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軍工發展方向(二)
抗戰:我們的59在前進 作者:來晚的芒果火龍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考慮到唐亮能從係統中買炮彈,盡管隻能買坦克內所能塞的最大上限的炮彈,不過唐亮不是可以用【戰場補給】的技能臨場補充麽?大可以買好炮彈後,將炮彈搬出車外再啟動一次【戰場補給】;要知道唐亮升級到中校軍銜後,【戰場補給】次數已經能達到25次之多。
隻是有個問題,唐亮手下的坦克炮所用的炮彈可是跟八路軍手頭繳獲的身管火炮【92式步兵炮】、【41式山炮】的炮彈不兼容的。
“總不能開倒車,我把鬼子的【97式坦克】改裝成【97式自行火炮】,從而實現炮彈的通用吧?這不浪費麽?”
畢竟唐亮可是打算給大部分【97式坦克】改造為裝備【150毫米三八式榴彈炮】的【四式炮戰車】的,畢竟那玩意火炮威力大得多。
不過……既然有一些【97式坦克】仍然保留47毫米的【一式炮】,對這個47毫米口徑的熟悉口徑,唐亮忽然想起一個傳聞——那麽能不能試一試這種炮的炮彈也能放在【百祿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裏使用呢?
想到這兒,唐亮猛然從地上站了起來:
“給我接通總部的電台。”
……
臨時設在太原城內的八路軍總部
“今年有可能是我們八路軍麵臨巨大挑戰的一年,鄭三發子甚至已經當著我們重慶的辦事處主要負責人的麵說要把我們吃掉,看來鄭三發子的決心已定。”
“如果國府的正麵戰場不再傾力跟鬼子對抗,則鬼子極有可能在數月內將原本用於跟國軍對峙的兵力抽調迴後方掃蕩我們八路軍,如此一來我們的戰略環境將大為惡化。”
橫刀立馬吹了吹搪瓷杯中的粗茶葉,輕輕吸了吸,感覺水太燙,隻能把水杯放到一旁的木桌上。
“我們的實力還是太弱了,現在算起來,我們八路軍估計也就25萬左右,扣除下發給遊擊隊的武器,主力團保有的武器不過8萬多步槍和機槍,人槍比例才3:1,平均3名戰士才1條槍,持槍士兵比例還是太低了;畢竟哪怕是重武器遠比我們多的鬼子,人槍比例都有接近2:1。”
鬼子的炮兵等部隊跟歐美部隊不同,並沒有全部配槍;甚至重機槍分隊的彈藥手也沒配槍,這就造成鬼子的槍支數量主要來自於步兵聯隊中的配槍;當然更窮的華夏配槍比例更低,完全是窮鬧的。
“雖然有些武器分給遊擊隊了,但是我們主力部隊的武器確實還是太少了。”
“讓各個根據地趕緊修複一批槍支,不能隻要好槍,把壞槍丟一邊去,我們底子薄,不能這麽幹。”
紅軍之父這話其實話有所指,國軍部隊每次戰鬥失敗後,往往丟掉大量損壞並不算嚴重的槍支甚至火炮,甚至還有把完好的步槍和輕重機槍給扔了,原因就是逃跑的時候嫌武器重。
“各個根據地除了晉察冀根據地的修械所組建較早外,其他根據地的修械所建立晚,目前還有很多槍支待修。”
“必須向各個根據地再次強調,必須盡快將修械所和兵工廠建起來,把日常損壞的槍支和火炮進行維修,不能讓這些寶貝躺在倉庫裏吃灰。”
紅軍之父點了點頭,隨即拋出另一個問題:
