由另外6匹馬拖曳。一共可以裝載168發炮彈。”


    “第五分組隻有兩輛後車,可以運輸144發炮彈。第六和第七分組,分別包含三輛後車,各可以運輸216發炮彈。第八分組主要包括一個鍛爐和運輸維修裝備的馬車。第九分組包括三輛運輸物資的馬車和一輛飼料車……”


    “也就是說,其實炮兵連隻有不到一半的分組是運炮的,其實大部分是給炮運炮彈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晚的芒果火龍果並收藏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