“彈藥問題甚至比槍支的問題更嚴重,不管是晉察冀還是晉冀豫,人均子彈長期不過是10發上下,要不是最近連著端了鬼子好幾個重要樞紐城市,將人均子彈增加到30發,子彈是根本不夠用的。”
“抗戰第一年國府給了我們子彈546萬發、手榴彈7萬3千顆、迫擊炮彈9000枚;但是最近這大半年,國府給的彈藥明顯減少了,子彈就給了335萬發,直接砍掉了40%。”
“而我們最近這幾個大仗是連著打,子彈和炮彈消耗確實太大了。”
“雖然攻下保定、太原、天津、濟南、青島和徐州等地也繳獲了不少子彈,但以晉察冀和山東根據地繳獲居多,晉綏和晉冀豫根據地子彈繳獲偏少,雖說坦克支隊從山東運迴一批子彈和手雷,但是還是不夠使用。”
“雖然各個根據地手頭多了不少輕重機槍,但是限於子彈短缺,團一級的作戰,一挺輕機槍戰前下發的30發彈匣往往不超過5隻;重機槍往往不超過兩條彈鏈(500發),打起仗來縮手縮腳的。”
對於橫刀立馬的話,紅軍之父點了點頭,缺乏彈藥,是八路軍部隊日常跟鬼子的作戰極其困難的主因。
也許正是兩位首長以下眾多指戰員的怨念,原本的時空裏,抗戰期間八路軍一直在努力自產子彈,最後各個根據地還是實現了生產,最終八路軍和新四軍合計製造了779萬發子彈(含6成以上的複裝子彈)、447萬枚手榴彈、37.7萬發擲彈筒彈、32萬發槍榴彈、28.4萬發迫擊炮彈和19.2萬枚地雷。
而與之對比的是抗戰結束後,在國府“五子登科”的“大劫收”中,國府將抗戰結束時的14萬兵工廠工人大量裁減,直到解放戰爭第一年發現戰鬥不利後,重新招收兵工廠工人,到1947年底才恢複到11萬。
而兵工生產能力呢?
在全麵抗戰爆發前一年的1936年,國府生產了4億發子彈、335萬發山野炮彈、77.4萬發82迫擊炮彈和545萬枚手榴彈;1948年上半年,國民政府兵工署彈藥產能僅為每月生產2500萬發子彈(折算年產1.5億發子彈)、11萬發60迫擊炮彈(折算年產132萬發炮彈)、10萬發82迫擊炮彈(折算年產120萬發炮彈)。
可見國府的軍工生產出現了大滑坡。
而相對而言,解放軍在1946年7月解放戰爭全麵開打之際,各解放區兵工廠已擴充至65家,月產全新子彈30萬發、複裝子彈74萬發(子彈年產量折算1248萬發);迫擊炮彈4700發(迫擊炮彈年產量折算5萬6千發)、手榴彈27萬枚(年產量折算324千枚)、地雷7650個。
可以說解放軍一年的產能就逼近八路軍加新四軍抗戰8年總產量。
對國府來說,更可怕的是——這遠不是解放軍的極限。
隻是有個問題,唐亮手下的坦克炮所用的炮彈可是跟八路軍手頭繳獲的身管火炮【92式步兵炮】、【41式山炮】的炮彈不兼容的。
“總不能開倒車,我把鬼子的【97式坦克】改裝成【97式自行火炮】,從而實現炮彈的通用吧?這不浪費麽?”
畢竟唐亮可是打算給大部分【97式坦克】改造為裝備【150毫米三八式榴彈炮】的【四式炮戰車】的,畢竟那玩意火炮威力大得多。
不過……既然有一些【97式坦克】仍然保留47毫米的【一式炮】,對這個47毫米口徑的熟悉口徑,唐亮忽然想起一個傳聞——那麽能不能試一試這種炮的炮彈也能放在【百祿47毫米步兵炮\/反坦克炮】裏使用呢?
想到這兒,唐亮猛然從地上站了起來:
“給我接通總部的電台。”
……
臨時設在太原城內的八路軍總部
“今年有可能是我們八路軍麵臨巨大挑戰的一年,鄭三發子甚至已經當著我們重慶的辦事處主要負責人的麵說要把我們吃掉,看來鄭三發子的決心已定。”
“如果國府的正麵戰場不再傾力跟鬼子對抗,則鬼子極有可能在數月內將原本用於跟國軍對峙的兵力抽調迴後方掃蕩我們八路軍,如此一來我們的戰略環境將大為惡化。”
橫刀立馬吹了吹搪瓷杯中的粗茶葉,輕輕吸了吸,感覺水太燙,隻能把水杯放到一旁的木桌上。
“我們的實力還是太弱了,現在算起來,我們八路軍估計也就25萬左右,扣除下發給遊擊隊的武器,主力團保有的武器不過8萬多步槍和機槍,人槍比例才3:1,平均3名戰士才1條槍,持槍士兵比例還是太低了;畢竟哪怕是重武器遠比我們多的鬼子,人槍比例都有接近2:1。”
鬼子的炮兵等部隊跟歐美部隊不同,並沒有全部配槍;甚至重機槍分隊的彈藥手也沒配槍,這就造成鬼子的槍支數量主要來自於步兵聯隊中的配槍;當然更窮的華夏配槍比例更低,完全是窮鬧的。
“雖然有些武器分給遊擊隊了,但是我們主力部隊的武器確實還是太少了。”
“讓各個根據地趕緊修複一批槍支,不能隻要好槍,把壞槍丟一邊去,我們底子薄,不能這麽幹。”
紅軍之父這話其實話有所指,國軍部隊每次戰鬥失敗後,往往丟掉大量損壞並不算嚴重的槍支甚至火炮,甚至還有把完好的步槍和輕重機槍給扔了,原因就是逃跑的時候嫌武器重。
“各個根據地除了晉察冀根據地的修械所組建較早外,其他根據地的修械所建立晚,目前還有很多槍支待修。”
“必須向各個根據地再次強調,必須盡快將修械所和兵工廠建起來,把日常損壞的槍支和火炮進行維修,不能讓這些寶貝躺在倉庫裏吃灰。”
紅軍之父點了點頭,隨即拋出另一個問題:
“彈藥問題甚至比槍支的問題更嚴重,不管是晉察冀還是晉冀豫,人均子彈長期不過是10發上下,要不是最近連著端了鬼子好幾個重要樞紐城市,將人均子彈增加到30發,子彈是根本不夠用的。”
“抗戰第一年國府給了我們子彈546萬發、手榴彈7萬3千顆、迫擊炮彈9000枚;但是最近這大半年,國府給的彈藥明顯減少了,子彈就給了335萬發,直接砍掉了40%。”
“而我們最近這幾個大仗是連著打,子彈和炮彈消耗確實太大了。”
“雖然攻下保定、太原、天津、濟南、青島和徐州等地也繳獲了不少子彈,但以晉察冀和山東根據地繳獲居多,晉綏和晉冀豫根據地子彈繳獲偏少,雖說坦克支隊從山東運迴一批子彈和手雷,但是還是不夠使用。”
“雖然各個根據地手頭多了不少輕重機槍,但是限於子彈短缺,團一級的作戰,一挺輕機槍戰前下發的30發彈匣往往不超過5隻;重機槍往往不超過兩條彈鏈(500發),打起仗來縮手縮腳的。”
對於橫刀立馬的話,紅軍之父點了點頭,缺乏彈藥,是八路軍部隊日常跟鬼子的作戰極其困難的主因。
也許正是兩位首長以下眾多指戰員的怨念,原本的時空裏,抗戰期間八路軍一直在努力自產子彈,最後各個根據地還是實現了生產,最終八路軍和新四軍合計製造了779萬發子彈(含6成以上的複裝子彈)、447萬枚手榴彈、37.7萬發擲彈筒彈、32萬發槍榴彈、28.4萬發迫擊炮彈和19.2萬枚地雷。
而與之對比的是抗戰結束後,在國府“五子登科”的“大劫收”中,國府將抗戰結束時的14萬兵工廠工人大量裁減,直到解放戰爭第一年發現戰鬥不利後,重新招收兵工廠工人,到1947年底才恢複到11萬。
而兵工生產能力呢?
在全麵抗戰爆發前一年的1936年,國府生產了4億發子彈、335萬發山野炮彈、77.4萬發82迫擊炮彈和545萬枚手榴彈;1948年上半年,國民政府兵工署彈藥產能僅為每月生產2500萬發子彈(折算年產1.5億發子彈)、11萬發60迫擊炮彈(折算年產132萬發炮彈)、10萬發82迫擊炮彈(折算年產120萬發炮彈)。
可見國府的軍工生產出現了大滑坡。
而相對而言,解放軍在1946年7月解放戰爭全麵開打之際,各解放區兵工廠已擴充至65家,月產全新子彈30萬發、複裝子彈74萬發(子彈年產量折算1248萬發);迫擊炮彈4700發(迫擊炮彈年產量折算5萬6千發)、手榴彈27萬枚(年產量折算324千枚)、地雷7650個。
可以說解放軍一年的產能就逼近八路軍加新四軍抗戰8年總產量。
對國府來說,更可怕的是——這遠不是解放軍的極限。